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王弋甄姜邙山之北

第140章 染血的洛阳(十五)

  • 作者: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10-06 08:31:49
  • 完书字数:8758

“你想知道点什么?”蔡琰的笑容意味深长。

也不知曹昂看出来没有,十分耿直的问道:“那张文远武艺如何?”

“不知。”蔡琰回答的很痛快,果断摇头说道:“我又接触不到军营,如何知道其武艺如何?”

曹昂又愣了,喃喃道:“您……您不是了解他吗?”

“我当然了解,但我又不是他什么人,还能让他展示一下武艺如何?笑话!”蔡琰理所当然翻了个白眼。

曹昂悻悻一笑,继续追问:“姑母可知他兵法如何?”

“不知。”蔡琰又摇了摇头,看到曹昂想要爆发,淡淡的说道:“只知道他曾师从卢尚书。”

“卢尚书?卢植卢子干?”曹昂瞪大双眼,他没想到那张辽居然这么有背景。随即问道:“他乃何方人士?”

“张辽乃并州豪门出身,家族势力庞大,就算是我蔡氏也多有不及。蔡氏哦!”蔡琰嘴上说得天花乱坠,心里却在冷笑。这怕才是曹昂最关心的问题吧。

在洛阳已经待了不短的时间了,蔡琰通过了解发现自己那个师兄变得和从前一点儿相似的地方都没了。

曹操这个人实在是太恐怖了,什么人都敢用,比王弋还要生冷不忌。只要对方对他的事业有帮助,他就敢相信,就敢任用。

说句不好听的,这种用人方式就是二傻子行为。别人凭什么帮你打天下?这天下你曹孟德坐得,凭什么其他人坐不得?

像曹操这种放权方式蔡琰见了都害怕,王弋才二十出头,每天忙的两个女人都快摆弄不过来了,曹操都快四十了,五六个侍妾安排的明明白白,坊间传闻就这样还不够。

他能有这么多时间就是因为敢放权,关键是他放的出去也收的回来。曹操治下不是没有叛乱,解决叛乱的轻松程度令人发指。

臣下们都是在为各自主公的事业奔波,蔡琰惊愕的发现曹操麾下这些人居然没有派系,所有人的力量都在往一处使。相比之下王弋就惨了许多,麾下派系林立,帮助王弋的同时也在谋划着各自的利益。

这个问题蔡琰思虑良久,终于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王弋实在太顺了,顺到和他共患难的人屈指可数,来投靠的大多是想要同富贵之辈。

有那么一瞬间蔡琰将危机意识给拉满了,这才明白难怪王弋劝进那么抵触,权力越大就意味着分出去的权力越多,王弋还没有掌控全局。

可惜的是蔡琰现在帮不了王弋什么,她的能力有限。越是在别人的地盘上时间久,越是感觉如此。如今她能做的就是尽力搅合曹操,让曹操发展的速度慢下来。

这次曹昂的来访蔡琰判断很有可能就是曹操的试探,或许青州的战报真的是他无意间听到的,但那也只是他自己无意罢了,其他人有没有意就不清楚了。

而且蔡琰发现了曹操一个很奇怪的毛病,麾下文臣武将不少,可他却喜欢别人的。最近几次宴请蔡琰,她还以为自己被看穿了,结果曹操总是有意无意打听赵云的事。随着伤寒逐步减弱,她这位师兄看来又在打歪心思了。

望着陷入沉思的曹昂,蔡琰不用猜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并州哪个张姓大家族嘛!

哼,想去吧。并州别说大家族了,家族都快没几个了。还姓张的?姓啥的都没有。

果然,曹昂已经觉得自己脑子不够用了。并州家族就那么些,没听说过哪个能比得上蔡家啊。他清楚蔡琰所说的蔡氏不是她们家,而是蔡讽那个蔡家本家。并州能有这样的世家?

或许是察觉自己这样发愣过于失礼,曹昂赶紧回了回神,继续问道:“姑母,那张文远可曾婚配?”

“这可能要让你失望了,那小子已经成亲了。”蔡琰撇撇嘴,心道还想用美人计啊?

曹昂好像没听出来嘲讽,忽然有些八卦般问道:“是哪家女子如此幸运?能嫁给这样的英豪?”

蔡琰嘲讽的嘴角直接僵住,她现在有些不太确定这小子到底是聪明还是傻了。这个问题看起来没头没脑的,但曹昂完美的回避了自己的小陷阱,还给她挖了一个大深坑。

要是蔡琰再给孙青编一个家世背景就很可能露馅了,可要是说孙青是个寻常女子,那就证明她之前是胡说,张辽根本没什么背景。

这个小东西真的是这么想的吗?

蔡琰也不太敢确定,如果真实这样,这小东西的城府可就有些刮目相看了啊。

不过曹昂还是年轻了,蔡琰怎么回答都有问题,但是她可以选择不说。

于是蔡琰继续那副嘲讽的样子,低声说道:“怎么?你也想学你那不正经的父亲?去将人家夫人抢回来看看?”

“不不不……”曹昂赶紧摇头,脸上的尴尬都快掉到地上了。面对父亲的黑历史,他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无奈之下曹昂只得转换话题问道:“姑母,自古春秋不战。王使君却在这个时候攻打青州,是不是有些伤天和了?”

“伤天和?伤了谁的天和?是不是我们出兵之前还要和人商量商量能不能打啊?”蔡琰的声音冰冷,她觉得曹昂有些不怀好意。

“不不不。”曹昂见状赶紧解释:“君子不兴不义之兵,即便攻城略地也应顺天时而行,王使君此举有失妥当,平白折了许多名声。”

“这么说来……你是来向我问罪的喽?”蔡琰打起了精神,她现在可以肯定眼前这个小子绝对不是好相与的。

折了名声?哼!折的名声需要向你们一方解释吗?平白压我们一头?

曹昂却仿佛没想到一般,十分恳切的说道:“姑母,我这只是劝谏之言而已,一方诸侯的名声终究还是非常重要的。”

“哈哈……”蔡琰忽然展开笑容,笑眯眯的说:“要不我将你送到冀州去吧,去好好劝谏一下州牧如何?毕竟你是大将军之子嘛。”

曹昂脸色一变,眼前这个才女实在是太厉害了,自己完完全全被看穿,试探没有一点儿收获。

不过他也不可能就这么认输,露出了一个很谦逊的笑容说道:“若是能见得王使君一面想来也是极好的,可惜我现在出不得洛阳,日后应该会有机会的吧。”

“会的。洛阳嘛,城墙也不比剧县高多少。”蔡琰针锋相对。

“也对,剧县也算是天下少有的雄城了,只是那淳于琼过于无用啊。”曹昂同样不落下风:“子孝叔父一人镇守高密,就让袁绍袁基两人一点办法都没有,可见其麾下人才成色。”

蔡琰轻眯双眼,不咸不淡的说道:“不一定吧,我倒是认为淳于琼能力不弱,毕竟当年你父亲也是西园八校尉之一啊。”

曹昂默然,他不是没有话去怼蔡琰,只是这种口舌之争没什么意义。做人就要行的端坐的直,这种再嘴皮子上占便宜的事,他其实挺不屑的。

于是曹昂干脆摊牌了:“姑母,如今大疫将息,想必您归期不远。姑母千万记得找我们要写护卫,青兖多战事,盗匪横行啊。”

话刚出口,曹昂就想抽自己一巴掌。还是太年轻啊,养气工夫不到家,到底还是争了些意气。

蔡琰闻言索性也不装了,有些哀怜般说道:“是啊,青兖大乱,看来我怕是要再等等了。等到张翼德将军收复兖州,最好再将虎牢关打下后我才能回程吧……”

曹昂眼神一凝,自动忽略掉蔡琰话中吓唬人的部分,他刚刚催促蔡琰差不多该回冀州了,只是没想到蔡琰现在居然不想走,她想干什么?

但这句话曹昂不能问,问了只会让己方暴露出太多疑点。

最终曹昂忽然狂妄笑道:“哈哈哈……无妨!张将军打不下虎牢关,我夏侯叔父总是可以的!到时定将姑母安安全全送回冀州!时间不早,昂便告辞了。”

说罢,曹昂也不行礼,起身便走。

蔡琰盯着曹昂的背影脸色闪烁不定,她懂了杀心,很浓烈的杀心,藏不住的杀心,不然曹昂也不会这么匆匆就离开。

这个曹公子有些不一般,很可能成为王弋的心腹大患,让他继续活着会是个祸患……

蔡琰真的很想动手,可惜这里是洛阳,而他们又都不是死士。

最关键的一点是赵昱那边进展的非常好,已经能接触到粮仓了。如果现在干掉曹昂,很可能会前功尽弃。

当然,有好就有坏。

蔡琰的主线任务完成的相当不错,但支线任务的攻略非常被动。

庄行当初将繁钦抓来,蔡琰想着随手布下一个局,助长曹操的野心,逼迫洛阳的留守势力和曹操的冲突摆在明面上。

这个计划很粗糙,真的就是随便布置了一下。

但计划就是计划,即便粗糙也要精细的执行。令狐威已经很卖力了,可到了现在他还没有接触到陶商。

再这样下去,这个计划很有可能搁浅。到时赵昱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就很难控制了……

越想越心烦,蔡琰罕见的在心里骂了娘。曹孟德也真是闲的,好好的玩儿女人就玩儿吧,为什么非要生出这么一个儿子!

且不提蔡琰的糟心经历,李儒进城之后却没有过早行动。

聪明的人都能看清事物的本质,他现在却有些看不清洛阳的形势了。

洛阳现在很诡异,他发现了不止一拨人在进行活动。

不提偶然间发现的蔡琰和联系上的程秉,手下人发现至少还有三波密探在洛阳刺探情报,进行秘密行动。

首当其冲的就是陶谦,现在陶府已经成为一处秘密据点儿了,平日里时常有陌生人进进出出。

其次是一个粮铺。粮铺在洛阳有很多,但这一家的出货量出奇的大,而且伙计的口音天南地北。如果不是李儒已经联系上了王弋的密探,他都怀疑这家店是王弋开的。

最后一波也是最有意思的一帮人,因为他们不是汉人,从领头的到跑腿的都不是。

要知道胡人在大汉地位可不高,这些人平日里也出手却很阔绰,购买的东西看似都是些丝绸等奢侈品,可这些人却在想方设法打探一些技术。

李儒不觉得这些人真的在打探技术,能形成这样规模的组织,不会蠢到将自己目的明目张胆的说出来,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或许西域都护府那发生了一些外人不知道的时情。

这就很麻烦,西域都护府明面上是掌管西域诸国事务的,可到了现在早已经名存实亡了,各国都各过各的。

如果趁天下大乱这档口,西域诸国插上一脚,变故就会非常大。

这点李儒非常自信,因为他就是一个贪婪的人,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贪婪者强大之后会有多疯狂。曾经卑微的人性会瞬间化作兽性,受过的欺压将被无限放大,得到的所有好处都会被统统遗忘。

而且西域那帮人虽然弱得不值一提,一座城可能就是一个国家。可他们总是有些奇奇怪怪的的科技,导致他们虽然打不过大汉,但未必打不赢战争……

不过不管怎么样,既然了解的差不多了,那就要动手了。

由于李儒的身份很敏感,所以他必须每一步都小心翼翼,而且正事要紧。

“张目。”李儒唤来了一个手下,低声问道:“你准备的如何了?”

张目行了一礼,操着浓重的西北口音说道:“先生放心,一切都准备好了。”

“既然如此,那便开始吧。记住,你的目标是黄门侍郎。”

“是,请先生放心,《欧阳尚书》晚生熟记于心。”

“去吧,准备先去哪一家?”

“杨家如何?”

“嘿!你倒是胆子大!对了,你叫什么来着?”

“孙七……”

“呵,张侍郎,祝你前程似锦啊。”

“多谢先生……”

从现在开始,世上将没有孙七这个人,不曾出生,也不会死亡。只是多了一个凉州张氏的子侄,姓张名目字任知……

ps:对不起,有事,只有一章。抱拳了……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