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曾仕强说人性的弱点

第2章 人类何以有弱点

  • 作者:曾仕强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7-04 11:05:40
  • 完书字数:17500

人性中有一些共同的弱点,成为大家攻击的目标。人类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互相攻击弱点的过程。例如求生存,这可以说是人类的第一个人性弱点。人类求生存是一种天性。我们所有的创造、发明,一切的制度、方法,无非是为了适应人类求生存的弱点,才逐渐研究出来。求生存是人类共同的,也是人类能够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主要动力,为什么求生存会成为人性的第一弱点呢?因为从求生存中衍生出了很多问题,既令人头疼又摆脱不掉,所以称其为弱点。

弱点并不是缺点,当然也不一定是优点。弱点因应得好,就成为优点;因应得不好,便成为缺点。因应的策略很要紧,用对了策略弱点成优点,用错了策略弱点变缺点。

例如人类求生存,必须觅食。于是觅食成为求生存的一种方式,设法获得若干食物,以维持生命。可是当我们有了食物之后,常常忘记了食物只是为了维持生命的,于是开始转移目标,追求色、香、味,讲究烹调技巧和饮食气氛,这就造成易受攻击的弱点。

求生存演变到求美食的程度,就会造成:妻子以独特的烹调口味来控制丈夫,餐厅以特殊的饮食情调来吸引顾客,政府用粮食政策来掌控人民,而社会也以饮食配合节庆,以求塑造民俗风气。这些基本上都是针对人性求生存的弱点产生的种种花样。

需要饮食是人类的共性。采取哪一种饮食策略,则各人并不相同,从而形成各人不同的饮食习惯。饮食策略正确,由饮食而获得生存、健壮而且均衡发展,当然是优点。饮食策略不正确,因为错误的饮食习惯带来若干不良后果,反而有害于身体,不利于生存,变成一种缺点。人类为了求生存,饮食是必需的,这种人人共同的需要,既非优点,也不是缺点;可以形成优点,也可能变成缺点,所以称其为弱点。

人性的弱点很多,而且具有层次性。饮食、居住、衣着、交通设施,深入分析下去,都是为了求生存。人类所需要的饮食、居住、衣着、交通设施,在各地区、各民族,发展出不同的花样,但是基本目标、根本要求则一致都为了生存。我们如果在饮食、居住、衣着、交通设施这个层面上大做文章,当然也无不可。然而追根究底,一层一层深入,找出最为根本的弱点,不但容易记忆,便于应用,而且简单明了,化繁为简。

求生存并无不对,人人都需要求生存。过分怕死不好,不怕死也不好。贪生贪得合理,很好;贪生贪得不合理,就不好。人顾自己并没有什么不对,不顾自己顾谁?但是只顾自己完全不顾及别人就不好了。

自私也没有什么不对。人不自私,天诛地灭。贪利、贪名,只要不过分,也都属于人之常情。贪图享受,如果保持在合理的程度也是应该的。

求快乐有什么问题?人生本来就应该快快乐乐的。有刺激才会产生反应,才能维持生机。争夺若能秉持君子风度,那么,有竞争才能有进步。征占如果是形势所逼,相信也没有人会反对。

人性的弱点本身都没有问题,假若不正当、不恰当地运用人性的弱点,就会产生严重的问题。

王甲为了赴宴,排队等待公共汽车。由于正值下班的时间,等待坐车的人很多。王甲有一些心急,生怕挤不上车。

他的第一个期望是公共汽车来了之后务必要停。千万不要过站不停,让他一点机会都没有。

公共汽车来了,逐渐减速,好像真的要停下来。王甲的第一个愿望眼看就要如愿以偿。这时候他又有了第二个愿望:只要挤得上去,怎么挤都无所谓。大家挤一挤,彼此包容。

车停了下来,王甲顾不了那么多,低着头向前挤,好不容易挤上车,不由得抱怨:“怎么那么挤!”

没有人理他,却似乎同时在指责他:“是你挤上来之后,大家才挤的。不然你下去试试,我们哪里会挤。”

王甲当然没有听见这些人心中的话,他一心一意想找一个能站得稳当的地方,觉得自己只要双脚站妥,身体站直就行了。

站稳之后,王甲的眼睛到处溜,看座位有没有一点小缝可以挤进去,觉得哪怕只坐三分之一屁股也比站着好。

有两位好心乘客挪一挪,给他让开一个小空间。王甲坐下去,真的只坐了三分之一屁股,却也心满意足。

然而才过了不到一分钟,他就觉得很不舒服。为什么同样买一张车票,别人可以坐得那么舒适,自己却要如此委屈?于是心一狠,屁股一用力,把两旁的乘客挤开了。刚才还是好心人士,顷刻之间已经成为无情的竞争者,不如此,怎么能够做到适者生存呢?

可见人的是无限的,人的目标也会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没上车的时候,最大的目标就是上车,上了车之后,最大的目标就变成了想要个座位,有了座位以后,最大的目标又变成想坐得舒适了。这个过程中体现出了人性中顾自己的一面。那么,人类为什么会有这些弱点呢?

生命有限而求长生

先从“求生存”说起。

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各种宗教对此有不同的解释,各派哲学也有不同的主张。但是,对于人的一生来说,生命毕竟只有一次。只有一次的机会当然十分宝贵。

就算真的有轮回这回事,人死了可以重新投胎,再生为人,那也已经不是此生,而是来生。此生对此人而言,仅有一次,当然要求生存,以免来去匆匆。

然而,求生存并不一定要人人都重视传宗接代。今日世界之所以承受着巨大的人口压力,就是因为人人在这一方面都当仁不让,弄得人多问题也多。

站在优生的立场,有些人不但不应该生男育女,以免繁衍更多素质不良的人口,而且不需要活得那么辛苦,一定要活到什么阶段才死去。从这个角度看来,有些人应该怕死,有些人则简直连怕死的资格都没有。

贪生也是一样,人不应该一味追求活得长久,应该同时注重生活的品质。我们当然希望长寿,但要健康,不受老来开刀之苦,其实健康和长寿同等重要。大家都贪生,造成今日社会到处老龄化,带来许多麻烦,也产生很多问题。由此看来,对某些人来说,好像也不应该贪生。

顾自己呢?既然人有不同的天命,具有一些先天的不平等,例如智商、身高、寿命,等等,若是各人只顾自己,岂不是好的更好而差的更差?再加上一些后天性的不平等,对人类社会并没有好处。

人有怕死、贪生、顾自己的本性,但是按照上面的分析,看起来似乎没有必要,是不是果真如此?

此生不论好坏、长短,总归是来了。既然来了,就应该留下一些痕迹,空来空去,好像不太好。留下什么呢?想来想去,人们觉得留下一男半女最实在。传宗接代被称为人生大事,想来十分有道理。

站在优生的立场看,谁又知道谁的素质比较高?而且有时优秀父母也会生出恶劣子女,有时却歹竹生出好笋。变数很大,谁又能够料定呢?自己再差,照样可能生龙生凤。你看,不是大部分的人都这样想吗?我又何苦妄自菲薄?在尚未留下一鳞半爪之前,当然应该怕死。

生活的品质其实并不客观,我认为良好,便属良好,其他的人不是我,怎能代替我来判断好与不好?健康的标准也不确定,多少人残而不废,谁敢说他们不健康?任何人都有生存的权利,老人社会也有它的好处,最起码不至于大家火气都那么大,那样好斗!

贪生,应该是人人平等的权利,没有人应该受到限制。今日的绝症,说不定过不了多少时间便有特殊药物问世能够治愈,不等行吗?不贪生岂不等于送死?

至于顾自己,那真是天经地义的事。干脆称其为自私吧,只要足够坦白,谁能否认自己多少都有一些自私的心理,甚至无事不自私?

求生存和它的三个特征见仁见智,各人有不同的认识,也有不同的评价,这是人的问题,只能各自解决。秦始皇那么厉害,也只能够求自己的长生,无法阻止他人为求生存而逃亡。

物质有限而谋利益

再说自私。虽然说人不自私,天诛地灭,但是人人自私,也必定天诛地灭。

时间有限,这只是针对个别人而言的。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相信一个人终其一生不一定能够把山移走,但是这个人死亡之后,他人接续,只要不间断,终究会将山移走。真的有心推己及人,就不至于认为物质有限了。人多馒头少的时候,若是大家能够少吃馒头多喝水,撑撑肚子,不也就忍过去了?

精神当然是无限的,因为既然以精神为皈依,就不应该计较物质的有无、多少、轻重或先后。我精神上支持你,即使什么都没有,只有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无限的。精神上支持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乃至一个国家、整个世界,有什么作用?从个人角度看,作用非常有限;但从整体角度看,作用往往无限扩大。

石油用完了,还可以有其他替代品;所有运输工具都不能用的时候,双脚依然可以走路。在这种情况下,有贪的必要吗?

名和利,到最后都是一场空!

自古以来,大家只记着某人的过失,却很快忘记他的功劳。功没过存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主要依据。很多人汲汲功名,不惜牺牲他人以求建立自己的功劳,不知道为的是什么。

孔子非常伟大,但是孔子是谁,谁又是孔子?孔子生前,孔丘便是孔子,孔子即是孔丘。孔子逝世以后,孔子变成一个符号,代表曾经有那么一个人,现在只是活在人们的心中,却找不到具体人物的存在。就算孔子真的再生,清清楚楚地表现孔子的一切,我们也只能推崇他为“孔子再世”,并不会认定他就是孔子,所以孔子的高名相对于孔子本人来说也是空的。

快乐和悲哀,前者容易忘记而后者难以忘怀。享受周末,使许多人下周一上班时更加痛苦;享受假期,可能会增加财务的负担;双方对享受方法的意见不合时,也会增加彼此的苦恼。

何况人的似乎永远没有止境。由俭入奢易,要从奢侈的生活返回俭朴的日子非常困难。生活水准只能逐步提高,而提高之后,却仍然觉得不满足。

不过,以上的分析也不足以证明自私的三个特征都不值得追求。

好汉做事好汉当,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那么,愚公这一辈子没有把山移走,就算是功亏一篑,对愚公而言,毕竟不无遗憾。他既没有把握有没有人会继承他的遗志,也不知道继承的人会不会改变他的计划,或者将愚公的计划全部据为己有,让后世只知有他,不知有愚公。

僧多粥少的时候,让少数僧人吃得饱些,可以活下去,也许比大家都分吃一些,最后都饿死要妥当得多。这少数人大概就是那些善于争名夺利的人,这样的人平时多用心于争名夺利,必要时就会获益不少。

精神也不一定无限,支持我就不能支持别人,否则怎么叫全力支持?精神会产生力量,就在于有我无他,不能支持所有人。从整体看精神固然无限,但“我”既然是个体,就有个体的立场。“我”只重视个体的部分,认定时间是有限的,“我”所能掌握的资源也十分有限,这根本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只关心个体的部分,不关心整体的全部,从某一角度来看,相当守分,显然并无不妥。

谁都知道名和利最后都是一场空,但大家所追求的是未到最后时尚未成空的名和利。将来怎么样不去管它。现在有名,就可以接受电视台记者的访问,享受现在的人前风光。

功没过存,是由于一般人都患有嫉妒症,而且善于挑小毛病。如果大家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世界怎么会进步?功劳可能会被大家忘掉,但实际的贡献将永存人间,怎么可能“没”呢?人死留名,孔子已经逝世两千多年了,孔子的名却永远流传着,实实在在地留了下来。

与名利比起来,享受更为真实,好吃的东西,想起来就垂涎三尺;穿得华贵,到哪里人家都对你敬重备至;坐名贵车,注目的人自然多些;听好的音乐,也会让人觉得格外愉快。

本能需求而逐快乐

至于求快乐,同样是各有见地,而且好像怎么说都有道理。

先说快乐的定义,不但各有分歧,而且说法众多,简直是迄无定论。有人重视物质生活,认为物质可以带来快乐。有人偏重精神层面,也有人兼顾精神和物质双方面。同样是兼顾,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主张。

一般人总以为快乐和贫富有很密切的关联,认为金钱万能,金钱可以主宰一切,可以买到所需要的快乐。事实上,快乐和贫富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有快乐的穷人,也有不快乐的富翁。金钱至上,确实可以买到想要的时间、空间、各种物质。但是拥有金钱的人也伴随着很大的危险,随时随地都可能被绑架、被撕票,赔掉健康甚至性命,哪里还有快乐可言?

追求感官的刺激好像是一般大众追求快乐最方便、最快捷的途径。但是,读书的快乐,只是少数有心得的人才求得到;为官的快乐,也不过是少数仕途得意的人才能得到。于是感官的刺激必须逐渐加重,否则普通大众很快就会觉得乏味而不快乐。于是有人在饮酒狂欢之余,还要加上一点儿可卡因,以增加刺激。原本不想吸毒的人,竟然也染上了毒瘾,而且愈陷愈深,难以自拔。追求感官的快乐反而产生很大的痛苦,恐怕是很多人始料不及的。有毒品就有人要用,于是引起警界的穷追严惩。就算会受到重罚,照样也有人推陈出新,不断开发出新花样,让更多的人冒险,也使得警察更加疲于奔命。

要争夺,谁不想只是君子之争,不用争得面红耳赤?然而一旦涉及争夺,必然会情绪高涨,理智退隐,不斗得你死我活,怎肯罢手?争夺什么?起初是争夺快乐,后来却变成以争夺为快乐。政客、大企业家、赌徒、杀手,都舍不得离开争夺,对争夺乐此不疲。

大家都退让而不争夺,似乎也不好。让来让去,某种东西如果大家都不要,到底要让给谁?甚至有人认为凡退让都是假的,不过是虚晃一招,最后还是当仁不让,这种以让为争的方式不过是多一重面具而已。

征占更是奇怪,轻易即能占有的东西人们往往不想要,想要的东西又占有不了。世界上最大的钻石,什么人不希望占为己有?结果却什么人都占据不了,只能安放在博物馆里。谁都想要的东西,如果谁都得不到,大家还处心积虑,费尽苦心有什么意义呢?

退一步想,若是谁都不希望占有钻石,钻石还能成为宝贝吗?大家不要的土地,被称为荒岛,人人视而不见的东西就是废物。

人类求生存、自私、求快乐,原本都不是问题。但是由于脑筋不清楚、观念模糊,因而产生了很多困扰,终于成为人性的弱点。

凡是有生命的都会求生存。动物如此,植物亦然。生物具有生命,无不尽力求生存。人类的智慧使我们善于因应植物求生存的性质,对植物予取予求。希望某种植物多繁殖一些,就利用这种植物求生存所需要的因素,尽力给予满足,以达成人类的。希望某种植物减少,也利用这种植物求生存所需的因素,尽量加以控制,使其失去作用,这种植物自然减少。

狗要求生存,狗主人利用狗求生存的本能来加以控制,教它看门、捡东西,甚至依仗主人的势来看扁别人。爱狗的人对狗求生存的本能十分熟悉,而狗从这些人身上的气味也嗅得出他们是爱狗的人,因而彼此喜欢,很容易拉近距离。

人类利用动物求生存的本能,还设计出各种捕捉动物的用具和陷阱。从这个角度来看,动物求生存有时候也成为一种弱点。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求生存的,也被同类用来作为统治、领导、驾驭、控制的主要诉求,成为不可避免的弱点。当然,人类的观念、行为比动物更加复杂。我们求生存,随着时代的变迁、环境的改变,逐渐演变为自私,还以求快乐来替自己找借口,弄得比动物更苦恼。

白居易晚年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贫随富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人生苦短,不管贫富,都应该笑口常开,快快乐乐度过一生。但是,白居易自己做到了吗?恐怕也未必。

美国有一首民谣,大意是:有人吞下一只苍蝇,赶快吞下一只蜘蛛去捉苍蝇。想想觉得并不妥当,于是赶快又吞下一只小鸟,去把蜘蛛吃掉。

小鸟怎么办,这首民谣没有给出答案。可是人类的,似乎正是如此这般:求生存先是怕死,死不了就要贪生,怕死贪生造成只顾自己,顾自己过分了就成为自私。自私先是贪利,然后贪名,有名有利之后就贪图享受。享受由刺激入手,继以争夺,终于兴起征占的念头。原本只是单纯的求生存,最后演变成为征服别人占据喜爱的东西,甚至连生命都可以放弃,竟然违反了求生存的初衷。这样的人类,弱点是不是很明显而令人觉得怪异呢?这种明显而怪异的现象,是不是人的问题呢?

因为有理想,所以有弱点

根据《圣经?旧约?创世记》记载,上帝创造宇宙万物,每造出一件物品,都点头称“善”。但是把人创造出来时,并没有称“善”,反而给了人三项祝福,那就是:

一、个性完成;

二、传宗接代;

三、统治世界。

个性完成就是完成自己的人性,属于独善其身。在所有动物中,人是唯一能够自我反省的动物,把自己当作研究的对象,不断认识自己,调整自己,乃至完成自己。人的自主性才是真正的人性尊严。

人在了解自己的过程中,发现上帝有意把自己造成一半,有意要这一半去追求另外那一半,因为唯有如此,才能够完成传宗接代的使命。

大家都热衷于传宗接代,人愈来愈多,秩序也就愈来愈乱,这时候需要有些人出来,想办法统治这个世界。怎么统治呢?想来想去,只有充分因应各人个性完成传宗接代、统治世界的愿望,在一步一步达成愿望的过程中,设法加以辅导,从而完成统治世界的使命。

但是上帝造人,并没有采用现代化品质管制的精神,将人性的素质加以严格控制,反而采取随机分配的方式,给人以不同的习性,造成各色各样、品质不一的人,也因此形成多彩多姿的人类世界。

这种随机分配,其实也不是真正的、完全的随机,还是有原则、有规律的。从各方面观察分析,上帝造人并不是按照二分法的方式,把人造成好人或坏人、善人或恶人、美人或丑人。而是采用了三分法,把人依上、中、下三大区隔来随机分配。

上人是人类最少的一种,这几乎是大家一致的见解。有一些人十分喜欢自称为“上人”,便是出于这种以稀为贵的心理。至于是中人较多,还是下人较多,那就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中人人数最多,下人反而和上人一样人数不多。有人则认为中人与上人相比人数较多,而下人人数最多,因为大多数人都是糊里糊涂过一辈子的。

长久以来,人类推崇上人,向上人学习。不管上人所使用的是宗教还是哲理,人们总虚心地接受。现代民主化潮流淹没了上人的光辉。大家把宗教势力浓厚的中古时期称为“黑暗时期”,将圣人的哲理看成“愚民政策”,动不动就指称以往民智未开,现代人知识丰富,见多识广,好像每一个人都已经是上人了。

不错,现代人很少迷信宗教,但是所有的理想也跟着消失了。大家只看到物质世界的繁荣奢侈,根本无视精神生活的贫乏肤浅。

科技发达更凸显了物质的重要。大家对现实生活中物质的部分,看得清清楚楚,当然就会毫不犹豫地全力追求物欲的满足。现代人的人性弱点,以求享受为重点,其他的一切都变成这一重点的附属品,形成扭曲的人性,如图6。

图6现代人扭曲的人性弱点

在政治上,为人民谋利益,几乎成为最重要的目的。好像任何主义,都离不开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政治失去理想,主义也就丧失号召力。心中只有享受,什么国家、主义、责任、荣誉都将成为空谈。

在经济上,拼命增加生产,造成激烈的竞争:为了降低成本而力求自动化,制造失业人口;所有艺术、文学、体育,都针对人们的声色口腹,不但商业化,而且粗俗化。一切讲求包装,样样都被广告左右了。

在生活上,为求享受,甚至可以不顾自身的安危;贪名、贪利的目的都为了享受;除了饮食男女的刺激以外,其他都不关心;所有争夺、征占,都没有理想,只求能够自己享用;奢侈不算罪恶,一切都以金钱为衡量标准。

凡此种种,都证明现代人把享受放在了第一位,忘记了下面两个事实:

一、人的无穷,享受的满足永远难以达成;

二、愈享受,结果愈不满足。

现代人最好反省一下,享受应该是双方面的,一方面需要外在的物质条件,一方面需要内在的精神力量。而内在的精神力量来自人们的理想。缺乏理想的人,物质条件再充足,也不能获得真正的享受。

第一,享受是人类求生存的延续目标,不是单一目标。为了享受而吸毒,结果对自己的生存构成很大的威胁,这种享受便是缺乏理想的享受。人一生下来,便具有求生存的本能,这是人类痛苦的根源。人的一生,都离不开求生存的痛苦。享受的结果,如果是增加人类求生存的痛苦,那就不是良好的途径。享受的结果,必须能够减轻求生存的痛苦,对身心健康有益,那才是正途。

第二,享受的目的在于求得快乐,可见享受并不是最终的目标。快乐有内外两种途径,刺激、争夺、征占都在描述向外求取的方式,必须配合内心的宁静与安然自得,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内心的宁静与安然自得来自正确的理想。现代人缺乏理想,内心不得宁静,愈向外求取物质方面的享受,内心愈难以安然自得,什么疏离感、不安感,都因此产生了。

第三,人类无法单独求生存,必须与他人共同生活。个人的享受,对共同生活的正常发展有害无益。有钱人关起门来享受,好像穿着锦衣夜行;公开地享受,却又害怕引起别人的嫉妒,招来料想不到的伤害。不公开不好,公开也不好,怎么能够怡然自得呢?可见独乐乐还是赶不上众乐乐。一个人独自快乐,终究比不上大家一起快乐。而大家一起快乐,必须拥有共同的理想,才能乐得起来。一群人在一起,缺乏共同的理想,怎么能够乐在一起呢?这样说起来,现代人最大的缺失在于没有理想。大家盲目地追求享受,不去追究什么样的享受才合乎理想。总觉得是因为自己努力不够才不能获得快乐,以致努力再努力,却愈来愈感觉不到快乐。

没有理想就不知道怎样选择正确的策略。现代交通发达,资讯快速交流的结果是各种言论、各种主张,听起来都有道理。缺乏理想的人很容易迷失在多元化的世界里,而不知道如何完成自我。

相信道理的人,面对形形色色的道理,不知道应该怎样去选择,因为各种道理,都在自我标榜,彼此否定,叫人难以分辨。

相信广告的人,更是面对五花八门的广告,看得眼花缭乱,轻易相信某一种广告就会上当。因为各种广告都在极力吹嘘,说得天花乱坠,谁也不知道真实性如何,可靠性又如何。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