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穿越七零:积极赚钱实现财富自由

第28章 这么命好啊?

  • 作者:依紫尤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10-10 02:44:09
  • 完书字数:4352

开什么玩笑,让王铭川领着去,是怕蛎灰窑的钱同志认不出她林思琪?就算有了印刷的收入,蛎灰窑的进项也是不能断的。

刚刚王铭川不是说印刷的活不稳定吗?那收贝壳也不稳定,不稳定加不稳定就是稳定,负负得正,没毛病。

而且印刷坊、收贝壳的海滩、蛎灰窑、余家都在同一条线上,虽然相隔甚远,但是顺着路带一下能让林思琪每天多赚一元钱,她一点也不觉得累,对,就是这么卷!

非常卷的林思琪装模作样地认真记下王铭川说的地方,又想起一件工具,拍着脑门说:“哦,对,那个手术刀的刀片能弄得到吗?”

王铭川不知道她要这个干什么,但是很配合:“这个家里有,切材料身边没有铡刀的时候,就拿手术刀的刀片对付着用。”

林思琪点点头:“那尔明日记得带过来,行,就这样讲先,吾走先。”然后背上箩筐,对三人挥挥手,接着头也不回地走了。

见林思琪走远一些,王铭川对着王秀秀交代:“尔将这里整理一下先走归,吾马上去找伊讲的那些东西,早点装好,明日天光就可以开工。”

“印刷就印刷,还用什么橡皮筋、弹簧,尔还听伊的话,去找?”王铭贵不屑地嘀咕。

声音不大,但足够让人听见,王铭川反问道:“不听伊讲听尔讲?尔如果事情都办好,吾用得着这么麻烦,赶来赶去吗?”

王铭贵理所应当:“当然是听吾讲,这次时间这么紧张,尔应该去找材料,吾加班印,把货赶出来先。伊讲的那些,以后有时间再来慢慢弄慢慢试。”

“尔以为材料这么好找的吗,随随便便给尔印废一批,就可以补上一批?”王铭川看他这么没心没肺,差点气炸,再次变身火爆男,手指着王铭贵:“还加班,没料印尔头上吗?”

看那手指都快戳王铭贵脸上时,王秀秀赶紧转移话题,出声打断:“二哥,伊头前讲的橡皮筋,是不是跳绳用的橡皮筋?那种很长,想剪多长剪多长。”

果然,王铭川听了以后,立刻就往外走:“行,吾现在就去剪,暝晡统统准备好,明日不用浪费时间。”

那头的王铭川匆匆忙忙,这边的林思琪也着急地赶着路,但也因为心里高兴,脚步都轻快不少。

找印刷的过程实在是太耗时间,好在结果不错,如果真得好几天都找不到,估计她也坚持不了。

为了得到这份工作,林思琪简直把自己看过的,听过的有关印刷方面都当做自己的技能给卖弄了一番。

她表面装成很老道很淡定的样子,但刚刚要是有人跟她握手的话,就会发现手心里都是汗。

没办法,吹牛吹出的冷汗。

林思琪虽然从小在印刷环境里长大,但是从来没有真正印过客人的东西。

听她妈妈说,她小时候就对印刷好奇,老是趁着妈妈上厕所的时间,快速地爬上印刷台边的凳子,然后有模有样地拿起刷板,假装在印刷。

是,林思琪胆子小,不敢乱来真的把油墨推下去,就摆个样子,可就算是这样,她也乐此不疲,每次都要玩这么一下过过瘾。

林思琪妈妈从来不教她印刷,灌输给她的思想就是印刷是个体力活,赶货的时候熬夜加班是常事,印刷环境又臭又不健康。她只需要好好读书,以后找个脑力活就行。

背着重重的箩筐,林思琪特别想自己的妈妈,如果她妈妈知道她现在在干这么重的体力活不知道会怎么样。

这个时候的生活条件估计她妈妈也想象不出来。

卖完贝壳后,回余家的那段路,林思琪几乎一路小跑,害怕再不快点,天黑了看不见山路,山边可没有路灯照明。

林思琪还没到家,远远地就看见一个人影站在村口,心里猜测着,越走越近,看清楚人影后,发现真的是余母,说实在的,有点感动。

余母伸手就来接林思琪背上的箩筐:“我等等,汝还没有走家,再等等,又没有,远远地看,都看不到人影,想怎么这么久?看到箩筐就放心了。”

城里卖东西,被管理的人碰到,遇上脾气好的都现场教育一番,遇到那“好当官的”就把东西给没收了。

这情况跟林思琪看过的年代文里动不动被抓的相比较,实在太轻了,所以,她现在进城特别没有负担,当然能不碰上最好,货物也是钱啊,辛辛苦苦背出来的。

林思琪拎着箩筐的一边,小声地对余母说:“我今天因为找事做忘记时间,那地方离得远,所以走家就晚了点。”

余母点头:“这样就好,还以为汝路上有什么事。”

到底是关心女儿的母亲,林思琪乐意与她分享:“是好事,我找到事做了,按手速拿钞票,做多少拿多少。”

“那么好?比汝嗯爹在城里的工作好,做多做少都是一样,那汝就早点落手,走家不会晚。”余母也不问有多少钱,就是提醒她早点回家。

这么晚回来,余家人肯定是已经吃过了的,林思琪对余母给她留吃的不意外,意外的是她自己也还没吃,要等着一起吃。

这时候可没有保温的厨房用品,再是夏天,东西也是要冷得差不多,只剩点点温。林思琪过意不去,对余母说:“汝下次不用等我,干嘛要两个人一起吃冷掉的东西?”

余母点燃火柴,打开锅盖,重新将东西倒进去热一下,小声地回答:“汝一个人要热锅会被讲。”

但就算是两个人,要讲的人还是会讲。

这不,就听见余大嫂的大嗓门,人没到,声音就已经传过来:“这么热的天色,吃东西还要加热啊,又不是冷天色。柴火是钞票,这么多口人要吃,嘴张张开都是东西。”

余母解释道:“晚香这么晚走山路,惊伊灌多冷风腹肚疼,吃点热的憋憋汗。”

余大嫂翻了个白眼,撇着嘴:“什么时候这么命好啊?”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