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命运的抉择

第214节 接玉牌成功受重托 拜王府志宁寻证据

  • 作者:黑色柳丁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7-03 16:39:58
  • 完书字数:9116

第一章 214接玉牌成功受重托 拜王府志宁寻证据

“朕要你去印度洋。”龙椅上的孙露一字一顿地说道。

“陛下,您要调臣去印度洋舰队?”郑森听罢纳闷地问道。谁都知道现今的倭国之战乃是重中之重。军部忙着从印度洋、美洲调派兵力来本土都还来不及呢。女皇怎么会如此郑重地调派自己去印度洋呢?

正当郑森不解之际,孙露却进一步确认道:“准确的来说,朕要你去印度洋指挥一支独立的舰队。这支舰队既不隶属于印度洋舰队,也不是归太平洋舰队管辖。甚至还不允许悬挂帝国的战旗。”

“陛下,您是要臣去指挥一支私掠舰队?”郑森皱起了眉头问道。常年在西印度群岛游历的郑森对于那种半官半盗似的舰队可谓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英、荷、法之类的欧洲列强在大西洋海域或多或少都扶植着一两支打着海盗旗的官方舰队。这些舰队奉命在暗中袭击敌国甚至本国盟友的舰队,破坏一切能威胁到本国在海外商业利益的势力。而这一切也早已是海上各国心照不宣的秘密了。但他不知女皇为什么会突然心血**地要自己去指挥这样一支特殊的半官方舰队。

眼见郑森满脸的狐疑,孙露微笑着纠正道:“不,应该是公掠舰队。范围并不只限于印度洋,郑卿家要是感兴趣去大西洋也行。”

听女皇这么一说,郑森更加证实了自己先前的想法。不过在他的印象当中各国一般只会向像加勒比之类龙蛇混杂的海域派遣这类官方海盗。而在本国控制的商业贸易区则很少采取这种手段。对于掌握一片海域大部分贸易份额的国家来说,海盗的存在就是对其商业利益与贸易安全的威胁。因此中华朝在立国之后便极少再向民间发放私掠文书。毕竟而今的中华朝已经完全控制了南洋地区的贸易份额。印度洋上往来的商船就算不是华商的,上面运载的至少也是与中华敌国有关的货物。私掠来,私掠去,抢的都是自家的生意。对于中华朝来说再继续维持当年以官方舰队为主的私掠体系也没多大的意义。于是中华舰队也就渐渐褪去了原本遮在身上的海盗外皮。

然而女皇现在却又重新提起了尘封已久的官方海盗,这让郑森敏感地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于是他当即又试探着问了一句道:“陛下,是不是印度洋上出事了?”

却见孙露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随即便将先前龚紫轩报告的内容如实地说了出来。在听完女皇的叙述后,郑森立刻就联想到了自己在大西洋上所遇到的那次袭击。于是他赶紧向女皇禀告道:“陛下,去年臣在大西洋东岸护送商船时曾经遭遇过英国舰队的袭击。虽然臣等最后顺利脱险,但其中让臣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英国舰队那次竟然打着本国国旗劫掠联合舰队的商队。而今听陛下您这么一说,臣倒是越发觉得哪次的袭击疑点众多。陛下,您看这两件事之间会不会有什么联系?”

“哦?有这么一回事?”孙露听罢神色慎重地拧起了眉头,似乎也想从这些支离破碎的讯息之中找出一条明确的线索。但脑中所反应出来的种种设想却又很快被她自己一一否定。因为她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会让英国人如此孤注一掷来冒这样一个吃力不讨好的风险。不过这却越发坚定了她派郑森前往印度洋的决定。想到这里孙露整了整自己的思绪果断地向郑森嘱咐道:“如果这一切确实是英国人在背后捣鬼,我中华是绝对不会放过这帮无耻小人的。不过不管英国人此刻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以朝廷目前的情况都不能与奥斯曼人或英国人在印度洋有过多的纠缠。这就意味着帝国在印度洋上会出现一段势弱期。朝廷如何能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就完全看郑卿家你在印度洋上的表现了。”

“陛下放心,臣一定会让英国佬、奥斯曼鞑子寝食难安,绝不会辜负陛下您的期望。”郑森一个抱拳起誓道。

“恩,朕相信卿家在印度洋上一定能妥善处理帝国与奥斯曼等国的关系。”孙露一边满意的颔首微笑,一边则从袖子里取出了一块玉牌交给郑森道:“凭此符卿家可以在关键时刻调集印度洋、南洋的所有舰队。朕现在将此兵符暂借于卿家。”

从女皇手中接兵符的郑森忽然觉得这块小小的玉牌似乎有千斤之重,因为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帝国在海上的千军万马,还有女皇对自己的无限信任。遥想自己弟弟的所作所为,郑森更是觉得自己就算粉身也难报女皇的恩情。可正当他不知如何向女皇谢恩之时,孙露却和善地向他坦言道:“卿家有什么话,还是等他日凯旋归来时再同朕讲吧。”

有了女皇这句话郑森知道千言万语都抵不上战场上实际的表现更能报答女皇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却见他郑重其事地将玉牌塞入了自己的怀中,然后向女皇深深敬了个军礼后,便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御书房。

在回去的路上,郑森几乎是一言不发。他满脑子思虑的都是女皇的话语以及目前印度洋、大西洋上发生的种种情况。然而一回到家中他的思路很快就被母亲的抽泣声给打断了。却见偌大的厅堂之中母亲正在掩面哭泣,而父亲郑芝龙则正与一个身着青色长衫的文士谈论着什么。神色之间亦不时地流露出忧虑烦恼之情。见此情形郑森心知道,父母必定又在为二弟的事伤脑筋了。

可还这次还未等郑森上前劝慰母亲,父亲郑芝龙却已经率先叫住他道:“森儿啊,你来得正好。这位是来自绍兴的董讼师。”

“董志宁见过世子阁下。”董志宁将扇子一合恭敬地向郑森行礼道。

“董志宁!?先生可是大名鼎鼎的天下第一讼师董志宁?”郑森听罢微微一惊道。

“小生董志宁虽是精通诉讼,但要说天下第一却也不敢当。”董志宁嘴上说着不敢当,可神色见却是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而一旁的郑芝龙更是满怀希望地向儿子解释道:“森儿,这位董讼师可是专程来为次郎辩护的。为父刚才就正在与董先生商讨如何为次郎那小子辩护一事呢。”

虽说董志宁的鼎鼎大名郑森早已如雷贯耳。但要说为田川次郎辩护他可就不报什么期望了。事实上,在郑森看来那样的辩护完全就是在浪费时间。既然事实已经如此明确,凶手又陆续被擒拿,那就直接宣判处刑就行。根本用不着拖延那么多时间。他认为弟弟既然犯下了滔天大罪,就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然而眼前的父母却对次郎的案子还报有那么点儿期望。为了不让两位老人伤心,郑森当即兴致索然地随口敷衍了一句道:“依董先生看来,胞弟的案子有希望吗?”

听郑森这么一问,董志宁却颇有深意地反问了一句道:“请问世子所言的希望是指什么?”

“当然是打赢官司的希望。”郑森冷笑了一声道。

“回世子,这打赢官司对不同的人来说意义也不同。有些人期望能给自己洗脱罪名,有些人则期望能保住性命。就不知世子心目中的期望是什么?”董志宁直言不讳地点穿道。

“那依董先生看来什么样的期望更有胜算?”郑森问得同样直截了当。因为他也不想在这种事情上拐弯抹角。

“保命。”董志宁从口中缓缓地吐出了两个字道。

“保命?董先生,你莫不是在开玩笑吧。”郑森瞪大了眼睛问道。

“回世子,董志宁接手案子从不那主顾寻开心。”董志宁极其认真的说道。

眼看董志宁说得如此肯定,郑森狐疑之际也忍不住认真了起来。他必须证实眼前这位天下第一讼师的可信性。这并不是说郑森冷血无视自己亲弟弟的生死。只不过这次的事只要稍微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次郎是难逃死罪的。郑森不想看着自己的母亲因为一个儒生的几句花言巧语萌生不切实际的希望。然后又看着弟弟被送上断头台而,从而陷入更深的绝望与悲伤之中。于是他当即便向那董志宁严肃的说道:“在下知道先生之前接手过不少大案要案,也曾打赢过无数棘手的案件。甚至还让朝廷向一群草民赔偿了十万银元。不过,先生可知在下的胞弟这次所犯的是何等十恶不赦之罪。如果这样的人都不被处以极刑的话恐怕就没天理了。”

耳听大儿子以如此口吻述说小儿子的案情,一旁的郑母不由哭得更伤心了。但郑森还是铁着心肠向董志宁警告道:“所以在下在此恳请董先生量力而行。”

面对一脸肃然的郑森,董志宁钦佩地点了点头。但他还是固执的向郑森说道:“有件事世子搞错了。决定一个人有没有罪的是朝廷的律法而非天理。只要在下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令弟的罪行不足以构成可以实施极刑的罪名。那他就能活下来。”

“这么说董先生你有办法为犬子洗脱罪嫌了?”一旁的郑芝龙关切地问道。其实一开始郑芝龙根本就不敢插手田川次郎的事。害怕受到牵连的他甚至都曾打过不认这个儿子的念头。但眼看着朝廷并没有因此事牵连自己,而其夫人田川氏也一直在向他苦苦哀求,郑芝龙这才稍微软了一下心。不过若非大名鼎鼎的董讼师亲自来郑府声称要为次郎辩护,恐怕郑芝龙到目前为止也只是肯为儿子收尸而已。

“回王爷,在下刚才说了。只是保命,而非为令郎洗脱罪行。”董志宁严肃地纠正道:“令郎所犯下的罪行是不容质疑的。但此案目前尚还有两处分歧。一是令郎是否是主谋,二是令郎是否是我中华朝的国民。这两点分歧关系着令公子的生死。”

“不会的!次郎他绝对不会是什么主谋。他哪儿敢去策划那么大阴谋啊。”郑老夫人豁然起身用生硬的汉语否定道。

“老夫人,您先别激动。这点在下也同意老夫人您的看法。从司法院的卷宗来看令郎应该只是这场刺杀阴谋中的一个小卒子而已。并且从一开始就被主谋刻意舍弃掉了。因此目前最大争议其实还是令郎的身份。如果令郎的身份是中华朝的国民,那他将以判国罪被送上绞架。如果能证明令郎并非中华朝国民而是一个倭人,他的罪名就是间谍罪。此罪有轻有重。到时候在下自有辩护的余地。正因为如此在下今日才特地来府上拜会,希望能得到一些有用的证据。”董志宁欣然解释道。

董志宁的一席话让在场的众人一下子都陷入了沉思之中。显然他的这些理论在郑芝龙等人听来实在是太新鲜了。却见郑老夫人头一个打破了沉寂道:“次郎他当然不是华人。我是在日本生下他的。他当然是日本人。”

“这个不算理由。咱们森儿也是出生在日本的。难道说他也是个倭人?”郑芝龙连连摇头否定道。他可不愿意为了一个已没希望的儿子影响到另一个儿子未来的仕途。

“老夫人,除了这条还有别的证据吗?”董志宁听罢也紧锁起了眉头问道:“例如令郎为何姓田川而非姓郑?”

“这个…”郑老夫人迟疑了一下最终坦言道:“这是因为,王爷他当年是入赘我田川家答应将一个男孩儿留在日本作为田川家的人。”

眼看老婆当着外人的面将自己年轻时的糗事给抖了出来,郑芝龙的脸色立马就变得难看起来。不过此时的郑森却抢在了父亲的前头问道:“阿母,那您有什么证据证明次郎的身份吗?”

“有,我有你弟弟满月时你外公送的贺词以及一柄家传的小刀。我回头就把它们找出来。”郑老夫人想了一想道。

一听有这些证据,董志宁立即也来了精神。却见他抚掌笑道:“如此甚好。本来令郎在帝国的黄册中就没有登记。严格的来说并不是帝国的国民。但其父是汉人,督察司还是可以凭借这个血缘关系证明他是个汉人。不过有了老夫人您提供的证据。一切就容易解决了。”

“这么说次郎有救了?”郑老夫人满含泪光的问道。

“应该有六七成把握了吧。”董志宁谨慎的说道。

然而一旁的郑森却并没有母亲那么乐观。在他看来就算弟弟过继给了外公家也不能证明什么。况且中原的百姓从来不认什么国籍之类的东西,在他们看来只要流有汉人血统做那种事就是叛国。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还会听董志宁的那些辩护吗?郑森忽然觉得对方是在做一件挺无望的事。

【……214接玉牌成功受重托 拜王府志宁寻证据 文字更新最快……】!!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