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权梯

第四零五章 再次抓包

  • 作者:宅春秋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7-02 17:38:59
  • 完书字数:5090

刘志成也没想到,在上坪村能够那么凑巧的遇到江大嘴,更没想到,自己还有机会帮助刘凤兰一家人团圆。

刘凤兰一开始的作为,说不上好还是坏,毕竟她那时候才十八九岁,涉世未深,或许有一些心机,但也不可能是那种老奸巨猾的人。

她跟江大力的不伦之恋,是不是破坏了将大力的家庭,这不好说,但终归是错了。

这也提醒刘志成,千万不要行差踏错,从而留下终身的污点。

莫名其妙的,他就想起了秦臻,秦老的到来,确实让她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刘志成摇头苦笑,怎么就想到秦臻哪里去了?

他跟秦臻,可不是偷偷摸摸的,那是正大光明的谈恋爱。

不过,想想刘凤兰跟刘老憨之间的误解,他暗暗下定决心,绝不让秦臻受这样的委屈。

“刘乡长,刘乡长…”

刘志成猛地回过神来,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他们已经到了村部,谢广田准备召集村干部,商量一下塑料大棚的事儿。

塑料大棚不代表什么先进技术,但是大棚养殖方法,以及大棚滴灌技术,这个太先进了。

村干部们也对那五六亩地的倒伏问题挠头,也在琢磨解决办法。

按理说,谁家庄稼被水淹,谁家认倒霉。

但是,党的干部绝对不能也不会做那种甩手掌柜。

把群众无法解决的问题推给群众,那不是应有的工作作风。

本来,村干部们是想把那块地重新整理一下,然后种白菜之类的晚熟作物。

但是,说实话,如果这样的地用来种白菜实在是太可惜了。

刘志成的想法,是现在就开始开展大棚养殖。

这样,就可以跟辉煌集团那边协商,引入订单模式。

辉煌连锁超市目前已经有了将近二百家门店,每天消耗的粮食、蔬菜几乎四个天文数字。

肖景峰曾经做过统计,每天消耗的蔬菜、水果等,就能达到十万斤以上。

每天,这个数字是每天,如果放到全月,那就是三百万斤,一千五百吨蔬菜。

限于运输能力和效率问题,青山乡这边肯定没有那个全包的能力。

但是哪怕能弄来百分之一的订单,每天也是一吨多。

哪怕是一块钱一斤的蔬菜,一天也是一千五百块,一个月四万五,一年五十万。

这是一天一吨半,要是一天能供应三吨蔬菜呢?

再有,卖给辉煌超市,价格肯定不会太高。

如果能够打开销路,创出自己的品牌,想县城或者市里供应蔬菜呢?

不用多,每天一两千斤总可以吧?那岂非又是一大笔收入?

不能算小账,得算大账,这账一算,就知道能不能干。

“能干!”

于勇听了,连考虑都没考虑,就拍了大腿。

前些日子,于勇跟刘志成闲聊的时候,还曾经提过塑料大棚的事情、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但电视进入了千家万户,网络也不再是稀罕东西,开始慢慢普及。

刘志成甚至能够预测,互联网的普及,可能会带来经济的再一次革命。

于勇不会用网络,但是,他看电视。

新闻联播还有省农业频道,经常会播放某地推进大棚农业,取得多了多好多好的成绩。

说实话,他是真的很眼馋。

但是,他没有途径和路子去寻找和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就只能慢慢通过电视进行积累。

今天,刘志成一提这个事情,于勇立刻表示赞同。

“其实,我很早就开始关注这方面的消息,不知道大家伙儿看不看新闻,还有农业频道,那上面说了太多这塑料大棚的好处,我觉得,咱们村完全可以干。”

谢广田点点头,说:“确实可以做,但是,资金呢?一个大棚是不便宜。”

“我算了算,咱们村一千多亩地,如果全用上塑料大棚,需要好几百万,嗯,大约五六百万。”

谢广田算的账差不多,但是,根本不可能一下子全上,肯定是先开始做实验,然后才能根据情况决定是不是继续推广。

“老支书,我们不可能一下券商,但是,可以先做一两个试一试呀。”

于勇很感兴趣。

其他几位村领导也纷纷说,应该尝试一下。

谢广田故作为难状,皱着眉头说:“大家这么热情,那我也不好说什么,要不这样,咱们先做一个两个塑料大棚,做做实验,看看情况?”

“行,没问题,咱们都是干部,咱们不干谁干?”

刘志成一直没说话,没想到村干部们竟然这么积极主动。

这可是个好消息。

不过,大家能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钱吗?

大约五亩多的倒伏区域,需要至少塑料大棚。

每个大棚大四五千块,那就是两三万块。

“我要事先说好,大家既然想试一试,那很好。但是,一入了股,至少一年之内不能退出,大家会儿说怎么样?”

谢广田没想到事情这么顺利。

原本,他跟刘志成商议的是另外的一套方案。

说白了,就是刘志成出资,但是以谢广田的名义持有,然后向受灾群众支付土地租金。

以租金形式保证群众的经济利益不受损,这是刘志成先出来的办法。

目前,土地流转还处于尝试阶段,很难走官方手续,那就只能进行私下的交易。

这样一来,刘志成出资,谢广田代持并实际管理,然后乡亲们减少甚至免于损失。

这计划谢广田一开始是很不满意的,但是,面对诚意满满的刘志成,他还真没办法拒绝。

但是,其余村干部的积极态度,让谢广田十分欣慰。

于是他才灵机一动,提出大家合资的问题。

一家拿出几万块,困难很大,但是五六家凑到一起,却没有那么大负担。

谢广田的提议,获得了村干们的一致好评。

“老支书,就这么干了,眼下有这个好项目,咱们也该起个带头作用,该咋干,你说就是。”

“对,对,你说就是。”

“是,谢支书,俺们都听你的,你说咋干就咋干。”

谢广田有些激动,大家还会这么信任他,简直太不容易了。

“好,有刘乡长做证,咱们就一起干这个事儿,也算是为乡亲们趟条路。”

谢广田这话一说,立刻得到了大家的响应。

于是一个初级农业合作社就这样诞生了。

诞生之初,是想解决那几亩倒伏田地的问题。

谁成想,这个互助小组,在四年后,已经成了一个拥有上亿元资产的大企业。

就在大家兴高采烈,商议着这个如何集资,如何购买大棚时,刘志成摆摆手,说:“大家可别这么忙乐观,你们都是老把式,知道庄稼需要摆弄才能长得好,但是,大棚里面的,你们会吗?”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