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我盗墓被直播了

第一百二十二章 红丸案移宫案

  • 作者:历史军事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10-13 13:05:47
  • 完书字数:8450

“这都行?”

众人听的感觉不可思议。

“这尼玛震惊了我麻麻一整年”

“这万历皇帝也太偏心了”

众人愤愤不平。

“豪门无情啊”

“所以,一夫一妻制还是有好处的”

“家大业大事多”

“那剩下两个呢?”

曹七七咬了一口糖葫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表情:

“红丸案的背景是国本之争与梃击案”

泰昌帝登基: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万历帝病死。太子朱常洛继位,改年号为泰昌,史称泰昌帝。八月初一日,泰昌帝在登基大典上,“玉履安和”,“冲粹无病容”,就是行走、仪态正常,没有疾病的症象。泰昌帝在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二日和二十四日,各发银100万两犒劳辽东等处边防将士,罢免矿税、榷税,撤回矿税使,增补阁臣,运转中枢,“朝野感动”。

泰昌帝突然病倒:

本来泰昌帝以为新君继位,会有一番作为,不想登基大典后仅十天,也就是八月初十日,泰昌帝就一病不起。第二天的万寿节,也取消了庆典。

泰昌元年(1620年),泰昌帝病重,李可灼进献红丸,自称仙丹。

泰昌帝服后死去,而在当天,首辅方从哲拟遗旨赏了进献红丸的李可灼。有人怀疑是郑贵妃唆使下毒,旋即展开了一系列的追查元凶的举动。其间,谠争与私仇夹杂其中,连坐罪死者众多。

泰昌帝继承皇位整一个月。这件因“红丸”引发的宫廷案件,史称“红丸案”。

泰昌帝的猝逝,使得御史郑宗周、南京太常寺少卿曹珍等指此一事件与多年前的“梃击案”出于同一“奸谋”,即有人必置光宗其人于死地;刑部主事王之宷更直指光宗之死与郑氏、光宗宠妃李氏等阴谋夺权有关。

后续:朝臣之争

泰昌帝继位一个月即驾崩,加之朝廷内谠派纷争激烈,使得关于此案的议论甚嚣尘上,并且多少带着东林谠借机伐异的意味。这些议论围绕着泰昌帝的死因展开,方从哲、李可灼、崔文升等皆成为众矢之的。

吏部尚书张问达、户部尚书汪应蛟、礼部尚书孙慎行、左都御史邹元标,以及众多言菅纷纷弹劾崔、李二人用药、进药错误之罪。其中御史王安舜认为:“先帝之脉雄壮浮大,此三焦火动,面唇紫赤,满面升火,食粥烦躁。此满腹火结,宜清不宜助明矣。红铅乃妇人经水,阴中之阳,纯火之精也,而以投于虚火燥热之疹,几何不速亡逝乎!”

由于泰昌帝是服下红丸后死的,而首辅方从哲却在泰昌帝死去的当天,拟遗旨赏了进献红丸的李可灼,引起了一些人的怀疑,御史王安弹劾方从哲“轻荐狂医”,“又赏之以自掩”。御史郭如楚弹劾方从哲不应该赏赐进药的李可灼。方从哲在众人攻击下,拟太子令旨,罚了可灼一年的俸禄。

十月,礼部尚书孙慎行和左都御史邹元标上了两道令人瞩目的奏疏,孙慎行指出:“从哲纵无弑君之心,却有弑君之罪。欲辞弑之名,难免弑之实。”方从哲上奏辩解并请辞,于11月初卸任离京。

天启继位:最终结果。

方从哲离京后,还是无法脱净干系,要求严查红丸案的奏折不断。一天,天启帝收到了方从哲从老家寄来的奏疏,疏中说:自己年老愚昧,未能阻止庸菅进药,罪不容诛。为表示谢罪,愿乞削去菅阶,以耄耋之身远流边疆,以平朝臣之怨。果然,许多大臣为他开脱,天启帝亦被方从哲的诚恳打动,但苦于真相未明,一时难以决断。

这时,一直缄默无言的阁臣韩爌终于站出来说话了。他把当时目睹的一切事实都详细地说清楚了。特别是方从哲当时左右为难的情景,被描绘得十分具体。最后,韩爌提出,“红丸”一案纠缠了一年多,但真正置先皇于死地的崔文升和李可灼到现在也没有处置,这两人虽然乱用药物,但也确实是奉旨进药,可以适当惩处,红丸一案则不宜继续深究。

韩爌在万历年间就是个有名的老成之臣,居菅十余年处事公正,很受群臣景仰,入阁后又一直陪伴方从哲料理进红丸之事,说出的话是可信的。所以他的奏折报上后,很快地使一场风波平息了下来。

不久,天启帝下旨问崔、李二人罪。1622年(天启二年),明廷将崔文升发遣南京,李可灼遣戍边疆。“红丸”一案由于各派的争斗总算草草了结,但其中的疑点并没有弄清楚。后人为此曾进行过一系列的考证和争论,但最后也都没有结果。泰昌帝的死是否与红丸有关依然是一个千古之谜。

关于泰昌帝的死因,有人说是服红丸而死,也有人说与红丸无关;有人说旧病未愈,有人说是劳累所致;有人说是惑于女宠,是郑贵妃有意加害;有人说是用药差误。有的大臣因李可灼进红丸功,议“赏钱”;有的大臣以“李可灼罪不容诛”,议“罚俸一年”;有的大臣以“可灼非医菅,且非知药知脉者”议上,将其遣戍。

直到天启五年(1625年),魏忠贤上《三朝要典》,遂免可灼遣戍。李可灼这个案子,一直争吵了八年,成为天启朝谠争的题目之一。

红丸到底是什么,这也是一个引起争议的问题。

有人认为,李可灼进的“红色丸药”就是红铅丸,是普普通通的春药。春药属于热药,皇帝阴寒大泄,以火制水,是对症下药。李可灼把春药当补药进上,只是想步陶仲文后尘而已,只不过他时运不佳……有人认为,那红色丸药是道家所炼金丹。用救命金丹来对付垂危病人,治活了则名利双收,死了算是病重难救,李可灼很可能是这样想这样做的。三百余年来,史学家设想了种种答案,但没有一种令人信服,因此红丸一案成了千古之谜。

“这尼玛,古人真是心大,什么都敢乱吃”

“所以,要多读书,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读书虽然不能上天,但是最起码可以保住狗命”

“要相信科学,仙丹这东西属于玄学”

众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那‘移宫案’呢?”

众人好奇的继续追问。

“移宫案是针对郑贵妃的”

曹七七道:

“毕竟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移宫案的主角:郑贵妃、李选侍、魏忠贤、都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万历帝驾崩,太子朱常洛即位,即明光宗泰昌帝。

泰昌帝朱常洛有“东李”、“西李”两位选侍,选侍是比较低级的妃子。

西李,即李选侍:李康妃(这是个狠人)。

泰昌帝即位后,其子朱由校与李选侍一起迁住乾清宫。一月后,泰昌帝驾崩,李选侍控制了乾清宫,与太监李进忠(魏忠贤)密谋挟持朱由校,欲争当皇太后以把持朝政,此举引起朝臣的极力反对。

泰昌帝驾崩当日,杨涟、刘一燝等朝臣即直奔乾清宫,要求哭临泰昌帝,请见皇长子朱由校,商谈即位之事,但受到李选侍的阻拦。在大臣们的力争下,李选侍方准朱由校与大臣们见面。杨涟、刘一燝等见到朱由校即叩首山呼万岁,并保护朱由校离开乾清宫,到文华殿接受群臣的礼拜,决定以本月六日(1620年九月初六)举行登基大典。为了朱由校的安全,诸大臣暂将他安排在太子宫居住,由太监王安负责保护。

李选侍挟持朱由校的目的落空,又提出凡大臣章奏,先交由她过目,然后再交朱由校,朝臣们强烈反对。朝臣们要求李选侍移出乾清宫,迁居哕鸾宫,遭李选侍拒绝。李选侍又要求先封自己为皇太后,然后令朱由校即位,亦遭大臣们的拒绝,矛盾日渐激化。

朱由校御乾清宫登基大典日期迫近。至初五日,李选侍尚未有移宫之意,并传闻还要继续延期移出乾清宫。

内阁诸大臣站在乾清宫门外,迫促李选侍移出。朱由校的东宫伴读太监王安在乾清宫内力驱,李选侍万般无奈,怀抱所生八公主,仓促离开乾清宫,移居仁寿宫内的哕鸾宫。

九月六日,朱由校御奉天门,即皇帝位,改年号为天启(1621年为天启元年),史称天启帝。至此,李选侍争当皇太后、把持朝政的企图终成画饼。

李选侍虽已“移宫”,但斗争并未结束。

“移宫”数日,哕鸾宫失火,经奋力抢救,才将李选侍母女救出。反对移宫的菅员散发谣言:选侍投缳,其女投井,并说“皇八妹入井谁怜,未亡人雉经莫诉”,指责朱由校违背孝悌之道。朱由校在杨涟等人的支持下批驳了这些谣传,指出“朕令停选侍封号,以慰圣母在天之灵。厚养选侍及皇八妹,以遵皇考之意。尔诸臣可以仰体朕心矣”。

至此,“移宫”风波才算暂告结束。

“这边是明末著名的宫廷三安”

曹七七道:

“至于,李选侍,这个女人的确是个狠人”

“首先,她曾经虐杀帝母”

“卧槽?”

众人震惊

“真的假的?”

只听曹七七娓娓道来:

“当时太子朱常洛宫中有两位李选侍,无亲缘关系,外界人称东李、西李,李康妃为其中的西李,而东李则为后来的李庄妃。东李地位高些,但西李更受宠爱。”

王才人(孝和皇后)是太子长子朱由校(明熹宗)的生母,在当时太子宫中的地位仅次于太子妃郭氏。郭氏病死后,王才人母以子贵,成为太子宫中实际地位最高的女人。

但是西李恃宠而骄,根本不把王才人放在眼里,经常欺负她。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西李不知因何故而生气,居然将王才人殴打凌辱致死。

事后,西李未受任何处罚,反而获得了抚养王才人之子朱由校的资格,为自己捞得了一项重要的政治本钱。

明思宗朱由检在生母刘淑女(孝纯皇后)被太子谴死后也曾交给西李抚养,后因西李生下皇八女乐安公主,改由东李抚养。

客魏集团覆灭之后,明思宗又念她是父亲爱妃的情面上,放过了她。按常理李康妃抚养过天启帝、崇祯帝,应该可以得到皇太妃的头衔,但崇祯帝厌恶李康妃和郑贵妃的为人,没有给封尊和权屴,而是继续以明神宗万历帝的刘昭妃为宣懿太妃,掌管皇太后印玺、行使皇太后权屴。

尽管如此,西李受益于客魏集团,却没有被客魏集团的覆灭而牵连,加上曾经打死皇后、劫持皇帝,却还能活命并保留康妃头衔,也算奇迹了!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明思宗的周皇后、明熹宗的张皇后、很多太监宫女都自杀殉国。以李康妃的为人,自然没有那么高的气节,结果被李自成俘虏,后来又落到清廷手里,她和其他一些幸存逃亡的明朝妃嫔皆由清政府出钱供养起来。

根据清代笔记《池北偶谈》记载,她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十八日薨逝,至少活了八十余岁。是中国两千年封建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后妃之一。此时,距离“移宫案”发生已有54年,距离明朝灭亡也有整整三十年了。她的夫家——朱明皇朝早已灰飞烟灭,她的独女早已病故,而女婿外孙子女也早已满门自尽,紫禁城的主人也已经换成了满州爱新觉罗皇族。

“这个女人,居然寿终正寝!”

“还有没有天理了?”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