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季羡林人生智慧书

季老语录典藏

  • 作者:杨青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7-04 11:38:16
  • 完书字数:5836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做人与处世》

我们常说,人生就是一场拼搏,没有压力,哪来的拼搏?

——《论压力》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工夫。

——《成功》

每个人都有一个“我”,两者亲密无间,因为实际是一个东西。按理说,人对自己的“我”是十分了解的;然而,事实上却不尽然。依我看,大部分人是不了解自己,都是自视过高的。这在人类历史上竟成了一个哲学上的大问题。否则古希腊哲人发出狮子吼:“要认识你自己!”岂不成了一句空话吗?

——《我写我》

我的心,虽然像黄土一样黄,却不能像黄土一样安定。

——《母与子》

老年少年都要有自知之明,越多越好。老的不要“倚老卖老”,少的不要“倚少卖少”。

——《老少之间》

我主张,一个人一生是什么样子,年轻时是什么样子,中年是什么样子,老年是什么样子,都应该如实地表达出来。在某一阶段,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颇,甚至错误,决不应加以掩饰,而应该堂堂正正地承认。

——《做真实的自己》

我交了一辈子朋友,究竟喜欢什么样的人呢?我喜欢的人约略是这样的:质朴、淳厚、诚恳、平易;硬骨头,心肠软;怀真情、讲真话;不阿谀奉承,不背后议论;不人前一面、人后一面;无哗众取宠之意,有实事求是之心;不是丝毫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多为别人考虑;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

——《石景宜博士》

我现在想对自己提出一个怪问题:你对我们的现在,也就是眼前这个现在,感觉到是寻常还是不寻常呢?这个“现在”,若干年后也会成为“当时”的。到了那时,我们会不会说“当时只道是寻常”呢?

——《当时只道是寻常》

要讲永久的悔,那是俯拾皆是。要选其中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的悔,也就是永久的悔,那也是唾手可得的,因为它片刻也没有离开我的心。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家乡,离开母亲。

——《赋得永久的悔》

我生平优点不多,但自谓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了灰,每一粒灰也是爱国的。可是我对于当代知识分子这个行当却真有点谈虎色变。我从来不相信什么轮回转生。现在,如果让我信一回的话,我就恭肃虔诚祷祝造化小儿,下辈子无论如何也别再播弄我,千万别再把我播弄成知识分子。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现在到了国外来了,在我的怀念中就增添了一个祖国母亲。这种怀念,在最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

——《留德十年》

我还要在这一条自己选定的道路上走下去的。我觉得,学术研究是一场接力赛,一代传一代,代代有所增益;但是,这一场接力赛是永无止境的,谁也别想跑最后一棒,一个猛冲,就能抓到绝对真理。

——《季羡林文集》自序

世人都知道“鉴往知今”的重要意义。鉴往决不是什么“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为了“知今”,而且两者都是为了预测未来,以便把将来的工作做得更好,人类总得随时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嘛。人类社会永远不会停滞不前的。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概述》序

我只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伏在枕上,让逝去的生命一幕一幕地断断续续地在我眼前重演一遍,自己仿佛成了一个旁观者,顾而乐之。逝去的生命不能复归,也用不着复归。但是,回忆这样的生命,意识到自己是这样活过来的,阳关大道、独木小桥,都走过来了,风风雨雨都经过了,一直到今天,自己还能活在世上,还能回忆往事,这难道还不能算是莫大的幸福吗?

——《季羡林自传》

时间经过了十年,我听过三千多次晨鸡的鸣声,把眼睛熬红过无数次,经过了多次心情的波动,终于把这书译完了。我一方面满意,满意这件艰巨工作的完成。另一方面又不满意,不满意自己工作的成果。古人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苏东坡有句著名的诗:“春江水暖鸭先知。”我的译文也如春水,我这一只春水中的鸭,是非常明白水的冷暖的,我觉得,我始终没有能够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翻译外国史诗的中国诗体。从我的能力来说,目前也就只能这样子了。知我罪我,自有解人。后来居上,古今通例。

——《罗摩衍那》全书译后记

名人谈季老

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中国知识分子历经沧桑、艰难困苦,但爱国家、爱人民始终不渝,他们不懈奋斗,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社会、服务人民。您在最困难的时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那时,您利用在传达室看大门的时间,翻译了280万字的梵文作品。这不仅是个人毅力决定的,也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对真理的追求,对国家充满信心。

——国务院总理

做学问应该像北京大学的季羡林那样。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胡适

他(季羡林)是一位笃实敦厚的、人们乐于亲近的博大长者,摇起笔来却娓娓动听,光华四射。他具有褒衣博带、从容不迫的齐鲁风格和涵盖气象,从来不矜奇、不炫博,脚踏实地,做起学问来,一定要“竭泽而渔”。

——国学大师饶宗颐

季羡林先生是中外知名的学者。知名,这‘名’确是实之宾,与有些人,舍正路而不由,也就真像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不同。可是这‘实’,我不想说,也不能说。因为他会的太多,而且既精且深,我等于站在墙外,自然就不能瞥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国学大师张中行

他是那样的普通,普通得无法和周围的人加以区分。他如同一滴最平凡的水珠,无声地消融在大江大河的激流之中;他如同一粒最平凡的泥土,加入了无比浑厚的黄土地的浑重之中。

——著名学者谢冕

为天地立心,为万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著名书法家、诗人梁披云为季羡林题写的条幅

我和季先生情同祖孙。我们是师生,但年龄上,我比他孙子、外孙都小。除了学问,和季先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平和”,可惜我还做不到。

——季老的学生,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

和他在一起,矜可平、躁可释,一切多余的雕饰的东西都成为不必要的了。

——中央文史馆馆长袁行霈

我在他身上发现的不只是博学,还有睿智;不仅是睿智,还有非常的谦恭有礼和幽默。他的博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尊严的人格,他的对于物质利益的毫不动心,他对于书的热爱,他的耐心,还有他的充分的真诚。对我来说,他将永远是气节的象征。

——英籍华裔女作家韩素音

满头白发,根根记录着你的寿长,标志着你的业绩受到众多的赞扬。你兼有诸家的同能,你的独秀孤芳,有几个能够赶上?

——著名诗人臧克家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