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我盗墓被直播了

第八十四章 大内侍卫

  • 作者:历史军事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9-11 13:03:52
  • 完书字数:6926

“侍卫处:是皇帝和皇宫的警卫部队。,曾改称“领侍卫府””

清初挑选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才艺出众之子弟为侍卫。“用备随侍宿卫,亦得选预环列”。“凡轮值殿庭,以领侍卫内大臣等总统之。其侍卫等更番轮值,凡六班、分两翼。宿卫乾清门、右内门、神武门、宁寿门为内班。宿卫太和门为外班。行幸驻跸宿卫亦如之”。

顺治初年定,领侍卫内大臣6人,即上三旗每旗2人。内大臣6人,散秩大臣无定员。侍卫的人数规定为上三旗每旗20人,共60人为一等侍卫;每旗50人,共150人为二等侍卫;每旗90人,共270人为三等侍卫;每旗30人,共90人为蓝翎侍卫。上三旗总共出侍卫570人。

此外,还设有宗室侍卫。在侍卫之上又设侍卫班领12人、署班领24人、侍卫什长60人、宗室侍卫什长9人,均由上三旗等额出任。

“主要职责为:管理皇帝侍卫、亲军,负责保卫皇帝及其近亲,守卫皇宫,引导官员觐见,稽查皇宫出入,皇帝出巡随扈保驾,驻扎行宫守卫、戒备、补放王府属官等。”

侍卫处由管理人员与侍卫两部分组成。

管理人员为:

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散秩大臣。

领侍卫内大臣:

级别:正一品,武职中品级最高。

共六人,上三旗中每旗选二人担任。

其职责是挑选侍卫、亲军,训练弓马骑射等技艺,侍卫的考核升降,日常的宿卫值班,朝会、御门听焉得地列侍,皇帝出巡时随扈守卫等等。

清代顺治时期正式设立,乾隆时期达到了高峰,自嘉道以降,特别是军兴以后,中央式微,咸同以后,地位逐渐被边缘化。

领侍卫内大臣作为皇帝侍从中的最高武官,因为职责的特殊性,使得出任的人选,也必须是皇帝的亲信人员。

内大臣:

级别:从一品。

总共六人,亦上三旗每旗选二人担任。

职责:协助领侍卫内大臣掌管统率侍卫亲军,卫护皇帝等。

《清史稿》记载,内大臣,初制正一品,后改从一品。各六人。镶黄、正黄、正白旗各二人。

散秩大臣:

级别:从二品。

职责:协助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无定员。

侍卫:

清初选上三旗子弟570人为侍卫,以勋戚大臣统率。后又增设其他职务,总计有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一等侍卫、二等侍卫、三等侍卫、蓝翎侍卫等,掌宿卫扈从,更番轮直。又有粘竿处、上驷院、养鹰狗处、善扑营、武备院等处侍卫,皆统于上三旗。康熙二十九年(1690),擢武进士之擅于骑身者为侍卫,附于上三旗。三十七年(1698),增宗室侍卫。雍正五年(1727)定制,武进士一甲一名授一等侍卫,二名、三名授二等侍卫,二甲选二等侍卫,三甲选蓝翎等卫。七年(1729),以宗室侍卫并入上三旗。

大内侍卫按照品级分为:一等侍卫、二等侍卫、三等侍卫、蓝翎侍卫,四个等级。

一等侍卫:

也称“头等侍卫”,

级别:正三品。

人数:60人,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每旗20人;

此外,宗室侍卫内额设一等侍卫九人(每旗三人),汉侍卫内之一等侍卫无定额。雍正五年(1727)定武进士一甲一名(武状元)授一等侍卫,乾隆五十二年(1787)复定凡承袭公爵者均在一等侍卫上行走。

清代侍卫掌宫廷宿卫和扈从皇帝之事,自清太祖努尔哈赤起,以八旗子弟中武艺出众者担任,并由亲信大臣统领。

在各种侍卫中,以御前侍卫地位最高,均为贵族子弟和武功高强者。

其次为乾清门侍卫。

二等侍卫:

正四品,150人,上三旗每旗50人;

此外,宗室侍卫内额设二等侍卫十八人(每旗六人),汉侍卫内二等侍卫无定额。雍正五年(1727)定武进士一甲二名(榜眼)、三名(探花)授二等侍卫,乾隆五十二年(1787)复定凡承袭侯爵者皆在二等侍卫上行走。

二等侍卫是最常见的。

三等侍卫:

正五品,270人,上三旗每旗90人;

此外,宗室侍卫内额设三等侍卫六十六人,其中汉侍卫之三等侍卫无定额。雍正五年(1727)定二甲武进士得选三等侍卫,乾隆五十二年(1787)复令嗣后凡承袭伯爵者均在三等侍卫上行走。

蓝翎侍卫:

正六品,90人,上三旗每旗30人,以武进士充任。

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规定,武进士一甲一名授一等侍卫,二、三名授二等侍卫,二甲选为三等侍卫,三甲选为蓝翎侍卫。

宫廷侍卫由于位置原因,所以很容易升迁:可外转、可补录緑(lv)营,可改任文职。

外转的途径比较多,

如可以一等侍卫可以补为副都统(正二品)、陵寝总管、八旗察哈尔游牧总管,二等侍卫可以补参领(正三品)、陵寝翼领、协领(从三品),二、三等、蓝翎侍卫还可以外放为城守尉(正三品)、防守尉(正四品)、驻防佐领(正四品)。

补授绿营武职也是侍卫的另一条升迁之路。

御前侍卫保送到绿营任职俱加一等用,如一等侍卫用为从二品副将,二等侍卫用正三品参将或从三品游击,三等侍卫用正四品都司,蓝翎侍卫用正五品守备。由于侍卫保送营官即官升一级,升迁较快,成为侍卫平步青云的另一途径。

但武进士侍卫外放绿营时与八旗侍卫升迁是不一样的,如武进士侍卫一等侍卫用参将,二等用游击等,也八旗侍卫待遇稍低。

另外侍卫还可以改任文职,这也是优待的一种方式。侍卫改文职者多为勋贵子弟,因此侍卫改文职成为勋贵子弟进入政界核心的捷径。正是因为侍卫制度的特殊性的优厚待遇。御前侍卫靠近皇帝,职位清高,升迁容易,由侍卫出身而致卿相的,在清代占有很大比例。

“等一下”

忽然有人打断了曹七七的话:

“真的有粘杆处?”

“我一直以为只是电视上李卫随口胡诌的”

“有的”

神仙子忽然插话道:

“粘杆处,又称为尚虞备用处,即血滴子,雍正创立的清朝情报机构。至其子乾隆后,逐渐被废除”

“粘杆”,顾名思义,是夏天为皇帝以长杆粘去蝉等以求清净。

康熙四十八年,胤禛从“多罗贝勒”晋升为“和硕雍亲王”,其时康熙众多皇子间的角逐也到了白热化的阶段。胤禛表面上与世无争,暗地里却制定纲领,加紧了争储的步伐。他招募江湖武功高手,训练家丁队伍,这支队伍的任务是四处刺探情报,铲除异己。这就是粘杆处的来由。

雍正登上皇位后,在内务府之下设立了粘杆处机关。

粘杆处的头子名叫:粘杆侍卫,由有功勋的大特务担任。他们大多是雍正藩邸旧人。

粘杆处的一般成员名“粘杆拜唐阿”,统称“粘杆拜唐”,由小特务充任。他们都是内务府包衣人,属未入流。

编制:

清代文献记载:粘杆处设管理大臣,无定员,总理本处事务;下辖协理事务头等侍卫一人,笔帖式三人,掌章奏文移;粘杆长头等侍卫一人,二等侍卫八人,三等侍卫三十一人,蓝翎侍卫十五人,掌翊卫随扈事”

粘杆处虽属内务府系统,总部却设在雍亲王府。

雍正三年,胤禛降旨雍亲王府改为雍和宫,定为龙潜禁地。但奇怪的是改制后的行宫并未改覆黄色琉璃瓦,殿顶仍覆绿色琉璃瓦。

有人认为:雍和宫虽为皇帝行宫,曾经有一条专供特务人员秘密来往的通道。但是,雍和宫其实是一个森严的特务衙署,为了不致秘密外泄,才改府为宫。还有一种传说:在雍和宫已找不到任何地下通道的痕迹了,很可能雍正的儿子乾隆为了消除其父留下的遗迹,改雍和宫为喇嘛庙时,已加以彻底翻修,将之平毁无痕。

分部:

粘杆处在紫禁城内还设一个分部,御花园堆秀山御景亭是他们值班观望的岗亭。山下门洞前摆着四条黑漆大板凳,无论白天黑夜,都有四名粘杆卫士和四名“粘杆拜唐”坐在上面。雍正交办的任务,由值班人员迅速送往雍和宫,再由雍和宫总部发布命令派人办理。雍正去世后,乾隆继续利用粘杆处控制京内外和外省大臣的活动。直到乾隆死后,嘉庆诛杀和珅,牵连清洗粘杆处,粘杆处的特务活动才逐渐废除。

“厉害了”

“那清朝还有锦衣卫吗?”

有人忽然问道。

“顺治元年(1644年)设,初沿明制称“锦衣卫”,二年改称“銮仪卫”。十一年(1654年)厘定品级、员额,遂成定制。”

曹七七说道:

“清朝銮仪卫是负责掌管皇帝皇后车驾仪仗的机关,与明锦衣卫最初职能类似,设置于皇宫的中央机构,总部位于紫禁城东南角楼处”

銮仪卫总管大臣为正一品武官,职责非常重大,负责皇帝出行仪仗及其保管,皇帝的保卫工作,由满族贵族亲信担任。具体负责的是銮仪卫云麾使、治仪正、整仪尉等严密的管理保驾事务的系统。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