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数玖

50.终端

  • 作者:嗑南瓜子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12-13 20:23:58
  • 完书字数:5382

人有两只手,一只抵御外界,另一只大多数时候要用来扼止住自己。

凌壹将手机信号全部关闭,再关机后放进了兜里,不动声色转头回正常楼道,进入Genesis。

办公室里没人,咎因午休一般在外头沙发或员工宿舍,他拿桌上抽纸在监控底下擦了擦衣服上的大滩水渍。

欲盖弥彰,估计也是犯罪心理的一种。应该没什么纰漏的地方了,ipad上的传输痕迹有自毁设置,回去再处理一下硬件痕迹就行。

依照往日习惯,凌壹仍然趴在桌上睡了一会,等闹钟响,然后正常准备开始工作。

咎因从外头进来,隔着几张桌子笑道:“回姐来了,让我们去赵姐实验室,材料在那。”

“好。”凌壹站起,顺手要拿ipad,他习惯用电子产品记重要事项,包括会议课题种种。

要接触到的时候,手稍微迟疑了下,最终正常拿上跟咎因出了门,过道处咎因小声提醒了下:“杨总也在。”

“为啥杨回你喊回姐,赵兰琴你喊赵姐。”凌壹抱着ipad笑道,是个闲聊,也是他真搞不清里头差别。

“回姐年轻啊,关系也近,肯定喊名字,赵姐大我们一辈诶,我敢乱喊吗?”咎因夸张的龇牙咧嘴。

这种职场随口八卦,才有了点同事感觉,可惜是个女的,凌壹暗暗鼓了鼓眉毛,亦步亦趋跟着。

“不知道会说啥,杨总从来没开过会,搞的有点紧张....”

她还在碎碎念叨,一点不顾忌到处都是监控,过了客厅,进到实验室,一群人都在,包括不常见的赵兰琴老公。

环境陈设和凌壹上次看到的差不多,最里面挂着温度计的小门处于关闭状态,四周依旧是杂乱无章的各种仪器和耗材。

一眼能瞧出来的区别,是右侧观察台上收拾出来了一个一米见方的位置,上面焊接了一个金属笼。

缝隙很大,不是为了遮挡,而是保护,笼子里是那个装试管的箱子,显然,那五支试管在里面。

“来了?”最先打招呼的居然是赵兰琴。

“嗯,赵姐。”咎因转向杨晟颔首道:“杨总。”

凌壹跟着微点了下头,“在这开会吗?”他问,跟着向其余人笑着问了好。

“不是开会,就是大家过来随便聊几句,不用说的那么正式。”杨晟笑道,指了指那个金属笼,“你俩见过的,东西我就不多说了,怎么样,这几天有研究过吗?”

凌壹摇头道:“我还没有,今天才回来,上午是在做项目复盘,我们过去的时候,总部说复原度只有95%,我想知道哪里出了问题,误差率有5%那么高。”

咎因道:“我有看过,技术文档比较长,而且用的程序语言gene是原生的,我们要先学习一下,才能正式开发。

在功能性上,我的理解是,它和普通可编程电子元件是一个性质,具体技术性难点,要正式进入开发后才能遇到。”

“好。”杨晟转向赵兰琴道:“那赵博士,你们发表下意见。”

赵兰琴点点头,走向金属笼旁边,从箱子里小心翼翼取了一支试管出来,凌壹这才注意到她带着一双看起来很厚的实验手套。

她将试管拿到高倍显微镜下固定好位置,摘掉手套,转身从桌边撕下了一块透明胶带样东西贴到试管上,调整镜头,随即转身回来,语气有些激动:

“这个真的很厉害,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它有趋光性和趋热性,这种自发性行为,生物领域里倒是很常见,很多昆虫都有,属于常见遗传基因。

在其他行业,”赵兰琴转向凌壹道:“你能大概说下他的基础实现原理吗?它是一直在运行状态吗?我个人理解,设备得有个开关动力源之类的。”

“单讲程序的话,很容易,有光感元件和热感元件就可以办到,比如路边的灯,到了晚上自动亮,就是光感元件。

原理将采集到的色彩进行色域值分析,低到一定程度,就是天黑了,高到一定程度,就是天亮了。”

凌壹略垂头,笑道:“我没有别的意思,但这个功能,很普通的感应式家居都有,不一定说是生物...才具备,没有开关可能是它内部有电量存储,或者...别的充电渠道。”

无线充电不是新技术,那几支试管一直放在箱子里,可能箱子本身就是个能量源,科技可以解释一切未知之谜。

“是的。但是....”赵兰琴手轻搭上显微镜架子,“你来看。”

众人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凌壹满腹古怪走了过去,跟着指示站在合适位置,将眼睛贴在镜头上。

底下黑乎乎的一片,他瞬间将头拿了下来。

“这个是百万倍超高显率...”赵兰琴笑道:“所以放的非常大,你适应一下就好了,这里面有任何电子元件吗?”

凌壹又慢慢将眼睛贴回目镜,先前赵兰琴贴的那块透明胶带估计有自发热功能,试管里的物质聚集成黑点在黏贴位置下方来回飘动。

他看到的,是那一团黑色里面有各种形状的气泡状物体在缓缓扩张收缩,漂浮不定。

这东西看几百年也不知道是啥玩意儿,凌壹直起身,皱眉道:“我看不出啥来,我只是个写程序的,不懂硬件。”

“它是无序的,不符合物质的排列结构。”那个一直没开口的男人上前两步,对着凌壹道:“自我介绍一下,pluck,兰琴的丈夫,我们好像还没见过面。”

他的中文说的很好,凌壹点头,附和道:“那你们想表达什么?”

“就是想问一下,这个是什么设备,杨总说技术手册在你们那,你也看到了,它体积很小,而且它的排列,我和兰琴拿到手后进行观测,这个真的是....我们有些不太清楚的地方。”

“没有。”凌壹摇头道:“我说了我不是硬件工作者,认不出来。

以前也没用显微镜观察过物体,东西放大肯定会有失真率,就算有电子元件,我们都是外行未必能识别。一定要认,应该去找个开仪器工厂的来认。

现在的问题是....”他看了看众人,“这东西是啥,影响很大吗?”

“哈哈。”杨晟笑道:“对的,具体是啥,不是我们分部的事,今天来主要是跟大家讲一下接下来的研究内容。

公司快两年了,别的业务忙,我基本没来过,辛苦大家坚守岗位,现在出了成果,相关奖励我等会单独跟大家聊,肯定不会少的哈。

接下来我说一下.....”

凌壹顺手点亮ipad拿起笔准备记,杨晟笑摆了摆手道:“不用不用,我们这没几个人,不搞高大上的形式主义,听一下就行了。”

凌壹默默将笔收了回去,大概是场合需要,今天的杨晟十分平易近人,讲的也确实简明扼要。

第一是那个物质,需要实验室和程序部配合,将其中两份开发成为一个可以进入人体工作的纳米机器人。

听上去前景广阔,可以用于疾病监测,体内血管手术等诸多场合,赵兰琴与咎因很是向往。

另外两份,用来模拟人体神经作用,根据物质量,尽可能多的去取代人体神经长度,这就是当初每个实验室要将神经电位传输作为基础工作的原因。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