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我崇祯绝不上吊火之虎vvvv

第447章 黄河横流数千里,中州大地无人家

  • 作者:朱由检多尔衮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10-06 16:10:05
  • 完书字数:5242

(本章可跳过)

这份折子,是在顺治七年写的。

原因是侯方域说人家贵为大清三省总督(大人)张存仁爸爸,都数次亲自邀请他,还赐他先跪后坐(曲坐)之礼,自己不甚惶恐,只有献策云云——

原话:“某以草野书生,荷明公引见督府,赐之曲坐,又数颁手札,询问今日弭盗方略,某诚感遇惭恩。虽自审碌碌,不容无言。”

也许是侯方域书生意气发作,激动了,也许是……

求官呢?

侯方域上了折子之后,文场大哗,人人怒骂不已。

时人无不对其大为讽刺。

……

顺治八年,张存仁实在是拿榆园起义军没办法了,不知怎的,就想到了这份折子。

尤其是里面那句结尾——“杀运不除,水火可悯。”

什么意思呢?

如果消灭不了(榆园军)的时候,用水火就是可以原谅的了。

于是,东林支持下的“最好”办法——“辽人守辽土”的辽人张存仁……

这个时任剿灭榆园军的三省总督,辽人张存仁,再一次扒了黄河!

这一次,可不是李自成扒黄河那么“仁义”了。

张存仁做的更狠!

他扒开黄河之前,先是焚尽榆树,不留起义军上树活命的机会。

然后才扒开一处处河堤……

他扒开的河堤,不是一处!

而是在榆园军出没的地区,尽数毁去河堤,用洪水漫灌榆园军地道。

河南、山东无尽大地,直接化为了泽国。

上千万人,无一生还!

……

直到十几年后的1662年,清廷重建开封时。

官府派人自开封旧址,向东南(那边地势低,水流的方向)走了六天!

整整700里路,沿途没看到一个活人……

那可是十几年后啊!

走了七百里方圆,还依旧人迹断绝!

这件事,记录在重建开封的记述中!

并且,县志、府志都清晰的记载着!

……

当时究竟死了多少人?

没人知道。

为什么反抗不断的山东、北直隶、河南大地,忽然就偃旗息鼓了?

为何顺治八年后,幸存的几只他地榆园军,再也掀不起风浪了?

只因——人死完了……

这一切,皆拜侯方域所赐!

一生致力于反清,先后投身永历朝、张煌言、郑氏、祁氏、吴三桂反清军中的屈大均,有一首诗。

叫做《菜人哀》,记载的就是这时期。

岁大饥……曰菜人。有赘某家者,其妇忽持钱三千与夫,使速归。已含泪而去,夫迹之,已断手臂,悬市中矣。

夫妇年饥同饿死,不如妾向菜人市。

得钱三千资夫归,一脔可以行一里。

……

三日肉尽余一魂,求夫何处斜阳昏。

天生妇作菜人好,能使夫归得终老。

生葬肠中饱几人,却幸乌鸢啄不早。

这样的诗,还有一首叫做《死鼠行》,记载的是鼠疫横行,自己去找吧,省的贴多了,又要被说水字数。

惨不惨?

说实话,我每整理一次搜集的资料,就会觉得鬓角胀痛,脑瓜子都要爆了,总觉得下一刻就会血压升高猝死。

……

是的!

侯方域一字未提扒开黄河。

但是,就是这份上疏,促使了张存仁扒开黄河!

……

太祖爷爷有句原话——所谓明末四公子中,真正具在民族气节的要算冒辟疆!(一字未改)

如果侯方域真的德高望重,真的如他们所说那么厉害……

太祖爷爷会这么说?

……

我写冒辟疆那一段,有人问我为何不用侯方域?

我说他德行有亏。

却引来质疑。

我想问:这千万冤魂,该去找谁?

说实话,方以智都比他要高贵的多!

站着说话,尊驾腰疼乎?胆寒乎?敢走夜路乎?

那是千万条人命啊!

不怕做噩梦吗?

诚然,扒开黄河的是张存仁!

但是,你侯方域要是稍微有点气节,就不会跑去又是下跪磕头,又是喊爹,又是出谋划策的……

兴许,就不会有扒开黄河这件事呢?

杀人者,固死刑!

递刀者,犹可恨!

……

同样的大儒,同样的东林复社成员,人家阎尔梅,不但自费家私、毁家纾难,组织7000人的队伍抗清。

更是在弘光朝灭亡后,北上参加榆园军。

不惜违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圣人之言,剃发为僧,借助和尚的身份,四处联络志士,抵抗清朝。

更是临死时还在嘱咐后人:“恪守明朝习俗,不仕清朝。”

敢问:侯方域气节何在?

当时,江南出身的陈名夏,在清廷为汉臣之首,一度引发了“南北之争”。

这件事闹得很大。

南北之争是清朝官场最大的斗争,这件事最终又牵连出了江南三大案,累计最少一万五千余官员遭到贬斥、罢免、被杀,受牵连人数在百万以上。

……

侯方域作为北方出身,顺治八年参加科举的原因,是否是因为南北之争,已经无从得知。

侯方域参加顺治八年乡试的时候,还给南方人(江苏)吴梅村吴伟业,写了一封信,让他不要出仕。

自己却屁颠屁颠跑去参加科举了。

顺治十年,吴伟业复出。

时人是这么讽刺他俩的——

两朝应举侯公子,忍对桃花说李香。

千人石上千人坐,一半清朝一半明。寄语娄东吴学士,一朝天子两朝臣。

……

大丈夫生于世,有所为有所不为!

这等人,纵然我老家还是河南的,与他同省,也难让我恭维。

不说那么远的了,那彭而述还是我们镇的,照样如实记载。

汉奸就是汉奸,休想我避讳!

弘扬忠义,将败类钉在耻辱柱上,才是正义!

……

而侯方域自己……

顺治八年,就在张存仁侯方域屁颠屁颠的跑去参加科举,然后……

毒士谁敢用?

没中!

没中就算了,清廷还给了他一个“副榜。”

讽刺不?

……

顺治九年,侯方域给自己的书房改名“壮悔堂”。

顺治十一年,37岁,郁郁而终。

(关于侯方域乡试,有说他是消极应对啦,我们侯侯只做了一半,只写了五道题啦,我们是心向大明的啦……

呵~!

乡试是连考三场,每场三天,三天内不得出来。

就不说前两场能不能交白卷的问题了!

而第三场,一共就五道题。

却不知——这总数才五道题,已经做了五道题……

所谓的“只做一半”,从何而来?

不要忘了,侯方域写的哪五题,他自己可是给记录在了自己的《壮悔堂文集》第八卷中。

他写的是——策论。

也就是第三场的考试内容!)

……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