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静水流深

第25章

  • 作者:铁翎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7-04 18:52:55
  • 完书字数:8934

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A省资源型企业兼并重组、整顿整合矿产资源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文件中明确指出,淘汰劣质落后产能,鼓励优秀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矿产资源是这次整顿整合的大政方针。其中,重点提到的企业重组计划,就包括A省有色金属矿冶总公司和杨之栋的雎阳锰矿集团公司两家公司的合并。为此,省上专门成立了该项工作的领导班子,由省委郑副书记和分管工业的副省长共同挂帅,主抓这项工作。

杨之栋对省上下发的这个文件不置可否,但刘定国和万长卿却不敢掉以轻心,按照他们俩的逻辑,你拒绝这次重组,就等于拒绝省委、省政府的领导,拒绝郑副书记向你伸出的橄榄枝,不管这个橄榄枝对他们俩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他们俩都得接过来,并且是恭恭敬敬地接过来。但杨之栋不理这个茬。对万长卿,杨之栋本就一肚子不痛快,原因是新工业园区规划到了万盛公司的地盘上,而没能规划到他杨之栋的地盘上,他一直耿耿于怀,并且把毛病都看在了万长卿的身上。他认为,是万长卿替万盛公司出头,出面找了省委书记卢家达,如果不是卢家达表态,他杨之栋岂能在省城碰一鼻子灰回来?好好的一个大蛋糕,不,一座金山,白白便宜了万盛的孟学非,他杨之栋连边儿都没有沾上,不气死人才怪!

杨之栋的锰矿集团公司,本来有雎阳市政府的股份,之前占的比例也大,26%,后来,杨之栋通过刘定国向市政府施加压力,从市政府手中回购过来16%的股权,这样,杨之栋的股份由原来的51%,上升到67%,市政府则只剩下了区区10%的股份,另有23%的股份,分属于其他中小股东。这样一种股权结构,杨之栋以绝对的优势控股,等于这个集团公司就是杨之栋一个人的公司。如果杨之栋不同意和省有色金属矿冶总公司重组,雎阳市委市政府还只能干瞅着,没有一点儿办法,总不能把杨之栋拿下来吧?可是杨之栋根本不是体制内的干部,不但拿不下来,有的时候还得求人家给市财政施舍点儿。

刘定国也急,他明白,如果不能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有效地推动省有色金属矿冶总公司和雎阳锰矿集团公司的重组,他这个班长的驾驭能力,就很值得怀疑,关键是省委郑副书记会对他有看法。郑副书记会觉得刘定国在雎阳的威望和能力有限,顺着这个思路走下去,他刘定国在郑副书记的眼中,有可能就不是一个当市委书记的料。不管郑副书记将来当不当省长,作为分管党群的省委副书记,人家现在就捏着你的喉咙,自己头上那顶官帽子,说不给你了,你就得乖乖地给人家交回去。更大程度上,刘定国把两家公司的重组看做是一次向省上领导表现的机会,同时也是向新来的郑副书记示好的一种方式。但是,一个万长卿,由于背靠省委书记卢家达这棵大树,就够他刘定国对付的了,这个杨之栋,就更难领导了。尽管刘定国和杨之栋的私人关系不错,但牵扯到切身利益问题,两个人能不能达成一致,还很难说。刘定国关心的是自己的官帽子,杨之栋关心的是自己的钱袋子。钱袋子如果影响到了官帽子,刘定国肯定不答应,同样,官帽子如果影响了人家的钱袋子,杨之栋肯定也不答应。这是一对天生的死敌,除非你找到两者之间利益的平衡点,否则,无论如何也调和不了。

省里一定要给杨之栋的锰矿集团公司找个婆家,坚决支持省属有色金属矿冶总公司收购杨之栋的锰矿集团公司是有原因的。杨之栋的雎阳锰矿集团公司,单听名字,以为是只开采锰矿,实际上,雎阳锰矿集团公司的主营矿产,有两大块:一块就是锰矿,公司统共有十三处矿点,主要分布在雎阳的北部山区,占公司主营业务的59%;还有一块儿,则是铅锌矿,公司有七个矿点,主要分布在雎阳的南部山区,占公司主营业务的38%;其他非主营业务,如房地产、酒店之类,则只占3%。

雎阳这个地方,北部山区盛产锰矿,南部山区则储藏着大量的铅锌矿,锰矿和铅锌矿的储藏量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占有很大的比重。杨之栋的公司本来一直以开采锰矿为主,铅锌矿的开采权原属省有色金属矿冶总公司,杨之栋不知道用了什么手腕,硬是从省有色金属总公司挖了一块肉出来,直接介入了铅锌矿的开采和冶炼。这样,雎阳的铅锌矿资源,70%的由省有色金属矿冶总公司开采,将近30%的由杨之栋的锰矿集团公司开采,其他矿老板,则主要以开采零星矿为主,有的干脆以偷矿贩矿为主。省有色金属矿冶总公司一直对这点有看法,但也无可奈何,你总得给人家地方上留点儿,不能一口吞了。

锰矿倒没什么,铅锌矿则复杂一些,原因是铅锌矿有着很丰富的伴生矿。铅锌矿里面伴生有金、银、镉、铟、镓、硒等多种金属,其中银、镉的含量较大。省有色金属矿冶总公司是省属企业,大型国企,实力雄厚,技术力量过硬,人家的开采,就像老百姓侍弄自留地,精耕细作,不但把主矿铅锌冶炼出来,还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把铅锌矿里面伴生的其他有色金属也分离了出来,这样就不会造成资源浪费。由于这个原因,省有色矿冶总公司的开采进度就比较缓慢,他们的开采讲究科学开采,不会遗漏任何一个死角位置。而杨之栋的锰矿集团公司就不一样了。杨之栋的理念是吃肉。就要吃最肥的那一口,至于瘦的、骨头、肉渣肉末之类,不吃也罢。他不讲究什么科学开采,只讲究速度,只要求产量。他的采矿队,是作风是比较泼辣的那种。

死角位置的矿、品味太低的矿,如果划不着或者收益不能对杨之栋构成足够的诱惑,扔掉就是,只开采品位高的主矿带的矿藏。曾经有一次,杨之栋的采矿队沿着一个矿洞的主矿带斜着打进去,由于开采速度比较快,赶在省有色金属矿冶总公司的前面,开采到了人家的地盘上,结果,横在人家前面把那个坑道主矿带的矿给采光了。等到省有色金属矿冶总公司的采矿队沿自己的坑道开采进来,留给他们的只是一条黑洞洞的矿洞,该条矿道的矿已经让杨之栋的人给开采完了。省有色金属矿冶总公司当然不会善罢甘休,到省上有关部门去告状。那时,雎阳市政府还拥有雎阳锰矿集团公司26%的股权,当然不能坐视不管。折腾到最后,官司也不了了之,因为一个是省属公司,一个是市属公司,一个是手心,一个是手背,肉烂了也是烂在一个锅里,何分彼此?何况省有色金属矿冶总公司是在人家雎阳的地盘上采矿,该退让的时候还是得退让三分。

依省上的意思,两家公司并为一家,有利于整合资源,铅锌矿里面伴生的金、银、镉之类的金属一并提炼出来,不致造成过大的浪费;依杨之栋的意思,那些伴生矿值不了几个钱,他只要开采主矿铅锌即可。省有色金属矿冶总公司是大型国有企业,雎阳锰矿集团公司几经倒腾,已经变成私营企业了,只是雎阳市政府还保留了10%的股权。

省有色金属矿冶总公司从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来考虑,讲究不造成一点儿浪费,不片面追求速度和效益,这代人挖不完了,下代人、下下代人继续开采;杨之栋考虑的是效益,而且是短时间内的效益,他认为,自己这辈子没有挖完的矿,没有变成金钱的矿,对他而言,最终全部会变成废物……留给谁,留给自己的儿子?天知道儿子能不能守住,天知道他们是不是干这个的料。为了稳妥一点儿,他觉得还是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该开采的矿采完,该挣的钱挣到手,这样他的心里才会踏实点儿,才不会亏得慌。杨之栋并不想把自己的公司“嫁”给省有色金属矿冶总公司,因为那样,他就必须出售一部分股权给人家,自己的股权减少了,收入就会大幅缩水,更何况,省有色金属矿冶总公司的比较保守的经营和开采模式,不见得就能创造更大更多的效益。既然效益不能最大化,那么,这样兼并重组对他杨之栋个人而言,有什么意义呢?什么意义也没有。

杨之栋要的是钱,而不是一艘看上去像航空母舰,内里却是一艘破船的烂玩意儿。

刘定国跟杨之栋深谈过一次。

刘定国知道,说服杨之栋的事情,不能指望万长卿,如果万长卿出面,即使有说服的一丝希望,也会给整黄了。杨之栋不止一次表示过,要给万长卿一点儿厉害尝尝。刘定国权当没听见,左耳朵进去,右耳朵立马就出来了。但他知道,杨之栋不是一个随便说说的人,也不是那种信口雌黄的人,他说要给万长卿一点儿厉害尝尝,就肯定会让万长卿尝到厉害,不管他的靠山是谁。刘定国只能自己出面跟杨之栋先行沟通,他心里明白,试图说服杨之栋答应和省有色金属矿冶总公司重组,无异于与虎谋皮,难度太大了。但是,难度再大,刘定国都得硬着头皮上,因为他没有退路,除非他不想再当这个市委书记。让刘定国放弃当市委书记,那简直是开国际玩笑,刘定国不但不想放弃市委书记这顶帽子,还指望借着这顶帽子弄一顶更大的帽子戴戴。

刘定国跟杨之栋的谈话有些艰难。在切身利益面前,杨之栋并不买他这个市委书记的账。

杨之栋说:“你想想看,一块肥肉,本来我自己有足够的胃口把它吃下去,为什么非要分一块出去,让别人吃?天底下有这样的傻子吗?你看我像那样的傻子吗?”

杨之栋的话很糙,糙得让刘定国无言以对。他不能对杨之栋说有肉要大家吃,要讲风格,不能自个儿吃独食。他不能告诉杨之栋,自己想上个副省级,省委郑副书记是个关键人物,这次兼并重组又是郑副书记一手主抓的,为了不得罪他,你得把自己嘴边的肉分出一块来,给省有色金属矿冶总公司。他不能这样说!说了杨之栋也不见得买账,因为他上不上副省级,跟杨之栋没关系,他能给杨之栋带来更大的收益吗?他能保证杨之栋的付出将来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吗?他照样不能保证。而且,刘定国的这个副省级还停留在他自己的想象阶段,究竟能不能把副省级的帽子戴到自己头上,尚是一个未知数。归根到底,杨之栋只是一个商人,商人看重的是利益,即使他要依附一个官员,也要看这个官员能不能给他带来某种收益。刘定国看重的则是自己的前途,政治前途,商业上的大亨们只是他手中的牌,需要把这张牌打出去的时候,他才会打出去,为的就是给自己的政治前途添加一两个筹码。现在,刘定国需要把杨之栋这张牌打出去,向省委郑副书记示好,但是,这张牌很不好打,因为这张牌压根儿就不由他指挥,主动权就掌握在牌自己的手里。

实际上,不用刘定国苦心孤诣地说,杨之栋什么都清楚,否则,杨之栋当初也就不会全力把刘定国扶到市委书记的宝座上去。杨之栋扶刘定国,也是一项投资,政治投资,而且在机缘巧合的时候,这种政治投资就会转变成回报率非常高的商业投资。但这次,杨之栋不打算再进行什么政治投资,因为那不是投资,投资是有回报、有收益的,而省有色金属矿冶总公司是试图挖杨之栋身上的肉。

杨之栋说:“不是我不给你这个市委书记面子,而是兼并重组以后,我能得到什么好处?我的利益在什么地方?除非……”

杨之栋卖了个关子。

刘定国问:“除非什么?”

杨之栋慢悠悠地说:“除非你这个大书记让我东郊的那些地不再长荒草,而是长满庄稼。”

刘定国张大了嘴巴,半天没说出话来。好一会儿,刘定国才说:“杨总真会开玩笑,庄稼值几个钱?杨总的意思,怕是想让你那些地直接长人民币吧?”

杨之栋大笑,说:“如果可以,长人民币更好,我不反对。”

刘定国说:“如果人民币也跟庄稼一般,长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话,我一定亲自去给杨总种上。”

杨之栋就笑,刘定国也笑。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