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我崇祯绝不上吊火之虎vvvv

第474章 外科之祖

  • 作者:朱由检多尔衮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10-06 16:10:14
  • 完书字数:3528

吴有性笑道:

“将军但摸无妨!

陛下给我的册子上说了,这种病菌,虽然是不好的,但是,人体也有好的菌体,是能够抵抗它的。

正常的接触,是不会传染的。

当然,这是在触碰的地方,皮肤没有破损的情况下。

还有,摸完后记得洗手,最好是用肥皂清洗一遍。“

早在北宋时期,不说肥皂了,就连香皂都制造出来了。

大明时期,肥皂香皂早已成为了大宗货物之一。

甚至,康熙初年,士绅被砍服了,只好乖乖纳税后,经过武关转运的两皂,一度成为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左良玉大喜,急忙弯腰致谢:

“劳烦吴先生了!”

吴有性笑着点头:

”将军还请饮了草乌散。

将军睡上一觉,待醒来,便已经好了!

将军安心,这是小病。

我只要切去了病灶,然后配药提高将军的体质,将军今后尽量注意点,不要心情激动,忌点嘴,就没事了。”

既然找到了病灶,要治理起来,可就简单的很了。

再加上朱由检特意给与的手术防护办法,吴有性又用显微镜看多了各种器物上的细菌数量。

他已经知道如何规避手术感染了。

先让左良玉换上沸水煮过的病号服,然后给左良玉灌了草乌散。

吴有性这才让随行的学员,取来沸水,给手术刀消了毒。

左良玉是武将,身体素质要比他实验的那些死囚高多了。

吴有性生怕局部麻醉不好,特意给他使用了全身麻醉的办法!

吴有性有把握能治好左良玉的病!

……

明代以前,我国医术的发达程度,简直就是神迹!

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方》中,记录了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

其中尤以外科病最为多见,包括了外伤、动物咬伤、伤痉(破伤风)、痈疽、溃烂、肿瘤、皮肤病和肛肠病。

并且,书中清楚的记载了,使用麻醉药物的情况。

这可是西汉初年的古墓!

那特么是公元前呐,距今两千多年了啊!

东汉末年,华佗发明的麻沸散,虽然因为晋朝之后的动乱,已经遗失。

但是在《后汉书》的记载中,清楚的记载着:外科手术后四五天,伤口愈合。

这个时间,和今天的外科手术愈合时间完全吻合。

华夏古代的方方面面,都是可以和现代情形相对应的。

全民修仙、扎着脖子不吃不喝,只为建造“祖宗古迹”的西方,能做到吗?

在晋代,葛洪记录了清洗伤口的办法——盐水清洗。

(按照事物发展的定律来讲,他肯定不是最早,这仅仅是我们现今能够找到的最早记录之一。)

隋唐汉家重新安定天下后,一代代医家大牛,孜孜不倦的研究着药理,试图还原麻沸散的配方。

这时期,麻醉方法已经极为成熟,并成功的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里。

在隋唐时期的医书记录中,出现了最早的缝合手术记载。

使用的缝合线,叫做桑皮线。

唐代《集异记》记录了名医狄梁公,使用针灸刺激后脑,进行麻醉的过程。

到了宋代,名医窦材,成功的再次发明了成熟的麻醉药——睡圣散。(主药是曼陀罗花、大

老祖宗的辉煌……真的,遗失了太多,太多!

这一切,都因为鞑子焚毁了华夏典籍啊!

试着还原一下西方人——

大明时期,他们说华夏也是白人,努力将自己和华夏捆在一起。

西方妄图搭上华夏的列车,成为高贵的上等人。

直到——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国正使乔治·马嘎尔尼访华。

他出发前,当时的英国皇帝乔治三世,写了一封给乾隆的信:

“我乔治三世,代表大不列颠、爱尔兰和印度,祝中国大皇帝万岁万万岁。只有您才配治理天下万万年。

我知道中国的地方太大,管理的百姓也多,皇上您操心天下大事,不但是中国,就连外国,都要您去保护,这些国家都心悦诚服,皇上您太操劳了。

如今全球各国都说,世界上只有中国大皇帝统治的地方,制度更加完善,所有人都心服赞美,所以我也越来越神往。皇上,今年是您的八十大寿,我向您进献贡品,盼您能体恤我们……”

英国不敢得罪记忆里强盛无比的华夏,自己国王的措辞都是小心了又小心!

英国贵族们,还特意吩咐马嘎尔尼一切小心,不要惹恼了华夏爸爸。

马嘎尔尼兜兜转转,最后在天津登陆……

此时的他,已经看清楚了清廷的虚实!

ps:气的肝疼,今天三更。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