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校园 > 在原始部落当首领(基建)

第110章 第 110 章

  • 作者:大猫追月
  • 类型:青春校园
  • 更新时间:10-06 19:09:02
  • 完书字数:14754

到第二天早上, 桑榆睡了个日上三竿。

昨晚虽然被口了,但毕竟是在外头,她们终究也只能浅尝辄止到这一步。

桑榆一个熟女的身段, 是有着一些羞涩的需求,也不过是情到深处的情不自禁, 足够热烈但也没到不管不顾部分场合的地步。

两人温存了一会儿就沉沉睡去。

桑榆小小地愉悦之后,更是睡得特别好, 如今到处下雪,也没什么特别着急需要处理的事情,于是就放任着自己睡到了十点多钟。

直到醒来的时候,才意识到今天是打算要回的新地,这才赶紧招呼着羽赶紧收拾东西,准备回去。

然而还不等她出门,外边就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很快,护卫就带着大门口处的守卫进来报告。

看着对方一脸焦急, 桑榆顿时有一股不祥之兆来袭。

“首领, 在西南方向,有大批人涌来。”

“一大批?”桑榆有些惊讶, “大概多少人?”

“大概……大概……”守卫的计数能力还不太行,一时候答不上来。

“比桐镇现在的人还要多吗?”

守卫连忙点头。

桑榆神情一凛,看向羽的方向。

羽拉住她的手, 道:“你留在后头, 我先出去看看。”

桑榆下意识道:“我跟你一起去!”

“不行,你留在后头, ”羽说完冲着守卫道, “速去通知克队长, 立即组织人马防备。”

桑榆这时候也镇定下来, 道:“那你小心一点,先看看是什么情况,不一定是敌袭,千万不要鲁莽。”

“是!”

桑榆回到木屋后,也根本坐不住。

耳边是战士们奔跑集中的脚步声和嘈杂声,还有马儿的嘶鸣声,这让她心里有些不安。

不知过了过久,前方才有信息传来。

“首领,是一群流民,大约有八百人,请求收留。”

桑榆原本悬着的一颗心,这才放了下来。

不过却还是丝毫不敢大意。

起身出门,上马,朝着桐镇大门的方向快速跑去。

等到了外面的篱笆处,桑榆看到了满地瑟瑟发抖的流民,被冻得人将不人,甚至走几步就有人倒下的节奏。

克等人生怕这群人中有诈,正想办法如何有序安顿。

见到桑榆骑马起来,忙上前请示。

桑榆第一句话就是:“先救治,安排人住下来,再调查背景。”

“是首领!”

半年前在打算建立桐镇这个分部落根据地,桑榆早一步安排岩和克两个建筑队前来桐镇搭建木房子,当时预计容纳的人口是八百人。

而在下雪前,也给每个屋子都搭建了土炕,同时另外还建造了一个大炕屋,以备不时之需。

如今已经有四百人入住,不算这次从新地来的人,还剩下一半的屋子可容纳人。

“把他们的领头人带来见我!”

克愣了一下。

“这么多人大规模行动,虽然看上去溃不成军,但能共同抵达这里,肯定有人在里面协调。”

桑榆所料没错,确实有一个看上去颇有威严的老者在带队。

不过这位老者看上去状况并不是很好。

“先将把他抬去炕屋,吩咐食堂那边烧水准备食物。”

“克,立即安排先前入住的那400人,重新分配房间,暂时两人一间,统一安排在同一个区域。”

“大雪,新地来的120名战士,同样也安排两人一间分在一个区域,这几天暂时不回去了,留下来协助管理这些人。”

如此一来,剩下的房间刚好够这批新来的这群流民,大家两人一间,剩下的屋子穿插住着新地最早派过来的,那一批五十名选调人员以及小队长,正好合适。

“这些流民,划分成八个区域入住,男女严格分开不能住在一起,”

“新地过来的五十名战士听令,这八个区域每个区域分别安排五个人一起入住,随时监督本区域的人员动态,其余人另外等待安排。”

“立即行动!”

这里是克的主场,桑榆的总任务安排下来之后,他一点都不敢怠慢,立即将任务分解,交给最初选出来的六个小队长,再由他们来仔细划分八个区域的方位以及人员。

不到五分钟,领导小组就已经集结完毕。

其中一个小队长带着另外剩下的十名战士,提前策马前往营地,组织最早的第一批人员进行搬迁,集中到一个新的区域里。

同时以不同颜色的布料,悬挂在第一排房子上方,以区分每个区域,方便后面人员入住。

剩下的就是人员分组。

新地的战士们严阵以待,帮忙维护秩序,等着克的安排。

克先是将所有男人女人分来,手下的小队长已经在清点人数,男人比女人多出一百多人。

“八个队,每个队伍五名负责人,点够一百人,立即排队前往划分区域。”

“一队,一百人,刚刚好,现在出发,走不动的,搭把手抬过去,到区域门口再点一次名,按照两人一间分房入住。”

“二队,他们还没走,你们就先点人。”

流民饿得不行,见到有这么一个栖息地,按照以往早就一拥而上,宛如蝗虫过境一般地将这些栖息地啃食殆尽。

但现在不行,眼前一排排健硕的战士,身着红色斗篷,一排一排的,手上拿着武器,看着十分不好惹,也没敢闹事,只得任由着这些人将他们进行编排。

桑榆见着第一个小队已经带着流民前往营地,冲着羽道:“立即安排人手,每个区域进行秩序维护。”

羽得令,也将一百二十名战士,十人一组,分别跟在各个队伍后面,协助管理,并起到震慑作用。

随着第一、第二……时至第八小队分别入住。

桑榆冲着克道:“安通知每个小队的随同管理员,将本队伍里的人员登记下来,记住每一个人的脸和名字,告诉他们,住进这个屋子了,以后就是凤凰部落的人,必须按照凤凰部落的事情办事。”

这个时候,没有什么意愿不意愿的,这群人吃下来,部落人口直接扩充,少了数年的努力。

但必须做好人员管理工作。

桑榆知道,自己在这新的一年,怕是得要经常往这边跑了。

“这一个月之内,除非必要情况,否则不能让他们离开自己的区域,每个小队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这个是重中之重,尽快让他们产生归属感,必要时候可采取特殊手段。”

“是首领,但陡然增加八百人,桐镇的食物,就只能撑两天了。”

“粮食的问题我来解决。”

“二雪——带二十人四十马回去,让高安排,把去年存储的一半木薯,干的湿的都运过这边来,黍米也运一半,陶碗按人数再运一些,大陶鼎再运十个,一次运不完就分几次。”

“是首领。”

“你回去后,通知岩带上一百人,大后天一大早起来,沿着河岸一路往西,在鹰嘴湾那个地方,和我过去会合,吩咐苗把所有的我之前交代的东西全都带上,我们要去那里捕鱼。”

“是首领!”

二雪领命而去。

其他人都分到了工作,赶紧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忙活。

桑榆回到营地后,去了桐镇的食堂那边。

看到良正忙碌着煮汤蒸木薯。

于是她转头就让守卫通知克再安排五个人来食堂帮忙,人手不够的,就从第一批新人那里挑几个这段时间表现得好。

安排完这些后,桑榆又朝各个区域前去巡逻。

守卫也寸步不离地跟在身后。

分区域分房这件事情本来就是有组织有纪律,每个队再有五个管理人员跟着一起入住,还有十几凤凰部落的战士时刻监督着,闹也闹不起来。

流民们两人一屋住进去后,每个屋子的炕也开始烧了起来。

冻僵的人们终于恢复了知觉,但肚子饿得紧,都在眼巴巴等着食物。

食堂那边多了几个人的人手之后,克的工作量一下子减轻了起来。

各个炉子烧得旺,木薯和素汤很快就好了。

这群流民多日未进食,看着就是饿了很久,肠胃脆弱,就算有肉,也不适合第一顿就吃。

所以前面几顿,能暖身饱腹为上。

一担担的汤水和木薯被挑到每个区域前面,人们这才一屋接着一屋排队出来领饭。

陶碗不够的,只能用临时的竹节碗来代替。

一大碗汤下去,再配上两个木薯,这群人终于活了过来。

尝到盐味的他们也着实被惊到了,回想刚才看到马上那些威风凛凛的战士,看到他们的穿着,还有骑着的那些高头大马,身上的武器,这才后知后觉地,知道自己是来到了一个了不得的部落。

桑榆回到木屋后,思忖良久,最后决定,打算把桐镇原先的第一批四百名新人,全部迁往新地。

毕竟要是全部都放在这里,克的管理压力非常大。

去了新地,周边都凤凰人的老人,那里氛围特别好,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管理系统,配合着优渥的生活条件,不担心这群人会起异心,转化效率也会更高。

而且正好补充新地的劳动力。

到晚一些克过来汇报工作的时候,桑榆便将这个想法说了出来。

克明显觉得身上的担子轻了不少,忙点头赞同。

“那名老者怎么样了?”

“喝了热汤,精神了些,安排在一号区域。”

“把他带到我这来吧。”

桑榆说完,想了想道:“算了,还是我过去吧。”

说着就套上兽皮大衣,出门去了一号区域。

老者就在第一个房间,此时坐在炕上闭目养神,屋内暖和的气温让他的脸色看起来好了很多。

最难得的是,她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对屋内的设施充满好奇,看样子是见过大世面的人。

听到脚步声,老者张开眼睛。

见到是桑榆,他颤颤巍巍从炕上下来,冲她弯腰一拜。

桑榆本就来自文明社会,见他如此,自不倨傲,浅浅弯腰回礼。

“一直听说凤凰部落有个女首领,很了不得,今天见到了,确实不枉我们这群人不远万里前来奔赴。”

桑榆听他说话谈吐,又有计量词,遂问道:“老人家是来自哪里,听您说话,感觉您的老家可比凤凰部落发展的要好一些。”

“我的老家已经没有啦,这些年周游各地,就是多了些见识而已。”

“我们部落缺的正是有见识的人,老人家您是来对了。”

老者笑眯眯,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

能够给予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如此足够的尊重,他对桑榆的第一面还是很满意。

“现在外面不好过,总得找个依仗的地方。”

“这些人都是跟您一起的吗?”

老者摇了摇头,“是也不是,反正就走着,到一处捡一些,下雪了,就捡得越来越多了,他们也不全听我的。”

“这么多人,能相互扶持走到这一步,您太谦虚了。”

聊了一会儿下来,这老者见多识广,谈吐也不俗,坦坦荡荡的,给桑榆留下的印象还不错。

他看和谁关系都不错,可以真说要跟谁关系好,也没见有谁,倒是在外头的时候有些小孩子愿意亲近他。

而且老者在中部地区住过一段时间,那里也开始流行文字,老者会一些,要是真留下来,还是大有用处。

桑榆这里缺的是研究文化的老学者,她一天天要搞生产,这些年轻人虽然跟着她学了一阵子,但根子浅,钻研精神还不够。

“老人家怎么称呼?”

“我叫庄。”

桑榆脑海里下意识就出现了“庄子”两个字,要不是时代对不上,她真的以为自己见到了传说中的大人物。

摸了庄老的底后,桑榆笑道:“桐镇这里虽然简陋,但吃和住目前都能够有保障,老人家可以放心地在这儿休养,等天气好了到时候我让人接您到新地去瞧一瞧。”

庄老听过凤凰部落,肯定也会听过新地,桑榆认为,慕名而来的人,大多都逃不开想去新地看看的想法。

果然老者一听,点头道:“好,好,好,那我就放心地住下来了。”

到了第二天早上,桑榆则直接宣布,原先的四百名战士,由大雪和三十名战士带队,前往新地安家。

那四百名新人即刻沸腾了。

他们一直以为要在桐镇这里待够两年,才有机会去新地。

没想到因为这群人的到来,他们却捡了个大便宜,能去到传说中最富硕的地方,每个人兴奋不已,奔走相告。

刚入住的流民听到这样的消息,虽然不知道新地是什么地方,但见到这些人如此激动,也不难猜出这地方有多好,忍不住露出向往的表情。

管理各个区域的人员也趁机画大饼,把新地一通描绘。

“你看我身上的衣裳,我们新地有制衣坊,去到新地,每个人都能有新衣服穿,还有砖瓦房住。”

“砖瓦房?是什么样的房子,难道比我们现在住的木方还要好?”

“那当然,相当牢固,冬暖夏凉,屋子里有自己的厨房和厕所,干净又卫生,我好想念我的房子啊。”

“你在新地也有房子吗?”

“那当然,我们在这里当值,一年满了就回去,到时候再换另外一批人来。”

“那里真的那么好吗,说得我们也想去看看啊。”

“那里遍地都种着农作物,孩子们不用干活,每天去学校上课,快快乐乐的,不用担心食物的问题,只要没有满十六岁,部落会一直养着,等从学校毕业了,就可以进入各个小队干活,每个月都会发粮食作为工资。”

各种新奇的东西从这些管理人员口中说出来,羡煞了这群人。

“你们好好在这里干,说不定要不了两年,你们也能去新地安家了呢。”

“真的吗?”

“真的,我们以前也跟你们差不多,都是别的部落的奴隶,后来被首领救了,首领教会我们很多东西,如今也算是能过上好日子了。”

“那我一定好好听队长们的话,好好干活,说不定到时候就能去新地了。”

一时间,新地这个词,流传了整个桐镇,每个人一提到新地,都充满了渴望。

虽然外面还是冰天雪地,但另外的四百人让激动得要死,带上自己的家当,赶往新地。

临行前,大雪还是让他们放弃自己手上的东西轻装上阵。

“除了身上保暖的东西,还有两个陶碗,其他的都不必带了,去到那边会重新给你们安排新的,连衣物都要换成新的。”

是的,过去了,就得剃头发烧衣服,这是入住的第一个步骤,到时候有的他们舍弃。

那四百人走了之后,桐镇这边的管理压力稍稍轻松了那么一些,但食物的压力依旧是目前悬在他们头上的一把利剑。

于是桑榆在第二天中午,带着羽和二十名战士从桐镇出发前往鹰嘴湾,她要比岩早一天提前勘测地点,计算出下网的地点,再等待次日和岩的人会合,准备大型的冬季捕捞行动,借此来缓解近段食物的压力。

鹰嘴湾这个地方桑榆也来过,这里这个地形有一个拗口进去,也是鱼儿的经常聚集的地方。

鱼群有一个生活习性,在春夏气温较高的时候,喜欢待在浅水区,但冬季,它们就会聚集在深水区过冬。

桑榆到达鹰嘴湾后,她带着大伙在冰面进行了一次勘测,主要是根据冰层颜色寻找下网地点。

一般来说,浅水区由于冰层薄,颜色较浅,而深水区冰层较厚,颜色较深,根据冰面颜色,就可以找到“鱼卧子”。

她让羽做好标记后,就安排大家先在附近找个山洞作为庇护所,先把这个晚上度过再说。

天很冷,战士们在周边砍伐了大量的干柴火,先是在整个地面上都烧起来,待地烧热了,将火移开,铺上一层干树叶和麻布,人就可以睡在上面,再在周边用火堆围起来,保证身体所需要的能量。

桑榆觉得这个冬天简直不是人过的。

先是大雪天的骑马出行,紧接着又露宿外头,身子冷得不行。

羽知道她身体弱,也尽量地陪在她身边,给她捂手捂脚的。

其他战士见她们两这样,早已见怪不怪。

而且自家首领身体弱,也是事实,谁也不敢多说一句,只能尽量多砍些柴火,把火烧得旺一些。

到了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岩就带着人赶到了鹰嘴湾。

天冷,桑榆也睡不着觉,趁着天微微亮,就开始安排挖洞准备下网。

首先是在冰面上凿出一个入网口和出网口,以及若干个小洞,渔网从入网口下水后,左右两边的人同时拉着渔网,向着出网口方向走,最后形成合围。1

但是,人在冰上网在冰下,要如何控制渔网形成合围的呢?

控制渔网的奥妙是行杆,就像一枚大针,在行杆的尾部带着水线,水线连着一根很粗的大绦,大绦后面则连着渔网,战士们只需要控制住行杆,拉住行杆往前走,就能够穿针引线,像缝衣服一样,把引绳木杆从一个小洞牵引到另一个小洞,渔网就这样在水中撒开,穿过各个小洞后,连接引绳的渔网就在冰层

接着再从出网口把渔网拉出来,捕鱼工作就完成了。

当然,光靠人工的力量,是带不动大绦和渔网的,得靠马拉绞盘的力量来拉动。3

当马儿拉着绞盘转动,渔网从洞口拉出来,所有人都惊呆了。

满网子都是一条条胳膊那么粗的大鱼啊。

要不是桑榆生怕渔网承受不住,早一些拉上来,恐怕要捞到的鱼还跟多。

带过来的鱼筐被一筐一筐地装满,一部分则挑往新地,还有一部分用马儿驮着,运往桐镇。

带来的箩筐根本就装不完这些鱼。

“这些鱼先堆在河边,等运回去了,再安排人过来运,现在天冷,鱼不会臭。”

“雪化之前,还能再下两次网,大家这次有经验了,那么下次就可以做更周全的准备了,岩,后面两次的捕鱼行动你来安排,但时间不能太靠后,免得河面冰化了,到时候没办法捕了。”

岩赶紧应声下来。

桑榆安排他先带人去给桐镇送鱼,自己则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了新地。

回到熟悉的地盘,整个人这才觉得舒服了不少。

羽也第一时间给她烧了满满一大陶鼎的热水让她泡澡。

入水的那一刻,桑榆这才觉得自己这是算是活了过来。

这踏马的才是人过的日子啊。

等她终于坐到炕上的时候,高这时候也前来汇报情况。

虽然桑榆平日不在家里办公,但办公室没有炕,这些天也没有正式上班,她还是默许了自己在家办公的态度。

“从桐镇来的四百人,现在已经安排在了以前巴河集市那些人住过的竹棚子,分了四个小组。”

“嗯,等开春了,两百人直接加入种植队,还有两百人安排给岩的建筑队,种植队和建筑队以前的那些老人,只留下精英和老手艺人,其他的填补到各个小队空缺的岗位上。”

“是首领!”

高走后,桑榆坐在炕上,脑子里过了一遍新地的人手。

这样一来,新地加起来的劳动人口直接飙升到八百多人,加上学校的少年学生和婴幼儿们,新地人口如今已经突破了一千一百人了。

凤凰部落离成为一个大部落的目标也将会越来越近。

而桐镇那边,狩猎、种植和养殖这三大业务还是得发展起来,这才能保证整个队伍粮食的稳定。

那边如今有八百人,不出两三年,随着新生儿降生,再加上达的努力,很快也要达到上千人的规模。

再加上盐山,这三个地方,离三千人口大关,指日可待。

桑榆觉得像是完成了某个等级任务,也忍不住欢喜,毕竟人多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攻克更远大的目标。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