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掌眼大亨

第17章 地摊遇故交捡漏得端砚2

  • 作者:元宝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7-04 14:04:13
  • 完书字数:6740

周文天装出一副非常无奈的表情说:“这个事情你要硬这么说的话,我也没办法,反正这东西我收上来的时候,卖主就说这是家传的宋朝苏东坡用过的端砚。”周文天这说话是掷地有声,好像这块砚台绝对是宋朝苏东坡的无疑。王海东和张好古两人此时也正好赶了过来。

人的名,树的影,这王海东最近在胡龙观古董市场可是一路走高、行情见涨。张好古也是古董行里面的老人了,手里有两把刷子。大家看到两人走了过来,围观的人群自动让出了一条通道。这是玩古董的人对行家的一种尊重。

看到王海东来了,李子敬确实是有点尴尬,他看到了张好古快步走上前去说:“张老板你来得正好,帮我掌掌眼,看看这端砚到底是什么年代的。”

张好古本来就是想凑个热闹,可他也不好意思推辞,一边接过砚台一边说:“我在瓷器方面比较熟悉,不过这砚台吧,看看再说,我也不敢保证能看出什么门道。”虽然嘴上这样说,可手上一点都没停下。

看了看这块砚台上的一行字迹,张好古笑呵呵地说:“别的我不敢说,因为经常玩瓷器,因此,一些篆字印章什么的我还是比较熟悉的。这一行字其实是一句诗,‘人生若只如初见’。想来大家应该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吧。”

“人生若只如初见”出自清朝纳兰性德的《木兰辞》。这样的一句话出现在砚台上很是说明一个问题啊。

李子敬很有把握地说:“老周,你看看,你说这是宋朝的端砚,但这清朝诗人的诗句怎么会雕刻在宋朝的端砚上面?古人对砚台是很看重的,不会轻易雕刻字句,如果这端砚是宋朝苏东坡遗物的话,纳兰性德想来也是不敢在上面雕刻自己的诗句吧?”

这话说得非常合情合理,现在大家一致认为这只是一块清朝的端砚而已,价格就不可能是十万了。

周文天其实也没有搞清楚这块砚台的来历,他自己在这方面也是外行,至于说的找个专家鉴定,一块不知道什么背景的砚台就去找专家鉴定,你以为专家是那么容易就能给你鉴定啊。不只要有关系,还要有一笔不菲的鉴定费,如果要开证明的话,还要再拿钱。免费鉴定?做梦!

周文天其实不过是在一个小城,用了两千块就把这块砚台给收上来了。对这块砚台,王海东很是中意,他看了看,长方形的砚台,上面没有什么雕龙画凤的纹路,一看就很普通,但同时也有一种不落俗套的大气。说是苏东坡的遗物,从卖相上说不怎么合理。

这时候人群中就有好事者说了:“是啊,这砚台一定是假冒的,苏东坡这样的大文豪用过的砚台,怎么着也是雕龙画凤啊,看这砚台也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已,居然说是苏东坡的遗物。”

这话刚一说完,顿时引来了一片大笑,一看这就是外行看热闹。

不管怎么样,这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到李子敬的热情,他拿着那块端砚说:“既然是清朝的,八千,怎么样?”

按说八千也算不错,至少周文天有四倍的利润。可这周文天外号周扒皮,只见他摇摇头说:“不成,这东西少了三万你别想拿走,我还认定这是一块端砚,李老板你还是把东西给我放下吧。”

周文天这也是想给自己留点面子,今天他可是在古董市场丢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人。当然,他不认为张好古是在忽悠他,围观的那么多人,总有一两个认识篆字的,张好古也是不敢说谎的。他说那行字是“人生若只如初见”,那一定就是这句了。

李子敬确实很喜欢这块砚台,虽然不是宋朝的端砚,可直觉告诉他,这块砚台确实不凡。他毕竟是一个商人,在商言商,三万块,而且看周文天的意思不可能把价格降下来了。李子敬叹息了一声说:“算了,三万块确实有点高,清朝的端砚不可能值这个价格的。”说着他把砚台放下了,看样子很是不舍。

能在胡龙观遇到这样一块砚台确实很难得,但价格上谈不拢,他也不好出手。他对篆字也没有什么研究,心中暗暗窃喜,幸亏找张好古问了一句,不然自己还真的打眼了。

李子敬把这块砚台放下之后,别人也就没什么兴趣了。因为李子敬在古董市场上的鉴定水平还是比较让人信服的,既然他认定了这块砚台值八千元的话,那这块砚台卖出去一万多块钱顶天了。

王海东走过去拿起砚台,仔细看了看上面的雕刻手法和痕迹,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判断的依据。还有包浆,不单单是木质家具有包浆,玉器和砚台其实也有。

宋朝端砚,雕刻年代在1089年至1675年之间。从外表王海东得到了这两个信息,王海东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是块真正的宋朝端砚。这种宝贝就算是有钱都未必有地方找去。因为砚台这玩意是消耗品,不像字画玉器什么的容易保留下来。一块宋朝的端砚想要保留到现在,那绝对是要非常幸运的。

认定了这块砚的价值,王海东问:“老周,这玩意你要是出手的话,两万怎么样?”

看到王海东出了两万的价格,本来已经散开的人群顿时又围拢了上来。而打算离开的李子敬也转过身来想看个究竟,难道王海东想要给自己难看?

周文天愣了一下,刚才李子敬出八千自己没有卖,那是因为面子的问题,此时既然王海东开了两万,周文天也不准备答应得很痛快。当下他说:“刚才我都说过了,这玩意最少三万,当然,我和陈老的关系不错,看在你外公的面子上,我给你优惠三千。”

如果王海东出两万,周文天立刻答应了,那这不是买卖古董,而是买卖大白菜。周文天没有爽快答应,也在王海东预料之中。

张好古在一旁看着有点不对头,生怕王海东吃亏,思考了一下还是说:“海东,你是不是再好好考虑一下?”

还没等王海东回答,周文天就说:“老张,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戗行是怎么着,懂不懂规矩啊你!”

像张好古这样当面拦一道,是坏了别人的财路,行里的人是不会随便这样做的。

这张好古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哼了一声说:“老周我可没有戗行,很多人都看到我和海东一起来的,算是我们朋友之间互相帮衬着掌掌眼,规矩里面没有说我这个做朋友的不能帮海东掌掌眼吧。别以为拿一个清代的砚台就想卖两万,我看一万顶天了。”

虽然在古董市场很少有随便插言提意见的,就算是有,也会很含蓄地说看不好,然后拉着朋友到一边细说缘由。这样的话大家都有面子,好下次再做生意。但张好古说的这帮着朋友掌掌眼,也在情理之中。一个古董商人就算是天才,也不可能精通古董行众多大项和不计其数的小项。

张好古的身份在古董市场可比周文天要高许多,真要是针尖对麦芒地吵吵起来也不怕他周文天。

王海东可不想因为这个两个人发生什么摩擦,笑呵呵地说:“两位先休息一下,别着急。张老板,这东西我既然是看上了,自然认为它值两万。老周,你也别着急,我也没说不买啊。虽然价格高一点,但是买古董不就是图个高兴吗?”

王海东说的这话就是玩古董的真谛了,玩的就是一个高兴,真拿着这行当职业的也就是那些古董贩子和一些收藏家而已。张好古看到王海东给自己使了一个眼色,立刻想到王海东可能另有隐情。这家伙狡猾得很,可不会白白扔了两万块。想到这里,张好古也就没有多说什么退到一旁。

当下王海东就接着说:“两万三,多一分我也不出了。你这个砚台顶多也就是这个价格了。”

看到王海东说得斩钉截铁,好像一个不答应转手就走的样子,周文天咬咬牙,点点头说:“两万三就两万三,今天我也开开张不是?”

溜达古董市场,一定是要带够钱的。这个带够钱未必是带很多钱,但必定要和你想买的古董价值相当。王海东身上两三万总会带着的,这也是为了避免遇到好东西失之交臂。

很快王海东拿出一摞钱,点齐了之后交给周文天。周文天又数了一遍,满意地点点头说:“好,东西是你的了。”既然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买下来这块砚台,那王海东想反悔就不成了。

这个时候,方才讲话的那菜鸟又说了:“一块八千块的砚台,这人居然两万三要买去,出手真的很大方啊。”

他的那位朋友大概也是行里面的老人了,连忙解释说:“这位就是聚宝阁的新掌柜,陈一龙的外甥。人家可是胡龙观古董市场的名人啊,一件瓷器卖了四百多万呢。”

这个时候大家又想起来王海东神奇的经历了。四百多万啊,这对一般的人来讲算是天文数字了。而且,只要是经常到胡龙观古董市场的人都知道,王海东手中有一枚乾隆皇帝的私人印章,这玩意怕是也有四五百万的价格了。因此,王海东短短的时间就成了胡龙观古董市场的传奇。当然,这个传奇是有根源的,陈一龙在胡龙观古董市场就声名显赫,鉴定瓷器特别有名。他外孙得到他的真传,事情也在情理之中。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