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穿越成宋徽宗公主

第三十章 老骥伏枥的太师

  • 作者:蒿里茫茫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3-02 04:02:49
  • 完书字数:9780

帝姬离开清源城的这天就很依依不舍。

这里其实还有挺多事要忙,比如说那三千金军,真被灵应军杀死的是少数,一小部分是在哗变中被自己人杀死的,一小部分是月黑风高夜,彼此踩踏而死,还有一小部分是在山里又冻又饿中逐渐死去的。

总之,死的不多,俘虏还是大头,处置他们就成了难事。

李世辅问帝姬,帝姬就叹气。

“我是修道之人,”她说,“不该插手这样的事。”

党项少年就满头都是问号,帝姬是个薛定谔的修道之人,出门打仗拿大标枪扎人时也没说过自己清静避世,怎么现在就避世了呢?

他出门仔细想想,就悟了。

俘虏依旧按照部族安排待遇,契丹人不用说是第一档,剩下的都归在“其他档”里,其中有些就嚷嚷着自己是契丹人,凡是这一类的,李世辅都给他们安排去契丹人的战俘营了。

当然契丹人自己不认,人家表示,“俺们祖上是国舅帐的,当年也跟着太祖皇帝南征北战,立过功勋,才不枉叫做镔铁的子孙,你们这群渤海的高丽的吐护真水的,狗一般的东西,也配做契丹人!”

闹得很厉害,但李世辅不理睬这事,他一个党项人,管什么金人内部矛盾呢?反正是契丹人,就可以放归,不是契丹人,就留下做苦役。至于女真人?

“咱们的俘虏中没有女真人。”他这么吩咐手下。

手下很懵,“虽说大半都已伏诛,但也俘虏了几十人。”

“没有俘虏。”他强调了一遍,“都已伏诛。”

消息传回帝姬那里,帝姬就叹了一口气。

“无量帝君,上天有好生之德的,”她声音很轻很温柔,“他们喜欢这里,翻山越岭也要过来,那就埋在这里吧。”

一颗颗头颅堆在了西城门口,引得过路的人大惊失色,有进城的老妪就赶紧捂住小孙子的眼睛,但也有母亲走在一边说:“不要怕,那都是想烧咱们房子,抢咱们粮食的贼人,你看他们的下场!”

“有人在保护咱们呢!”

走过城门,小孙子在老太太怀里就探出头,忽然往上看去。

城楼上也有人站在那往下看。

那是个很温柔的少女,披着一件青色的罩袍,白玉簪在乌油油的头发间闪着幽静可爱的光。小娃子一抬头就被她察觉了,笑眯眯地低下头,冲他摆摆手。

老妪没注意到,还同儿媳说:“真怪,这孩子天生的大胆么?居然没被吓到,还咯咯咯地笑呢!”

车马行人慢慢悠悠地进城去了,赵鹿鸣就将目光收了回来,还不忘摸摸自己的脸。

“我真可爱。”她说。

佩兰看看尽忠,尽忠这么会捧哏的人,硬是假装啥也没听见。

“给曹家的信送出去了?”帝姬又问。

“是。”

“信使千万要快些,得趁着人家觉得我尚可爱时,将这门亲事订下。”她幽幽地说了这么一句,忽然看向尽忠,“你冷了?”

尽忠赶紧低头,“不碍事,奴婢伺候贵人,心是热的。”

“那你刚刚为什么打了个激灵?”她问。

尽忠就说不出话了,恨不得拿一只手捂着自己眼睛,不想看到朝真帝姬睁着一双温柔可爱的眼睛盯着他的样子。

“帝姬,咱们还是尽早回太原吧。”他最后小声道。

太原现在面临的问题就非常微妙,这种微妙源自太上皇身上的医学奇迹——他痊愈了。

一千年之后中风昏迷的中老年人能不能不靠任何医疗手段,就在短时间内痊愈呢?这问题赵鹿鸣也答不上。

但她爹爹不仅痊愈,而且还有一些进一步的想法,比如说他才四十多岁,对吧?春秋正盛,虽然当了太上皇,但天下事理应由他决断,对吧?

她官家哥哥就不这么认为了。

心惊肉跳好不容易坐上龙椅,凭什么还给你呢?

本朝以孝治天下,如果官家年轻,太后都能临朝,但从无太上皇临朝的例子呀!

两位官家不能像某些东瀛淑女一样用耳光决胜负,那就只能拼支持率了。

太上皇因此要童贯带兵回去,回去给他撑腰;

官家因此要童贯不带兵回去,回去就准备给童贯一个荣誉官职,直接赶回家吃桃子去。

当然官家也想得清楚,别说童贯,三岁稚童也能看出他居心险恶啊,那童贯万一不走呢?

官家的使者就留在太原城了,安分乖巧,没什么存在感似的,但整个人存在感爆棚了。

帝姬的马车是同晋宁军一起进城的,街道两边山海一样的欢呼声,喊得这群一溃再溃的晋宁军士兵就羞赧地低了头,不敢看两边百姓的眼睛。

童太师骑在高头大马上,笑呵呵地打趣徐徽言,“彦猷若是年轻十岁,老夫今日须得避你一头呀!”

马车里的帝姬悄悄往外看一眼。

“太师中气怎么这么足!”

太师坐在中堂,有点迷惑。

“我虽老,却也能食斗米,肉十斤。”

她就赶紧摆摆手,小声道,“太师要回去吗?”

两个坏笋凑到一起开始嘀咕。

太师说,“老奴这条命是太上皇的,太上皇而今在京城孤立无援,老奴爬也得爬回去呀!”

帝姬说,“可太师一回去,官家哥哥就要留住太师了,这可不行呀。”

太师说,“正为此事发愁,而今有使节留守太原,走不脱呀。”

帝姬说,“爹爹是想留太师在京,还是……”

太师说,“我看太上皇信中之意,南巡亦无不可呀。”

京城是中枢,不是因为汴京生来就是中枢,而是因为整个大宋的行政系统在京城,如果执政者跑了呢?

只要各州县的地方官仍然认他,只要各路军队统帅仍然认他,只要各地的赋税和粮米按照他的心意分配,官员按照他的指示调动,他在哪里,京城就在哪里。

两个人嘀嘀咕咕确定了这一点后,帝姬又说话了。

帝姬说,“我有一个想法。”

太师说,“帝姬年少聪慧,必有高明之计教我!”

帝姬眨眨眼,就笑了。

童太师这么大的岁数,权倾朝野这么多年,要说和金人作战没本事是真的,但内斗原本也不需要她出谋划策。

她出谋划策,是为了心照不宣地站个队:她支持她爹,而不是她哥哥。

明确说出这一点,童贯才好放心将太原留给她。

不过帝姬小声嘀咕了几句后,童贯也是大吃了一惊。

“帝姬这是同谁学的?”

帝姬仔细想了一会儿,“我爹爹。”

新年前两天,也就是崇宁军入城后的第三天,太师突然病倒了。

具体是什么原因病倒的,大家说不出,但童贯是个古稀之年的老人,那什么原因都可能啊。

消息一传出来,整个太原城就跟着人心惶惶。

太师逃跑的事已经被大家选择性忘掉了,现在大家只觉得太师是河东路的镇海神针,他病倒了,这可怎么办!

从张孝纯往下,立刻有一波接一波的人往太师府上看望,太师也尽力接待了他们。

这个为国尽忠一辈子的老人似乎已经油尽灯枯,他眼中蓄着泪,枯槁的手握住每一个来客的手,并且用气若游丝的声音去叮嘱他们一些这样那样的事:

虽大胜金军一场,可完颜粘罕还在石岭关外,一丝一毫也不能大意呀!咱们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河东路可不能有事呀!

有人老实,比如徐徽言就没忍住,直接在太师床前落了泪。

“太师静养便是,或许过几日便有好转,在下能在太师麾下杀敌报国,此平生之幸也!”

有人不老实,比如之前见过童贯跑路的张孝纯,偷偷找到了刚从太师府上出来的朝真帝姬。

“帝姬明见,童太师当真有恙?”

帝姬正用帕子细细地擦眼睛,听了这话,便将一双泫然欲泣的眸子望向他。

“怎么不算有恙呢?”

看她的样子,似乎太师命不久矣了,可听她这么含糊的话,张孝纯不是个傻子,又不确定了。

但官家派来的使者是不受迷惑的,也可能因为太上皇就这么病了一遭,同样的招式不能对官家的人使用两次。

“太师若是病重,”使者说,“京城有良医,也好调养呀。”

太师躺在昏暗的床榻里,嘴唇龟裂,双眼无神地望着他:“中官之言极是,司马懿老迈年高时,尚能沙场征战,老奴不过禁中的一条狗,又值什么?”

这话就讽得使者脸一红,但说出去的话是不肯更改的。

有排队等着看望病人的太原官吏在外面侧耳听了这话,就摇头叹息。

这事就传开了。

太师接了官家的旨,抱病回京时,正好是新年这天。

使者说,太师这些人留在太原守城就行,不用带那么多人回去,太师就应了。

他带了两个内侍,四五个亲从,一共不到十个人,寒风凛冽中,孤零零地被人搀扶着走出太原城。

身后是太原的父老乡亲,太师走一步,他们沉默地跟一步。

有人牵了一匹老马过来,太师伸出手去,努力拽了一把缰绳,却抓空了。

“我这老眼昏花……”头缠白布的老人虚弱地笑一笑。

身后就有人抽泣。

使者左右看了一眼,有些不自在地跳下马,“不如我来扶太师一把?”

太师努力喘匀了气,冲他点点头,“多谢,感激不尽哪!”

身后的人群依旧在注视着这一幕,使者就更不自在了。

“在下的马虽不名贵,却也比这匹肥壮些,不如太师与在下换一换马,如何?”

老人那双苍老的眼睛忧伤地看着他,“这马是西夏马,原本确实名贵,而今虽已老,却识途,与我正相称。”

身后就有人大声抽泣。

使者赶紧把嘴闭上了。

太师总算上了马,颤颤巍巍,晃晃悠悠,他往城外走,走得不快,身后的人群就跟着他也往城外走。

使者死皱着眉,“太师,这不该吧?”

太师身边的小内侍哭出了声,“父老们送太师几里地,碍不着官家,倒碍着天使了么!”

使者回头望望,这一群人红着眼圈,一个个都直勾勾地盯着他。

太吓人了。

他赶紧又将头转回来,咬着牙赔了个笑脸,“无事,无事。”

老人轻轻地用脚踢了一下马腹,马儿继续缓缓向前走。

忽来一阵狂风!

刺骨迫人,如山洪海啸!马上的人,身形就免不得摇晃摇晃,可童太师的身形摇晃摇晃,忽然就摔下马了!

“太师!”

“太师!”

“太师呀!”

有人赶紧抢上前,将他扶起来,“走不得了!”

老人的帽子掉了,雪白须发凌乱,他在雪地里挣扎着伸出手,直直向着东南,“去为我寻一辆牛车来!快去!”

有忙忙碌碌牵牛车过来的声音,有劝他留下的声音,有哭泣的声音。

一片惊慌失措中,使者额头上的汗就下来了,站在那里进退不得,劝他继续走,恐怕会被打死,可不劝……不劝的话,他这个使者是干什么来了?!

他张了张嘴,很想干巴巴地说几句话时,人群中忽然传来一阵如雷鸣般低沉的响声!

有数百名白发苍苍,拄着鸠杖的老人分开人群,吃力地走到牛车前,打头的忽然就躺下了!

接二连三,老人就都躺下了!

就这么躺在官道上,牛车前!

“今日太师若执意回京,”一个老人沉声道,“这车轮就从老朽们的身上碾过去!”

“不错!”老人有人哭,有人怒骂,有人大声嚷嚷,“请从老朽的身上碾过去!”

头上光秃秃没戴帽子的老童贯左右看看,忽然就老泪纵横,气也喘不匀,话也说不完,又心酸,又愤怒。

太师喘着气,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汝辈!汝辈坏我之忠啊!”

他刚说完,忽然就吐了一口血在地上。

小内侍尖叫起来,“太师昏过去了!”

使者僵在那里,眼睁睁看着这一群老人从雪地里爬起来,与众人一起,七手八脚将童贯抬上牛车,牵着牛车就回城了。

至于站在雪地里,不知当如何进退的使者,他们瞧都不瞧一眼。

“这就完了么?”王穿云站在帝姬旁边,两个人一起往城下看。

“你没去捷胜军营看过?”帝姬小声问。

王穿云就沉默了一会儿,没忍住又问,“帝姬真是同太上皇学的?”

“差不多吧,”她说,“你说这招是同司马懿学的也行,就是不太好听。”

时间来到了1126年,也就是新任官家改元靖康的第一年。

汴京市民在这一年的年初就受了一个大大的惊吓——但倒霉的使者还是孤身返回汴京后才听说的。

他刚一进宫,官家直接劈头盖脸手里有什么就都扔过来了!

“蠢驴!一个能上史书的蠢驴!”

使者就赶紧跪下,“奴婢虽不曾带童贯回京,可他……”

“他已经回京了!”官家咆哮道。

使者就惊呆了。

“他不仅回京了,他把两千捷胜军也带回来了!”官家继续咆哮道,“还赶在你前头!”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