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江山二

第400章 回归(二十)

  • 作者:李天骄龙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7-04 18:21:28
  • 完书字数:8668

第八十五章回归(二十)

特区制定的远东攻略非常简单,可以说是最传统的战法之一——声东击西。严格的来说是“声西击东”。华侨军在特区范围内大张旗鼓地进行全民性的动员。尤其是在新疆地区,暂时回不了家的犹太兵团3个正规师以及新动员的1个步兵师共计42000名军人,全部加入西北方面军作战序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0个师共计14万的团员,重披战袍,日以继夜的加强军事训练,协助华侨军强化边境的巡防。完成训练的部队纷纷由各个屯垦区向喀什噶尔至塔城一线运动,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不仅如此,在包兰铁路、兰新铁路上一辆辆运载着兵员、武器、物资的列车昼夜不息,穿梭往来。所有的迹象和情报都指向了祖国西北部边疆。唐努乌梁海、蒙古的中队,抽调部分兵力向西部边境运动。而在东北、朝鲜前线的中队纷纷大规模后撤,加强东北地区的防御。令紧张万分的日本人终于可以稍微松了口气,但是他们又怀着无比好奇的心情观望这场关系到宿敌生死存亡的一战。从中盘算计较着自己能够从中获取多少利益。日本现在并不像招惹苏联和中国华侨军其中任何一方,然而这并不妨碍在双方拼得鱼死网破之际从中渔利的决心。

与此相适应,苏联方面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加强国内的动员。一批批新兵和装备被送往中亚,以增强中亚地区的防御。此外,他们在苏联远东地区,再次发布动员令,在非常短的时间之内使远东地区的兵力增加到了近100万之众。来自美国方面的紧急援助,在一架架飞机的起落之间,一艘艘轮船的往返之间(美国新开辟了旧金山至堪察加半岛东南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航线)使苏联的后备仓库开始渐渐充盈了起来。而美国援助苏联的规模和速度远远超过了对中国的援助。这也并非是美国故意为难中国,而是美国与三年前相比,其国内的战争机器、经济部门得到了充分动员。再有就是,在美国眼中苏联绝不能垮掉。因此,他们对苏联的援助远远超过了李华雄的想象。按照这样的局势发展下去,可能不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苏联就能够从美国那里弥补由于中方断油断粮所造成的困难局面。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这几乎可以称得上是真理。

“决不能让北极熊恢复过来!”李华雄看着武定国呈上来的报告之后低声说道:“定国,如果我们提前一周发动进攻,最多能够在远东地区集结多少军队?”

“原计划用于进攻的部队共计64个师,如果提前发动进攻的话,能够集结百分之七十五左右,也就是48个师左右,其中12个坦克师、10个摩步师、20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3个炮兵师,此外5个旅航旅,6个工程旅。总兵力75万左右。空军方面除西北方面军4个空军师,其他均可参战。”

“那好,我们就提前一周发动进攻。”李华雄决心已下。

“华雄,”武定国稍微迟疑了一下说道:“有一句话我不知道该不该说?”

“定国你这是怎么了?你我之间还需要如此吗?”李华雄不由得一愣,转念一想大约估计出武定国下面要说什么。应该与刘远洋有关。的确,在军中李华雄与武定国二人的关系非常好,甚至超过了李华雄和自己其他三个兄弟的关系。但是不管怎么说相对于自己的兄弟,武定国毕竟是外人,这也就难怪武定国迟疑。

“你和大哥之间,是不是应该坐下来好好谈谈!”武定国觉得自己应该提醒一下李华雄“毕竟你们之间的分歧,不过是运用军事手段还是运用多种手段解决问题,并没有原则性的矛盾,什么话说开了不就完了么。压在心里反而容易造成新的误解。”

“定国啊!我理解你的好意。”李华雄长叹了一声“今天既然你把话说到这儿,我也不妨说说我的心里话。大哥怎么想的我心里非常清楚。他最大的担心就是怕我迷信军事打击的效力并沉溺于暴力之中。更担心我利用在穿越以来积累起来的越来越高的所谓威望,大搞个人崇拜,变成一个像人民父亲那样的独裁者,最终沦落为独夫民贼的下场。”

“这怎么可能呢?”武定国微微撇了一下嘴。

“这完全可能!”李华雄自嘲的笑了笑“你看在二战后那些的独裁者,哪一个不在国内有崇高的威望,哪个不是功勋卓著,那个头上没有耀眼的光环?很不幸,这些在目前看来我都具备。又怎能不令人心生猜忌呢?更何况在特区现有的体制之下,根本没有能够制约我,或者我领导的军队的力量。而我们在进行一场又一场战役的同时,必然要挤占其他部门的资源,比如前段时间我们试图挤占教育经费的问题。这就更令人不安。”

“现在不是战争时期嘛!哪个国家不是这样?”武定国脸上的愤愤之色难以掩饰。

“是的,战争时期的确是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但是所有的人都知道总有一天战争会结束。而在战争中军队所养成的骄悍之气,在没有一个合理的机制约束之下,会被不断的放大之后带到和平年代。真到了那一个天,谁又能约束这匹脱缰的野马,这就成了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我们这些军人就必然要遭人猜忌,就必然会有约束。这些约束在很多军人看来就是兔死狗烹,就会心生不满怨恨,接下来就很可能哗变或者发动军事政变。如果这支军队被一个威望极高的军事统帅领导,同时有没有足够的制衡力量,那么这个国家走向军事独裁几乎是必然的结局。”

“国家要打仗了,就想起我们,仗打完了就把我们扔在一边,普天之下哪有这种道理?”

“定国,其实你错了?”李华雄坦诚的说道:“我们总对中国历史上残害功臣尤其是军事将领的事情无比愤怒。其实呢?不是这么回事。在战场上杀伐征战,勇往直前只是一种态度,或者精神层面的鼓动,如果一名将领只知道勇往直前,那么他绝不是合格的将领。在生活中同样是这样,人最难的事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就是知进退。军人的舞台永远在战场而不在庙堂之上。仗打完了就完了,生活还得继续。而一个走下战场的军人,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这一点,其结局就只能是悲剧性的。我们这个民族已经习惯了打江山者坐江山,认为这是世上最天经地义的事。可是我们看看世界上历史上那些真正超越国界,受人尊敬的开国元勋们无不是功成身退的人。比如华盛顿、比如曼德拉。而多数不得善终的开国元勋宿将,绝大多数是功成身不退啊!有几人能做张子房呢?不为利动得人很多,不为名动得人少之又少,可是真正的名又是什么呢?”

“你这些话为什么不对大哥讲清楚呢?”

“你认为他会信吗?”李华雄无可奈何的摇摇头“没有一个成熟的机制约束我们或者足够的力量制衡我们,谁敢保证像你我、徐鹏雄、叶宏这样的人不会祸国殃民呢?即便是你我恐怕也不敢。把国家的未来寄托在你我的自我约束,在这个世上恐怕没有再比这个更扯淡的事情了。你我扪心自问,如果有机会可以让我们为所欲为,你能拒绝的了这种诱惑吗?大哥以及我们周围很多人担心的就是这个。在没有找到适当的方式之前,围绕在我们身边的怀疑和猜忌就永远也不会散去。这或许就是我们这一代军人的宿命吧!”

“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军人效命疆场时,那些人在后面躲着不不支声,国家安定了他们又跳出来很挑鼻子竖挑眼,怀疑这怀疑那。真他妈的!”

“没办法。在战时一切都围着我们转,战争持续的时间一长,我们就渐渐习惯了这种状态。一旦和平来临,这种非常状态肯定就会结束。所谓的先军政治本身就不是一种正常状态。如果一个国家始终处在这种状态,要么说明他们的统治者还缺乏足够的自信,要么表明他们始终没有强大起来。一个真正的强国或者一个正常的国家,军人的地位绝不应该超越正常的范围。军人的本质就是国家机器,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而绝不能也应该成为一个既得利益集团。那样的话,国家的正常秩序就难以保证。国家有难的时候军人挺身而出这是本分。危难消除之后就必须恢复道他应该有的正常状态,真要实现这一点,就不能使军队成为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工具,他只能是国家的工具。超越这一点,国家和民族乃至军队和自以为掌握着军队的人本身就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其实在这一点上我和大哥没有冲突,只不过现在我更关注于战争本身,而他则关注于战争结束之后的国家命运罢了。我关注战争本身就必然要讲求效率,在没有找到能够约束我们的方法和机制之前,势必会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感觉,同时也会造成一些疑虑,这很正常。我们还是尽力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吧!”

“好!没有我们一刀一枪的奋力拼杀,哪儿有特区现在的大好局面。待我们重拾故土凯旋回来,看他们还能说什么?”

李华雄没有说话。他看着武定国离去的背影轻轻地摇摇头。不自觉的长叹了一声。或许武定国根本没有明白或者没有完全明白自己的话。在目前的状态下,胜利,对于打消人们的疑虑并没有那么重要的作用。如果疑虑不能消除,胜利反而会增加更深的不信任。可是,如何才能保证军队不成为一匹脱缰的野马呢?说实话,李华雄自己也没有找到更适宜的方式。这些年来,包括穿越前,他始终是一名纯粹的职业军人。即使现在他依然非常享受自己的职业军人生涯,然而作为一支军队的统帅,他所要考虑的问题就不能仅仅局限在军事、战争这些问题之上。他必须要尽可能集中现有的一切力量来保证这支军队取得胜利。这就需要他不停的去和其他部门进行博弈。

迄今为止,博弈的结果是他始终处于绝对的上风。这是战争状态下根本无法避免的事情。而当他去和沈险峰就暂缓教育经费的追加问题进行沟通的时候,他没想到会引起沈险峰那么强烈的反应。已经习惯了“胜利”的李华雄,越来越感觉到来自周边或明或暗的质疑眼光。为了实现当初的既定目标和战略,他和自己的同事也越来越习惯表现他们的强硬,向其他方面施加更大的影响力。这几乎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李华雄同样感觉到苦恼和困惑。蓦然回首间,他才突然感觉到与兄弟们之间,原本就不十分亲密的关系变得更加冷淡。就连和他走得最近最多的王天浩,和他之间除了工作上的事情之外,几乎不谈论其他。尽管他任然一如既往的尽心尽力为军队的计划和行动提供支持,但是无法改变对自己的疏远。

与此相反,自己在人前总是受到近乎狂热的拥戴,尤其在军中那些普通战士和基层军官眼中流露的激情和热烈令自己感动。同时,不可否认那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权力给人带来的快感和成就感,不是你想摆脱就能够摆脱的。以后怎么办?自己真的能够做到像华盛顿、曼德拉那样的超脱吗?李华雄一遍又一遍地问着自己。自己真的能够习惯和适应别人的约束吗?一个好的机制,或许不仅给他人带来心安,也会令受约束的人获得宁静。这样的机制该如何建立?这不仅仅是刘远洋应该考虑的事情,同样也应该是自己努力寻求的。

夜深了,李华雄陷在自己的思绪中难以释怀。反正睡不着,他索性爬起来走到书房,面对着墙上巨大的军事地图,思索着眼下的战役。火烧眉毛还是先顾眼前吧!他必须取得这场自己亲手发动的战争,为特区赢得尽可能长的和平。没有战争就永远不会有和平,这是隽刻在每一名军人心中的信条,李华雄也不例外。那么,其他人是否也该铭记呢?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