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命运的抉择

第343节 呈计划张家玉面圣 调部署李定国回京

  • 作者:黑色柳丁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7-03 16:40:45
  • 完书字数:9068

第一章 343呈计划张家玉面圣 调部署李定国回京

“这么说来文章确实是皇长子找人代写的?”龙椅上孙露以冰冷地语调向站在对面的张家玉反问道。时间相距之前张家玉在京城同一干同僚开会至今仅才过了一天半而已。原本位于汤山的狩猎圆离京师就不算远。因此在处理完一些机要文件之后,他便立即乘坐马车赶到了这坐位于青山绿水间的温泉渡假胜地了。只不过张家玉此刻带来的消息显然有些不利于女皇放松身心。可就算是如此,他也没打算就此隐瞒什么。

却见这位帝国元帅面无表情地向女皇证实道:“是的陛下。经证实该篇文章确实是殿下让陈虞尹代写的。而且殿下本人也承认了。”

“恩,难得黄得功心细看出如此破绽。”孙露听罢若有所思地冒出了一句话来。

“黄副院长为未能教育好皇长子殿下深表惶恐,自觉无颜参见陛下。故托臣代向陛下请罪。”张家玉低着头向孙露请罪道。

自己“犯错”却让他跑来代为“请罪”,这种做法多少有点不合逻辑。然而此刻的孙露没有流露出任何想要责怪或降罪的意思。似乎是看穿了对方的意图,前一刻还笼罩在女皇双眸之上的薄雾瞬间就为狡诘的目光所驱散。紧接着孙露便失声笑道:“唔,是这样啊。那就让皇长子来汤山见朕吧。至于此事的处理朕稍后会着人通知军校的。卿先坐下说话吧。”

“谢陛下。”张家玉深深地朝对面的女皇行了个礼后便在一旁花梨木座椅上坐下了。显然他也早已料到了女皇会有这样的反应。因此并不担心黄得功会被女皇问罪。更何况眼前还有更为重要的事需要与皇帝商讨。

果然在了解完儿子在军校的不良表现之后孙露很快就将话锋切入了正题道:“姑且不论这两篇东西是谁写的。照卿的意思似乎军部方面十分赞同上面的方案。”

“回陛下,军部赞赏文章上的作战想法,但具体的作战计划将由辽蓟陆军府来制定。此外,军部还希望派遣一员武将前往辽东担任参军督察剿匪事宜。”张家玉坐在椅子上歉身回答道。

“派参军?军部觉得辽蓟陆军府无法独立完成剿匪事宜吗?”虽然在遣词上带有责问的意思,可孙露的语调却没有丝毫的感情掺杂在内。

“回陛下,军部指派参军前往东北并非是怀疑辽蓟陆军府的战斗力。而是为了处理军队与当地百姓间的关系着想。毕竟‘匪患’的根源在于‘枪患’,因此在军队在剿匪的过程中势必会对当地的民团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不给朝廷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军部以为需要有一个代言人为军部向东北的百姓做出合理的解释。”张家玉有理有节地回答道。

“如此说来军部也同意‘禁枪’?”孙露不置可否地反问道。

“回陛下,是否禁枪得由朝廷、国会下定论。军部只是尽力完成任务而已。”张家玉低调而又谦逊地说道。

其实有关禁枪的呼声自打中华朝建立之日起就一直络绎不绝。虽说纵马挎刀的英姿符合中国人的侠义情怀。可兵者凶器特别是不能为百姓所持有的观点同样也是中原王朝的一贯思路。更何况火枪又是那么威力巨大的一种武器。放任其在民间流通对朝廷来说早晚都是一大祸害。不过有呼吁禁枪的人,自然也有反对禁枪的人。反对者的理由也同样的充足。他们毫不客气地指出王朝的兴亡不在于百姓是否持有武器,而在于朝廷是否持有民心。正如同是秦,秦国家家备兵器,上下同心一统六国;秦朝十户用一刃,陈胜吴广照样揭杆起义。更何况帝国疆域比之前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广袤。在“胡汉混杂”的情况下,惟有火枪才能保证大汉民族在当地的绝对优势。

总之两种观点一直以来都相持不下。故而才会在弘武六年的国会上通过作为折中方案的《枪支管理条例》。然而随着此次东北匪患问题的暴露,禁枪的呼声再一次在舆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而此届的内阁首相黄宗羲又是早年力挺禁枪的主力派。因此不少人都认为在下一届的国会之上朝廷的政策极有可能偏向禁枪。

作为维护国家政权的暴力机关中华帝国的陆军部自然是举双手同意禁枪。但饱读诗书的张家玉却十分清楚自己作为军人的本分,明白军部应该遵循的法度。因此军部极少插手内阁的政事,在禁枪问题上也一直保持沉默的态度。不过这并不代表中华朝的军人就会像宋明两朝那样放任官僚打压。在必要的时候军部也会有自己的打算。正如此次军部所采取的对策一样。

而在另一边孙露似乎也体会到了张家玉的用心。就禁枪这个问题而言她本人也是颇为矛盾。一方面孙露深知枪支泛滥后的不良后果,特别是中国特有的宗族体系往往会因矛盾引发血腥的械斗。另一方面中华朝又确实需要用枪支来武装民众。因为对刚刚摆脱战争阴影的中华百姓来说枪支不仅代表了武力保障,更是一剂精神上的强心针。或许有人会说这只是“持强凌弱”式的尚武。也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有着很大的冲突。但这却是而今中华朝所面临的不争事实。

还是该让这个时代的人自己去选择比较好吧。在心中如此想着的孙露以体谅的口吻向臣下开口道:“朕明白了。那军部是否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呢?”

“回陛下,臣等经商议后一至推选夏完淳将军出任该职。”张家玉跟着报出了军部经讨论后得出的最后结论。

“哦,夏完淳?”孙露略带惊讶地反问道。

“是的,陛下。臣等以为以夏将军的才能与资历都是出任此职的最佳人选。”张家玉这里所说的“资历”当然不是说夏完淳资历高才选他。恰恰相反,军部之所以会选择夏完淳前往东北正是因为他年纪轻、资历浅。毕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将军就算顶着参军的头衔空降东北,也不会引起当地驻军以及宗族的猜忌。而夏完淳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都有着超越其年龄的经验,加之其父曾在东北颇富盛名。因此无论从何种角度上来看刚刚被调入参谋府的夏完淳都堪当这一任务的合适人选。

事实上不用张家玉点明,此刻孙露自己也已经想明白了军部如此安排的用意。却见她随即正色宣布道:“恩,此事就照卿家们的意思去办吧。”

“遵命,陛下。”眼见女皇认可了军部的安排张家玉跟着又报告道:“陛下,据康定府来报**、**活佛派遣的朝贡团已从拉萨出发了。”

“哦,离**活佛上次访京也快过去十来年了吧?”孙露听罢颇为感慨地说道。

“回陛下,**活佛是弘武五年,离今年刚巧过了十年。”张家玉跟着补充道。

“十年了啊。现在回想倒像是刚刚过去的事一样。”孙露说到这里不由在心里开了个玩笑:不知道拉萨那边是否真照那张五十圆背后的花纹翻修了布达拉宫。但她表面上还是十分认真地向张家玉嘱咐道:“藏地来中原一趟不容易。得让枢秘部吩咐沿途官员一定要悉心接待才是。”

“是,陛下。”张家玉低头应了一声。不过他此刻在女皇面前提起这事可不是为了西藏朝贡团的待遇问题。就算真有这必要那也轮不到军部来提出。正如孙露刚才所言那是枢秘部的事。身为陆军尚书的张家玉要谈的自然是有关军部的问题。却见他紧接着便恭敬地询问道:“不过陛下此次朝贡团入京是否要由李定国将军陪同呢?”

“哦?那是内阁要求李定国将军陪同呢?还是军部打算调李将军回京呢?”孙露眯着眼睛注视着张家玉反问道。对于内阁与军部之间角力,作为女皇孙露自然是早有耳闻了。至于内阁方面对李定国、姚金、博洛等驻边武将一直以来的微词她也是心知肚明。特别是掌握西北兵权的李定国更是朝中大臣以及国会议员们针对的主要目标。在这种情况下若说军部甘心调李定国回京那才怪呢。

果然在女皇的逼问下,张家玉随即婉转地说道:“回陛下,李定国将军身负西北防务重任,贸然回京恐影响当地的军务。当然李将军戊边也有十余年了。以其平定西北、收复西藏的,理应回京封帅。”

不管是张家玉也好,孙露也罢,心里其实都清楚一但李定国进封元帅,他势必就会被从西北调回京师。因为边将不封帅是中华朝一直以来的一个潜规则。而正如张家玉所言以李定国的功绩也早该封帅了。更为重要的是一旦李定国被调回京师,西北的最高军事统帅之职就会随之出现空缺。

而在另一边孙露像是看穿了张家玉的心思一般问道:“那卿以为若是李将军回京,由谁来接替最为妥当?”

如此说来,陛下是真打算将李定国调回京师了啊。在心中如此想着的张家玉略微收拾了一下思绪后,谨慎地回答道:“请陛下恕罪,军部在候补人选方面尚没有定论。”

“卿误会了。朕问的只是卿个人的想法而已。”孙露放松了语调说明道。

面对女皇平和的神态,以及不容推脱的措辞,张家玉在想了一想之后回应道:“回陛下,若是以臣个人的看法而言,吴三桂将军在才能上堪此重任。”

这已是张家玉第二次向孙露推荐吴三桂了。第一是在平定准葛尔叛乱的时候。当然那一次孙露欣然同意了他的建议。而吴三桂也不负重望顺利完成了任务。归根结底还是那时的孙露从一开始就打算只让吴三桂作战而已。因此在战争结束后便忙不迭地将其调回了京师。可这一次的情况却有着极大的不同。西北地区可谓是帝国关系最为复杂、民风最为彪悍的区域。民族问题、宗教问题错综复杂。所以坐镇的统帅不仅需要有高超的军事手腕,还需要擅长处理地方上政务以及外交上的问题。从这一点上来说,孙露不难理解张家玉为何会推荐吴三桂。毕竟能做到军事政治两相兼顾的将领可谓是凤毛麟角。而在这方面吴三桂可能仅次于张家玉本人的合适人选。然而吴三桂终究不是张家玉,也不是李定国。在了解吴三桂为人的基础上,孙露实在难以将此重任托付给他。

眼见女皇沉默不语,张家玉心知皇帝在担心着什么。于是他跟着又补充道:“除此之外,姚金将军与李虎将军也颇为适合接任此职。诚然这两位将军在政事上不及吴将军。但西北还有张煌言大人坐镇。只要接任者能与张大人通力合作,相信西北的局势就能在朝廷的掌控之中。”

“恩,张将军言之有理。”似乎已经有腹稿的孙露跟着露出了释然的微笑道:“不过说起来姚金在西南待得时间也有够长的了。也该给他换个干燥点的环境了。”

听出女皇意图的张家玉跟着问道:“陛下那西南那边该如何安排呢?虽说西南这些年并没有发生过战事。周遍的土王也对我天朝伏首辰臣。然则安南、缅甸、暹罗之间的冲突却从未停歇过。若是处理不当臣恐不仅会影响到西南诸省还会祸及南洋地区。”

“卿的意思朕明白。而今的西南已经成为了我朝进军印度洋及印度次大陆的桥头堡。自然是不能等闲视之。之前姚金在哪儿也算是干得有声有色。”孙露说到这里,琢磨了一下后点头道:“看来虎子在朕身边也待不了多久了啊。”

“不过这也正是李虎将军盼望已久的事情啊。”张家玉跟着感叹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他本人的心声。作为一个将领或许谁都不希望被鸟尽弓藏。

“哦,如果是那样的话。恐怕李夫人与淑莲也得一起南下了。”孙露突然想起了女儿那刚刚建立起来的友谊只得无奈地摇了摇头。

张家玉当然不知道这其中还有这样的原由。只当是女皇舍不得自己的金兰姐妹。一想到若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而让李虎失去出京的机遇,那可太得不偿失了。于是他随即进言道:“陛下请宽心。相信李夫人与李小姐也会十分乐意陪同李将军一起为帝国守疆拓土。”

“卿多虑了。国家大事岂能掺有私情。”孙露莞尔一笑道。她刚才也只是随口说说而已。却不想对方倒是当了真。不过一想到女儿可能要与朋友就此分离,她也只能无奈地让女儿学会接受现实而已。

【……343呈计划张家玉面圣 调部署李定国回京 文字更新最快……】!!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