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我拿青春打了水漂

第46章 考研班

  • 作者:墨非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7-03 10:29:58
  • 完书字数:8574

第四十六章 考研班

家里人说:考研吧,现在大学生这么多。

于是我考虑报个考研班试试。

学校里到处贴满了各类广告,有XX大学生书店的,常年销售最新最全的第一手考研资料;有XX外语班的,法语、德语、日语、韩语,买一送一;有XX编程班的,C、C++、VB,包教包会……竞争之惨烈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一旦这个外语班喊出买一送一,另一个外语班就会嚷嚷着买一送二;这个编程班打起包教包会的旗号,另一个编程班就会叫嚣着不会退钱!

最多的还是考研辅导班。考研班之前常被冠以XX学校之名,后来我知道了这些学校,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只有软件,没有硬件。考研班的讲师都是各个大学的教授,利用业余时间办班赚外快,采用的是借鸡生蛋的办法,到各地学校租赁教室授课。在校老师课外办辅导班往往受到社会的诟病和舆论的指责,政府、学校也时有条令规定禁止在职教师业余办班授课,而唯有考研班非但不受非议,还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考研班都以某某教授为招牌,并罗列出该教授荣誉头衔以及过往的辉煌战绩,以帮助口袋里揣着钱在眼花缭乱的广告前犹豫徘徊的考生下定决心。

一些狂热的考研发烧友以及屡考不中重在参与的往届老生,往往对各考研班招牌老师的履历掌故了如指掌,一如粉丝之于偶像明星。不同的是研迷并不关心讲师的身高、年龄、三围,拍过几次写真,闹过几次绯闻,而对其学历、头衔、荣誉,以及押对过几道题,手下出过多少高分的考生津津乐道。

人气高,粉丝多的明星,其演唱会的门票往往较贵,唱片的价格也较高。考研班也一样,头牌讲师的名气越大,知名度越高,学费自然越高昂,编写的辅导书也随之水涨船高。

回到宿舍,发现堆着一沓沓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传单、小册子,都是考研班的宣传品。广告词都是什么“政治要高分,请找XXX”,“找到XXX,数学必高分”之类,常让人误以为与“送礼还送XXX”师出同门。

我数学不行,可我又想得高分,所以我得找XXX。我拿起班表看了一下,有基础班、加强班、冲刺班和点睛班,我结合实际情况考虑了一下,报了一个数学的强化班+冲刺班套餐。

俞洋听说我要考研,难以置信地说:“别逗了,你考研究生?我觉着你还是考烟酒生比较实际。”

我义正辞严地对他的论调进行了反击,并表示要用实际行动来捍卫决心。

这是我第一个在学校呆的暑假,西安干热的天气使我情绪很烦躁。

和我一块留在学校的还有凌进捷和吴子俊,凌进捷也报了考研班,而吴子俊则是为了四级而忙碌,他报了新东方的四级班。

我们那栋宿舍楼已经斑驳陆离得面目全非了,仅能从上面锈迹斑斑的老式铁窗依稀分辨出其大概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筑。

刚搬进来的时候,有一天我和俞洋趴在窗台上吃盒饭,看见旁边医院一个工作人员推着张病床进了隔壁那栋楼,使我感到奇怪的是病床上似乎躺着一个人,却用床单蒙着头。

我一边将饭菜送进嘴里,一边对俞洋说:“这医院太可笑了,把病人的头蒙着,这不把人闷坏了吗。”

俞洋说:“那医院的太平间在隔壁楼里你不知道?”

低矮阴暗的宿舍并不能阻挡燥热的空气,宿舍里竟然连一台风扇也没安装有,凉席摸着都是烫的。晚上睡觉,我只有到水房里,往身上浇上几盆凉水,再将凉席淋湿,并吹着俞洋的小风扇才能勉强入睡。

距辅导班开班还有好几天,我想利用这几天的时间把荒疏了两年的数学知识大体回顾一下,以便听课的时候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假期里,图书馆人很少,我为了避免自己忍不住看闲书,所以特意没有按习惯坐到期刊阅览室里。我将一摞厚厚的课本放在桌上,高数、线数、概率这些曾经折磨过我的课程,没想到有这么一天,我会自己把它们翻出来,感觉就像被人揍了一顿,多年以后皮痒欠揍的我又找到那人,求他再揍我一顿一样,一样贱骨头。

我艰难地翻开课本,试图将上面的内容看进去。为此我对自己进行了心理催眠,我不停的告诉自己:这不是高数,这不是高数,这是金庸最新写的小说。

我的努力失败了,因为用数学公式写的小说还没有问世。我静下心来好好学习的主观愿望被烦躁一次次击退,不知是因为天气的炎热还是因为心绪的烦躁。

我拖着被折磨的疲惫不堪的心,收起课本,去了网吧。

路上碰见两个刚下网回来的哥们,满脸的油脂,打着哈欠的惺忪睡眼,眼角还挂着干结了的米黄色分泌物,不用问,一看就知道是昨晚通宵,早上又连续作战上了半天早机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岗位。

他们问我:“干嘛去啊?”

我说:“上网。”

他们说:“得了吧,别跟这扯淡。上网的人见得多了,见过带铺盖的,没见过带课本的。上考研班呢吧?”

我无言以对。

即使是假期,网吧的客源依然很充足。平时多是大学生,放假的时候中小学生也不少。

我正要迈进网吧大门的时候,听见身后有人喊了一声:“哥们!”

我扭头一看,没看见什么人,估计不是叫我的。

突然那个声音又响起了:“这儿。”

再仔细一看是个小P孩,大概小学五六年级的年纪。

我问他:“啥事?”

“帮我办张卡行吗?柜台那妞说我年龄不够,不给我办。”

“你上网干嘛?别不是上黄网吧?”

“不是,公共场所哪能看那个呢,影响不好,我就想玩会儿游戏。”

“玩什么游戏呢?”

“魔兽世界。”

我本来不打算帮他这个忙,可一想即使我不帮他,他也会再找别人,就跟他说:“行,拿钱来。”

他欣喜地掏出一张十元大钞,我接过钱说:“十块够上五个小时的,我只能给你办张六块的,要不你就另找别人。”

“行,谢谢大哥。”说着递了根烟过来:“大哥,抽根烟?”

“我不抽烟(不抽陌生人的烟,一向是我的优良传统),你这么小就好这个?”

他深有感触地说:“唉,这年头不会一口混不开啊。”

……

一走进网吧空调大开的大厅,顿时暑意全消,心中的烦躁也随之消退。

网吧里你通常都能看到这样的人:背心、裤衩、拖鞋,一边耳朵上挂着硕大的耳环,一只脚缩到胸前踏在椅子上,不时地掸着烟灰,经常爆出“我操!”之类的粗口。请注意,千万别叫错了,这是一姐们,不是哥们。否则,因长期抽烟、辐射,而咽干口苦目赤苔黄尿黄便燥肝火旺盛的她,必定会毫不怜香惜玉地将你当成爆粗口的对象。

我还曾经见过这样一个人,十二月里还穿着短袖、短裤、凉鞋,头发跟乱草似的,腻得都粘成块了,胡子长得能遮住嘴巴。俞洋说这人九月份就进来了,至今没再出去过。要说爱岗敬业的话,这个人要认第二,恐怕就没人敢认第一了。我只能感叹林子大了,什么样的牛人都有。

浏览了一会儿新闻之后,我有点无所事事了,又看了一段台湾综艺节目,觉着越来越媚俗,满不是几年前的味儿了。于是看武林外传,可是笑过之后,才发现额从一开始奏不应该来上网,如果额不来上网,额也不会感到空虚,如果额不感到空虚,额也不会继续上网……

好不容易熬到快开课了,我已经有点等不急了,我迫不及待地想从XXX那里得到帮助,帮助我摆脱对数学的恐惧,引发我对学习的渴望。我甚至可以想象出XXX用三言两语向我勾勒出美好的前景,从而引起我对数学的无限兴趣,重新树立我的信心。

开课前一天晚上我失眠了,我翻翻覆覆辗转难眠——主要是热的。

凌进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因为我的翻来覆去搅得他也睡不着。于是他关切地说:“要不你用两个枕头试试?”

我说:“没用的,我这又不是孤枕难眠。”

第二天我早早起床,洗漱收拾,吃过早餐之后,和一块报班的几个哥们出现在开外交大的公交车上。

能坐一两千人的大会馆里,坐满了人,一眼望去人头攒动,蔚为壮观。讲台上一位长得极其渊博的教授危襟正坐。这一定是传说中的XXX——那位即将要救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救世主和领路人了!我内心无比激动。

上课时间到了,人声逐渐静了下来。XXX咳嗽了两声,清清声音沙哑、痰气上涌的嗓子,我心中涌起一阵感到:多好的人民教师啊,他一定是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为了广大的学生,牺牲了假期的时间,辗转于全国各地,巡回讲课,他那深陷的眼窝,必定是多日不眠不休!以致于声音都嘶哑了!而熬夜备课则是他痰气上冲的原因。

XXX讲话了!他首先要向学生们介绍了一下自己,这使得我对他的仰慕更加深了:明明是业界名人,明知在座的学生都是冲他来的,却依然谦逊地自我介绍,真可谓虚怀若谷,足显大家风范。

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他竟然说他不是XXX,而是YYY。我赶紧跟辅导书激光防伪标志上的头像对照了一下,发现两者只有一个相同之处——都是男的。

YYY安慰大家,不用急,课程分几个部分,分别由几位老师负责,大家肯定有机会听XXX的课的。于是就有人问XXX什么时候会给我们讲课。YYY说根据安排,点睛班是XXX老师负责的。

我一听,连忙拿出课程表,看到首先是基础班,为期两个月,接着是强化班,为期一个月,然后是冲刺班,为期一周,最后才是点睛班,为期……一天!我报的是强化班+冲刺班,也就是说,闹了半天,我连XXX的面都不会见到。

台下怨声载道,沸沸扬扬。

YYY说:“大家静一静,听我说,我们团队的所有任课老师都是经验非常丰富,非常资深的专家教授,辅导教材和讲义都是我们共同研讨制定的,所以说请大家放心,效果不会比XXX教授亲来差的。”

正如我设想的,YYY用寥寥数语,带领我们展望了美好的未来,庞杂的内容、困难的考试似乎都不在话下了,不过可惜我并不能分享到他一丁点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信心。

YYY开始讲课了,一如开场的高瞻远瞩,他的讲课也只是提纲挈领简洁凝练地点评一下各个知识点,哪个是基础,哪个又是要点,哪个是历届常考的,哪个又是本届重点考察的而已,我才发现我应该报的是基础班,甚至是比基础还要基础的基础班。

我告诫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于是我强迫自己不想别的,专心听课,艰难地做着笔记,总算把第一天撑了下来。可是到第三天的时候,课上了一半,我就再也受不了溜出来了。

我不停地抽着烟,漫无目的地走在交大校园里,内心痛苦挣扎。

我越来越发现自己根本就不喜欢这类专业,而我现在却要为考上研究生继续遭受煎熬而拼命,一想到这我就无比痛苦。

抽到第五根烟的时候,发现不知不觉已经走了一圈,又回到了会场前。我把烟头在垃圾桶上捻灭,下定决心挥一挥衣袖,跟考研说再见。

在做出这一决定之后,我如释重负。

有句话不是说吗:学海无涯,回头是岸。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