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惊悚悬疑 > 管窥俄罗斯

蚂蚁的血泪一

  • 作者:东乐文
  • 类型:惊悚悬疑
  • 更新时间:07-03 03:46:24
  • 完书字数:3486

蚂蚁的血泪(一)

清晨,我站在窗前眺望莫斯科,但见这座宽阔的城市让绿树遮挡了道路,几栋在绿油油中树起的高楼有如蓝天的晨星特别耀眼。“一只蚂蚁酒店”的周围也是树木葱葱,绿草如茵。走出酒店,但觉晨风清爽,难怪莫斯科人自豪地说:“我们城市的空气是最干净的。”听导游说,我们入住的酒店并不叫“一只蚂蚁”,它只是沾了邻居“一只蚂蚁市场”的光。原先做中国游客的导游为了让游客记得回酒店的路,就说:“你同俄罗斯人说‘一只蚂蚁’就可以回酒店了”。久而久之,这酒店就被中国人叫成了“一只蚂蚁”,而酒店的真名却很少有中国人知道了。说实在话,我现在还弄不清这酒店到底叫什么名。真是“绰号不怕叫,最紧要的是叫得响”啊!其实,“一只蚂蚁市场”也不是叫“一只蚂蚁市场”,它的俄文名叫“切尔基佐夫斯基市场”。因俄语“切尔基佐夫斯基”的发音与汉语普通话的“一只蚂蚁”相似,所以大多数中国人就记住了“一只蚂蚁”。

我在酒店门前留影后顺道走向“一只蚂蚁”。只见这个城堡式的建筑群大门紧锁,没有丝毫生气。站在这座死城前面,尽管我无法把它与举世闻名的市场联系起来,但眼前浮现的却是八十年代未期到九十年代未期,一群群中国人历尽艰辛把中国货贩运到这里,然后换成了大把大把的钞票的得意洋洋的情形。同样的,我眼前也浮现着俄罗斯人数度查封这只“蚂蚁”,使无数中国人血本无归,欲哭无泪的心酸往事。

传说,这只“蚂蚁”的形成是起源于一位中国倒爷。八十年初,有一位北京青年要到俄罗斯探望朋友。他本想在夏天出发的,但证件办下来已经到了第二年的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了。虽然过了预期,也没有了假期,但好不容易把证件办妥,他就狠狠心来了个停薪留职登上开往莫斯科的火车。他知道虽然此时的莫斯科十分寒冷,自己的衣物并不够抵御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但转念一想。待他到达莫斯科时已经是春暖花开了。于是,他把自家保暖的或不保暖的衣物能穿的就穿,能带的就带上,另外还捎了一袋子北京特产,以及快食面、罐头鱼之类的东西。车出了中国境,火车站上来了一群俄罗斯人。有个俄罗斯人见北京青年的外套挺酷的,就问他多少钱。北京青年伸出五个手指,意思是五块钱。俄罗斯人误以为是五百卢布,当即说要用一千卢布换这件外套。当时的卢布很值钱,北京青年一算,这衣服何止攒千倍,于是冒着寒冷,把外套给卖了。那年,俄罗斯的夏天来得特别早,天气日渐温暖。于是,北京青年走一段路就卖一件衣物,走一段路又卖一件衣物。待他来到莫斯科时,几乎把能卖的东西都卖光了。那些在中国不太值钱的东西让他狠狠地攒了一笔。他在朋友家里待了几个月,又到了秋去冬来的时节。北京青年穿上在莫斯科购买的十分便宜的皮鞋、皮帽,带着貂皮衣回到北京,结果又让他狠狠地攒了一笔。他这次到俄罗斯玩了一趟还攒了上班十年的工资。从此,他就干脆专门跑莫斯科……北京青年的收获一传十,十传百,汇成了一支搬运中国商品到俄罗斯的“蚂蚁”大军。到八十年代未期这莫斯科郊外的荒地成了倒卖中国货的集散地。再经过十年左右的光景,这地方演变成举世闻名的商品交易市场。据说,这座城堡最辉煌的时候发展到四大社区:华人社区、越南人社区、高加索犹太人社区以及塔吉克人社区,流通的货物来自中国、土耳其、印度等地,但是中国商品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以服装、鞋类及小商品为主。这个占地100英亩的市场每天流动的货物量与现金量到底有多大,没有人能准确说清楚。卖的货物除了核弹之外什么都有得交易。2000年之后,这只蚂蚁成为寸土寸金之地,每个摊位的价格从5万美元到40万美元不等,购买到摊位后,每个月还要向市场方交纳数千至上万美元的管理费。用俄罗斯检察院侦查委员会主席巴斯特雷金的感叹来说:“莫斯科切尔基佐夫斯基集装箱大市场是‘国中国’,他们那里有自己的警察、自己的海关、自己的法院、自己的检察院。那里有很多人常年不用外出,所有生活设施都有,甚至包括妓院。”一位北京倒爷说:“那时可以说是随处都可以捡到钱,赚钱太容易了。许多俄罗斯人批到货之后,走不出50米,就可以转手卖给别人,每件赚10美元不成问题。”

也许是物极必反

请往下看华商在俄的辛酸及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www.youxs.org 最新章节蚂蚁的血泪(一) 5870661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