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美娱]天才艺术家美人征服全球

Nightingale

  • 作者:怒而肥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10-20 20:54:24
  • 完书字数:8354

“早上好。”几个人正僵持着,忽然录音师拿着一杯咖啡走进来,打破了尴尬的氛围。“我们现在开始吗?”

萨莎悄悄松了一口气。

“开始吧。”林夜连忙说。

这还是他第一次在录音室里唱歌。他走进录音棚,站到圆饼状的黑色防喷罩(Pp filter)前,戴上耳机。

录音师将录音棚的门一关,录音棚里就成了完全的隔音环境。林夜再也听不到除麦克风内的任何声音。

“玛姬,你和诺克斯之间发生了什么?”

监听室里,见林夜终于听不到她们说话,萨莎小心翼翼地问道。她和玛姬已经认识了一个多月了,自认为和她更熟悉一些。

“性/骚/扰(Sexual Harassment)。”玛姬冷冷地说。

“啊?”萨莎吓呆了。

倒不是她不信任玛姬,而是林夜的外表太漂亮,实在难以将他和性/骚/扰联系在一起。但玛姬是不至于在这种事情上撒谎的,只能说是人不可貌相。

萨莎苦恼地挠挠头。性/骚/扰这种事情在好莱坞非常常见。如果被骚扰者决定追究到底,只要向媒体那边一报道,怕是整个剧组都要染上污名——而玛姬显然就是这种性格。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她也有充分的理由开掉林夜,就不至于得罪杰森和贾斯汀了。

可转念又一想……会不会杰森和贾斯汀也对这件事知情呢?

想到这,萨莎不禁想起了自己在波兰时就听说过的好莱坞的那些性/骚/扰丑闻。无数让人瞠目结舌的大人物被曝光,甚至有人说这背后有庞大的利益链条。

萨沙打了个寒战,在监听室内来回踱步,喃喃自语:“我得解决这件事,我不能让自己的电影扯上这种恶心事。”

监听室和录音棚之间隔着一面隔音玻璃,所以林夜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却能看得到他们在做什么。

被自己“利益链条论”吓到的萨莎不想用过大的动作引起林夜的注意,于是小心翼翼地从兜里拿出手机,装作收到消息的样子,给制片人彼得发了一条短信过去:

“我们一会儿得谈谈。”

就在此时,录音师调整好了设备,便打开话筒对录音棚内的林夜说:“你开过嗓了吗?”

“开过了。”林夜说。

“那我们唱一遍音阶,然后直接开始?”录音师问。

林夜比了个”OK”的手势。

“好,这是中央C。”录音师按动键盘,给了林夜一个音。听说林夜是第一次进录音棚,录音师便提示得更加仔细。

“从C3唱到G3再唱回C3。每次往上升一个key,直到你唱不上去了,再往下降,直到你唱不下去,明白了?”

这也是为了迎合剧组的需求——测一下林夜的具体音域。

“唱不上去,是指真声还是头声?”林夜问。

“尽量用胸声唱,唱不上去用混声。”录音师说。

林夜又比了个”OK”。

事实证明,林夜的音域介于男女之间,宽度十分惊人。真声的音域大概下至A2与B2之间,上至A4与B4之间,这个阶段内,他基本维持着平时说话的清亮少年音。

B4再往上,林夜真声唱不上去,开始加入更多混声,然后一切都变了。

“Hlys**t!”录音师差点从椅子上摔下去。发完短信的萨莎手一抖,手机差点掉下去。玛姬也震惊地瞪大了眼。

他的头声清澈空灵,像远海吹来的袅袅清风;胸声虽不似正常男性那样低沉,却足够浑郁深厚,减半后仍能撑起整体声音的基调。再加入一些咽腔的凝实与沙哑,一同构成了他美妙如天籁的混声区。

“这家伙是你们从哪找来的?他是男人吗?”录音师震惊地指着林夜,向萨莎问道。“他的混声太他妈有特点了。”

“我……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曾经是百老汇演员。”萨莎听不懂这些声乐术语,她只知道林夜的声音很好听——唱音阶时就已经很好听。

“百老汇?”玛姬嘟囔着。

对如今的美国人来说,百老汇几乎是个传说中的地方。各种媒体网站和社交网站上早已经找不到它的身影。人们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五十年前的黄金时代——而它早就死了。

“呃,一切都还好吗?”林夜听不到监听室的声音,只能看到录音师在大喊大叫,于是中断了演唱问道。

“呃,嗨。”录音师打开麦克风。“诺克斯,可以了,准备唱歌吧。”

林夜比了个“OK”。

他将要唱的是三天前剧组发给他的歌曲《无声(Silence)》,也是《听无声》的主角伊森要在影片中演唱的歌曲,同时也是整部电影的主题曲。

《听无声》的社会背景设置在21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初的大萧条时期。索菲曾经任职的学校倒闭,于是转职到枫叶高中(Maple High Schl)当音乐老师,在这里遇到了一位失聪少年伊森。

因为没有听力,伊森在学校受尽欺凌。索菲努力帮助伊森摆脱困境,与伊森成了好朋友。

伊森喜欢唱歌,却因为被父亲家暴而丧失了听力。他用录音机记录下不同的声音,感受它们的振动,以训练自己的”听力”。

索菲深受感动,一边在学校内维护伊森,一边帮助他继续锻炼听力,继续歌唱。伊森歌唱天赋非常出色,索菲在伊森身上看到了前景,有了惜才的心思。

可惜好景不长,学校很快为了节省开支开除了所有次要科目的老师,其中包括音乐老师。索菲只能离开学校,谁知伊森为了追寻唱歌的梦想,竟决定离家出走跟随索菲。二人来到纽约参加歌唱比赛。

伊森轻松通过了预赛。可决赛时却有选手贿赂了一名预赛时对伊森十分看好的评委,让他压低伊森的分数。然而伊森异常敏锐,在决赛上”听”到了这位评委内心的声音,临时改换歌曲演唱了这首《无声》。

剧本的剧情骨架虽然简单,但却用非常细腻的方式处理人物的动作与台词,血肉相当丰满。虽然只是伊森学习唱歌的励志故事,但从伊森父亲的家暴,到索菲漂泊无依的任职经历,到决赛评委的受贿选择,处处透露着大萧条社会中人们面临的生存压力与焦虑的心里状况,展现了浓厚的时代特征。

剧本最后也选择了开放式结尾,在伊森演唱完毕时戛然而止,并不告诉观众比赛的结果,将“焦虑迷茫”这种特定的时代情绪深深印刻在观众内心。

因为是伊森临时更改的曲目,《无声》是没有配乐的,完全由他本人清唱。同时它又作为整部电影的主题曲,承载了较为厚重的主题,因此林夜的演唱压力并不小——他需要用自己的纯人声诠释整部电影,他唱得越好,电影的收尾就越强力。这也是为什么伊森的饰演者迟迟定不下来。萨莎对试镜演员的歌唱诠释能力并不满意。

林夜并不算一个vcal系的歌手,虽然他的技巧并不差——在音乐剧中,一首首歌曲更多是音乐剧整体的组成部分,演员只需将歌曲情绪传递到位,太炫技的演绎会破坏整体的平衡。更何况对于边唱边跳的音乐剧演员,炫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可对于《无声》,他需要用清唱撑起整部电影,如果不加入一些技巧,整首歌曲的演绎就会过于单薄平淡。因此,林夜干脆在真声区就加入了大量混声。

「I walk alng the pavement(我走在人行道上).

I hear nthing but silence(我只能听到无声).」

他的入场是平静的,清淡的,但却很清晰。

“咬字很棒,律动也不错。”录音师评价道。“不愧是百老汇出来的。”

「I hear the windws shattering(我听到窗棂破碎).

I hear the nen glitg(我听到霓虹故障).

I hear the high rises shaking(我听到高厦震颤).

I hear everything(我听到一切).」

「They are all silent(它们都是无声的).

They are all silent.

They are all silent.

They are all silent.」

明明是很宏大的场景,他却唱得很安静。录音师、萨莎和玛姬没料到他会这么处理,都感到颇为意外。但林夜的声音实在很美妙,弱混(假声为主)空灵飘忽,如夜空里时而可见,时而不可见的云。

「I hear the fathers yelling(我听到父亲在咆哮).

I hear the mthers fleeing(我听到母亲在逃走).

I hear the children g(我听到孩童在哭泣).

I hear everything.」

「They are all silent.

They are all silent.

They are all silent.

They are all silent.」

这第二个篇章林夜加入了更多的胸腔,基本是用平衡混声(真假声持平)完成的。明明歌词的视角由大转小,歌唱的力度却由小转大,较第一篇章多了几分凝实和力量。

“他在推高力量。”录音师轻声提示萨莎。“很强烈的对比,我感觉我要起鸡皮疙瘩了。”

林夜在唱歌的同时似乎也入了戏。他轻轻闭上眼,像是在感受着周围空气的振动。

静谧过后就是爆发。

「I hear yu‘re singing(我听到你在唱歌).

I hear yu‘re running(我听到你在奔跑).

I hear yu‘re screaming(我听到你在尖叫).

I hear I‘m silent(我听到我静默不言).」

「I‘m silent!

I‘m silent!」

爆发的胸声(真声)像翻涌的海浪席卷了整个录音棚,间隔录音棚和监听室的玻璃都在微微震颤。尽管第三篇章的视角进一步缩小至你和我,林夜充满力量的强混(真声为主)却在第三篇章内爆发。那是灵魂深处激烈的状诉和呼声,仿佛要喊出一代人的困惑和迷茫。

“Yeah!!”录音师被这高·潮时刻的爆发惊得跳了起来,指着萨莎叫道。“你们一定要签下他!你很难找到唱歌更好的演员了。”

「I walk alng the pavement.

I hear nthing but silence.

I hear nthing but silence.」

最终的收尾,林夜又回归了那空灵缥缈的头声(假声)。余音袅袅不绝。

监听室陷入了无声的震骇。

萨莎的手机掉在了地上,屏幕上响起了制片人彼得的来电。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