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陶应梦三国

第126章 首战不利

  • 作者:禾永立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7-03 00:37:56
  • 完书字数:6838

第126章 首战不利

第二日一大早,陶应领着这段时间浴血奋战出来的十五万士兵,浩浩荡荡的杀奔柳城而去。还是和以前一样,陶应以飓风营为前部,调张燕魏延两人为先锋。陶应自为中军,高顺为后部。大军**,誓要一鼓作气拿下下辽东。

这一次,陶应采取了急行军的方式,当晚两更时分,陶应的中军也赶到了柳城外。此时魏延前部已经入城,陶应随即也指挥着兵马进城去。安顿好兵马之后,陶应传令密切注视襄平那边的消息,陶应想知道公孙康知道了自己出兵,会有什么反映。

本来陶应这次只有十五万人马,公孙康的辽东士卒也是十五万左右,两军交战,公孙康未必就没有一战之力。不过现在公孙度刚死,公孙康的大军不敢轻易外调,只得派遣大将出来守住襄平,他自己则龟缩在昌黎。

白天正午,陶应正在柳城军营里商量下一步的进军路线,徐庶拿着一份刚刚打探到的消息进来了。陶应急忙拆开,一目十行地看完递给了身边的人传阅。大家看完之后,陶应问道:“公孙康还是一个知道兵法的人,在襄平设有重兵,看来我军只好偷袭昌黎了。”

司马懿摇了摇头,道:“偷袭昌黎也不是不可以,只是现在情况有点不一样了。公孙康因为要居中镇压辽东,故此不敢出兵,但要是我军都已经到了昌黎城下,公孙康就算是冒险也会和我们开战,到时候我军就真的腹背受敌了。”

“那我们只有攻打襄平了?”

徐庶闻言在一旁接口道:“光是攻陷襄平还不够,在下今早才收到一个消息,襄平上游有一个堤坝口,名叫水门,现在辽东正是雨季,如果我军攻陷了襄平之后,公孙康派人掘开水门,我军久全变成了水里的鱼虾了。”

陶应闻言一惊,“还有这么个地方,田畴,你在地图上怎么没有标出来?”

田畴闻言没有说话,只是一个劲的点着头,示意陶应他在地图上有所标注,只是陶应自己没看到而已。陶应现在也难得去理他,长叹了一口气,问道:“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做,总不能真的要无功而返吧?”

几人聚在一起苦想破敌之策,半响过后,司马懿问道:“元直,这襄平城外可有通往水门的道路?”

徐庶点了点头,“走襄平东门外可绕道水门,难道你想先一步前去挖开水门?”

司马懿摇了摇头,道:“我还没这狠吧,我是在想,可不可以以夺下水门为幌子,引襄平城里的大军出来,到时候在城外先灭了这支部队,然后再去夺下水门,最后攻克襄平。”

陶应闻言想了想,道:“这个办法似乎可行,只要能够把他们引出城来,牺牲大点也无所谓。”

徐庶却坚决的摇了摇头,“要是别人也就算了,不过这次守护襄平的将领对我军估计已经是怕到骨子里了,就算是出城能够灭掉我们全军,我相信对方也不会出城。”

陶应闻言笑道:“谁啊,这么敬畏我们?”

“不是别人,就是前段时间被我军活捉的公孙恭,还有公孙康手下的心腹大将王建。公孙恭在前些日子对于我军的手段领会深刻,要想诱他出城,真的不是那么容易。”

陶应笑道:“他要是不出城也好啊,我军就乘势打下水门,到时候只要一心一意的攻陷襄平就可以了。”

“我们这边想到分兵,对方也未必想不到。王建既然得公孙康视为心腹,想来这点眼光还是有的。不过现在就好不知道他和公孙恭两人谁守襄平,谁守水门。如果是公孙恭守水门,对我们说反而还简单一点。”

陶应闻言点点头,道:“传令我军探子,时刻打探襄平的消息,务必要打探出守卫襄平的是谁。明日大军继续出发,前往襄平。无论如何,这次我都要和公孙康来个了断。”

陶应说完又想起什么,道:“还有,记得打探襄平城里的人口,如果人数不多,那……”

陶应说道这里又说不下去了,司马懿在一旁接口道:“主公是想攻陷水门之后,水淹襄平?”

司马懿说完这话,太史慈闫行等沙场中人倒是没什么,唯有陶应身边的徐庶眉头一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陶应呵呵笑道:“最后实在没招了,也只有这样了。毕竟辽东之地虽属于我们汉人管辖,但其中多是塞外民族,对于这些人,不用太过心慈手软。”

陶应说完之后挥了挥手,道:“大家下去休息吧,元直留下。”

众人闻言应诺之后出去,很快,营寨里只剩下了徐庶陶应两人。陶应笑着问道:“元直,适才我看你脸色有点不自然,是不是不满我的做法?”

徐庶闻言急忙摇了摇头,“主公明鉴,在下绝无此心。只不过在下觉得这次出兵辽东,我军总是忽略了什么,但具体是什么,在下又无法想起。”

陶应伸手拍了拍徐庶的肩膀,道:“你怎么和我原来一样,变得多愁善感起来了。没事的,前段时间那么大的危机我们也挺过来,这次也一定不会有事的。”

徐庶摇了摇头,道:“不是,在下真的是有一种预感,那里我军有疏漏。请主公给在下一点时间,容在下好好想想。”

陶应笑道:“随便你了,这两天也没什么事,你慢慢去想,只要不要耽误了明日的行军就可以了。”

……第二日清晨,陶应领着大军继续出发,行至傍晚,大军来到了襄平城外。安营扎寨完毕之后,陶应亲自出营观察眼前的襄平城,现在的襄平城也已经是草木皆兵,城楼上的裂缝在最近几天被修补好。就算是站在城下,陶应也可以看出来那些修补的泥土都还没有完全干。

陶应在城下站了一会儿,摇头道:“这襄平,看来不好打啊。”

暗自感叹了一会儿,陶应回道大营睡下。此次陶应将吕绮玲和糜贞蔡琰全部留在了朔方郡,现在陶应离开他们也有好久了,陶应这心里还是蛮想她们的。就在陶应期待着不久之后的一家重逢时的美好时光,郭淮从外面冲进来吼道:“主公,快起来,大事不好了。”

陶应闻言心里一紧,徐庶一直觉得有什么地方疏漏了,难道果如其言。陶应三下五除二地爬起来,问道:“伯济,慢慢说,怎么不好了?”

“我军后方二十里处起火,初步估计是高顺将军后营遇袭。现在两位参军已经前去整顿兵马,不一会儿就出发。”

陶应闻言自言自语道:“这怎么可能呢,后方哪里来的敌军呢?”

刚刚说完,旁边传来徐庶的声音,“因为我军一直认为走柳城至昌黎不容易,但公孙康久居辽东,应该也早就想到了这点。”

陶应闻言明白过来,道:“你的意思是,我军没有走柳城偷渡昌黎,公孙康反而遣大军从昌黎偷渡柳城?”

徐庶点点头,陶应阴沉沉的道:“好小子,这次算是栽在你的手里了。”

徐庶急忙道:“主公,现在说这些已然无用,还是速速带着军马前去救援高将军吧。”

陶应点点头,带着徐庶闫行并五万先头士兵往后方而去,留下司马懿在原地整顿军马。大约奔袭了小半个时辰,陶应来到了高顺的后方大营,陶应打眼看了已经是一片灰烬的营寨,冲着那些残兵败将喊道:“我来救你们了,你们高将军呢?”

这些残兵闻言,立马过来跪倒在陶应马下,哭泣道:“主公恕罪,我们把后寨丢了。高将军也是身受重伤。”

陶应闻言急忙下马,抓住那个士兵问道:“高将军受伤了,他现在在哪里,快带我去看看。”

那士兵闻言急忙领着陶应来到了不远处的一座土丘旁,此时高顺全身是血,躺在地上奄奄一息,旁边几个亲兵正围着高顺,泣不成声。带着陶应前来的士兵急忙叫道:“大家快让开,主公来了。”

那些亲兵闻言循声望过来,陶应正大踏步地冲着这边过来。亲兵们立刻给陶应让出一条路来,陶应快步上去拦住了想要行礼的高顺,问道:“高将军,到底是什么人,居然能够袭击成功陷阵营?”

高顺闻言,急忙说道:“是公孙康亲自带队,人数大约在五万人左右。我军没有防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现在公孙康已经回军占了柳城,我军又是腹背受敌之困啊。”

陶应闻言一愣,“你看到的是公孙康,你确定没看错?”

高顺坚定的点点头,陶应自顾自的笑道:“公孙康胆子还不小,我料定他现在不敢轻易出动,没想到他居然给我来这一手。是我的失误,导致高将军受了这么大的伤,陶某对不起高将军啊。”

说罢又拍了拍高顺的肩膀,对着身边的亲兵道:“好了我知道了,你们几个,好生照顾高将军,万不可有些许怠慢。”

高顺身边的亲兵闻言急忙拱手应诺。陶应又低下头看着高顺,道:“高将军,你可要好好养伤,日后再建立一支名震天下的陷阵营出来。”

高顺闻言有点失落的问道:“末将此次遭受如此奇耻大辱,来日必当励精图治,不负主公今日之托。”

陶应点点头,道:“高将军有这份志气就好了,高将军好好养伤,陶某恭候高将军的好消息。”

陶应说完传令这些士兵带高顺下去好好休息,自己则是前来找到徐庶。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