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中国史纲

第87章 张荫麟小传

  • 作者:张荫麟, 吕思勉, 蒋廷黻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7-04 17:22:44
  • 完书字数:2496

张荫麟,字素痴,广东东莞人。著名学者,历史学家。张荫麟出生于官宦之家,1922年毕业于广东省立第二中学。次年,考入清华学堂中等科,三年级肄业。半年之后,在《学衡》杂志第21期上发表了处女作《老子生后孔子百余年之说质疑》,针对史学家梁启超对老子事迹的考证提出异议,清华师生大为震动,并得到梁启超的激赏。1924年6月,又发表论文《明清之际西学输入中国考略》,分析明清两代传入的西方学术的差异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他在清华求学7年,以史、学、才三才识闻名,与钱钟书、吴晗、夏鼐并称为“文学院四才子”。并先后在《学衡》、《清华学报》、《东方杂志》、《燕京学报》、《文史杂志》、《国闻周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和学术短文40多篇,深得当时史学界称赞。192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清华大学。是年获公费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西洋哲学史和社会学。留学4年,修完应学课程,未待期满,已获哲学博士学位,提前返国。

1934年,回国应清华大学之聘,任历史、哲学两系专任讲师,并兼北大历史、哲学课。1935年4月,他与伦明之女慧珠结婚。暑假后应教育部之聘,编撰《中国史纲》一书之“上古篇”,虽为教材,然其功力与学识并不稍减,而其取精用宏,引人入胜,乃归入中国史学名著不愧,贺麟先生称之为“他人格学问思想文章的最高表现和具体结晶”,其书“有真挚感人的热情,有促进社会福利的理想,有简洁优美的文字,有淹博专精的学问,有透彻通达的思想与识见”。

1937年芦沟桥事变,张荫麟南下浙江大学作短期讲学,曾一度到清华、北大、南开合并的长沙临时大学任教。于1938年春返回石龙小住,后赴昆明,在西南联大任教。1939年初,被重庆军委会政治部邀请为顾问。他想对抗战有所贡献,不愿当顾问,只资清谈,感到事无可为,遂不辞而别,再回联大授课。1940年初,他转到浙江大学任教。是年他的专著《中国史纲》(上古篇)由重庆青年书店出版。张荫麟曾任国防设计委员会研究员、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主编。1941年参与发起刊行《时代与思想》月刊,并创立“时代与思想社”。有些学生被当局逮捕迫害,他就挺身而出给予保护。在这一时期他患上了肾炎症,由于缺医少药,病情日重,1942年10月24日在遵义病逝,年仅37岁。

张荫麟虽然英年早逝,但包括梁启超、贺麟、吴晗在内的熟悉他的学界人物,无一例外地称赏他为不可多得的史学天才。熊十力曾说:“张荫麟先生,史学家也,亦哲学家也。其宏博之思,蕴诸中而尚未及阐发者,吾固无从深悉。然其为学,规模宏远,不守一家言,则时贤之所夙推而共誉也。”又说:“昔明季诸子,无不兼精哲史两方面者。吾因荫麟先生之殁,而深有慨乎其规模或遂莫有继之这也。”(熊十力:《哲学与史学——悼张荫麟先生》)以熊十力之性格特点,如此评价一位先逝的且比自己小整整二十岁的当代学人,可谓是绝无仅有的。张荫麟一生著述甚多,散见于报章杂志者,凡数十万言。读他的书,会有一种“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叹。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