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晋末多少事

第两千零五章 又见桓幼子

  • 作者:然籇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2-28 11:35:55
  • 完书字数:4750

而且看殷浩提起桓温的语气,大抵前半生的恩怨也已经消解。

这些旧时代的骨干人才们,即使是已经落后于新时代,但是也依然在用着属于他们的方式追赶并且发挥余热。

“火铳快要研制出来了吧?”杜英直接问。

殷浩摇头:

“这属下就不是很清楚了,大王可以去火器工坊看看,那边肯定也很欢迎大王呢。”

殷浩所负责的还是民用的工业这一块,对于军方的器具生产,他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插手,主要还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身份地位也有准确的认知,没必要掺和这过于核心的产业,这样也能够保证自己的生活自由,不然就算是杜英对监视他的一举一动没有什么兴趣,也保不齐秦王府中具体负责这方面事宜的官吏有所行动。

毕竟杜英也不可能关心到臣属工作的角角落落,殷浩对于自己只是占据一个小小角落,还是有清晰认知的。

相比之下,桓温肯定是要受到监视的了,所以破罐子破摔,就真的参与到火器的研发之中,也不会引起更多的猜疑和诽谤。

天天有人盯着,反而不用担心闹出来什么幺蛾子。

杜英知道殷浩的心思,人各有志,不能强求。

算起来,自己也就是在火炮刚刚面世的时候跑得勤,后来也很少有机会去了。

杜英颔首笑道:

“理应如此。”

————————

说来也是巧合,杜英选了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正打算前往火器工坊,一个从敦煌赶回来的将领出现在杜英的面前。

风尘仆仆、目光坚毅,经过几年西域风霜的打磨,桓冲看上去更有名将之姿。

“参见秦王!”

见礼之后,杜英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本王正打算去参观火器工坊,幼子且随本王同去?”

桓冲好奇的问道:

“可是有适用于西域的新式火器诞生了?”

之前杜英就已经令人运送几门火炮前往敦煌,交给桓冲用于未来平定西域,但是桓冲很快就反馈上来一个问题——火炮过于笨重,想要携带火炮通过西域的万里黄沙,并不容易。

而且凭借着如今敦煌守军的强大,其实远征西域、克敌坚城,并没有那么困难,所以辛辛苦苦携带沉重的火炮,多少有点儿鸡肋。

因此如果有小型化的、威势相差无几的火器,哪怕威力小很多,都无妨,给西域的胡人听个响声,这些一向都是墙头草的胡人自然就知道应该倒向何方。

“余还真不知道,不过应该有一个人很清楚,而且还是幼子的熟人。”杜英微笑着说道。

看秦王神神秘秘的样子,桓冲不明就里,也只好跟着杜英策马而行。

到了火器工坊,桓冲就获得了自己的答案:

“阿兄?!”

“是幼子啊!”桓温一身粗布短打,圆鼓鼓的腰腹扎着紧紧的腰带,袖子挽到了手肘处,露出来的手臂上一道黑一道白,但是看着一炉正在倾倒之中的铁水,很是兴奋。

“大司马看来乐于此啊。”杜英的声音悠悠然响起。

桓温愣了愣,侧头:

“方才未曾见到秦王。”

“和几个大匠聊了几句,大家对大司马赞誉有加。”杜英笑道。

桓温回答:

“不过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了此残生。”

“若是真的能够研发出来新式火器,帮助我华夏一族开疆拓土,可不是力所能及,而是功于社稷。”杜英摇头。

“真若如此的话,还请秦王来看。”桓温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只见靶场上已经摆放好了几根铁管子,桓冲尚且不明就里,但杜英已经从上面隐约看出来火铳的影子。

一名工匠拿起来火铳开始装填、点燃引线、击发,只听“砰”一声闷响,远处的靶子就像是被一阵罡风撕过,靶子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孔洞。

工匠接着又开始试射下一个,这一次的管子更长,显然射程更远;再下一个,则是三个枪管固定在一起,显然是一支三眼铳;而在最后面,还摆放着一辆木头推车,推车上插着一排小火箭,当尾部固定在一起的引线被点燃之后,这些小火箭“嗖”的一声齐刷刷窜出去,若火流星一样狂奔,在远处爆炸。

这足足数十发火箭爆炸的威力虽然不大,但是声势骇人、烟尘滚滚,而且更重要的是,整个车辆都是木头打造的,所以有效的避免了火炮沉重的问题,满足桓冲所提出的“优先声势、易于携带”的要求。

桓冲大喜过望,看杜英对他点头,当即冲过去亲自操作。

杜英则对旁边笑眯眯的桓温说道:

“大司马的确功不可没。”

“都是得赖于工匠们辛勤,余也不过只是提供了一些建议罢了。”桓温回应,“不过这火铳虽然便于携带,其装填太慢,也是个问题。”

“未来的火铳自然不能只是装填这些零散的火药和小弹丸。”杜英摇头,“打出去了之后没有准头,而且射程有远有近,保不齐在混乱的战场上会误伤友军。

不过现在,可以先针对这种火铳制定战术。”

“一排士卒负责射击,后面的一排负责装药?”桓温犹豫了一下说道。

显然这个问题他之前也在思考。

“射击太快,装药却慢,后面的跟不上前面的,而且无论前后都需要有一个大幅度的转身和呈递的动作。”杜英摇头,“不若分成三排,一排射击、一排传递、一排装药,这样三排士卒也可以及时轮换,有人阵亡之后可以缩减为两排,避免射击中断。”

桓温打量着正在试射的桓冲,颔首说道:

“如此的确更合适。”

这是自然······这本来就是明代神机营的列阵方式,显然也是经过无数血肉厮杀之后琢磨出来的。

“西域大战在即,现在这几种火铳的产量能有多少?”

“一个月之内,三眼铳威力更大,但是并不易于打造,所以产量能有几十支就不错,剩下的长短火铳,应该能达到两百支。”旁边的工匠回答道,“当然这是在工坊不再打造火炮,全力生产火铳的前提下。”

“那就全力生产火铳,生产好了就立刻向敦煌运输,不用等着凑一批再走。”杜英沉声说道,“否则军队演练磨合也难免需要时间。”

“遵命。”

砰砰砰!火枪试射的声音依旧不间断的响起,并且夹杂着桓冲的阵阵称赞声。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