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汉末帝国时

第32章 甄氏欲联姻

  • 作者:狂妄之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7-05 07:29:47
  • 完书字数:7434

第三十二章 甄氏欲联姻

时间在变。大汉也在变。时间就这样悄然进入了公元92年。

在大汉的北部。随着港口城市的日益繁荣。幽州的税收也提升了7%。

世家大族都有属于自己的商队。在见识到幽州几处村落。在兴建了码头之后。不过一年多就已经隐隐有成为大型都市的局势。而且还带动了领地如此多的税收。自然是眼红不已。

故而。临海的诸侯开始也学着幽州兴建海港。甚至不惜代价北上偷师。刘铭倒也慷慨。把初级的航海技术和海船工艺传授了出去。

按照他的想法。若是能够让诸侯把目光都放在国外。那或许本土的战争可以少一些。

只是很可惜的是。汉人的大汉正统思想太严重。

也就是说。他们认可中原为大汉民族的发源地。除了这里。其他的地方已经占领多时的那还可以承认并且搬迁过去。但占领得太短的。就不太认可。比如交州、扬州以南就沒什么人愿意搬去那里。

至于国外背井离乡。当一个纯粹的开拓者什么的。那自然是想都别想。

这让刘铭受到一定的打击。但沒能让他灰心丧气。

他相信资本论的一句话。那就是:“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商人甚至甘冒被绞首的危险。”

是不是原话他不管。毕竟他沒真正研究过。只要知道。有那么一句话就好。

现在他可以当开拓者。他日当诸侯到外面的利润时。他们也会去冒这个险。毕竟比起和一群狼抢食。和一群猴子甚至臭虫抢食更容易一些。

不知不觉。才三个月的时间。沿海的诸侯就兴建了大大小小上百个海港。托这个的福。刘铭的商船可以南下更远进行贸易。运输船也可以抵达更远的地方。为此。各个诸侯都签订了《海路禁兵》条约。规定大概是财富的大动脉。任何人不得利用大海行兵事。

不过刘铭可不认为。这个条约能够长久下去。在利益最大化的短视下。总是会有几个二货。干出违约的事情。不过若非如此。海军也沒必要存在了。

一支庞大的海军。才是刘铭放心传授他们技术的关键。

欢迎前來幽州。正好刘铭也需要挥军南下的借口。

新时代降临的好处还是不断体现。院不断有新的科技研究出來。别的姑且不说。只说调味剂方面。就多出了三种科技。

第一项是黄豆酱油。原本宋朝才出现的调味料在这个时代就被弄出來了。有了酱油这玩意。清蒸的菜肴就可以告别太淡不太好吃的尴尬局面了。

第二项是糖。这年头其实就有蔗糖。不过新技术可以让蔗糖更洁白剔透。配合冰糖和糖霜。糕点什么的也可以慢慢研究出來了。

第三项自然是最重要的晒盐法。这法子出现后。煮盐就算是老历史了。托这个秘法的福。刘铭在临海处新建大量的盐田。以极低的价格出售到大汉各个地方。

新出炉的海盐便宜精美。顿时就算是普通的穷苦老百姓也开始受惠。知道这盐是幽州出品。是刘铭要求卖那么便宜的。顿时对他感恩戴德。当然。这是在有新人的故意传播下。才让大家知道的。

其他临海的诸侯算是恨死刘铭了。本來他们靠煮盐法弄出來的食盐。很大程度填补了他们领地内的税赋问題。如今雪盐的出现。直接导致他们那杂质多味道不纯还经常掺沙子的盐根本卖不出去了。

他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设卡二话不说把商队的盐都给买下來。然后抬高价钱卖给治下的百姓。也就是古代通讯不足。百姓也几乎不出远门。否则老百姓只安排第一时间跳出來造他的反。

就算这样。他们治下的世家和寒门。也和这些诸侯开始离心离德。索性。这些诸侯里面不包括曹操。也不包括孙坚。却是包括了孔融、陶谦、刘繇等诸侯。都成了新盐的受害者。

系统的田地。依然是不断以奇迹般的速度生产着粮食。两年來不仅满足了刘铭麾下六州(辽州、蒙州、幽州、凉州、夷州和崖州)的粮食供给。还有大量盈余可以供应外地。

唯一的结果。就是距离幽州最近的冀州。被大量幽州的粮食给冲击。

一次次的冲击。使得冀州的粮食价格一直提升不上去。谷贱伤农。但伤害到的还有另外一部分人的利益。那就是冀州本地的粮商。

本來依靠粮商垄断冀州大量粮食的甄家。如今的经营也开始出现了危机。

甄家是垄断集团。麾下的商队垄断了冀州90%的粮食。若非如此。只怕也当不成诸侯讨董的粮草提供方之一。

若是以前。就算别州的诸侯不断盘剥。他们也可以靠冀州本地的粮食市场來捞取利益。家族就算赚不到多少钱。也绝对不会亏本。

可最近变了。幽州來的粮食把冀州的市场填补了7%。换言之只剩下2%的市场供他们贩卖。偏偏最大的问題是。对方的粮价并不高。而且貌似还源源不断似的。

问題就出來了。他们有90%的粮食库存。2%的市场根本不能够把那么多的粮食贩卖出去。若是降价销售。那么甄家就要亏本。

卖到别的地方。

他们也很想。只是外地都有属于他们扶植的粮商。知道甄家的生意不好做。纷纷统一口径打压价格。再加上其他的公关费用。对外销售更加亏本。

更大的问題是。粮食总不能一直这样储备着吧。

一年或许还好。两年若卖不出去。基本上除了倒掉或者烧掉也沒什么办法了。一年的陈粮降价出售。或许那些泥腿子还会买一些。但那绝对是亏本中的亏本。若是放两年。就算给老鼠吃。只怕老鼠都会掉头走掉。

“娘。我们该怎么办。”次子甄俨。正焦急的向此刻着账本的张氏问到。

“俨儿。我不是说过了吗。身为一家之主。必须要沉得住气。”张氏沒有抬头。却是沒好气的斥责了一句。

甄俨其实也不想当所谓的家主。只是自己的兄长甄豫三年前病故。自己这个‘备胎’才不得不结果家主的重任。他本性就不打算接管家产。只想好好读将來出仕。在仕途上帮助自己的哥哥。谁知道天道不公。哥哥年纪轻轻就病故了。

如今甄家的实际掌权者。就是他的母亲张氏。实际上自己老爹当上蔡令的时候。家里的财务也是由她來管。如今接管也算是熟门熟路。

张氏也头痛。今年亏了六成。这已经是伤筋动骨了。若是继续两年。只怕甄家就沒钱去收粮了。实际上就算收了也沒什么意思。市场都被幽州的粮食占据了。

幽州到底是怎么回事。

粮食难道都是从天上掉下來的。

若是不然。为什么可以如此庞大的不断贩卖过來。

再这样下去。甄家的粮店。只怕就真的干不下去了。

至于别的资产。当初和其他世家已经约定好。不能够过大涉足。甄家也怕树大招风。若非抱上袁阀的大腿。他们家未必能够垄断粮食业。

甄家。要完蛋了。那一瞬间。张氏也不由得怀疑起來。

“娘。不若我们去幽州投资如何。幽州经过多次洗牌。沒有多少家族势力。就算有。只怕也未必形成市场份额的约定。我等适当插手进去。未必不能够弥补一些经济上的损失。”年仅九岁的甄洛在一旁奶声奶气的说到。

甄洛从小就非常聪慧。六岁已经通文墨。八岁已经可以帮助家里算账。如今已经九岁。那七窍玲珑的心。把甄家的现状得是非常的通透。

“娘也想过。但幽州刺史刘铭知道我们是袁阀的人。他不会允许我们进去的。”张氏何尝不知道幽州那边还有得赚。只是身份决定立场。她沒有选择。

“如今袁阀的主要势力在中原。大河以北已经沒多少根深蒂固的势力。若非如此。我等岂能继续垄断冀州的粮业。

再则。刘铭并非安于幽州一地之人。他不过是想要休养生息。积蓄实力之后再一口气把冀州给吞下來罢了。此刻不快点和他搭上关系。待他大举南下。我等这才是一点回转的余地都沒有了。”甄洛非常认真的说到。

“那小妹。你说我们要如何搭上刘铭的这条线。”甄俨焦急的问到。

“唯有联姻……”张氏帮忙回答了这个问題。得出來她其实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只是也放弃过。

“对啊。还有联姻这个方法啊。”甄俨立刻蹦跶了起來。

“可是外界传言。刘铭只喜欢七八岁的幼。女。那个天杀的禽兽。为什么就不能有点正常的爱好。哪怕大被同眠。或者随地撒欢都沒什么。可只喜欢七八岁的幼。女那就太禽兽了。”张氏几乎是咆哮般的大叫起來。

这是个流言。然而刘铭的妻妾大多都是十來岁就跟在他的身边。所有刘铭喜欢幼。女的传言就传了出去。不知道为什么。就变成他喜欢七八岁的幼。女。

“流言未必可信。再说位居高位者。我们这些下位者有投其所好的路子就不错了。哪里还能挑三拣四的。”甄洛叹了口气。

甄俨也意识到了这是什么情况。毕竟他的几个妹妹里面。就甄洛还小不足十岁。其他的。那都十几岁了。早就不是幼。女了。

想到这个冰雪聪明。昔日算命先生还说过有‘皇后命’的妹子。要当成联姻工具牺牲掉。他这个当哥哥的也多有不舍。

“此事就此揭过。我们想想别的方法。我是说什么。都不会让女儿去受苦的。先不说他的爱好。只说他已经有了那么多的女人。我女儿嫁过去地位只怕也比丫鬟歌姬高不到哪里去。”张氏郁闷的说到。

说穿了。后面那句才是她最担心的问題呢……

却不想。甄洛和甄俨当面不说什么。结果第二天甄洛却是消失不见了。

只留下一封信。说明自己北上幽州去了。勿念。

张氏着信。就算她当了那么久的家主。自认为已经可以为了家族牺牲很多很多东西了。此刻也不由得哭了。三千字章节,今晚就两更……呵呵……

最近动力不足,还望见谅!

最后,依然感谢各位对本的支持!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