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我崇祯绝不上吊火之虎vvvv

第416章 四楼的秘密

  • 作者:朱由检多尔衮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10-06 16:09:47
  • 完书字数:4690

方正化点头,挥手让那帮厨离开,然后掏出几个瓷瓶,勾兑了一下,均匀的洒在了菜肴上。

做完了之后,更是用筷子搅拌了一下。

陛下的要求比较苛刻,饶是方正化,都需要亲自抻量之后,才能完成任务。

这可真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闯进来!

那你说你施琅去哪里吃饭不好,竟然来了醉满楼!

方正化冷笑:

这里可是锦衣卫的大据点之一啊!

做完了这一切,方正化唤来传菜的小二,让他待饭菜凑齐后,将饭菜送到清源阁去。

又对一个东厂的特务头子隐晦的示意了一番,让他监督这小二。

而方正化自己,则是走专门的楼梯,上了四楼。

这里是锦衣卫探子搜集消息的地方。

番子们严明了方正化身份,急忙弯腰行礼。

方正化摆摆手:

“将清源阁的画面调出来!”

面对方正化这个绝对大佬,番子们不敢怠慢,急忙走到一堆铜管边拨弄几下。

这些铜管,弯弯绕绕,上面或是镶嵌了一面镜子,或是一个细小的铜管。

这些东西,说白了很是简单,就是潜望镜和监听器罢了。

醉满楼搜集情报,从来都不用店小二化妆打探。

甚至,为了给食客酿造一个良好的“洽谈”环境,醉满楼的店小二,除非是顾客要求,若不然,是不会留在包厢周围的。

这么一来,一个如此优秀的“商谈机密”之所,就成了很多人的最爱。

却不知,他们的谈话,会通过铜制的古老“窃听器”,和潜望镜,同时将声音和画面,传递到了四楼的番子面前。

每一对铜管的旁边,都有两个番子,一人负责观看,一人负责记录。

仔细听去,能够听到那些小铜管内,正有沙沙的说话声传来。

而那些镜子上,则显示着一处处包厢内的画面。

轮值的幡子千户,指着一个镜子道:

“方督,这个就是清源阁的窥察镜。”

番子们还贴心的将监听的铜管,一并拨到了方正化面前。

方正化将耳朵贴近了小铜管,果然,里面传来了店小二推开门的声音。

方正化一边听,一边看向了镜子。

镜子内显示的正是清源阁包厢内的画面。

“来帮我调调角度,画面一定要跟着那些饭菜!”

方正化一声令下,番子急忙轻轻的转动铜管,使得镜子上显示的画面,始终都围绕着那几盘菜。

方正化耳朵又贴近了几分,小二的话语也清晰的传来了:

“客官,这是您点的酒菜!”

小二将饭菜一一摆放在桌子上,又打开了酒坛的封口,帮施琅倒了一杯酒之后,趋身行了礼。

“客官慢用,小的告退了。”

施琅摆手让小二离开,自顾自的抓起酒杯,一饮而尽。

他拿起筷子,夹起一块红烧猪蹄,放进了嘴里。

……

方正化亲眼见到施琅吃下了东西,却也没有离去,而是让顶楼这些有官身的正式探子们,盯紧了刚才送菜的店小二。

直到施琅离开后,确定店小二并未与施琅再接触,这才勉励了众人几句,起身离开。

……

“皇爷,施琅那边,老臣都办妥了。”

方正化弯着腰,恭恭敬敬的站在皇帝身后。

朱由检正把玩着手中的弹头,闻言,也没有抬头,开口道:

“朕听闻你生受了施琅一脚?”

方正化点头:

“这都是老臣该做的。”

方正化也不反驳,也不自夸。

虽然听皇帝话语里的意思,自己的一举一动,早就有人告诉了陛下,方正化也不生气。

自己是皇帝的家臣,与外臣是不一样的。

他一切的权力,都来自于皇帝的信任。

莫说是皇帝监视自己了,就算是要夺了他的权,也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情罢了。

方正化分得清轻重,只要自己完成了陛下的任务,陛下就不可能搁置自己。

朱由检拉开抽屉,取出了一瓶跌打损伤膏,递给方正化:

“放你三天假,好好休息休息。”

方正化急忙道了谢,接过皇帝赐予之后,开口道:

“陛下放心,老奴没事,施琅这一脚,还伤不到老奴呢!”

朱由检听闻方正化换了自称,就知道方正化的用意是什么了。

他将手中的弹头递到了方正化手上:

“这是朕刚刚交给毕懋康兄弟的神器。”

皇帝没头没脑的一句话,方正化也不问,只是接过了弹头,做出聆听状。

朱由检指着弹头尾部的空洞,呢喃道:

“老方啊,这子弹,以及配套的膛线枪,被朕命为复汉枪,先前那燧发滑膛枪,被朕命为光化枪。

这两样武器,是大明武功的保证……”

朱由检起身,手掌放在方正化肩膀上:

“老方啊,新枪是我大明的武力保证,而你,就是朕的武力保证。

你明白吗,你养好了身子,才是朕最大的臂膀。”

方正化浑身一颤,急忙弯腰伏地:

“陛下厚爱,方正化无以为报,今生唯求陛下不弃,以报陛下重用之恩!”

朱由检起身,走到一边的暗龛处,随手扭动几下,打开柜门,取出了一份情报:

“这是英国公张世泽传来的。”

朱由检叹息一声。

英国公是靖难功臣,一直以来都是北方勋贵的第一人。

天启病重的时候,还是英国公张维贤亲自抬着轿子,接崇祯进宫的。

这一任的英国公,是张维贤的孙子,也就是第九代承袭英国公爵位的张世泽。

他逃离京师的时候,张世泽正在城头督战,他怕朱由检无法走脱,总要留下一个后应。

张世泽留下了。

朱由检逃离了京师,张世泽却没有逃往天津,而是潜伏了下来。

这一世的他,并没有死在了李自成手上,反倒是隐姓埋名的留在京师,暗地里搜集情报,当了朱由检的内应。

方正化仔细看去,却见上面写着的是多尔衮数次秘密召集蒙古诸部王公议事的事情。

“陛下,这是?”

朱由检看了看北方:

“多尔衮久攻李自成不下,秘密召集蒙古诸部头人议事,你说这是要干什么?”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