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朱厚照

第640章 给点D校震撼

  • 作者:倦鸟落旧林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10-17 01:56:00
  • 完书字数:5766

第二届内阁首辅杨廷和。

在三月初六这一天,召集京中大大小小的首脑,以及请来司礼监要员,共同举行了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中期考核准备会议。

将会在明年开始派遣吏部官员,明察暗访各地的五年计划进度情况。

所以,他要所有人提前做准备,也要延请都察院,协助敦促,侦破贪腐。

除了五年计划的中期进度考核之外,就是关于今年秋后的考功问题。

朱厚照的放权,让杨廷和他们执政效率加快了不少。

很多东西,内阁能拍板的,几乎不再上报给皇帝。

但唯独这个考功的标准,杨廷和并没有跟朱厚照商量,而是自己带着所有京中首脑一起拍板。

然后写成章程和奏疏,通过通政司传到朱厚照这里。

“陛下,这杨首辅太过操之过急了,此事奴婢以为,还是要叫停为好。”

司礼少监张德,也嗅到了危机。

内阁能直接拉着京中头头脑脑拍板,然后再把标准拿到皇帝面前,自然是试探皇帝来着。

只要皇帝应了,那他们就会得寸进尺。

可皇帝要是不答应,皇帝等于要把各家一起博弈协商来的,相互相对认可的标准否掉,这就等于是将自己推到了群臣对立面。

这可是要出事的。

所以,张德的意思是长痛不如短痛,否了。

但朱厚照却呵呵一笑说:“考功的标准,什么时候轮得到内阁拍板制定?这不是吏部考功司的事情吗?升迁的流程也是稽勋司的活。

再者,税务总局的考核标准,那是朕制定的。

兵部管的是自己下边的武备使。

刑部负责敦促各地的法官。

警部维护治安就是最大的考功。

工部管自己一摊子,农部自有标准,太学府的制度也是太学府自己的,国子监唯一的标准是科举,也就户部的考核内阁得盯着知悉,才能知道全国有多少钱粮可以协调使用,剩下的都有自己的标准,什么时候能通用了?

这不是乱套了吗?

直接照着朕的原话打回去,告诉下边所有尚书、局长,抓紧时间完善协调好自己衙门的考核准则,然后发来朕统一。

内阁的职能是行政协调各部运转,不是考功。

督察也是人家都察院、东厂、锦衣亲军都督府的事情,他掺和什么?”

张德闻言一喜,赶紧带着文书出去。

看张德一走,朱厚照眯起了眼睛:“真是的,总是想要试探朕的底线。既然你们这么喜欢试探,那就给你们一个大的。

来呀,将朕在豹房南部建起来的那座园区,更名为上林苑尚书堂。

并且安排人去给杨廷和传旨,凡是考功之后,不管平调还是升迁之人,一律进京参与上林苑尚书堂学习一季度。

上林苑尚书堂考试合格之后,才发由稽勋司安排升迁平调。

朕为上林苑尚书堂山长,皇长子朱载堭册为尚书堂训导、皇次子朱载壕册为尚书堂祭酒、郕王朱厚烃册为尚书堂司务、益王朱厚烨册为尚书堂司业……”

朱厚照一口气册封了六个厚字辈的亲王、郡王兄弟,然后下边安排一群教授。

比如此前那批上了年纪,被朱厚照安排进入翰林院的江南录科老臣,被朱厚照从翰林院带出来,安排他们为上林苑尚书堂教授。

正式开启将之前放在国子监的遴选制度,变更成正式的d校制度,迁徙进入上林苑尚书堂,未来就是皇帝山长,太子训导的职位体系。

……

很快,内阁。

杨廷和平静处理政务,而边上的蒋冕好几次欲言又止。

看他这个心神不宁的动作,边上审议文书梁储都忍不住说道:“敬之可有心事?”

“我……”蒋冕顿了一会儿后说:“昨日拍板,是否太……”

“陛下会回绝,但怎么回绝,就要考验陛下的手段。”

毛纪一边批复,一边出声。

“确实如此。若是陛下直接否了,那我们也只是重新召集来协商。若是陛下同意了,大家也皆大欢喜。”杨廷和放下笔,起身走到角落的茶桌,给自己泡茶,然后坐下,拿起一杯喝了一口,“不管结果如何,于你我而言,都不算坏。”

“是吗?”蒋冕深吸一口气:“但我还是觉得不对劲。诸部衙门拆分得比以往细致了很多,考功真的能一言而决吗?”

“这……”杨廷和皱眉。

他也考虑过这个问题。

但他最后还是觉得不足为虑,因为如果下边的官员都不能通用一个升迁方式了,那么各个衙门的拆分太细了,这会将行政效率大幅度降低的。

这不符合准备对西边开战的大明需求。

因为划分得太过细致,容易导致内部流转紊乱,而且严重影响后续的磨合。

甚至有可能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全部按照各自的体系升迁,那么很容易造成门阀化。

这个问题,杨廷和暂时找不到解决办法。

哒哒哒。

就在杨廷和喝茶的时候,外边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诸位阁老,陛下突然从宫中发来圣旨,然后……唉,还是诸位阁老自己看吧。”

杨廷和看着紧张兮兮的通政使——陈元,表情凝重的上前接过文书。

打开一看,表情立刻凝固了。

“怎么回事?”

看杨廷和表情凝固,意识到不妙的内阁众人赶紧上前,然后只是看了一眼,不由得脸色凝固。

“上林苑尚书堂!”

“怎会如此!不对,这不就是之前那国子监的遴选制度……”

杨廷和像是想起了什么,咬着牙说:“棋差一招,竟然忘了遴选制度一直放着。”

蒋冕像是松了一口气说:“只因为官员牵连甚多,以至于朝中现行官员都是起复的。这个制度,一直放着,迄今为止,不曾用过啊!

现在,正本立制,陛下与诸王都可能参与其中。筷書閣

那么最后选谁为官,就看谁有耿耿忠心了!”

“只怕陛下不会善罢甘休,既然升迁平调,都需要于上林苑尚书堂修习一季度,那么下边各个考核体系,也就可以不尽相同。

只要拿出方案,递给吏部考功司督察,相比较你我而言,陛下反而给了他们更多自主权。

反而我们成了靶子。”毛澄叹了一口气,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他全程没说话,但他很清楚,内阁接下来将会陷入与九部诸衙门的斗争之中。

只有皇帝,才能在内阁和九部诸衙门之间进行权衡。

因为升迁平调需要上林苑尚书堂的认可,山长是皇帝。

这一个季度的进修,可不仅仅是学习,更是拉关系,混脸熟。

“一个季度太长了,山迢水远……”蒋冕说到这里就顿住了。

以前或许,但火车在,再怎么山迢水远,只要主干道通了,从南到北,最长不过一个月时间。

跟以前比起来,简直快得不得了。

一个季度,反而很正常。

“哟,诸位阁老安好,咱受命,将陛下驳回的奏本,与诸位。”张德笑吟吟进来,身后跟着诸部,诸卿的首脑,他们一个二个喜笑颜开,手里还揣着新的题本。

显然,有备而来。

“……”

“那,就不打扰了。”张德看着黑着脸的内阁五辅,笑着离开。

接下来,内阁的气氛一下沉下来。

诸部诸卿与内阁的博弈,正式开始!

可以预想,将是血雨腥风。

内阁胜,掌握权力,继续执政。

内阁败,泥塑菩萨,又聋又哑。

因为不管是内阁还是诸部,都是分权,只是内阁分皇权,诸部分相权。

所以,二者天然冲突。

一招祸水东引,成功反将一军。

朱厚照先胜一筹。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