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惊悚悬疑 > 管窥俄罗斯

86 郊游的见闻一

  • 作者:东乐文
  • 类型:惊悚悬疑
  • 更新时间:07-03 03:46:43
  • 完书字数:3408

www.youxs.org(一))

圣彼得堡的夏夜特别的短,早上五时窗外已是明如白昼。我

独在街头闲逛,不见行人,只有拖着电缆的公交车每十分钟就出现一次,但车上鲜见乘客。无论是在莫斯科或是在圣彼得堡,我所见的公交车都是这种拖着长辫的大巴,故而城市道路上交织着电网。虽然街上无人车稀,道路的交叉点也没有电子眼,但没有车辆闯红灯,越黄灯的。

我们入住的酒店在圣彼得堡北的城郊结合部,街道十分干净,空气自然清新。街道两旁但凡不是建筑物的地方都收拾成小花园状,有些花园还立有雕塑。园中花木是常见的植物,但很配合建筑物的特点。距离酒店半公里是一处足可分割成数个足球场的公园。园内草木如茵,繁花似锦,数个雕塑点缀其中;一个流浪汉倚在树丛中喝酒;一群小鸭在池塘里戏水;池塘岸边的石橙上有三男一女的少年在边喝酒边玩耍;一群小鸟在草地上啄食;我不敢靠近他们,静静地踱向园边的几处教堂……

在酒店吃过自助俄式早餐,我们坐上大巴穿过圣彼得堡向南郊30公里外的皇村出发。上车时天气是晴朗的,但出了城南就下起小雨。娜娜说:我们圣彼得堡有句谚语叫做‘今天的天气明天才知道。’天气预报说今天是出太阳的,它却下雨了。

娜娜指着窗外的铁路说:这条铁路是俄罗斯最早建成的铁路,有两百年的历史,现在还在运行,时速60公里,主要是一些退休的老爷、老太太乘坐的。因为他们退休后都是在城外买块地,建个小房子,自己种菜养鸡什么的。

听到娜娜这样说,车上的人都哗起来,大家都很羡慕俄国人有钱,退休后可以住别墅。

娜娜笑了笑说:俄罗斯就是土地不缺。花一二万就可以拿一公顷的地自己建房子。

我看娜娜说的不假,俄罗斯的确是地广人稀。出圣彼得堡市区后除了几个小镇外,郊野的人家稀稀落落。

娜娜接着说:在圣彼得堡是两种人住在郊外。一种是有钱人,他们在风景美的地方买上几十公顷的地,建个别墅,开个牧场,节假日就来度假。普京总统的别墅就前面,在路的右面。还有一种是没钱的人,这种人是退休的人。他们在城里买不起房子,城里生活费又贵,所以就到城外去种菜种土豆。他们领2000来块的退休金在圣彼得堡生活得很艰难的。所以,有些退了休的人还要继续干活。

听了娜娜的话,我想起看过的一篇文章:……俄罗斯前十名城市房价排行榜:莫斯科6000美元/平方米、圣彼得堡3000美元/平方米……雅罗斯拉夫尔1600美元/平方米……俄罗斯主要城市租房价格:莫斯科市一居室的平均月房租为1000美元、两居室为1723美元、三居室为3502美元。圣彼得堡一居室为644美元、二居室为925美元、三居室为2103美元……莫斯科市人平均月工资为1500美元,其中金融领域月工资为3500美元,建筑领域月工资为1000美元。自2011年6月1日起,全俄最低劳动收入为每月165美元。目前,全俄平均最低生活水平为每月228美元。依此来看,高房价并不是中国特色。

其实,俄罗斯的住房问题与中国情况有些相似。因为中国建国模式是引进苏联的样本。我们当年的住房分配制度与前苏联的情况同出一辙。

从1957年开始,当时的领导人赫鲁晓夫打算为每个家庭分配独立住房,标准是人均9平方米。由于这些住房几乎是按照同一图纸建成的,所以外表几乎一模一样:多为五六层,像火柴盒一样,因此它们也被称为赫鲁晓夫楼。这种楼设施简单,但是建造速度快,能快速满足民众的基本住房需求。这种楼房在我们的旧城区、老工业区也是随处可见的。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推行私有化改革,住房成了首批私有化的对象之一,房地产行业逐步发展起来。

1991年6月,叶利钦政府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详细规定了公民参与住房私有化的条件、范围、权利和义务。住房符合统一标准面积的免费归属居住者,超过标准部分则需自己购买。这与我们生活的城市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实行的货币分房政策有异曲同工之妙。

随着私有化的推进,俄罗斯房地产也逐步走上了市场的轨道,但房价也随之上涨。这种上涨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俄罗斯房地产公司和银行进入房地产领域进行投资。同时也有来自于境外的投资者……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