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孟获立志传

第124章

  • 作者:吴宇林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7-05 06:21:22
  • 完书字数:4870

运气真是一种古怪的东西。

当初我拼死拼活、绞尽脑汁地要一战成名,打来打去却永远不成名,当我腐化堕落变成寄生虫的时候,我在军事上的运气突然转了。

203年初夏,我闲得百无聊赖的时候,驻守长江防线的黄忠又派来信使,报告说发现大批逃亡的周瑜士兵,请求出兵趁机去占点便宜。黄忠还送来了几个职位较高的下层军官,我叫来一审,原来许昌一战,周瑜军也是惨胜,最大的损失是许昌里囤积的粮食全都毁之一炬。军中缺粮,负责豫州徐州的鲁肃只能尽力保障追击曹操的精锐部队,质量较差的降兵和新编部队很难保障。现在到了夏初粮食最艰难的时刻,部分军官比较贪渎或者昏庸的部队陆续断炊,他们害怕受罚不敢上报,就搜集些树叶秕谷之类的东西做粗粥来应付。实在吃不饱的情况下,许多士兵开始逃亡。

粮食我有,荆州五郡有刘表军大量的存粮。我立刻带领一万南蛮精兵北上。我跟阿青说这次不带她去了,阿青居然没有反对,只是说了句:“我帮你准备铠甲。”www.tuxu.org 不格小说网

五月初七,大军轻而易举地收复了庐江。说是“收复”,其实是周瑜军让给我的,他们根本就没打算守,只是我军推进得快,众蛮子想着为他们崇拜的皇帝建功立业,赛跑一样地往北冲。我怕他们仓促投入交战吃亏,快马追上金环三结的前锋时,他们已经开始攻城了。我发现我军连云梯都没准备,愤怒地喝问:“金环三结那个王八蛋在哪里?”众蛮子兴奋得嗷嗷叫,没人听到我在问什么,只有一个老成些的指指前面,我才发现我的先锋部队长官,正率领几百人的敢死队扑通扑通跳进护城河。

现在是初夏,庐江的土城上次打仗损毁了一些,修补得马虎,土砖每经过处理,外面长了许多小灌木。金环三结这个莽汉的战术就是组织一批敢死队顺着这些灌木往上爬。

我立马城下,看着几百个上身,嘴里衔刀,单手举盾牌的家伙像猿猴一样嗖嗖地爬城,突然有些热血沸腾的感觉。走运的是守军箭矢不密,众蛮子身手之敏捷又是汉人没见过的,他们目瞪口呆的功夫,这帮家伙已经爬了上去。金环三结光着膀子,夺下周瑜军一面军旗,从裤裆里掏出我军大旗绑了上去,就站在城头摇摆。城下蛮子们发出排山倒海的呐喊,滚滚而上,庐江城就这么破了。

原来我军咬上的只是周瑜军的后卫,算是打了一个小胜仗,杀死两三百人,俘虏了八百来人。我先公开赞扬一下先锋军的英勇,然后关起门偷偷训斥金环三结胡来:“老子教给你的兵法呢?有不准备器械就攻城的么?”

金环三结倒也老实:“老大我错了,到了城下一擂鼓,我脑子一热就什么都忘了。”

“他妈的下次你怎么办?”

“北上许昌!我看死小白脸的部队都是孬种,我的部下就能打到那个什么河水!”金环三结完全没有吸取到教训。

我正盘算要不要北上许昌的时候,负责指挥侦察兵的蔡狗焦急万分地跑来报告说:“周瑜的十万河北铁骑已经过河南下!”

这年头没有Google,信息不发达,出兵都爱吹牛,我这次一万多人北上就敢号称五万,所以周瑜的十万铁骑估计最多也就两三万的样子,赵云更判断说:“按照我们审讯周瑜军俘虏的结果,周瑜再怎么搜刮,也凑不足一万骑兵作战用的物资。”

但即使是这样,我也不敢去碰,一旦我攻不下许昌,然后被迫在野战中对付大队骑兵,我军这些步兵在平原上绝对不是人家对手。

“咱们按兵不动,让江南调一些小队人马虚张旗号往北来,显得我军源源不断的样子。”我说出我的想法。

“云请求率本部骑兵,去试探一下敌军实力。”赵云还是不服。他的部队因为运送马匹过江的关系,虽然是骑兵却落在了后面,错过了庐江之战,很有点不爽。

“一千对十万?这可不行。”我不敢答应他,军马对于我来说,是无价之宝,赵云部下的一千好马,可以说是我手头全部的家当,我舍不得拿去冒险,何况是一比一百的奇险。

“云之所部,足以以一当十!军马耗费粮草极巨,周家骑兵,绝没有一万!”看来“赵云一身都是胆”这句话倒是有根据的,这家伙貌似老成持重,其实一把年纪了比他妈的金环三结还冒失。

“咱们等等。”

于是,我军就没再前进,周瑜似乎也不想在水网地带跟我从他那里抢来的、装备了大型弩机的战船遭遇,没有逼近,部队到了许昌就停住不动了。

过了一个月我才知道,这“大队骑兵南下”其实是唬人的,周瑜军粮马料都不充足,他的主力都在河北就食,这一次只是虚张旗帜散布消息,不过现在秋粮已经开始收割,许昌军得到了一些补充,估计是没有便宜可占了。

我气得狠狠骂了负责侦察工作的蔡狗一顿,这小子升了官之后堕落得比我还严重,整天酒气熏天的,要不是看在死去的蔡猫份上,而且不好意思公开承认失败,早就把他换掉了。

我的北伐严格地说来,从战术上是一个平手,从战略上我更是输了一招。但我毕竟从平袁绍、败曹操的周瑜身上又咬下了一块肉。我召集部下的王粲等一群文官,让他们写一篇诏书,炫耀一下我军的英雄无敌,号召天下人拥护汉室,反对周瑜。

文化人就是文化人。我本来只想要一篇官样文章,给这次战役扣一个“胜利”的帽子,也算对朝廷和部下们有个体面的交待。这批荆州名士却给我弄出了一篇数千字长、骈四骊六的长文,虽然好多典故我都不懂,但读起来果然气派十足。

听完之后,我忽然有些疑惑,问王粲:“我有些没懂,你刚才好像说了什么垓下山风、燕然石刻之类的,难道是说这一仗是我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当然是我军大胜!”王粲看看我,突然迷惑起来,“大王这么问,难道这一仗咱们输了?”

“你连这一仗输赢都不知道,这些文章是怎么写的?难道你没有采访一下参战的将军们么?”

“写文章跟将军们有什么关系,不过这篇讨伪齐王周瑜的文章,我倒是请几位同僚看过了。”

我知道那些军官武夫跟王粲没什么共同语言,他说的“同僚”就是甘宁在荆州搜罗的那几个“名士”外加我的饭桶秘书步骘,这几个人没有一个懂得军事的,随口问了句:“他们怎么说?”

王粲得意洋洋地说:“一字难减,一字难增,文章气韵,浑然天成。”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