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战国策

第89章 燕策二2

  • 作者:(西汉)刘向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7-04 11:42:58
  • 完书字数:11056

明日,又使燕攻阳城及狸1。又使人谓闵王曰:“日者,齐不胜于晋下,此非兵之过,齐不幸而燕有天幸也。今燕又攻阳城及狸,是以天幸自为功也。王复使苏子应之,苏子先败王之兵,其后必务以胜报王矣。”王曰:“善。”乃复使苏子,苏子固辞,王不听。遂将以与燕战于阳城。燕人大胜,得首三万。齐君臣不亲,百姓离心。燕因使乐毅大起兵伐齐,破之。

[注释]

1狸:齐邑,今河北任丘东北。

[译文]

苏秦从齐国派使者对燕昭王说:“我用计离间了齐国和赵国的关系,齐、赵两国已经孤立无援了。大王何不出兵攻打齐国呢?我愿为大王削弱它。”燕国于是派军攻打齐国的晋城。

苏秦让人对齐闵王说。“燕国攻打齐国,想收复以往的失掉的国土。现在燕军在晋地踌躇不前,这是由于兵力弱小,内心犹疑不决。大王何不派苏秦率兵抗击燕军呢?凭苏秦的能力,率兵抗击弱小的燕军,一定能能大获全胜。一旦燕国被攻破,那么赵国就不敢不听从大王的调遣了,这样一来,大王既攻破了燕国,又制服了赵国。”齐闵王说:“好。”于是就对苏秦说:“燕军打到了晋地,现在我发兵抵御,希望您替我做军队的大将。”苏秦回答说:“我对指挥军队的事并不精通,哪里有能力抗击燕军,大王还是另选他人吧。大王派我为将,这会使大王的军队遭到挫败,也会把我交给燕国,打不赢,就不能挽救败局了。”齐王说:“您去吧,我相信您。”苏秦于是率领齐军同燕国人在晋城之下交战,齐军大败,燕军砍下两万齐军士兵的首级。苏秦收拢齐国的残兵退守阳城,向齐闵王回报说:“大王用错了人,竟派我来抗击燕军。现在军队伤亡两万人,我也犯了死罪,请让我自己回去到执法的官吏那里领受斩刑。”齐闵王说:“这是我的罪过,您没什么可以怪罪的。”

第二天,苏秦又让燕军讨伐阳城和狸邑。苏秦又派人对齐闵王说:“前两天,齐军在晋城吃了败仗,这不是用兵的失策的原因,而是齐国不幸而燕国走运如今燕军又攻打阳城和狸邑,实际上是把自己的幸运当成了功劳。大王可再派苏秦前去应战。苏秦先前吃了败仗,今后必将竭尽全力取得胜利,以此来回报大王。”闵王说:“好。”于是再次派苏秦带兵,苏秦一再推辞,闵王就执意要他带兵不。于是苏秦率齐军和燕军在阳城交战,燕军大胜,斩齐军三万人。齐国君臣不和,百姓离心,燕王于是派乐毅带领倾国的兵力攻破了齐国。

苏秦自齐献书于燕王

[原文]

苏秦自齐献书于燕王曰1:“臣之行也,固知将有口事,故献御书而行,曰:‘臣贵于齐,燕大夫将不信臣;臣贱,将轻臣;臣用,将多望于臣2;齐有不善,将归罪于臣;天下不攻齐,将曰善为齐谋;天下攻齐,将与齐兼贸臣3。臣之所处重卵也。’王谓臣曰:‘吾必不听众口与谗言,吾信汝也,犹刬刈者也4。上可以得用于齐,次可以得信于下,苟无死,女无不为也,以女自信可也。’与之言曰:‘去燕之齐可也,期于成事而已。’臣受令以任齐,及五年。齐数出兵,未尝谋燕。齐、赵之交,一合一离,燕不与齐谋赵,则与赵谋齐。齐之信燕也,至于虚北地行其兵5。今王信田伐与参、去疾之言,且攻齐,使齐大戒而不信燕。今王又使庆令臣曰:‘吾欲用所善。’王苟欲用之,则臣请为王事之。王欲醉臣割任所善6,则臣请归醳事。臣苟得见,则盈愿。”

[注释]

1苏秦:原作“苏代”。2望:责。3贸:出卖。4刬刈:铲除。5虚:空。行:移。6醳(shi):通“释”。剸(zhuān):通“专”。

[译文]

苏秦在齐国给燕王写信,说:“在我离开燕国的时候,就知道将来要有谗谄之事会被他人诽谤,因此在出发前给侍御的信上说:‘将来,如果我在齐国得到显贵的地位。燕国士大夫就再也不会信任我了;如果我没有受到重用,他们又会轻视我;如果我受到重用,他们也将怨恨我;如果齐国有了损害燕国的打算,就将罪加在我的头上;如果天下诸侯不攻打齐国,他们将说苏秦一心为齐国打算;如果天下诸侯攻打齐国,他们还要和齐国一起背叛我。我的处境有如堆起来的鸟卵一样危险。’大王曾对我说:‘我一定不听别人的谗言,我相信你!我将像割草一样,铲除那些谗言。请记住,最主要的是在齐国能够争取到重用,其次是在下边的群臣中能够取得信任,如果我不死,你没有什么不可以干的事,听凭你的自信力去办吧。’大王又和我说:‘离开燕国到了齐国,一些事情就好办了,只期望事情能办成功罢了。’自从我接受命令出任齐国,至今已有五年的时间了。齐国屡次派兵侵地,从未曾图谋燕国。齐赵两国的交往,分分合合,燕国不是联合齐国图谋赵国,以离间齐赵的关系;就是我暗地里使燕国帮助赵国图谋齐国,以促成燕国的计谋。然而齐国信任燕国的程度,以至于达到北部边境都不设防线,用那里的兵马去攻打别国。近几年大王很相信田伐、缲去疾的话,他们要攻打齐国,竟使齐国好比犬马一样狂蹦乱跳,以致于不再信任燕国了。现在大王又派盛庆来传达命令说:‘我想任用善政者在齐国工作。’如果大王真想任用这样的人,那么请让我为大王去辅助他。如果大王想撤销我的官职而任用善政者,那么请让我回到燕国交待差事。假使我能够见到大王,也就心满意足了。”

陈翠合齐燕

[原文]

陈翠1合齐燕,将令燕王之弟,为质与齐,燕王许诺。太后闻之,大怒曰:“陈公不能为人之国,亦则2已矣,焉有离人子母者?老妇欲得志3焉!”陈翠欲见太后,王曰:“太后方怒子,子其待之。”陈翠曰:“无害也。”遂入见太后曰:“何臞4也?”太后曰:“赖得先王雁鹜之余食,不宜臞。臞者,忧公子之且为质于齐也。”陈翠曰:“人主之爱子也,不如布衣之甚也。非徒不爱子也,又不爱丈夫子独甚。”

太后曰:“何也?”对曰:“太后嫁女诸侯,奉以千金,赍地百里,以为人之终也。今王愿封公子,百官持职,群臣效忠曰:‘公子无功,不当封。’今王之以公子为质也,且以为公子功而封之也。太后弗听,臣是以知人主之不爱丈夫子独甚也。且太后与王幸而在,故公子贵,太后千秋之后,王弃国家,而太子即位,公子贱于布衣。故非及太后与王封公子,则公子终身不封矣!”太后曰:“老妇不知长者之计。”乃命公子束车制衣,为行具。

[注释]

1陈翠:燕臣。此章系周赧王十九年。2亦则:应作则亦。3欲得志:想要报复的意思。4臞:瘦。

[译文]

陈翠为了联合齐、燕,打算让燕王的弟弟,到齐国做人质,燕王同意了。可太后听到这事,十分气氛地说:“陈翠不能协助国家,也就算了,哪有分离别人母子的道理呢?我要重罚他!”陈翠打算前去拜见太后,燕王说:“太后正在生您的气呢,您还是不要去的好。”陈翠说:“我不怕。”于是入宫进见太后说:“太后怎么瘦了?”太后说:“我靠着先王吃剩的雁鸭,不会瘦。如果说瘦了,那是忧虑公子要到齐国去作抵押品了。”陈翠说:“人主爱子女的心情,没有平民百姓那样深。您不但不爱子女,偏偏更加不爱男孩子。”

太后问:“为什么这么说?”陈翠回答说:“太后把女儿嫁给诸侯时,给她千金,又给她方圆百里土地,觉得这是人的终生大事,不能仓促行事。现在大王愿意封赏公子,然而百官秉公职守,说:‘公子无功不受禄。’现在大王让公子去做人质,正是准备让公子立功封赏他。太后不听,我以此知道人主特别不爱自己的男孩子。况且现在太后和大王还都健在,所以公子才能地位显贵;一旦太后千秋之后,大王丢下国家,撒手人寰,太子即位,公子将会比平民还卑贱,所以不趁太后和大王健在的时候封赏公子,那么公子将终生不能受封。”太后说:“老妇不知道先生有这样的谋略。”于是太后让人给公子准备车辆,制做衣服,准备出发的用具。

燕昭王且与天下伐齐

[原文]

燕昭王且与天下伐齐1,而有齐人仕于燕者,昭王召而谓之曰:“寡人且与天下伐齐,旦暮出令矣。子必争之,争之而不听,子因去而之齐。寡人有时复合和也2,且以因子而事齐。”当此之时也,燕齐不两立,然而常独欲有复收之之志若此也。

[注释]

1燕昭王且与天下伐齐:此章当为周赧王三十年事。2有时复合和:意思是说如果不胜再与齐讲和。下文“复收之”意思相同。

[译文]

燕昭王打算联合天下诸侯去讨伐齐国,当得知有一个在燕国为官的齐国人时,燕昭王就把他召来并说:“我准备与诸侯一起攻打齐国,马上就要下达命令了。你一定会规劝我,可是无论怎样劝,我也不会听从,你就趁此离开燕国到齐国去。我一旦不能战胜齐国又和齐国讲和,就将依靠你在齐国那边活动了。”在这个时候,燕、齐两国本来就势不两立就水火不容,可燕昭王却偏偏有求和的意思,可见愚弱到了何种地步了。

燕饥,赵将伐之

[原文]

燕饥,赵将伐之。楚使将军之燕,过魏,见赵恢1。赵恢曰:“使除患无至,易于救患。伍子胥、宫之奇2不用,烛之武3、张孟谈受大赏。是故谋者皆从事于除患之道,而先使除患无至者。今予以百金送公也,不如以言。公听吾言而说赵王曰:‘昔者吴伐齐,为其饥也,伐齐未必胜也,而弱越乘其弊以霸。今王之伐燕也,亦为其饥也,伐之未必胜,而强秦将以兵承王之西,是使弱赵居强吴之处,而使强秦处弱越之所以霸也。愿王之熟汁之也。’”使者乃以说赵王,赵王大悦,乃止。燕昭王闻之,乃封之以地。

[注释]

1赵恢:赵人,在魏为官。2宫之奇:春秋时虞国大夫。晋献公向虞国借道去讨伐虢国,宫之奇力劝虞公。虞公不听,终于招致后患。3烛之武:春秋时郑国大夫。晋秦联合围攻郑国,为此烛之武出使秦国,拆散晋秦联盟,终使郑国避免战祸。

[译文]

燕国发生饥荒,赵国打算乘机攻打它。楚王派一名将军到燕国去,途径魏国时,看见了赵恢。赵恢说:“在祸患还没来到之前,就铲除祸患的根源,这才容易救人于危难之中。历史上伍子胥和宫之奇的谏诤不被大王采纳,而烛之武和张孟谈的谋略却受到大王赏识。因此谋臣都致力于铲除祸患的计谋,首先记住铲除祸患要在还没有发生祸患的时候。现在我若是送给您百金,倒不如送给您一句话。您假若听我的话,就去这样劝说赵王:‘之前吴国讨伐齐国,是因为齐国闹饥荒,再说,讨伐齐国不一定取胜,结果弱小的越国趁着吴国疲弊的时候,终于争得霸权。现在大王打算去讨伐燕国,也是因为他们闹饥荒;我看讨伐燕国未必取胜,强大的秦国可能将在西部趁机攻进赵国,这是使软弱的赵国处于本来还很强大的吴国的不利地位,而让现在相当强大的秦国处在弱小越国的有利地位。希望大王慎重。’”楚国的将军于是去劝说赵王,赵王觉得说的很对,这才停止攻打燕国。燕昭王听到这件事,就把土地封赏给这位楚国的将军。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

[原文]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余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欺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城以复齐。燕王悔,惧赵用乐毅承燕之弊以伐燕。

燕王乃使人让1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雠,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者,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2,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循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3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4,故假节于魏王5,而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6。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注释]

1让:责备,指责。2隙:嫌隙。3畜:指畜养,养育。4错:通“措”。5节:使者所持的凭证。6亚卿:很高的爵位。

[译文]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率领五国联军攻打齐国,攻下了七十多座城池,把它们都编入燕国的郡县,还剩下三座城池没有攻下,燕昭王就去世了。燕惠王即位,他听信了齐国人的反间计,对乐毅不信任,就派骑劫去取代他统领燕军。乐毅被迫逃亡赵国,赵王封他为望诸君。齐国的田单用计对付骑劫,终于打破燕军,把齐国失去的七十座城池全部拿了回来。燕王后悔,害怕赵国用乐毅趁燕国疲惫来攻打燕国。

燕惠王就派人去责怪乐毅,并向乐毅表示歉意说:“先王把整个国家托付给将军,将军为燕国打败了齐国,替先王报了仇,天下人都为之震撼,我怎么敢忘记将军的功劳呢?适逢先王离开了人世,我刚刚即位,身边的大臣用计谋迷惑我,我派骑劫代替将军的位置,是因为将军长期在外奔波劳苦,所以召将军回来,暂且休整一下,目的是再次为国家建立功勋。将军听信了流言,因而与我产生了嫌隙,就丢下燕国投奔了赵国。将军为了私心,为自己的前途打算,我没有什么可说的,可将军拿什么来报答先王对待你的恩德呢?”

望诸君乐毅就派人呈献一封书信,答复燕惠王说:“我无能,不能遵照先王的教诲来顺从大王的心意。我害怕遭受杀身之祸,这样既损害了先王用人的英明,又使大王蒙受不义的骂名,所以我才逃到赵国。我自己背着无能的罪名,所以不敢有什么辩解,如今大王派使者来列举我的罪过,我害怕大王不能明察先王任用爱护我的理由,又不明白我用来事奉先王的心迹,所以才大胆地写这封信来作答。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