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朱厚照

第635章 内阁与九部争铁路(上)

  • 作者:倦鸟落旧林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10-17 01:55:59
  • 完书字数:4812

大明的变化,是方方面面的。

比如,杨廷和第三天召集了一场内阁诸部会议,会议纪要是——关于北山、岭北、顺化行都司三地的火车站点建设,以及未来的发展重心。

“这三个地方,禀赋各有千秋。北山还好说,有张都督戍守,本地还有港口,能在夏日使用。所以,此处可以暂时延缓铁路的建设。倒是岭北和顺化行都司。

岭北靠近苏武湖,有大量布家人(不里牙惕),若是设立站点,倒也没什么,关键是修过去,对于朝廷有什么好处?钢铁可不便宜,建设投下去,没有几十年,只怕是回不了本。”

户部这一次说话的是王琼,他不赞成修铁路到岭北,不过他却支持说:“所以,还是优先从宁元府改道,修一条横向铁路经过狼居胥山,穿过库伦,对接九元到库伦的火车铁路。”

王琼的话,让杨廷和皱眉:“铁路建设这一块,工部站在技术的层面上说说看,怎么修最合适?”

杨廷和这话一出来,其实也表露了他的心思。

他不想多修一条顺化到库伦的铁路。

因为太贵了。

而且不合适。

简单来说,顺化到库伦之间,不是山就是戈壁荒漠,虽然里程看起来短,但维护成本是真的高。

因此,杨廷和的想法是,直接修道苏武湖,然后在苏武湖上修建港口,将整座大湖作为货物的集散地,这样节省的建设成本,是真的很可观。

“理论上来说,两者的距离,其实差不多的。但鉴于天气和地形的原因,库伦到宁元府之间的铁路,需要取道,不能直来直往,要照顾北方在一些要点,兴建的城镇,那么修宁元府到库伦的铁路,远比修宁元府到湖滨卫的铁路更加多。

但,问题是,冻土层,至今为止,还是我们在北地难以修铁路的拦路虎。

哪怕有蒸汽夯筑机协助,修建冻土上的铁路,都无法简单的使用铺花岗岩碎石和枕木来解决夏日冻土部分融化的,导致日积月累之下,铁道变形的问题。

最优解是,直接上全钢铁道。但这个花销嘛……”

“户部无法接受。”王琼直接否定了,“全钢啊!现在一半枕木,一半钢轨的铁路,每公里,就需要三元的材料费,加上人工,后勤、保障等等,每公里差不多五元钱。

全钢的话,十元都打不住吧!

这可不是修驰道了,而是拿金子铺路!户部需要统筹天下财货流转,我的想法是,最多修到阔栾府,至于后续到湖滨卫的铁路,晚个几年不是问题。”

王琼极力反对。

但杨廷和却继续问工部来人道:“按照禀赋来说,修库伦的铁路合适,还是修阿尔泰沿线的铁路合适?”

“自然是阿尔泰山脉沿线合适。根据镇国府送来的区划,蒙古高原,被一分为三。

东为顺化行都司(东止于乔巴山、南至燕然山、西及色楞格河、北滨乌兰河)

西北为森海宣慰司(东止色格楞河和东萨彦岭、南至唐努山、西及鄂毕河,北企叶尼塞斯克)

西南为瀚海都司(东至燕然山,南止居延海山北、西及阿尔泰山脉,北分唐努山)

其中,瀚海都司为杭爱山与阿尔泰山交夹之地,有一块相对平缓的高原。”工部并没有犹豫,拿出了一些计划,给所有人看:“所以根据蒙古高原地形的预估,以及山脉走势来看,阴山以北,最好是修建两条铁路。

南线为鹅宁县(二连浩特)——斐池府(今蒙古赛达音山)——裕暖县(今蒙古赛汗都兰县)——燕然府(今蒙古中戈壁省,即2014年找到的那块铭刻位置所在省份)——归化府(即今蒙古国阿尔泰)

随后在此一分为二。

朝西北为定边府(乌里雅苏台,即蒙古扎布汗省首府)——穿过北单于湖地区(苏布尔湖地区)进入森海宣慰司。

而在归化继续向西北,接入四箭府(即今蒙古国科布多),然后可以向西进入阿尔泰群山,未来向南链接西域各地。

而北线比较简单,从阔滦府向西,沿着弓卢水向西,进入库伦府——和林府(今蒙古国哈拉和林)——殷驷州(今蒙古国车车尔格勒)——皓谐州(今蒙古国查干乌拉)——瞻德县(今蒙古国巴彦特斯县)——定边府。

基本上是按照山河形变来修建,蒙古高原唯一的难题就是起伏不平,这个需要找平,然后取直,还要想办法留下牧民行路的空间。

而北线山多走势紊乱,故而起伏不定,这个就需要桥了。

因此,总体而言,北线修路难度,比南线大。

花销也多。

至于南线的问题,就是地处沙漠,蒙古每年都会有自西向东的大风吹拂,风沙呼啸,需要同时治理沿途风沙,防止损坏铁道。

因此不管南北,都有问题,至少现阶段不好解决。

所以,还是修由南到北的路线吧,自东向西的可以暂缓。

毕竟技术上来说,相较于漠北的南北两线铁路,远比不上现在已经动土的漠南县好建设。

而且本地降水相对北方更多,并且临近中原,可以使用草方格,种植防沙树、木、杂草,就跟承德府治理塞罕坝一样的手法。”

工部来人推了推叆叇,站在技术角度,给出了建议:也别咧咧说要修蒙古高原的铁路了,先把漠南吃下来再说其他的。

真正能给大明提供赋税和未来供养蒙古高原的,有且只能是漠南、漠东。

漠北和漠西,得了吧,能暂时活着就不错了。

“……”

杨廷和看了一眼工部说话的,晒得黝黑的年轻人。

是真的年轻,今年才三十四岁的一个挂着工部侍郎衔的关外铁道总工——冯舟。

也就是之前朱厚照册封正六品宣大铁道督巡使的那位。httpδ:/www.youxs.org

现在火车问题解决了,铁路修路问题就要专业人士上场。

这位有了督修宣大马拉轨道的经验在,祖上更是驰道修建家族,不管是家学渊源还是个人技术,都得到了皇帝的肯定,所以提拔他去统筹规划关外的铁路位置,和修建方向。

这一次,他回来述职,正好遇到了杨廷和要开会,工部的吴起瞬又不懂铁路,就让他来了。

这一开口就是老把式,也不给首辅面子,直接了当的说,先修东西向漠南铁路,再言东西向漠北漠西。

王琼一听,沉默了一下说:“漠南的铁路若是建起来,会不会和功能漠北重合?”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