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穿越遇李白

第108章 文起八代之衰,勇夺三军之帅

  • 作者:乐从心来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3-23 13:36:16
  • 完书字数:6464

《穿越遇李白》全本免费阅读

韩愈从东都洛阳回到京城长安,心情非常高兴。

他和好友孟郊相会于长安,两人即兴作《纳凉联句》、《秋雨联句》、《斗鸡联句》、《有所思联句》等等。

一天,两人在亭中闲坐,没想到秋雨连绵而至,暂时无法离开,就以秋雨为主题,联句作诗。

孟郊年长,对诗由他先作。孟郊诗曰:“万木声号呼,百川气交会。”

韩愈对曰:“庭翻树离合,牖变景明蔼。”

一番联句,又轮到孟郊,他略作沉吟,诗曰:

照理,韩愈应作两句即可,但他诗兴大发,吟了四句:“氛醨稍疏映,雺乱还拥荟。阴旌时摎流,帝鼓镇訇磕。”

孟郊不知道该怎么接,韩愈建议,由他开始,以五言绝句对诗:

“枣圃落青玑,瓜畦烂文贝。贫薪不烛灶,富粟空填廥。”

孟郊对:“秦俗动言利,鲁儒欲何匄。深路倒羸骖,弱途拥行轪。”

就这样,两人一直对诗到雨停,离开。

《有所思联句》就比较短了,

孟郊:“相思绕我心,日夕千万重。年光坐婉娩,春泪销颜容。”

韩愈:“台镜晦旧晖,庭草滋深茸。望夫山上石,别剑水中龙。”

韩愈与孟郊同为“韩、孟诗派”的创始人,诗歌主张和风格比较接近,而且交往较多,情谊深厚。孟郊比韩愈大十七岁,彼此相交二十二年,自始至终关系一直非常亲密。

天宝十年(751年),孟郊生于湖州武康。父亲孟庭玢是一名小吏,任昆山县尉,家中清贫,孟郊从小生性孤僻,很少与人往来,青年时代隐居于河南嵩山。

自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至贞元六年(790年),即孟郊三十岁至四十岁这段期间,他在河南目睹过当时的藩镇之变,在信州上饶为陆羽新开的山舍题过诗,即《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

“惊彼武陵状,移归此岩边。开亭拟贮云,凿石先得泉。

啸竹引清吹,吟花成新篇。乃知高洁情,摆落区中缘。”

后来又在苏州与诗人韦应物唱酬,作《苏州韦郎中使君》:

“谢客吟一声,霜落群听清。文含元气柔,鼓动万物轻。

嘉木依性植,曲枝亦不生。尘埃徐庾词,金玉曹刘名。

章句作雅正,江山益鲜明。萍苹一浪草,菰蒲片池荣。

曾是康乐咏,如今搴其英。顾惟菲薄质,亦愿将此并。”

孟郊由中原而江南,行踪不定,却是除去写诗以外,并没有其他什么事业可以记述。

作国子博士,韩愈收获了很多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

元和四年(809年),改授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兼判祠部。

此职主要执掌刑法政令并主管词庙祭祀及道观佛寺等事务。韩愈到任以后,根据有关规定,把东都寺观的管理权力从宦官手中收归饲部。

接着,韩愈整肃风纪,按法办事,当禁者禁,当诛者诛,杀掉一批不法的僧尼、道土。这些事连尚书也“敛手失职”,所以此事与宦官有牵连。韩愈依法典办事,触怒了东都腐朽势力宦官。

元和五年(810年)冬,韩愈被调任河南县令。这样一来,韩愈就无权过问宦官的事了。

对此,韩愈颇多感慨。为发泄对当时处境和社会现实的不满,韩愈以拟人化的手法,撰述一篇《**颖传》。写**颖不但“强记而便敏”,而且又“善随人意”,所以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后来**颖年老秃败,“不能称上意”,就被遗弃。从形式和表面看这是一篇游戏文字,但在嘻笑怒骂间,韩愈却借**颖的遭遇来讽刺统治者的刻薄寡恩,并悲悼遭到疏忌的知识分子的不幸命运。

当时的河南县、河南府、东都留守三级行政机构都集中在洛阳城内,而河南县职级最低,权力最小。当时,魏、郓、幽、镇四藩镇各设留守藩邸,暗中蓄养士兵,并窝藏逃犯,意图不轨。韩愈要揭发他们的违法行为,便部署官吏,事先自断他们与百姓往来,等天明就公布,留守官员十分害怕,被迫停手。

元和六年(811年),韩愈已经四十四岁了,想想几年来投闲置散、无所事事的曲折经历,他哀叹自己就像“笼中鸟”一样。他写出一篇送《送穷文》抱怨“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这五个穷鬼,纠缠了他40余年,他想驱逐它们,而终于又把它们请进了门。东都的4年多,除了与新老朋友赋诗唱和、执笔为文大部分时间是在闲散、郁闷中度过。

元和六年(811年)秋,韩愈奉调由东都返回长安,被授予职方员外郎一职,负责管理有关**等资料。虽然这个职务是闲职,但当时的韩愈是兴奋的。

第二年二月,韩愈因为华阴县令柳漳辩罪鸣不平,被加以妄论之罪,由职方员外郎贬为国子博士。这是韩愈第三次担任博士之职。

于是,他写了一篇《进学解》,以国子先生与学生的对话方式,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文

章首先写一位博士先生教诲学生“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他还告诉学生,时逢世道圣明,有司公正无私,只要“业精”、“行成”,是会有光明的前程。然后又借用学生之口,写博士先生的不幸遭遇。学生挖苦博士先生在骗人,说:“先生你夜以继日,又读经,又着述,学问道德以及对儒学的功绩都非常突出,结果自己却仕途艰难,屡遭贬抑,以至于儿子受冻,老婆挨饿,你自己呢?头也颓了,牙也豁了。”

这篇文章实际上是韩愈借学生之口在诉说自己的遭遇,埋怨朝廷不信任,有司不公平。

韩愈这篇自喻的牢骚文章,竟博得了当朝宰相的同情和赏识,于元和八年(813年)春提升韩愈任比部郎中、史馆修撰,奉命修撰《顺宗实录》。

任命诏书还把韩愈的道德文章称赞说:“太学博士韩愈,学术精博,文力雄健,立词措意,有班(固)马(司马迁)之风,求之一时,甚不易得。加之性高道直,介然有守,不交势力,自致命望。”

此时韩愈的文采声望不仅得到士林的称颂,也得到朝廷的首肯。掌修国史的修撰必须有登朝朝官担任,让韩愈担任修撰,就给他加上一个相当的职衔比部郎中。

元和九年(814年)十月,韩愈任考功郎中,仍任史馆修撰。同年十二月,任知制诰。

元和十年(815年)正月,晋升为中书舍人,此后获赐绯鱼袋。

对北方人来说,新年无芳华是正常的,但到过岭南的韩愈却觉得北方春来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长出来,作者便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创作了七言绝句《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这首诗构思新颖,联想奇妙。首句写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焦急心情。一个“都”字,透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中,“惊”字最宜玩味,它写出了人们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萌芽而新奇、惊讶、欣喜的神情,十分传神。诗句表达了这样一种感情:虽然春色姗姗来迟,但毕竟就要来了。三、四句表面是说有雪无花,实际是说白雪比人更等不住,穿树飞花作春色。这实际是诗人期盼春天,在自然界还没有春色时幻化出的一片春色,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不久,有人举报韩愈先前任江陵掾曹时,荆南节度使裴均留他住宿礼遇厚重。裴均之子裴锷是平庸浅陋之人,裴锷看望父亲时,韩愈在为裴锷送行的文章序中,仍称呼裴锷的字。这一说法在朝官中引起很大反响,韩愈因此被改授为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817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聘请韩愈任行军司马,赐紫服佩金鱼袋。

淮西战事,由来已久。

公元805年仲秋八月,宦官集团仇视“永贞革新”,逼迫唐顺宗李诵退位,拥立太子李纯继承大统。唐宪宗李纯具有一代雄主的素质,在位十余年间,东征西讨,平定多处叛乱势力,首鼠两端的藩镇纷纷望风归顺。大唐一度重拾了昔日荣耀,宪宗被称为唐朝的中兴之主。

宪宗即位之初,很多军阀并不把他放在眼中。元和元年(806年),西川将领刘辟自立为节度使,公然反叛。

宪宗面临的局面很烫手。成德、淄青节度使早就不听朝廷号令,平卢、宣武节度使也都不向朝廷纳贡,观望形势。还有最凶悍的淮西军如同钉子一般楔在中原。心怀异志的各股势力都在等着看朝廷的笑话。

宪宗决定先平西川。官军战力低下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