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校园 > 在原始部落当首领(基建)

第68章 第 68 章

  • 作者:大猫追月
  • 类型:青春校园
  • 更新时间:10-06 19:08:45
  • 完书字数:12640

十一月初四, 星期二。

经过三天的庆祝和休息,大家元气回归, 接下来将会继续投入到部落生产建设中。

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就要过年, 天气越来越冷,离下雪也不远了。

在这短短一个月里面,头等大事是要准备好过冬的食物和保暖的东西, 去年的火炕现在还能继续用,但柴火方面得要全体出动才行。

石刀石斧和骨刀,都远不比铁刀, 砍一棵树就得要半天, 单靠聋一个人,也只能勉强能负责伙房和篝火所用柴火, 烧炕的, 得另外派人砍才行。

制衣坊七个人也在赶工,虽然现在大家都有麻衣穿了,但首领说了,每个人至少要有一件外衣保暖,于是几人手上的衣服兽皮是一件接着一件弄,争取今年每个人都能有兽皮大衣过冬。

其他人都在各司其职, 桑榆则对刚背回来的矿石开始进行研究。

炼铁离不开火, 整个工艺流程对温度的要求也极高。

桑榆只挑了岩来建造高炉, 再有手工队包括角在内的五个人参与实验, 只有实验成功真正炼出铁来,才能大批量建造高炉和打铁场。

在动工之前, 需要把木炭和鼓风机给准备好。

木炭的烧制原理其实很简单, 将燃烧中的木材和空气进行隔绝, 待冷却后即可成炭。

结合部落眼下实际情况, 桑榆采用的是烧制土窑木炭法。

建窑烧制木炭讲究的是密封、进气排气等方面的因素,和制陶的原理差不多,但烧制木炭最好只砌下个半窑即可,方便装窑,而且也没有陶器讲究,入料点燃后再用黄泥封住上半部分。

一切准备就绪,只需要砍伐足够的树木作为木炭原料都可以了。

木炭选用的树木材质也很重要,一些硬阔叶树种如:青冈木、榆树、枫木等这些硬质木材,烧出来的炭硬度好、分量重,而且很耐烧。

看着大伙拿着石斧吭哧吭哧地砍着木柴,弄了好久才弄断,桑榆安慰道:“等咱们把铁刀给炼制出来,到时候砍这样的树枝三两下就能砍断了。”

大伙闻言皆不可置信,但想到首领却从来就不骗人,也不敢过多猜疑,于是又变得干劲十足。

准备好这些木材后,装窑。

根据桑榆的指挥,他们在第二天就收获了极好的木炭。

炭的问题解决之后,就要开始制造鼓风机。

因为纯铁的熔点高达1500度以上,单纯以木柴或者是木炭作为燃料并不能使其融化,只能把铁矿还原成饱含杂质的海绵铁。

而鼓风机的出现,就可以利用其风力使燃料充分燃烧,这些木炭在鼓风机的作用下也会产生很高的温度,高温火焰熔化铁矿,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加入木炭粉,铁矿就能一直保持着液体状态,在燃烧的过程中使炉渣充分析出,最后将这些液态的铁水倒进提前准备好的模具,铸造成需要的工具。

这工具还不能直接使用,需要经过千锤百炼趁热打铁,进一步增加铁器的纯度和硬度,最后才铸成想要的铁器。

这个过程十分麻烦,但千百年来,人们就是经过如此繁冗复杂的程序中提炼出铁,铸造成各种各样的铁器。

古时候的鼓风机叫风匣,也叫风箱。

其结构外行人觉得复杂,但其实组成很简单,主要原理就是使空间加压后从出气口排出。

首先做出一个长方形的匣子,匣子的材料用木材和兽皮混合制成,匣子前面的板子上凿出三个孔,孔上架着把手,拉动把手时候带动活塞前后活动,带动空气的进出,匣子和炉灶相接的地方可用竹筒或陶罐衔接,把手一前一后拉动,风不停地往往炉灶方向灌,炉子里的炭火充分燃烧产生高温。

这是最古老的风箱制作方法,桑榆鼓捣着画了一个大概出来,后面让角几人进行加工。

原始人不傻,当他们明白了工具的使用原理,并拥有一定经验的时候,他们就会变得异常聪明,很快,一个大风箱就做好了。

炼铁的地方安排在制陶场往西过去的一块空地上,如今砖瓦队已经烧出了几万块的火砖,铁铺就直接用砖头搭建起来。

目前炼铁是凤凰部落独有的技术,也将会是他们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部落的底气。

这样的技术不能流传出去,就连手工队也只挑选了五个人参与风箱制作和炼铁。

至于高炉则是由建筑队的岩负责,岩的人品桑榆自然是信得过。

同时她还下命令,部落里的其他人无事不能随意光临打铁铺,以确保技术的保密性。

未来的打铁场将由十间小铺子连接成,每个小铺子里面有两套设备,一套是黏土建造成的高炉连接一个风箱,作为熔铁之用。

还有一套是矮炉子,是打铁用。

当铁水倒入模具中成型后,还要不断捶打,矮炉子就是用来软化雏形铁器,方便捶打。

同时还有打磨的工作台等,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炉子的建造办法和建土窑的工艺一样,只是形状有所差别,成一个大大的圆筒形,底部的侧面开了一个孔,主要用于鼓风机的进风口,还有出渣的地方。

炉子做成之后,由大雪三姐妹用优质陶土烧制成耐火陶杯以及土模,耐火陶杯是盛放高温铁水的容器,土模则是将铁水到其中凝固后形成的特定形状,刀具的土模,锤子的土模等等。

一切准备就绪,就开始炼铁了。

用木炭和敲得细碎的铁矿石从熔炉的顶部开始装填,直到填满。

点火并开始鼓风,等炉温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开始熔炼了。

随着温度不断上升,经过高温煅烧的□□结成棉花状的铁块,此时可以直接将接近熔化的海绵状铁块进行塑性,在有土模的情况下,将这些通红的铁块夹到耐火陶杯里继续烧,直到熔化成水。

再将铁水倒到事先准备好的土模里。

第一批锻造的是锤子、铁钳子和捶打的工作面/操作面,以后想要对铁块进行千锤百炼,势必要有个坚硬的锤子和铁垫子。

铁锤子的土模相对简单,做好锤子的土模后,不过还要注意留一个装把手的小洞。

随着土模里的铁块成型,冷却后装入把手即可使用。

锤子和操作台的铁板在精度上要求不高,作为第一批初级工具,只要能敲能锤就行。

工具准备就绪,就可以开始打铁。

在鼓风机的作用下,炙热的炭火被充分燃烧,耐火陶杯里的铁水逐渐融化,再用钳子把陶杯夹出,倾斜着杯壁把铁水倒到事先准备好的砍刀模具里,待铁水基本成型后,在把模具里的砍刀雏形体取出,放到铁板工作台上,锤子也在这个时候派上用场。

打铁需要千锤百炼,配合着炉子里融融的碳火,不断煅烧不断捶打,才能打造出想要的工具。

炼铁打铁这项工作全程由手工队派人负责。

在实验阶段,先建造一个铺子,等真正能打出铁器来了以后再完善其他几个铺子,把高炉建设起来。

眼看要过冬,桑榆也没催他们,能做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其他小队还是各自忙活自己的事情。

而在距离除夕夜还有十几天的时候,岩石部落也终于派人将伤员和医护人员一并送了回来。

腊月十五到达新地,好在还没下雪,路上没有什么耽误。

这些伤员在岩石部落多待了半个月后,伤势也已经好了许多。

有三名队员已经可以自行走路回来,但有一名因为伤到腿脚,虽然恢复的还不错,却不方便行走,就担架抬回来。

另外一个是伤势最重的英,已经有了起色,但回来后还需要静养个大半年。

这群队员在踏入凤凰部落的地界之后,就觉得雀跃不已。

还是自己家看着亲切舒服,一进入新地就感觉有一种自由的气息扑面而来。

梅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明明每天回来都要按时出勤干活,在岩石部落其实也不用做什么,守着几名伤员,这几名伤员根本也不怎么用忙活,可就总是一种迫不及待想要回家的感觉。

就算回来没有星期天她觉得无比欢乐啊。

娅除了自己亲自护送,另外还带有十个人一起。

这些人大多数是没来过凤凰部落的。

一路过来,忍不住对新地这片肥沃的土地赞叹不已,这里水草丰美,即便是冬季,也不觉得荒凉肃杀。

新地背靠山,面对幅员辽阔的平原,还有河流从中穿插而过,不管是狩猎还是采集,都是绝佳的好地方。

来到关隘处,更是看到足足两三人高的围墙,直呼不敢相信。

就这样一座围墙,已经足以抵挡大部分的部落,更不用说围墙上如果还埋伏着准头极好的弓箭手。

守门的守卫见到岩石部落遵守约定按时把人送回来,忙打开门将人迎进来。

进入围墙之后,离集聚区还有一段路程,但已经能够望到远处一排排整齐的竹屋,还有右边平原地带里一块块整齐的田地,虽然眼下气温已经很低了,但地里还有人在忙碌着。

田地过去靠近山脚处,那里蔓延着一片新开发的地方,一条条土沟被挖开,土沟里外有一群人像蚂蚁搬家一样上上下下。

河边也建起一排排竹棚子,那里烟火绵延,冒着火光,叮叮当当之声不绝于耳。

即便已经是冬季,但整个新地却依旧是一片欣欣向荣繁忙之相。

娅上次来到凤凰部落已经是一年多以前了,那时候鸟部落的人刚搬过来没多久,还不是这样,短短一点的时间,却有了这么大的改变,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她也跟随老首领去过不少的部落,却从未见过这样一个部落,人数并不算很多,但如此地充满生命力。

反观自己岩石部落,一直自诩这一带最厉害的部落,但如今看来,却并非如此。

特别是经过石的这么一捣乱,原本接近千人的部落现在变成六七百人的部落,元气大伤,想要恢复原来的活力,恐怕还得要两三年的时间。

不过要是能跟凤凰部落一起合作,娅相信,或许不需要两三年那么长时间。

桑榆也得到了岩石部落把伤员送回来的消息,原本在养殖场正在给小动物们点数的她,立即骑上白雪朝关隘处跑来,

“终于回来了,眼看天越来越冷,我都后悔不快点让你们早点出发,要是下雪了,到时候娅她们可就不好回去了。”

桑榆一见面愉快地和娅打招呼,又查看了几名战士的伤势,见到都在好转了,终于放下心来,高也带人把伤员抬回去安顿。

她又把香和几名陪护人员给夸了一遍,让她们回去好好休息,回头再给她们接风洗尘,把表彰大会给补上。

娅则兴奋地拍了拍她的肩膀道:“我真没想到你们部落现在已经建设得这么好,搞得我一进来都不想走了。”

“那就不走了,给你盖个房子,长久定居在这吧。”

两人开着玩笑,在众人的簇拥之下朝集聚区走去。

伙房旁边以前有个餐房,之前还没有从鹰部落救来人,也还没有盘炕的时候,大伙儿就是在这个餐房里面过冬的。

现在部落人多,进餐房也容纳不下那么多人,只要不下雨,大家都在露天用餐。

如今这件餐房改成会客室,来招待这些外来人,刚好合适。

腊月的天气很冷,圆也提早在会客室里烧好了两个炉子的炭火,一进屋,一阵暖气扑面而来,暖呼呼的。

娅这次带过来的有十个人,五男五女。

那十个人进屋后自觉地围到另外一个炉子处,只剩桑榆和娅二人独霸一个炉子。

那几人看着炉子里干干净净的炭火,一丝烟火都没有,可却散发出十分灼热的热度,觉得十分惊奇。

娅自然也注意到了,问桑榆这是什么柴火,怎么不像平日里他们烧的柴火那般冒出滚滚浓烟。

桑榆笑着把炭的做法和好处解释了一遍,接着道:“你们人手够多,可以试着做这种炭,用不完可以拿来跟我们换,有多少要多少。”

娅有些迟疑道:“有多少要多少?那你们制作木炭的方法能告诉我们吗?”

“当然没有问题。”

木炭这种技术含量不高的活儿,本来就想着要包出去给其他部落代工,没想到岩石部落还主动送上门来了。

娅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感觉一直在麻烦你们。”

“既然是下决心和你们合作了,就没有什么麻不麻烦的,毕竟你们做得好我们也才能有的更多的收获,这个叫双赢,你赢,我也赢。”

岩石部落的人第一次听到这么新鲜的词,只觉得眼前这个女首领更加的高深莫测。

“等吃过饭了,我再带你们去烧木炭的地方看看。”

听到要出去转转,大伙都有些坐不住了,毕竟刚刚一路走来就觉得每件事物都好惊奇啊,要是真的能全都参观一遍那真的太令人大开眼界了,但大老远徒步前来,已经是饥肠辘辘。

圆也赶紧安排伙食,除了岩石部落客人的,还有伤员和陪护人员的。

桑榆现在给她多安排了一个叫做良的小伙子,给她打打杂,加上慈有空也会带着孩子们过来帮忙,整个厨房的活也跟着变得轻松起来了。

一直以来,凤凰部落的主食都是以木薯为主,别的人是没什么,能吃饱已经是万幸,哪敢奢求那么多,但像桑榆这种嘴巴叼的人吃久就有些腻了。

圆如今有了帮手,现在一得空她就各种研究。

还真的给她研究出了一种面饼出来。

是将木薯晒干后,和黍米一起用石臼碾碎成粉,得出来的米粉加水混在一起揉成团,再捏成一个个巴掌大的圆饼子,放在陶罐上边蒸。

蒸黍米木薯饼子的办法和简易蒸笼的制作方法还是桑榆告诉圆的,一下子就帮她解决了这些饼子没有办法煎,而且煮出来又糊掉的问题。

蒸熟后的饼子呈黄澄澄的颜色,一个个厚厚实实胖乎乎的看上去十分有食欲,虽然没有像现代的馒头包子那么松软,但比起总是木薯打底的部落人来说,可太好吃了。

因为碾米花费力气打,所以这样的饼子只有节假日才能吃上,如今娅他们要来,桑榆才吩咐拿出来招待客人。

岩石部落的人,之前能使用陶碗的人并不多,如今每个人都发到一个陶碗和一双筷子,都惊奇不已。

桌上一共三个菜,都是大陶碗装的,分量十足。

一大盘野鸡炖小蘑菇,一盆炖鱼,一个青菜,青菜的烫熟了捞出来再淋上盐水等调料,刚上桌就香味扑鼻。

岩石部落虽然是大部落,但因为还没有发展耕种和养殖文化,所有的伙食都得靠狩猎和采集,人多量少,能吃得饱饭其实也很艰难。

主要是,没有这样的烹饪手法,没有这么多的香料,也没有这样的色香味俱全。

圆在桑榆的嘱咐下,给每个人都上了三个大面饼。

这些人看着眼前这些香喷喷的食物,都忍不住直咽口水。

作为如今岩石部落大当家的娅被自家兄弟姐妹的这副馋相给羞红了耳朵。

桑榆也识趣地退出去,让他们自便用餐。

见到凤凰部落的人都退出去了,几人这才放开吃饭。

娅虽然性格爽朗不拘小节,但也能明白桑榆等人的体贴,心中一阵暖意流过。

大家迫不及待开动,第一口菜,忍不住惊呼出声。

是赞叹的声音。

太好吃了。

娅自己也早已按捺不住,捏住眼前胖乎乎的面饼塞进嘴里咬了一大口。

在桑榆眼里十分粗粝的面饼子,在娅的嘴里却是无比细腻的美食。

再捞过一大口青菜塞进嘴里,谈谈的咸味混着青菜香甜,和嘴里未咽下去的面饼子嚼在一起,娅都不舍得吞下去。

一口吃完,再夹了块鸡肉,一口肥花花的鸡肉混上一口面饼,油花浸入粗粝的面饼里,是一种畅快的咀嚼和吞咽的过程,简直太美味了。

“少首领,太好吃了,我们回去也能做出这么好吃的东西嘛?”

娅抹了抹嘴角,想了想道:“野鸡能猎到,但这种蘑菇有些有毒,我们都不敢吃,凤凰部落的人肯定能分出有毒和没毒的,还有这个饼子,我们做不了,不知道他们是用怎么做出来的。”

娅夹了一块鱼肉,嗦了一口,鲜嫩无比。

“这个鱼我知道,但是它在水里,我们也没办法捉住。”

“凤凰部落可真是太厉害了——”

“少首领,我们以后要是把石头背过来,是不是也能换这些饼子。”

娅闻言,想了想道:“应该可以,桑首领说能换盐和陶器,要是想换饼子应该也能换。”

一顿饭吃完,所有人都是意犹未尽的感觉。

看着三个精光的大陶碗,甚至连鱼骨都被吸了一遍又一遍,大家都有些不好意思,忙着收拾碗筷去帮忙洗碗。

圆哪里敢麻烦这些客人,这都是她份内之事,和良动作利索收拾着,拒绝了对方的好意,让他们吃好了就去山脚下炭场找首领。

几人这才急忙赶往炭场。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