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校园 > 在原始部落当首领(基建)

第104章 第 104 章

  • 作者:大猫追月
  • 类型:青春校园
  • 更新时间:10-06 19:09:00
  • 完书字数:13722

桑榆果然像她所承诺的那样, 要好好多陪她一天。

两人的角色, 像是换了过来。

以前她去哪儿,羽像条小尾巴似的跟到哪儿。

现在羽在哪儿,她就跟着她去到哪儿。

这让羽感觉十分不真实,总想回头确认, 这一切是不是真的。

桑榆心思敏感, 怎么会看不出她的患得患失,主动拉着她的手, 就算是在人前也不放开。

这下轮到小姑娘害羞了,挣扎着不想让人家看到。

桑榆故作失望道:“你这么不想让别人知道我们的关系吗?”

羽急得满头大汗, 直摇头, “不是的, 我只是……大家都喜欢你, 要是知道我霸占了你, 会不高兴。”

“管别人高不高兴,我们开心就好,又不碍着别人。”

羽这时候才转身抱住她的腰,难得撒娇地道:“那也不用特意让他们知道, 你能多陪我一天我已经很高兴了,就算不牵着手, 已经感觉要飞起来了,留着下一次再牵。”

桑榆知道她害羞, 或许是她对两人之间的感情也还有些忐忑不安, 于是不再步步紧逼, 摸了摸她的脑袋道:“那么回了房间了, 没有别人了, 是不是就可以牵牵手了。”

羽眼睛瞬间就亮了, 连连点头。

“要牵,现在就牵着。”

她们两人现在就在木屋里,再无第三人。

桑榆伸出手,却没牵住她的手,而是指了指自己的脸颊。

小姑娘几乎就在一瞬间明白了她的意思,迅速上前一步。

很快,桑榆脸颊上就落下了一枚温热的吻。

手上也热乎乎的被牵住,一摇一晃的。

“开心吗?”

“开心!”

“既然这么开心,那么学习肯定也能事半功倍,今天下午趁着没别的事情做,给你开个小灶,多教你认几个字。”

羽听到认字,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

“怎么,不喜欢我教你念书?”

“喜欢你,不喜欢念书。”

“那我教你念书,你是学还是不学。”

“……”

“上次得亏你认得自己的名字,还会写个安字,你不知道那几个月你不见了,我都快急死了,你再不回来,我连部落都不想要了。”

羽从来没听过桑榆讲那段时间的事情,现在得知她居然为了自己连部落都不想经营,这种被珍视的感觉让她心里大为感动。

慌忙道:“对不起,是我不好,我没有处理好才让你担心,我们现在就开始认字,我会好好学的。”

桑榆没好气地瞪了她一眼,“我说这个事情,不是想拿它来逼着你认字。”

“我知道,可我现在想学嘛。”

说完殷勤地去找第一次过来时桑榆就给她打包的笔墨纸砚,可惜没有桌子,也没椅子,她就去外面扛了一张巨大的石片和几块石头进来,三两下砌成一张石桌子。

桑榆看着她吭哧吭哧的样子,倒也算是游刃有余。

“动手能力不错,学习知识的能力要是能达到一半就谢天谢地了。”

羽嘻嘻地笑了,洗了洗手再走进来,盘腿坐到石桌前,摊开空白的练字簿,问道:“请问桑桑老师,我们今天要学什么?”

桑榆见她这样装模作样的姿态,手痒痒的恨不得敲她满头的暴栗子。

“今天教你一首诗,叫做木兰辞。”

“木兰辞?”

“主要描绘一个叫做花木兰的女孩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的故事。”

羽一听,来劲了。

“好,就学这个。”

以前桑榆写的《弟子规》《千字文》等书籍,羽一听就想打瞌睡。

“不过在学这首诗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下木兰所处的背景,这个故事我从来没跟别人说过,因为我说的背景,大家也不一定能理解,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羽点了点头,表示洗耳恭听。

“木兰所处的地方跟我们部落不一样,她们部落人口很多,已经建设成了一个国家,正逢她的国家被外族人侵扰,她们的首领也叫做可汗派人来征兵上战场,但在木兰的部落,女人被认为是被保护的人群,应该在后方支持男人打仗才对,就像在以前的部落,男人负责狩猎,而女人则选择采集。”

羽听得聚精会神,大眼睛一眨都不眨,盯着桑榆,眼神催促着她继续讲下去。

她已经可以预见了,这位叫做木兰的女子,肯定做出了一番大事业来。

桑榆见她乖巧的模样,心念一动,倾身过去,想要亲亲她紧俏的鼻子。

可谁知羽却微微抬起下巴,这一吻落在了她的嘴巴上。

桑榆轻轻拍了拍她的脸颊,这才继续讲下去。

“木兰父亲年迈,她上无哥哥,弟弟又年幼,她不想让父亲和弟弟去受这份苦,于是去买来马鞍和马匹,打算女扮男装,替父亲去出征。”

“她一路可顺利,有没有人发现她是女的?”

桑榆笑道:“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黄河边上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河流汹涌奔流的声音。”

“桑桑,我仿佛能看到木兰宿在黄河边的景象。”

桑榆伸手将她揽过来,揉进怀里,继续念道:“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到了第二日晨曦,她们辞别黄河上路,终于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夜晚,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桑桑,战马啾啾,像不像我们出征岩石部落,我骑着马儿从他们部落大门前冲过去的时候,□□马儿嘶鸣的声音。”

“像,就是那样的声音。”

“可为什么,木兰的战马更……更……”羽词穷了,但她知道那种感觉。

“木兰的马儿更悲壮,是吗?”

“嗯嗯。”羽疯狂点头。

“是因为当时情景不同,心境不同,还有写这首诗的诗人对这个场景进行了很好的描绘。”

“桑桑,你快继续念下去。”

桑榆抿着嘴笑了笑,念道:“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也许是受了羽情绪的感染,桑榆的情绪也不禁变得有些激昂。

再一字一句地解释着这些诗句的含义,短短几句词,囊括了战争的残酷和将士们九死一生的惨烈,把小羽同学给说得热血沸腾。

“桑桑,桑桑,花木兰好厉害呀。”

当桑榆念到“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的时候,羽这才松了一口气笑道:“桑桑,我们部落比木兰部落好,我们不用女扮男装也能上战场,你要比她们可汗好多了。”

桑榆敲了一下她的脑袋,骂了她一声贫嘴。

“待会儿我把这首诗写下来,你这段时间要把它背下来,等下次见面了我要检查。”

不同以往的推脱,羽这次显得信心十足,挺着胸脯道:“这首《木兰辞》我会背下来的,桑桑下次你就看我表现吧。”

桑榆也没全信她,铺开纸张,让她磨墨,自己拿着毛笔蘸了点水润笔之后就开始默写。

《木兰辞》是高中语文必背课程,虽然时隔数年,桑榆还是很顺利地将它们给全文背诵并默写下来,待字迹干透后,转了个方向对着羽道:“

“好,来吧桑老师。”

桑榆教了几遍之后,就把她丢在房间里自我消化,自己则转身出门了。

来之前和雀的一番谈话,大致确定了盐山这边的主要发展事业,但现在看来,还能有很大的调整空间。

畜牧业和盐业发展基本不动摇,但随着畜牧业发展起来,将会产生大量的粪便,也会带来大量有机肥的产生,只用来种植牧草,会不会有些浪费。

她骑着马,在牧场四周溜达,查看着地形。

说实在话,草甸虽然不比平原,但在这个年代还没有做到机械自动化种植和收割,两个地形区别并不大。

护卫们远远跟着,不敢打扰她的思路。

来来回回走了一会儿,桑榆的思路在要不要发展种植业之间徘徊着。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马蹄声。

桑榆看着营地的方向,就知道有人坐不住了。

果然羽坐了一会儿,等了许久不见桑榆回来,就开始如身上爬了蚂蚁似的难受,于是丢了课本又跑出来了。

桑榆看着眼前的小跟屁虫,调侃道:“背得多少了?”

“我担心你,就出来看看,等明天你走了我再背。”

“这都是你的地盘,有什么好担心的。”

“我不管,反正你今天答应我的要陪着我,你去哪儿,我也要去哪儿。”

桑榆这时候也不跟她计较,问道:“你说,要是花木兰在这里,她会怎么管理这一带,只是饲养战马和牛羊吗?”

“不然还要做什么?”

“种地种菜吧。”

“可将来还会有更多的牛羊,到时候要种更多的牧草,要再种地就会占用牧草的地,我们的人还要分一半人专门种地,大家需要学习更多的东西。”

桑榆想了想,点了点头,“好像也太杂了,什么都做,到最后什么也做不了,不过菜还是要种的,至少要够这里的人吃,能够自给自足。”

可惜没有马铃薯、南瓜这种易存活的作物,不然在这里种其实还挺好的,牲口们有人能吃瓜类的东西,至少不用过度依赖新地那边。

但就算他们不依赖新地,新地那边却需要依赖这里的马牛羊,其实互相交换也刚刚好。

桑榆最终还是打消了在盐山这边发展种植业的念头。

一村一品,盐山有了盐和畜牧业,都已经算是两品了,够了。

等桑榆第二天惜别了羽回到新地,果然还真有一堆事情给找上来。

至于火部落的耀,桑榆也没得空理他。

虽然小女朋友不在这边,但她要做一个体贴入微又洁身自好的情人,就不能跟别人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情况,而且面对这种情况,最好也不要给别人以期望,否则各种困扰,以后想甩也甩不掉。

桑榆首先要见的是梅。

梅是带着葶和运两个人一起过来的,这几个人看上去乱糟糟的,但眼睛都很一样,显得特别有神,满脸的兴奋。

桑榆有些嫌弃道:“你这是有多少天没打理自己了,好歹也是个队长。”

梅不介意她说自己,赶紧拿出一大叠稿子,上面画满了各种不同的图案,也做满了密密麻麻的标记。

“首领,先前您说的那三种水力车——水碓、水排和水磨,我们研发小组已经在图纸上演练过很多次,还做了模型,我认为已经可行。”

说完把旁边的箩筐给拉过来,拿起一堆模型就往桌上面倒。

桑榆看着她如此不拘小节的模样,和以前的俏皮可爱简直判若两人。

看样子是受了角那件事情的刺激,如今不眠不休,也要把水力车给弄出来。

她暂时没对她的行为进行评价,而是拿起她制作的模型仔细观察了一番。

这上面还湿答答的,看样子来之前应该是在水里实验过。

桑榆看着这些模型,和自己在现代农展览博物馆里看到的几乎差不多的构造,忍不住感慨,其实原始人真的不笨啊,他们只是没有理论基础和经验传承而已,一旦引进门,他们还是能钻研出些门道来。

“走吧,去我院子的小水池实验一下。”

三人赶紧抱着稿子背着模型,跟着桑榆去了她的院子。

“你们先把这几个模型在水池里面固定好位置,一会儿运和葶,你们两拿着罐子装满水从上面缓缓倒下来,我们看看模型的运转情况。”

桑榆追求的是自动化,只要模型能在水流作用下自动化运作,那么这个项目就是成了。

很快模型被石头和绳子固定在浴缸那么大的水池边上,运和葶两人抱着罐子将水匀速往下倒,随着水流经过,这些模型也开始动了起来。

其实这些模型里面,最重要的环节是如何通过轮轴、拉杆等机械传动装置,将水力转化成为带动岸上器械运作的动力。

包括把圆周运动改变为直线往复运动,包括重力的杠杆设计等等。

非常幸运的是,这些模型都能按照她们所期望的那样,运转了起来,有个别不动的,主要是因为模型没弄好导致卡住了,但思路却是对的。

桑榆指出了其中的小细节后,才提出了其中最关键的问题。

“如何人工设置水位落差,这些水车中间的轴承怎么做,用什么材质,用木头吗,还是能用铁器,如果用铁器,会不会容易生锈,还有这个轴承需要润滑,如何制作润滑剂,保证水力车在转动的时候的丝滑,还能起到保护的作用。”

这些问题都很犀利,也是接下来梅她们主要攻克的难关。

但今天至少她们的模型通过了。

“首领,之前一直都是在研究装置和运作原理,如今既然模型没有问题,那么接下来我们将重点研究水位和轴承这一块,一定不会让首领等太久。”

桑榆点了点头:“你们都很棒,梅这方面的潜力我是早就发现了的,这才力排众议,把她推上这个位置。但是葶和运,你们两人如今崭露头角,也很让我惊讶,希望你们以后能够继续加油,而且要良性竞争,一个好的团队,能够互相促进成就彼此。”

“你们也可以尽量挖掘自己擅长的方向,动力这一块,不只单单只有水力而已,你们未来面对的领域很辽阔,机会也很多,务必要互相帮助团结一致。”

“首领,我们知道了。”几人异口同声地道。

“快回去吧,我等你们的好消息,还有,好好收拾一下自己,该休息也要休息,身体是做任何事务的本钱,休息好了,才能更有动力去攻克新的难题,一定要劳逸结合。”

看着几人欢快的背影,也不知道听进去了没有。

但桑榆心中还是蛮激动的,这些模型出来了,部落很快就能用上灌溉系统,明年水稻种植也有了保障。

还有一旦水排真的安装上了,打铁队现在的二十人,可以减掉一半的人。

石磨和水碓这两个东西问世,部落粮食的舂米、磨粉都不需要再借助人力畜力,又省了一批人手。

在梅带着团队对轴承问题日夜钻研的时候,桑榆这边也没闲着。

连续开了几个大队长、小队长会议,又征求了民众的意见,最后终于确定了桐镇和盐山这两个地方的中层管理人员名单。

除了管理人员,还需要另外调配相关的人员过去协助监督带队。

因为只有负责人和六名小队长,想要很好地稳住这些游人,会存在很大的难度。

特别是桐镇这边,集聚的游人已经达到四百人之多,等天气越来越冷,这个数量只增不减。

于是桑榆特地抽调了五十人跟着克一起去桐镇,辅佐他进行管理,等各个小队明确分工之后,这些人要带领游人干活,传授工作经验。

其实他们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协助各个小队长管理队内成员,做好相关思想和舆论引导的工作。

桑榆对此采取的是一年轮值制,这群人驻扎分部落一年期满后可以返回新地,再另外抽调五十人过去,相当于下基层锻炼,这是一个强制性任务,也是每个人可能都会面临的服役性质的任务,直至这群游人完全转化,真正变成凤凰部落的人,才结束抽调工作。

在人员名单确定下来的第二天,这些人拖家带口地,奔赴了最新的岗位。

盐山这边也一样,早之前派过去的二十人也算在其中,雀过去的时候,随同的有六个新选出来的小队长。

如此一来,桐镇驻扎了五十八名凤凰人,外加游人四百名;

盐山则驻扎着二十七名凤凰人,外加游人二十名。

盐山这些人并没有把羽的二十名开拓者小队计算在内,该小队完成任务之后,还要返回新地,执行新的任务。

原本接近一百四十人的建筑队,就这么七零八落地被拆散,送到两个地方基层,岩手下的建筑队员如今也只剩七八十人了。

随着人口的增多,除了管理之外,桑榆更加关注的是粮食问题。

自从有了铁制农具的加持,新地新开荒的土地越来越多,如今已经达到两千亩地,桑榆决定明年把水稻面积扩建到一千亩,剩下的一千亩主要种大豆、黍米和木薯。

桐镇那边明年也要开始发展种植业,不求能够反哺新地,但求能够自给自足。

新地的种植队如今只有五十人,肩负着整个部落的粮食供应,但这点人根本没有办法按时按量地完成两千多亩地的种植任务。

所以这五十人,主要是对土地和作物的日常维护,除此之外就是继续开荒。

而一旦到了农忙时节,包括播种、插秧以及收割等农忙大事,则需要安排新地所有小队队员加入,一起完成农忙的工作。

机动性管理,是最适合眼下情形的办法。

如今桐镇和盐山两地有了主要负责人之后,桑榆就放手让他们去干。

当年新地建设,具体如何分队,如何进行引导,这里人每个人都经历过,他们只需要照搬经验即可,桑榆不想还每件事情都要跟在他们的屁股后面。

盐山那边情况要相对好一些,因为游人少,直到十月份,游人也增加到三十人。

这些人都是被凤凰部落的名声给吸引而来,都想在这里安家落户,只想着好好表现,争取早日转正,加上雀手下又有二十多名自己人,好管理得很。

雀也不负桑榆的期盼,短短一个星期内,就把六个小队队员及职能分工等给安排妥当。

在第二个星期的工作日,盐场这边已经开始安排人在干活了。

草料队的队员,忙着囤积草料,同时划分地界,种植一些冬季能生长的牧草,如紫花苜蓿、黑麦草、高丹草还有鸭茅等这些品类的草种。

后勤队的人在积极完善基础设施,盘炕的盘炕,搭围墙的搭围墙,派过来的两名木匠忙着打造床铺和桌椅,一派井然有序的景象。

雀还带人开荒了一小片荒地,专门用来种菜。

雀来了以后,羽就再也不用管盐山的具体事务,卸了担子后,带着开拓者小队在外面寻牛找马,顺带领略盐山以东往北的风光,就算找不到动物,也不用急着回来,除了思念新地的那个女人,其他的,倒也自由快活。

与盐山这边的井然有序对比起来,克在桐镇,就颇有些手忙脚乱了。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