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第16章 为什么我们的日子过得那么难1

  • 作者:索达吉堪布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7-04 10:35:03
  • 完书字数:12062

幸福的根本,并不在于你拥有了多少金钱,而在于你减轻了多少。

www.youxs.org

现在大多数人,对于死亡,总是一味地回避,谈到“死”就觉得忌讳,如同鸵鸟在遇到危险时,把头埋在沙中一样,实在是有点可笑。

人终有一天会死,这是谁都逃不脱的命运。

我们从出生那一天起,便一步一步地向死亡靠近。寿命就像漏了底的水池,从来不会增加,只有越来越少,死神犹如夕阳西下的阴影般,片刻不停地向我们逼近。

谁也无法确定何时何地会死,谁也没有把握明天或今晚,自己会不会命归黄泉。死神从不与人约定时间,他往往出乎意料地降临,让我们一命呜呼。所以,《地藏经》中说:“无常大鬼,不期而到。”

在《四十二章经》中,佛陀曾问弟子:“生命有多长?”

有人说是“几天”,有人说“在饭食间”。佛陀都摇头说不对。

后来有人说:“生命在呼吸之间。”

佛陀才予以首肯,点头称是。

可见,人的生命极其脆弱。我们的房子若没遇到自然灾害,差不多能保证几十年不坏,可是我们的生命,却无法跟谁签合同,保证它能存活几十年。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也说:今天晚上沉沉地睡去,谁也不敢保证明天可以安然醒来。www.qixinyuan.com.cn 米妮小说网

然而,世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没有无常观。他们天真地以为死亡不会那么快到来,整天为了几十年后的事打算。殊不知“黄泉路上无老少”,死亡的来临,并非自己想的那样缓慢而有规律。

要知道,死亡出现的方式、时间,永远是无法确定的,谁又能预知明天和死亡哪一个先到来呢?

或许有人认为:“既然死亡是每个人的归宿,早晚都会临头,那有什么可害怕的?”

如此为自己壮胆,无疑是一种自欺。其实,众人皆死,并不会摆脱你个人面临死亡的痛苦。所以,我们若要对自己负责,就应尽快放下对今生的贪执,为漫长的后世多做准备。

现在大多数人,对于死亡,总是一味地回避,谈到“死”就觉得忌讳,如同鸵鸟在遇到危险时,把头埋在沙中一样,实在是有点可笑。

他们明知自己迟早是“死路一条”,却故意忽略,想方设法忘掉,然后拼命贪恋今生的一切,从不肯为后世做丝毫准备,不禁让我想到了状元禅师的《醒世诗》: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

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

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

昨天之前发生的一切,是昨晚的梦;明天之后发生的一切,是明晚的梦;现在的一切,正在做梦。

www.youxs.org

都与金钱息息相关

这个世界上,80%的幸福与金钱无关,80%的痛苦却与金钱息息相关。

在佛教中,对金钱如何看待呢?

它既不是善也不是恶,既不是美也不是丑,它能给人们带来痛苦,也能带来快乐,关键要看用它的人怎么用。

在唐朝,一位政治家、文学家叫张说,他撰写了一篇不到两百字的《钱本草》,其中就以草药为喻,说明金钱既不是好东西,也不是坏东西。用好了,就像草药可以治病一样,能济世救人、自利利他;用不好,就像草药会变成毒一样,能伤人性命、自害害他。

但可惜的是,如今许多人都没有把它用好,以至于这个世界上80%的幸福与金钱无关,80%的痛苦却与金钱息息相关。

有些人拥有的钱越多,痛苦就越大。正如华智仁波切所说:“有一条茶叶,就会有一条茶叶的痛苦;有一匹马,就会有一匹马的痛苦。”

佛陀在《大宝积经》中也说:“财物如幻亦如梦,愚痴众生被诳惑,剎那时得剎那失,何有智者生爱心?”钱财的本质如梦如幻、极其虚妄,愚痴的众生没有认识到,就容易被它欺惑。其实,钱财可以很快得到,也能很快就失去,看清了这一点后,智者又岂会拼命地贪执它?

唐朝有一位庞蕴居士,将家中的金银细软用船装着,全部扔到了湘江里。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庞蕴唱了一首偈子:“世人多重金,我爱刹那静。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

当然,完全看破金钱,对大多数人来讲,是根本不现实的。所以,佛陀在经中说,通过正当的途径积累财富,也是允许的。

比如,《杂阿含经》、《善生子经》中都提到了,我们所赚的钱应该分为四份:一份用于衣食温饱;两份用于投资营利;还有一份要储蓄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可见,佛陀并没有要求把所有钱财全部抛弃,因为我们不可能像蚯蚓一样,天天吃土就可以了。尤其是作为在家人,若不赚钱养家糊口,生活就没办法过下去。

但即便如此,对金钱也不能过于崇拜。其实,金钱不像有些人想得那样“无所不能”。世人也说:“钱可以买到房屋,却买不到温暖;钱可以买到药品,却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书本,却买不到智慧;钱可以买到床铺,却买不到睡眠……”

当然,金钱也并非一无是处。法国作家小仲马在《茶花女》中,就曾说:“钱财是好奴仆、坏主人。”如果把钱仅仅视为一种工具,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多也可以、少也可以,自己会活得非常自在;但若把钱当成人生的全部,明明已经衣食无忧,却仍不知满足、欲壑难填,这样绝不会有真正的快乐。

然而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人却偏偏选择后者,把金钱当成“主人”,自己成了金钱的奴隶。他们有一栋房子,还想再买一栋;有一辆轿车,还想再买一辆……为了这些可有可无的东西,耗尽了自己的一生,也错过了本该拥有的幸福。

www.youxs.org

世间上的万事万物,无一不是心所生的虚幻假象,但芸芸众生信以为真,颠倒地将其执为实有,导致各种痛苦此起彼伏。

心的力量不可思议,它可以让一切可能变成不可能,也可以让一切不可能变成可能。

常言道:“一切世间事,串习无不成。”就像舞蹈演员,开始什么动作都不会,但逐渐经过训练,就可以跳得非常精彩。还有杂技团的孩子,经过长年累月的串习,身体特别柔软,摆怎样的动作都没问题。

同样,凡事不管是真是假,只要心对它长期串习,认为是真的,到了一定的时候,不用故意去想,也会自然产生真实的力量。佛陀在经中亦云:“是故无论真或假,凡事若经久串习,串习力达圆满时,不思亦能生是心。”

这样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不胜枚举。

某医学院有一位教授,发给每个学生一颗药,说这颗药可使血压上升。服药不久后测量血压,果然都上升了。实际上,那仅仅是一颗糖而已。

还有一个故事说:某病人因感冒咳嗽到医院看病,经X光检查,说是得了肺癌。病人得知这个消息,病情更加严重,几乎没办法下床。后来隔了一个星期,医院打电话来道歉说,重新检视原来的X光片,发现他得的病仅是普通感冒,而非肺癌。那病人一听,立刻从床上跳起来,马上就痊愈了。

还有两个人,同时去检查身体,一人是感冒,一人是癌症。但医生把化验单搞错了,得癌症的认为自己只是感冒,结果就好了;感冒的认为自己得了癌症,最后就死了。

这种经历我也有。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咳嗽,去马尔康拍片子,医生说是肺炎,肺有很严重的问题。当天下午我就感觉肺部特别痛,觉得医生诊断得没错,不仅仅是肺炎,还可能是肺癌。后来到大城市里一检查,根本不是肺方面的毛病,顿时就感觉轻松了。

可见,心的力量的确非常大。

其实,世间上的万事万物,无一不是心所生的虚幻假象,但芸芸众生信以为真,颠倒地将其执为实有,导致各种痛苦此起彼伏。

所以,佛陀大慈大悲地告诫我们:“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能懂得这一点,对减少痛苦会有很大的帮助。假如你平时遇到挫折或不痛快,就想:“这些都是心造的,如果没有去执著,根本不会这样。”一下子,原本难以忍受的天大之事,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www.youxs.org

如今不少富翁,虽居于豪华的别墅内,却常常失眠,无药可治;更有一些高官厚禄之人,为争权上位而强作欢颜,心无安闲,生活中少有欢喜可言。由此足以证明,苦乐主要是由心所引发,跟外在物质的好坏关系不大。

苦乐到底是建立在外境上,还是内心上?不少人对此从来没有思考过。

其实,如果说外境上真实成立苦乐,那不论谁接触此外境,都应该生起同等感受,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就拿不净粪来说,喜欢洁净的人见后会发呕,不愿靠近;而猪狗见之却欢喜若狂,觉得遇到了难得的美味。或者对于美女的身体,修不净观的人认为是一具臭皮囊,而贪欲强烈者会觉得美妙悦意。

因此,外境上并不存在苦乐,一切统统是心在作怪。心认为好,就会带来快乐;心认为不好,就产生痛苦。

以前陶渊明在隐居山林时,做了一张无弦琴,这张琴仅有其形而不能发出声音,陶渊明却常常独自在家“抚琴自娱”,煞有介事而又自得其乐。与之相反,如今不少富翁,虽居于豪华的别墅内,却常常失眠,无药可治;更有一些高官厚禄之人,为争权上位而强作欢颜,心无安闲,生活中少有欢喜可言。由此足以证明,苦乐主要是由心所引发,跟外在物质的好坏关系不大。

记得有一条新闻报道说:

温州有一个亿万富翁,他虽然很有钱,但一点都不快乐。

有一次,他在随从的簇拥下,从一家星级酒店出来。一个乞丐向他伸手乞讨,他不耐烦地给了一元钱。

乞丐显得非常高兴。他觉得很惊愕:一元钱竟让乞丐兴奋异常,而自己日进千金,却找不到任何东西能挑起自己的兴奋,这是为什么呢?

于是,他让随从们先回去,说今天要自己走一走。等大家离开后,他又回头去找那个乞丐,并在一家偏僻的餐馆里请乞丐吃饭。

为了不让别人认出他,他将脸遮挡在衣服里,与乞丐探讨起了人生。

乞丐告诉他,自己每天都很快乐、很轻松,每天晚上睡个小时。

乞丐的话,让他感到悲哀。因为他日日为失眠所扰,吃再高级的安眠药也睡不着。所以,他深深体会到,财富不一定能带来快乐……

因此,只有对心的本体有所了解,甚至对空性有所认识,才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快乐。除此之外,再怎么样辛辛苦苦寻找快乐,快乐也会像彩虹一样,离自己越来越遥远。《入行论》也说:“若不知此心,奥秘法中尊,求乐或避苦,无义终漂泊。”

www.youxs.org

现今有些人物质富足、生活奢华,却始终感觉不到快乐,成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这样的人,外在的环境再舒适,对自己也是没有任何意义。

只要心有满足,就是最大的财富。

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讲过:“佛说一切财产中,知足乃为最殊胜,是故应当常知足,知足无财真富翁。”意思是,佛陀告诉我们,在世间一切财产中,知足少欲最为珍贵。只要知足少欲了,纵然自己身无分文,也是真正的富翁。

不仅佛陀强调这一点,有些世间名人也将之奉为信条。比如像苏东坡,他的有些行为就令人赞叹。

苏东坡最初在杭州当太守,跟佛印禅师比较合得来。他们经常在那儿看西湖,一起坐在船里参禅悟道,研究东坡肉,日子过得挺惬意。

后来,苏东坡被贬到南方去了。当时的南方偏僻荒凉,那些苦地方没有东坡肉吃,苏东坡就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天天有荔枝吃,他也挺高兴。

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不当官了,也没有人送礼了,但觉得“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菊花开了,即是重阳节;天上有明月,就当中秋节。天天都是良辰佳节,没有家人团聚也很开心。

对苏东坡来说,多大的福都能享,多大的罪都能受,而且不以其苦。林语堂管他叫“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这种乐观主义正是来源于知足少欲。

相比之下,现今有些人物质富足、生活奢华,却始终感觉不到快乐,成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这样的人,外在的环境再舒适,对自己也是没有任何意义。

古代有两位兄弟,经常去山上砍柴。

一次,他们看到有只老虎正要吃一位老人,于是想办法赶走老虎,把老人救了下来。没想到,那位老人竟是山神。

为了报答救命之恩,老人许诺给两兄弟任何所需之物。

大哥说要财富,老人就给他一枚金戒指,用它能够点石成金。

回来之后,大哥享尽人间荣华,买房、娶妻、生子……该有的完全拥有了。但他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保护财产、解决财产纠纷,一生中的痛苦接连不断。

而弟弟,当时没有任何奢望,只说过得平凡快乐就可以。

老人送他一串风铃。每当心里不舒服时,弟弟只要听一听风铃的清脆声音,所有烦恼就会一扫而空。

两兄弟比较起来,弟弟尽管生活简单,但一辈子都过得非常快乐。

以为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就是最快乐的事,实际上,这种快乐并不长久。最长久的快乐,是我们拥有一颗知足的心。《八大人觉经》也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所以,内心没有太多贪欲,才能享受到生活中的美好。过于贪恋、执著金钱,一辈子都会活得很累。

www.youxs.org

“身体犹如水中泡,财富宛若秋云飘。”但可惜的是,世人耽著荣华富贵,真正能明白此理的寥寥无几。

如果明白无常之理,对今生的钱财名利,就不会有强烈的执著了。

其实,从有钱人的身上,我们很容易体会到无常。

比如,中国某财经杂志曾发布了“2009年本土富人排行榜”,其中2008年财富超过300亿人民币的人有8位,而2009年时,1位也没有;2008年财富超过200亿的人有26位,而2009年只有1位。在短短的一年中,亿万富翁人数锐减,有些人一下子从高处跌入低谷。

还有,以前亚洲女首富叫龚如心,她与丈夫白手起家,共同缔造了一个地产王国。1997年,美国《福布斯》公布的“世界超级富豪榜”中,龚如心以70亿美元个人资产,位居世界华人女首富,比英女王还要富有7倍。后来她丈夫不幸去世,为争夺巨额遗产,她和公公打了九年官司,并最终获胜。但没有想到的是,争取到遗产一年半之后,她就因患癌症而撒手人寰。

这一现象,恰恰印证了麦彭仁波切的一句话:“身体犹如水中泡,财富宛若秋云飘。”但可惜的是,世人耽著荣华富贵,真正能明白此理的寥寥无几。

憨山大师在《醒世歌》中也说:“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春天才看了杨柳的绿,秋天又见到菊花的黄——通过两种颜色的对比,可看出春天和秋天的无常变迁。同理,荣华犹如三更的美梦,很快就会醒来;富贵也如同九月的白霜,一下子就会化为乌有。

因此,大家应多思维这些大德的教言,对于钱财等身外之物,尽量看得淡一些!

www.youxs.org,应该越少

幸福的根本,并不在于你拥有了多少金钱,而在于你减轻了多少。少了,虽卧地上,犹为安乐;多了,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贪欲比较炽盛的人,很少有知足之时。他们视钱如命,就算是走路时,两眼也四处搜索,总盼望有什么意外收获。

为了赚钱这一目标,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人潮汹涌的股市上、推杯换盏的酒桌上、尔虞我诈的生意场上……到处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