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中国史纲

第50章 来自草原的元帝国 2

  • 作者:张荫麟, 吕思勉, 蒋廷黻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7-04 17:22:32
  • 完书字数:6968

综观蒙古用兵,惟对于东南两方,小有不利,其余则可谓所向无前。这也是遭际时会,适逢其时各方面都无强国之故。蒙古是行封建之制的,而成吉思汗四子,分地尤大。因为蒙人有幼子袭产的习惯,所以把和林旧业,分与第四子拖雷。此外长子术赤,则分得花剌子模、康里、钦察之地。三子窝阔台,即太宗,则分得乃蛮故地。二子察合台,则分得西辽故地。其后西域直到宪宗之世,才全行戡定。其定西北诸部,功出于术赤之子拔都,而定西南诸部,则功出于拖雷之子旭烈兀。所以术赤分地,拔都之后,为其共主。伊兰高原,则旭烈兀之后君临之。西史所谓窝阔台汗国,就是太宗之后。察合台汗国,是察合台之后。钦察汗国,是拔都之后。伊儿汗国,是旭烈兀之后。总而言之,世祖灭宋之日,就是元朝最盛之时。然而其分裂,也就于此时开始了。

第二、中西文化的交通

从近世西力东渐以前,有元一代,却算得一个中西交通最盛的时代。因为前此中西交通,差不多只靠海路,至此时,则陆路也发达了。

在西半球尚未发现,绕行非洲南端之路,亦未通航,黑海、地中海、红海、波斯湾,实在是东西两洋交通的枢纽。而其关键,实握于大食人之手。所以在当时,东西交通,以大食人为最活跃。当北宋中叶,十字军兴,直至南宋之末,这二百年之中,虽然天方教国和景教国蹀血相争,极宗教史政治史上的惨苦,然而开发文明的利器,罗盘针、印刷术、火药,中国人所发明的,都经大食人之手,而传入欧洲。给近世的欧洲以一个大变化。至元代西征成功之后,其疆域跨据欧洲,而其形势又一变了。

元太宗时,曾因奉使的人,都经民地,既费时又扰民,商诸察合台,拟令千户各出夫马,设立站赤。察合台也赞成了。他即于所辖境内设立。西接拔都,东接太宗辖境。如此,欧亚两洲之间,就不啻开辟出一条官道了。

当时景教诸国,正因和天方教国兵争,要想讲远交近攻之策。于是1245年,罗马教皇派柏朗嘉宾(PlanoCarpini),1253年,法王路易第九又派路卜洛克(Rubruk),先后来到和林。而当时的商人,更为活跃。他们或从中央亚西亚经天山南路,或从西伯利亚经天山北路,远开贩路于和林及大都。至于水路:则自唐宋以来,交通本极繁盛。在宋时,浙江的澉浦、杭州、秀州、明州、台州、温州,福建的福州、泉州,广东的广州以及今江苏境内的华亭和江阴,山东境内的板桥镇,都曾开作通商港。输入的犀、象、香药等,很为社会所宝贵。政府至用以充籴本,称提钞价。而税收或抽分所得,尤为岁入大宗。元时,还继续着这般盛况。

蒙古是新兴的野蛮民族,戒奢崇俭,不宝远物等古训,是非其所知的。所以对于远方的珍品,极其爱好。尤优待商人和工人。其用兵西域时,凡曾经抗拒的城池,城破后都要屠洗,独工人不在其列。太宗时,西商售物于皇室的,都许驰驿。太宗死后,皇后乃蛮氏称制,信任西商奥鲁刺合蛮,至于把御宝宫纸交给他,听其要用时填发。又下令:凡奥鲁刺合蛮要行的事,令史不肯书写的,即断其腕。此等行为,给久经进化的中国人看起来,真是笑话。然却是色目人在元朝活动的惟一好条件。元代本是分人为三级,以蒙古为上,色目次之,汉人、南人为下的。所以当时,大食、波斯的学者、军人,意大利、法兰西的画家、职工,都纷集于朝。特如意大利的马可波罗(MarcoPo-to)在1237年来到中国。仕至扬州达鲁花赤。居中国凡三十年。归而刊行游记,为欧人知道东方情形之始。

和元朝关系最深的,自然还是大食的文化。蒙古本来是没有文字的。成吉思汗灭乃蛮之后,获塔塔统阿,才令其教太子、诸王“以畏兀字书国言”。后来世祖命八思巴造新字,于1270年颁行。案成吉思汗的灭乃蛮,事在1204年,则蒙古人专用畏兀字,实在有六十余年。蒙古字颁行之后,虽说“玺书颁降,皆以蒙古字书之,而以其本国字为副。百官进上表章,则以汉字为副。有沿用畏兀字者罚之”,然而后来又说:亦思替非文字,便于计帐,依旧传习。而终元之世,回回国子学,亦是和普通学及蒙古国子学并立的。西方输入中国的文化,除宗教而外,要推美术和工业两端。《元史·阿尔尼格传》,说他善于画塑及铸金为像。

当时的元朝,有王揖使宋所得明堂针灸铜像。年久坏掉了,没有会修的人。世祖叫把给他看。他居然制成了一具新的。关鬲脉络,无不完备。当时两京寺观的像,多出其手。元代诸帝的御容,织锦为之的,亦是阿尔尼格所制。当时的人,叹为图画弗及。其弟子刘元,则精于西天梵相。两都名刹的塑像,出于其手的很多。又火药的发明,虽起自中国,而火炮的制造,则中国人似乎反从欧洲学来。《明史·兵志》说:古代的炮,多系以机发石。元初得西域火炮,攻蔡州始用之,而造法不传。直到明成祖平交趾,得其枪炮,才设神机营肄习。至武宗末,白沙巡检何儒,得佛郎机炮。1529年,中国才自行制造起来。有最初的发明,而后来不能推广之以尽其用。这个,中国人就不能不抱愧了。

第三、元的制度

凡异族人居中国的,其制度,可以分做两方面来看:(其一)他自己本无所有,即使略有其固有的习惯,入中国以后,亦已不可复用,乃不得不改而从我。在这一点上,异族到中国来做皇帝,和中国人自己做差不多,总不过将前代的制度,作为蓝本,略加修改罢了。(又其一)则彼既系异族,对于中国人,总不能无猜防之心。所以其所定的制度,和中国人自己所定的,多少总有些两样。元朝的制度,便该把这种眼光来看。

元朝中央的官制,是以中书省为相职,枢密院主兵谋,御史台司监察,而庶政则分寄之于六部的。这可说大体是沿袭宋朝。至于以宣政院列于中央,而管理吐蕃,则因元朝人迷信喇嘛教之故,这也不足为怪。其最特别的,乃系于路、府、州、县之上,更设行省。在历代,行省总是有事时设置,事定则废的。独至元朝而成为常设之官。这即是异族入居中国,不求行政的绵密,而但求便于统驭镇压的原故。这本不是行政区域,明朝乃废其制而仍其区域,至清代,督抚又成为常设之官,就不免政治日荒,而且酿成外重之弊了。元代定制,各机关的长官,都要用蒙古人的。汉人、南人,只好做副贰,而且实际见用的还很少。这也是极不平等之制。

学校,元朝就制度上看,是很为注重的。虽在当时未必实行,却可称为明朝制度的蓝本。我国历代,学校之制,都重于中央而轻于地方。元制,除京师有普通的国子学和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外,1291年,世祖诏诸路、府、州、县都立学。其儒先过化之地,名贤经行之所和好事之家,出钱粟以赡学的,都许立为书院。诸路亦有蒙古字学、回回学。各行省所在之地,都设儒学提举司,以管理诸路、府、州、县的学校。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又有蒙古提举学校官。其制度,总可算得详备了。

其科举,则直到1315年才举行。那已是灭金之后81年,灭宋之后37年了。其制:分蒙古、色目和汉人、南人为二榜。第一场:汉人南人试经疑、经义,蒙古色目人则但试经问。第二场:蒙古、色目人试策,汉人、南人试古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第三场:汉人、南人试策,蒙古色目人则不试。案宋自王安石改科举之制后,哲宗立,复行旧制。然士人已有习于经义,不能作诗赋的,后来乃分经义,诗赋为两科。金朝在北方开科举,亦是如此。至此则复合为一。此亦明制所本。而其出身,则蒙古人最高,色目人和汉人、南人,要递降一级,这也是不平等的。

其猜防最甚的为兵制。元朝的兵,出于本族的,谓之蒙古军。出于诸部族的,谓之探马赤军。入中原后,发中国人为兵,谓之汉军。平宋所得,谓之新附军。蒙古和诸部族,是人尽为兵的。男子年十五以上,七十以下,都入兵籍。调用汉人之法:其初或以户论,或以丁论,或以贫富论。天下既定之后,则另立兵籍,向来当过兵的人都入之。其镇戍之法:边徼襟喉之地,命宗王带兵驻扎。河洛、山东,戍以蒙古军和探马赤军。江淮以南,则戍以汉兵和新附军。都是世祖和其一二大臣所定。元朝的兵籍,是不许汉人阅看的。在枢密院中,亦只有长官一二人知道。所以有国百年,而汉人无知其兵数者。其民族的色彩,可谓很显著了。

法律亦很不平等的。案辽当太祖时,治契丹及诸夷,均用旧法,汉人则断以律令。太宗时,治渤海亦依汉法。到道宗时,才说国法不可异施,命更定律令,把不合的别存之,则辽已去亡不远了。金朝到太宗时,才参用辽宋旧法。熙宗再取河南,才一依律文。这都是各适其俗的意思。元朝则本族人和汉人,宗教徒和非宗教徒,都显分畛域。如蒙古人杀死汉人,不过“断罚出征”和“全征烧埋银”。又如“僧、道、儒人有争,止令三家所掌会问”,“僧人惟犯奸盗诈伪,至伤人命,及诸重罪,有司归问。其僧侣相争,则田土与有司会问”等都是。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