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王弋甄姜邙山之北

第71章 董卓的谋划

  • 作者: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10-06 08:31:14
  • 完书字数:8796

冀州易主天下震动。

一时间王弋入主冀州的消息竟然盖过了对刘焉死亡的讨论。

很多势力都没能及时反应,没来得及从中分一杯羹。

董卓也没想到王芬会死的这么快,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他急招李儒入相府议事。

李儒受到召唤后很是兴奋,董卓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招他议事了,这段时间连政事都不怎么爱处理,一直在后宫厮混。

李儒下定决心这一次一定要好好劝谏一下。想当初董卓是多么英武的一位枭雄?怎么到了洛阳就变成这样了?

李儒相信董卓,他不觉得这是董卓的问题,他甚至怀疑皇宫的风水有问题,都怪刘宏盖了那么多违章建筑,有机会李儒准备一把火给烧了。

现在李儒更觉得自己没有想错了,你看,董卓不是这就招他了吗?说明董卓还是那个枭雄,只是皇宫不对劲。

“文优啊,文和还没找到吗?”董卓的眼眶有些发黑,身子有些发虚。不过他对属下还是很关心的,特别是手下的重臣。

“启禀主公,文和……我等并未寻到文和。”李儒似乎知道些什么,只是犹豫了一下,却没有说。

董卓心里也明白,无奈的叹到:“唉……看来我真的是让文和失望了,如此决绝弃我而去。文优啊,你不会也弃我而去吧?”

“怎么可能?”李儒起身大声说道:“儒怎么弃主公而去?若主公不相信我,请杀我!”

“不至于,不至于。”董卓赶紧摆摆手叹息:“唉……若文优想弃我而去,记得提前知会与我。”

李儒脸色大变,他不知道董卓到底是怎么了,怎么变得这么窝囊了。

“主公,最近可是遇到什么烦心事?”李儒盯着董卓眉头紧蹙,他觉得有必要解决一下董卓的心理问题。

“前些时日我梦见黑龙……”董卓话到嘴边,却看到李儒目光如炬,便缓缓说道:“唉……算了,算了。你可知我为何想称帝?后宫有位妃子已有身孕……”

“哪一位。”李儒双眼一眯,低声说道:“儒可代主公动手,一切罪责推于我身上便可,主公无需多虑。”

这不能怪李儒这么狠,关键是皇帝现在不行,不能行房事。

和生理没有一点儿关系,皇帝现在才四岁,每天能玩儿会儿泥巴就是最大的乐趣了,怎么可能让后宫怀有身孕?

有些事能做却不能说,李儒为了保全董卓的名声,只能这么做了。

然而一向言听计从的董卓这一次却拒绝了李儒:“文优啊,你说我真的不能做皇帝吗?我不想杀她。”

“能。”李儒眼神一闪,沉声说道:“只要我们实力足够强,主公就可以做皇帝!”

说到实力董卓更没有精神了,原本他还有凉州,现在只剩下洛阳周边几个郡,凉州的郡县全部被马腾抢走了。

“文优啊,最近那个王弋打下了冀州你听说了吧?我们是应该安抚他,还是应该派人去接管冀州?”碍于王弋的实力,董卓也没什么好办法。王弋拿下冀州就离洛阳不远了,那家伙一直没有表明心迹,既没有拥立皇帝,也没有自立为王,挂着个州牧官职让人有些摸不清楚。

李儒却惊呼道:“主公怎有如此想法?安抚王弋便让他坐实了冀州所属,派人接管只会徒增死伤,得不偿失。”

董卓有些委屈,他现在没办法啊。

于是问道:“那我们怎么办?不管?”

李儒见状开始给董卓分析:“主公,若想称帝我们现在有两条路。第一条是安抚中原,平定凉州,放弃陈留,封死虎牢关。平定凉州和长安之后您就可以称帝了,等积蓄了足够的实力一举平定整个中原。这第二条路嘛……”

李儒没有继续往下说,第一条路相对容易一些,但收益不高,而且拖的时间太久。最关键的一点是董卓很有可能迷失在温柔乡中,这不是李儒想看到的,

第二条路很危险,不过他有把握将董卓引回正轨,只是必须要勾起董卓的兴趣。

“第二条路是什么?”董卓果然来了兴致。

“第二条路便是兵出并州,打下幽州,收服冀州,拿下整个河北,一代霸业可成!”李儒说得掷地有声,他觉得董卓应该会感兴趣。

可现在的董卓已经不是以前的董卓了,他有些兴趣缺缺的说道:“王弋不好打吧?我们没机会吧?”

“主公为何这么说?”李儒一看不好赶紧解释道:“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没打过怎么会知道打不过?况且我们兵多将广、粮草足备,打上两三年都不是什么问题!拿下幽州和冀州,所有的损失我们都会补回来,甚至能得到更多!那个王弋绝对是个人才,若是能被主公驱策,定然让主公的势力一飞冲天。若是不能,杀了他也算是除去一个心头大患!”

“那……”董卓没发现自己掉入了李儒的套里,有些犹豫的问道:“该如何调兵遣将?谁为先锋?谁为主帅?谁来策应?谁来督粮?该派多少人马?从何处出兵?”

虽然董卓治国不行,但说道打仗那真的是专业对口了。

李儒闻言露出了笑容,这才对嘛,这才是他应该效忠的主公。

他的主公可以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

这没什么关系,他都懂,他都会。

但主公不能没有志气,要打就打最难的,抢最大的。

不过面对王弋,李儒也不敢掉以轻心。

沉思良久,一条计策呈现在心头。

不得不说,李儒的才华是横溢的,智谋是高绝的,眼光和战略也是玄妙的。

只是他的计策有些糙,这一点他不像贾诩。

贾诩玩儿的是人心,操纵的都是些细腻的细节。

李儒的计策却是选好一个目的,然后不择手段。

这么看来李儒反而像是个西北人,贾诩则像是生在司隶从小接触官场的官宦子弟。

“主公,我们可以如此这般……”

须臾之间,一条能置王弋于死地的计策就在董卓面前展现出来。

先说出兵方向。李儒打算从晋阳出兵,先打下雁门郡,继而攻陷代郡,入主幽州。

是的,他就是想先打幽州。理由也很简单,王弋刚打下冀州,还要处理黑山黄巾张燕的问题,大部分兵力一定都在冀州。

再说将领人选。董卓别的不多,能打仗的将领那是真的多,多到用都用不完。

先锋的人选定为华雄、李蒙、雷叙,前军统帅张济,左军统帅李傕,右军统帅郭汜,后军统帅董旻,中军主帅则是公孙瓒。

这个人选李儒是有考量的,华雄、李蒙、雷叙都是比较能打的人,李傕郭汜擅长统帅骑兵,董旻作为董卓的弟弟能起到监视作用,至于公孙瓒嘛……

公孙瓒师从卢植,是王弋的师兄,对卢植的兵法多少了解一些。最重要的公孙瓒久居幽州,在幽州很有名望,到时候他振臂一呼说不定幽州会纷纷响应。

援护的任务李儒准备让吕布担任,这次出击也是以吕布夺回雁门郡为借口的行动。

这样既有了出兵理由,又不会损失董卓的声望。

最后则是战略。想要打王弋,首先要做的就是与马腾议和,将公孙瓒从凉州那些破事儿中抽出来。

然后则是跟张燕和曹操联合,让两人先给冀州施加压力,从而给他们攻取幽州创造条件。

最麻烦的事粮草问题,要么经过白波黄巾的地盘河东郡和上党郡直接往北走,这样的好处是快,能直接送到晋阳。坏处是会被白波黄巾劫。

另一条线路则是顺着黄河走左冯翊到蔺县,再运到晋阳。这样的好处是虽然同样会被劫,何进的麻烦比白波黄巾要小很多。坏处则是太慢。

讨论良久最终董卓决定走左冯翊,白波黄巾听说和长安有些关系,他们注定和长安走不到一起去。

说干就干,董卓这一下子来了精神,命令女婿牛辅将华雄、李傕、郭汜从虎牢关中换回来,派了李肃去和马腾议和,将鲍信的弟弟鲍韬放回青州,以示诚意,派胡轸前去魏郡联络张燕。

不仅如此,为了让王弋掉以轻心,董卓连美人计都用上了。

他派华歆前往幽州,准备说和他的孙女董白和王弋成亲。

这单纯就是个圈套,李儒很清楚无论如何王弋都不会答应这桩婚事。董卓的身份太脏了,没人愿意沾染。

即便王弋答应了也无所谓,不让董白去就好了。

反正华歆这么一来一回的时间他们早就准备完毕,随时可以进攻幽州了。

事实证明李儒算的很准,王弋真的将大部分主力军队都放在了冀州。

黄巾其实问题不大,连甲胄和兵器都不全的部队能有多少作战能力?

王弋主要担心的是三个人,张燕、徐晃、张白骑。

张燕能拉起百万人的队伍本身就很厉害,有了魏郡和赵郡更是如虎添翼。

徐晃就不用说了吧,这人能被曹操称作周亚夫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至于那个张白骑……王弋有点儿拿不准。

这货传说很厉害,正史上又没什么记载,老教授当时拿神话传说来讲给他们听的。

但王弋又不能不防,毕竟这个世界居然还有童渊这种传说中的人物,谁知道张白骑是不是真的很牛。

王弋幽州的兵不多,并州也同样存在着问题。

自从王弋遇刺之后田丰已经写了好几摞信了,都是劝谏他的话。你没看错,已经不是封了,而是摞。

为了保证王弋的安全,田丰请求在并州招募五千兵马后直接将卫士营和典韦送回幽州,生怕有人下毒不成改为刺杀。

田丰是个合格的老妈妈,只要你按照他理念中的主公性子来,他能将你照顾的很好,方方面面都能俱到。

这也是为什么王弋没有拒绝让卫士营回来的原因,田丰会写信,会写很多信。你不看真的会觉得有点对不起他,但你看了吧,就得都看。王弋哪有那个时间。

而且仔细看看王弋身边确实也没有能打的嫡系将领了,前两天王弋刚把吴懿和吴班派给张飞,让他们几个研究研究山战的问题,

毕竟在王弋的构想里黄巾已经蹦跶不了几天了,因为他打算弄点儿大杀器过去,辽队县的天才马终于抽时间将配重投石机给做出来了。

配重投石机的实验效果不错,实战效果嘛,王弋只能请黄巾帮忙检验一下。

董卓在谋划着怎么吞并河北,王弋在谋划着怎么消化冀州,只是这天下不止是他们两个人的,所有人都在谋划事情。

老孙家停在了汉中郡南郑县,面对益州错综复杂的局面孙坚一时有些头疼。

好在他的好大儿孙策有个老师叫贾诩,贾诩在面对人类时不存在丝毫感情,给孙坚的建议就是提起他家祖传那柄古锭刀,从益州北一路砍到益州南,不服的统统砍死。

这个建议简单粗暴,却是目前最有效的方式。

那些宗族都是乱贼,和他们讲道理就是最不讲道理的一件事。

把闹事儿的都干掉,剩下那些贾诩能陪他们慢慢玩儿。

唉……一帮可怜的家伙们,让贾诩慢慢玩儿还不如让孙坚给个痛快好些。

另一处热闹的地方就是徐、扬、豫三州。

没了张纮统筹袁氏三兄弟果然成了一盘散沙,谁也不服谁,谁都看谁不顺眼。

究其原因就是大哥不服二弟,老二看不上老三,老三觉得他上面那两个都很碍眼。

其实看不上也没什么,顶多就是斗斗嘴,老死不相往来罢了。毕竟这个时候袁家的老一辈儿还没有因为袁绍而被死亡,这三位有在高的气焰也得憋着。

千不该,万不该。袁基就不该平定什么宗贼。

他派纪灵去沛国平定宗贼,结果纪灵先是去了一个好地方,又在那个好地方抓了一群有意思的人。

这个好地方叫谯县,那群有意思的人领头的叫曹嵩。

于是袁基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