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我崇祯绝不上吊火之虎vvvv

第522章 春江水暖鸭先知,政策得失问百姓

  • 作者:朱由检多尔衮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10-06 16:10:27
  • 完书字数:4944

正在此时。

“呜呜呜!

哐哐哐!“

一列火车,奔驰在河对岸的铁路上。

深色的烟柱,在天空中散成了一朵朵墨梅。

两人看了过去,原来是贯穿汉都南北的铁路线上,用来运输粮食的火车,正在通行。

朱由检定定的看着,嘴角的笑容怎么也藏不住:

这都是朕打下的江山!

这是朕带给华夏的变革!

军情如火……战场凶险……自古将军难免阵上亡……

便是永乐大帝,都病故在北征途中!

朱由检怎能不知!

此次北上,谁也无法担保他能平安归来。

但是,有些事,他是必须要去做的!

为华夏保留一份元气,为后来者开拓一条除了你死我亡之外的另一条道路——

这也是他的责任!

借着李自成的故事,留给后世一份参考的典范。

然后世少了一分你死我亡的拼杀!

为这个古老的民族,多保留几分生气……

朱由检只愿华夏能够少了几分磨难!

朱由检贪婪的看着窗外的点点滴滴。

他将汉都收入眼帘,恨不得将一草一木都刻在脑海。

这是他深爱着的土地……httpδ:/www.youxs.org

这是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摇篮……

朱由检眼角有了水光……

只可恨,一身所学,却未能施展十一!

……

朱聿键再次感慨道:

“陛下手段,老臣叹为观止矣!”

……

天空中,飘下了点点雪子。

小雪节至。

落雪了。

明岁,该是一个好收成吧!

瑞雪兆丰年啊!

淅淅索索的雪子落地声,击打在马车顶棚上,清晰可闻。

……

“下雪啦!”

一道娇憨的少女声,响彻在还未修建完毕的作坊前。

抬头看去,漆黑的门匾,已经挂在了门楣上:“丁记成衣坊”。

成衣坊的隔壁,是正在搬运榨油机械的丁记油坊。

两座房屋的主体早已建成,现在正在装门窗。

两座相邻的作坊内,遍地都是木头渣滓碎屑。

……

京师的新潮流,店铺大都会装上宽阔的大窗户,还要安上了玻璃。

当出身这个世上潮流之都苏州府的五怪到来后,得益于皇帝的指点,玻璃已经被玩出了花来。

不但能够碾压宽阔的大平面玻璃,甚至就连回火钢化、吹制各种奇形怪状的器皿、制造各种曲面玻璃……

都出现在引领世界五千年风潮的华夏大地上。

甚至,一人高的大镜子,已经成为了“汉江商号”的最新主打产品。

哦!

此时叫做“郑氏商号”!

每一个新潮流的到来,最先随之变动的就是商人们。

当大量玻璃制品开始出现,最先使用的就是商铺。

今日的汉都,哪间店铺还使用老掉牙的油纸糊窗,那是要被客人嗤之以鼻的。

玻璃又不贵,为啥不用透光度更好的玻璃窗呢!

大皇帝陛下,对咱们汉都商号有补贴,原价一枚银元一尺见方的玻璃,咱们汉都商人只需要三百枚铜钱就可以了!

皇帝陛下,给咱们补贴七成呢!

在政策的刺激下,一间间商铺,重新制造了窗柩,使用上了还带着微微琉璃色的大块玻璃。

单单孙云球的玻璃厂,上个月给税务部上缴的税赋,就高达十二万枚银元!

玻璃制品的流行程度,可见一斑!

在这样的大氛围下,丁家作坊也不能免俗。

门窗木匠们,正在安装玻璃。

路边的那座成衣坊,堪称窗明几亮!

“你这妮儿,下雪了也不嫌冻,还不赶紧进来!”

丁夫人拿着一把扫帚,冲着门口街道上疯跑的女儿,气呼呼的斥责一声。

伴随着丁夫人说话的时候,团团白色蒸汽升腾。

“我偏不!”

丁姑娘娇憨的冲母亲扮了个鬼脸。

丁铁牛摆摆手:

“孩他娘,算了吧,前些年天旱少雨,好几年都没下雪了,孩子想疯一会,就随她去吧!”

丁铁牛抽了一口旱烟,说了老婆子一句,又一脸不耐烦的对两个徒弟道:

“咱们这作坊,可是开到了京师里,你们俩憨货给我记住了——

京师里贵人多,仔细点你们的嚼口,可莫要说错了话,得罪了贵人们!

别说你俩这种小百姓了,就算是咱家老爷子来了,也要夹着尾巴做人的。

要是你俩折了进去,我可是找不到关系给你们赎人的!”

二娃两师兄弟,正吭哧吭哧的从大车上卸油坊的家伙什。

闻言,两人扭过头来:

“师傅,您就放心吧。

咱们来的时候,家里吩咐了,京师不比别处,一切都要听师傅的话!”

丁铁牛翻了个白眼。

俩棒槌!

老子是说你们吗?

我……

丁铁牛心累。

我就是找个话头,不想让老婆子唠叨么……

门口,自家姑娘依旧在疯跑着。

床头边的男人是什么人,丁夫人岂能不知,她伸手戳了戳丁铁牛的牛:

“你就宠着她吧!

老爷子可是说了,这一次,妮儿要是生意做不成,浪费了家里的银钱,就要给找个人家许出去了!”

丁夫人丢下笤帚,气呼呼的朝里屋走去。

丁铁牛嘿嘿一笑。

自家女儿鼓捣了一间成衣作坊,还召集了十几号妇人,充当制衣的工人。

女儿想要学人家开厂子,他这个老爹,岂能不护着了。

况且,自家女儿识文断字,算术又不差。

今日的京师,只要敢干,账目清楚一点,就没有赔钱的买卖!

女儿的想法,他怎么会不支持呢!

况且,老婆子重男轻女,什么都想留给两个儿子,他岂能不知!

他亲自去了邓州城里,说服了老爹,将油坊两年的收入,都为女儿投了进来。

身为一个老父亲,他不愿自己当做掌上明珠的女儿,嫁给别人后,一辈子看人家的脸色吃饭。

自己就这仨孩子!

他已经积攒了两处油坊。

两个哥哥是有了安家的嚼口,这个唯一的女儿,又岂能不帮衬一把了。

说个不好听的,只要女儿能够挣钱,今后不管是嫁人,还是找了个上门女婿……

自己有了进项,夫家也不敢拿捏不是!

丁铁牛憨笑一声,他心里跟明镜一样。

看着老婆子气呼呼的进了里间,自己伸手拿起笤帚,扫起了木屑。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