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铁血中华之咸丰大帝

第34章 新北京四

  • 作者:大虾小侠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7-03 01:56:09
  • 完书字数:11286

第三十四章 新北京(四)

十一月的北京,天气已然开始变得寒冷起来。冬日里的阳光,通常都会让人生起一股懒懒睡意。咸丰自从突然晕倒之后,慈安第一次发挥了她作为皇后的威仪,将刚刚恢复一些就想溜出去办事的咸丰,按在的紫禁城里。咸丰无奈,看着可人儿娇柔明媚的神情,他不忍拂了美人的好意,只昨乖乖地呆在皇宫之中养神。好在要办的事情都差得差不多了。

咸丰抽着时间好好地休息了几天,期间图先为了咸丰下旨让武卫军剪辫子的事,联系了几个王爷、贝勒和宗人府的一些宗族官员,对咸丰进了多次的劝导。其结果是咸丰在跟他们沟通了一次未果之后,咸丰干脆不再见他们了。咸丰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剪辫子这事,明白得行,不明白大家也得行。就这样过了几天,几个王爷和贝勒也消停了。咸丰心里想着,感叹着。做皇帝果然好啊,什么事自己说行别人就得按着自己的意思去做。想起自己开的几次朝会其实都只做了个样子,什么事都是自己想了的,开个朝会也就是告诉一声那些官员们而已。好像每次朝会都是咸丰自己说了一下,然后有官员提出异意,咸丰也会挥挥手打断,然后丢下一句“朕意已决”,就没其他人什么事了。想着这些咸丰嘴角就不经意的扬了起来。

紫禁城的御花园就是美啊,既使是到了冬天,御花园是还是一片青翠,看不出一点点冬天的痕迹。咸丰已经被慈安硬逼着在皇宫里休息了几天了。这几天时间咸丰也没有闲着,祁隽藻来回旨说直隶的劝租减息阻力很大,各地方官员与乡绅地主勾结起来,对朝廷的旨意阳奉阴违,而地方官员之所以如所肆无忌弹,又是因为在朝廷里有官员指使。咸丰当时就气得将一个精致的茶杯给摔了个粉碎。那天的咸丰第一次露出了让人难以至信的狰狞面孔,狠狠地说了声,这些人都该杀!把个祁隽藻吓得够呛。

气归气,咸丰拿这些地方官员也没有办法。人家明里还是按着旨意去办事了。找不到一点破障。咸丰只得让祁隽藻亲自去直隶各地走一趟,严厉督促各地方加紧施行劝租减息的政策。祁隽藻被咸丰封为了钦差大臣,全权督办此事宜。在祁隽藻退下的时候,咸丰丢给他一句话:查到有阳奉阴违的,不管官员还是乡绅地主,拿住带头,严办!有罪大恶极的地主就一个字——杀!杀鸡给猴看。咸丰就不信那些人真得不怕死。

忙过了直隶劝减的事情,咸丰又给班书送去了一张手榴弹的设计图纸。刚刚建成投产的钢铁厂产量太小,不能完全满足军械局的需要。最主要的需耗是大炮造起来很耗料。不能大规模造炮,咸丰就用手榴弹来代替因此带来的火力减小的问题,反正手榴弹这东西造起来简单,今后也是必须要装备军队的。

两件事都暂时可以放一下了,之后肃顺也来的奏折,内容是他已经在河南、山东、两淮三地开始提前实行咸丰前段时间所提出的劝租减息的政策了,来折子问一下咸丰是不是觉得可行。比之直隶,肃顺在那三地实行要好得多,因为大灾之后,多出来很多无主之地。肃顺将无主之地重新丈量分给无地的农民,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的百姓的拥护。而地主们在大灾之后,也不可能从农户手里得到原来的租子了,原因很简单,三地的农田里基本上科粒无收。本来肃顺要进行劝租减息,以此来安定民心也是受到当地的乡绅地主的反对的,奈何肃顺在三地杀了个血流成河,奸商污吏们闻“肃青天”的名声就色变。一些稍有良的心地主勉强接受了肃顺的提议。而对于那些坚决抵抗的,肃顺也不杀人,只是派人去请这些人过府一叙,让他们好好想想,要是还是想不通,也可以。一天想不通就在肃顺的府里住一天,两天想不通就在他府里住两,直到想通了为止。肃顺也不饿他们,每天粗粮稀粥的侍候着,吃喝拉撒都在一个地方。住了一阵子,这些人实在受不了,想要联合起来告到京城里来,但又怕肃顺急了,让他们不得好死。要知道此时的肃中堂可是掌着三地的兵马大权的,要杀个把人还不是玩一样。而且人家可是响应皇上的旨意,就算告到皇上那里也是自己没理啊。何况连皇上都把皇庄的租子减了九成,肃顺只让他们减七成,已经是开了天恩了。

没办法,在肃顺府里吃了几天稀粥,挨了向天自己的大小便臭的乡绅地主们只得一个一个向“肃青天”低头。与这些人的无奈与肉疼相比,百姓们可是个个都拍手叫好,甚至一些百姓都拥到肃顺的府上给肃顺嗑头道谢。喜得肃顺心里想,原来当青天大老爷这么爽。

看了肃顺的事例,咸丰也是很高兴,拍着大腿把肃顺大声赞赏了几天,还将肃顺的例子派人快马加鞭送给祁隽藻参阅。得到主意的祁隽藻也认为肃顺这一手搞得不错,也就依葫芦画瓢的来上一手。就这样,从直隶到两淮的广大地方终于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纷纷逃离家园的百姓又开始渐渐回到了家园,大大安定的清朝笈笈可危的统治。在受洪灾的三个地方,由于肃顺组织得力,赶在天气晴暖时节组织百姓恢复生产,此时终于有了一些收获,加上劝减了大量的租息,劳苦了一年的三地百姓今年终于在上了租子之后有了一些余粮来过冬了。而在原本繁华的京城,今年的气象又与往年不同。由于咸丰一系列的措施,让直肃的老百姓看到了美好新生活的希望,因此在既将到来的年关,京城里的百姓们有脸上第一次有了许多的生气。而精明的生意人,却从咸丰的举措当中发现的巨大的商机,纷纷开始走亲访友,准备趁着好政策下大赚一笔。

晓翠楼是北京城里最大的茶楼,来这里喝茶的客人不分高中低档,都喜欢有事没事来这里喝上两壶,不为别的,就为这里能听到全京城最新的事情,大家都喜欢来这凑到一起谈谈最近又出了些什么大事,笑话。客人多了,到这来卖艺的人就多,什么说书的,唱曲的,杂耍的应有尽有,一天到晚都不会停息。

“哟,这不是黄大少吗?今儿怎么有空来这喝茶来了?”晓翠楼二楼一般都是一些富家公的来的地方,三楼当然是为一些官宦子弟设的了。此时二楼靠窗的一张茶桌上,正坐着一位头带瓜皮帽,身穿锦色袄的富家公子哥。旁边同样一位穿着棱罗绸缎的富家公子正笑嘻嘻来到他身前说话。

“哟,马大少您也来了,来来来,喝哥俩喝一个!”看到是朋友来了,黄大少忙热情的招呼着。

“那我可就不客气了!”马大少说了一声,坐到了黄大少的对面,拿起杯子喝了一口,才接着道,“我说黄大少,你们家老爷子这些天忙些什么呢?尽看他上蹿下跳到处奔走。”

“嘿嘿,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见马大少问起,黄大少神秘地一笑,“知道这些天万岁爷要搞个什么拍卖会的事不?”

“哪能不知道,不过这什么拍卖会到底是个啥啊?能让你们家老爷子这么上心?”见黄大少这么神秘,马大少立马好奇心就起来了。

咸丰要将从德国买来的机器拍卖出去的事早已让图先发了告示传出去了。一些有见识的商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更多的人是看到了纺织厂那边瞬间产生的高额的利益,纷纷行动起来了,这黄大少的老子就是其中的一位。

见马大少被吊起了兴趣,黄大少也不急,拿起茶杯慢慢地喝着,直接马大少催得急了,才放下杯子笑笑道:“我家祖上是跑单帮,这你也知道,我就不多说了。这万岁爷前些日子从洋人那搞了些洋机器,要卖呢。我们家老爷子以前也见识过洋机器的厉害,早想着找洋人们买一台回来试呢,可惜洋人不是东西,价钱高得吓人,没买成。这不,万岁爷刚发下告示来说要卖了那些机器,价钱也还公道,我们家老爷子就惦记上了,到处找人筹钱呢。那拍卖会就是把东西底价放那了,让别人出价,谁出得高东西归谁了。”

“唉,那洋机器就真的这么好?”马大少有点怀疑地道。

“切!你没见西华门外的皇家纺织厂吗,听说了吗?就这刚开业的几个月,就满赚了这个数。”黄大少说着伸出了五个手指头。

“五千两?”马大少一看,大吃一惊。他们家可是京城里数得着的布庄老字号了。就这,他们家这老字号一年的利润还不到一万两银子。这皇家纺织厂开业还不到半年就有五千两的利润了,这能叫马大少不吃惊吗?

“是五万两啊大少爷,你说我们家老爷子能不心动?那洋机器一开,那布就跟抽线一样往外出来。”看到马大少一脸的惊讶,黄大少继续振惊他。

果然马大少一张嘴惊得收合不拢了。五万两是什么概念,这个没有谁比马大少更明白了。就是说皇家纺织厂半年的利润抵得上马家老号五年的利润。那还得看年景,要是年景不好,十年都有可能。听了黄大少的话,马大少话都说不出来了:“这,这,这是真的?”惊归惊,马大少爷还是有些不相信。其实像马大少这样的人,在京城里还是占大多数的,北方不比南方,自从英法用步枪加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之后,大量的西方机械产品涌入了中国。低价实惠的机械产品让当时中国的手工产产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谆促着中国的手工业者寻找新的发展形式。

“这事我骗你干什么?你没瞧见最近京里来许多生人?听口音那可都是从苏浙一带来的。估计也是奔着这拍卖会来的。”见马大少还不相信自己的话,黄大少连忙为自己辨白。临了还对马大少说了一句:“你们马家老号可得悠着点,不然。。。”

不等黄大少把话说完,马大少就坐不住了,他得马上回去把这事跟自己家的老爷说说,这么好的事,自己可不能落了后手,不然马家老号就得关门大吉了。匆匆站起身,马大少对黄大少拱了拱手:“我还有事要办,先告辞了。回见,您咧!”说完转身就走了。

“唉唉!急什么啊,不是还有两天才开拍嘛?”看见马大少这么急着走,黄大少自然知道马大少被自己的话打动了。忙在后面半开玩笑,半得意的叫着。

马大少刚下了晓翠楼,迎面就跑过来一个汉子拉着辆奇怪的车子。马大少正要将在黄大少那里听到的情况回去跟老爷商量呢,哪有功夫跟这些平民百姓瞎磨叽,不耐烦的挥着手,让那汉子退开。

“这位爷,您是不是有急事,坐我的车吧,包您不会耽误事。”那汉子见马大少不耐烦,却没有退开,打着拱说道。

“你这车是拉人的?”听了汉子的话,马大少回过身来,奇怪的望了眼那汉子和他后面那辆奇怪的车子。

这汉子拉的车不是别的,正是咸丰设计出来的黄包车。咸丰在皇宫里休息了五天,这五天班书带着一帮人又是偷偷造机枪迫击炮手榴弹,又是赶做黄包车,马车。到第五天的时候班书他们已经赶赶造出来五十多辆黄包车和十多辆马车了。咸丰知道后,连忙让图先找一个得力的人来,当天就开设了大清车马行。起初一些百姓还只是奇怪这车马行是干什么的,并没有人来租车。咸丰也不怕,在车马行门口贴着一张告示,说明黄包车与马车的用处,而且将租车的形式写了出来。告示里说,租一辆马车每天只用交十文钱的租子,黄包车只要上交三文钱的租子,而且前三天免费试用。想要租车谋生的只要到车马行登记姓各籍贯就可以了。

看了这些,一些没有活做,又为生活发愁的百姓怀着试试的心情去车马行登记租了黄包车,反正前三天不用交钱,试试也没什么大碍。可这一试就出大事了。由于黄包车这种东西在中国还是头一回,许多大户人家的子弟出于新奇,纷纷叫来黄包车代步,更有一些家里还算富裕但又不想养着马车的人家对这种实惠的交通工具非常喜欢,第一批租车的人生意居然好得不了,三天的工夫比自己辛苦一个朋的所得都多得多。消息一传开,那些为生活发愁的人纷纷抢着去车马行租车,不过由于车子太少,能租到的人有限,让大家不免有些失望,不过咸丰又说了,车子在造,今会还会有更多的车让大家租。于是车马行门前每天都有排着队等着租车的百姓。

这拦住的马大少的汉子就是第一批租了黄包车的人之一,拉了几天,这汉子还摸到了一些窍门,他发现来这晓翠楼的富家子弟很多,愿意坐车的人也多,这些天他都在这收入不少了。

马大少正有急事,来的时候又没有坐马车来,见这种车子新鲜,想着坐坐也好,至少省了力气不是。于是便坐上了那汉子的车,说了一声去马家老号。马大少一面坐着黄包车,一面感叹着这几个月来北京城发生着的改变。自从皇帝从洋人那搞了些机器回来,这北京城里的新鲜事物是一样接一样。马大少想,不知道明天这京城里又会蹦出个什么新鲜玩意来。

北京城里发生的一切,咸丰从图先那里或多或少地听到了些风声。感受着北京不改变,咸丰是打从心底里高兴的。这说明自己所做的一切正让这个古老的王朝走向勃勃生机。晒着冬日里懒洋洋的太阳,享着慈安轻柔而细腻的按摩,咸丰不由得轻声得哼起了后世里的歌。

“慈安,朕为你唱支歌,好不好?”哼着哼着,咸丰觉得这首歌应该唱给自己心的慈安小丫头听听。

“嗯!”慈安按柔着咸丰的身体,看着咸丰的舒适恬意。能让咸丰这样慈安就已经感到幸福了。特别是自从咸丰再次晕倒之后,慈安就再也不想担受这样的惊吓了。凭借自己的娇嗔撒娇的功力,她好不容易将咸丰关在了后宫里几天。她实在是怕突然有一天会失去咸丰。此时听到咸丰给自己唱歌,慈安惊喜而又乖巧地轻嗯了一声。

不一会咸丰略带伤感的歌曲就飘飘进了慈安的世界。这首歌曾让咸丰在后世里哭过无数次,这是第一次人怀着舒适的心情将它唱出来。

我的一生

最美好的场景

就是遇见你

在人海茫茫中静静凝望着你

陌生又熟悉

尽管呼吸着同一天空的气息

却无法拥抱到你

如果转换了时空身份和姓名

但愿认得你眼睛

千年之后的你会在哪里

身边有怎样风景

我们的故事并不算美丽

却如此难以忘记

尽管呼吸着同一天空的气息

却无法拥抱到你

如果转换了时空身份和姓名

但愿认得你眼睛

千年之后的你会在哪里

身边有怎样风景

我们的故事并不算美丽

却如此难以忘记

如果当初勇敢的在一起

会不会不同结局

你会不会也有千言万语

埋在沉默的梦里

听着咸丰陌生而又美妙的曲调,慈安在心里里掀起了一层细细的浪花。她在想着,咸丰的歌里那个他一生中最美好的场景中遇见的人是谁?咸丰对她唱起是不是说明那个人就是自己呢。感受着歌词里的感伤,慈安不自觉得的停下了手,轻依畏进咸丰的怀里,跟咸丰轻轻哼唱起来。咸丰闭着眼睛,将慈安搂近怀中。眼角落一滴滚烫的泪珠。他,终于和那个让他心碎万分的赵姓女子作了一个了结。

求票,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