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朱厚照

第629章 附庸风雅的俺答

  • 作者:倦鸟落旧林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10-17 01:55:58
  • 完书字数:5164

“号外!号外!医部张榜公告,太医院调整修习方向为:临床医学、方剂药理、伤寒瘟疫。”

正德二十二年二月初八的报纸,朝廷正式确定未来的医学发展方向。

除了这个,还有新一轮的下乡支边工作报告。

朱厚照推行上山下乡,支边援建两年了,也该给世人看看他是怎么回报这批人的。

先是公告,他们的功绩。

比如有人在东北的建设,在四川的建设。

当然,由于支边援建的年纪问题,这批真正干活的都是家中的丁壮。

修桥铺路,开山建田等等。

还有就是关于地瓜、土豆、玉米、辣椒等等新大陆带回来的农作物,今年的收成情况。

各种杂文,种植方法,也都开始普及。

产量上,地瓜的产量在南北各地产出不同,福建群山的产出,比北方肯定多。

土豆的话,西南、西北,漠南草原、东北这些地方,产出也不低,就是需要窖藏。

还有未来的朝廷怎么征收这种粮食的赋税讨论。

毕竟根茎类农作物,收上来也不好储存,只能自用。

这背后,就需要加强工业化建设了。

看着报纸,吃着早餐,俺答放下了手中的文件,稍稍松了一口气。

今日还是没有看到皇帝下令西征,但吉囊那边,却越来越焦躁不安。

吉囊在整合自己内部的矛盾,收缩兵力全体进入漠西,将广袤的西部牧场,全部丢给了还不怎么听话的喀尔喀人。

这群家伙,为了能稳住草场,已经开始和大明边区搞事情了。

只能说,喀尔喀从来都是这么不听话,也是没谁了。

但俺答还是觉得不能这么快都丢给大明,至少大明修路需要时间,漠西那边,可以丢给政敌,用来缓解吉囊内部矛盾彻底爆发。

因此,俺答决定晚点再写一封信让吉囊调整一下策略。

当然,俺答也从最近的报纸之中分析出来了不少情报,朱厚照说是西征,其实是为了进一步整合西部、西北、东北的所有少民部落。

抽离他们进入大草原,那么留在明朝各个都司、经略府下属的地方,就等于没了权利核心,汉人迁徙进来,就能依靠集中供暖系统,来解决冰天雪地无法居住人的问题。

不得不说,集中供暖,简直神器。

俺答看向了角落,自家养的猫儿,也趴在暖气片上,正悠闲的摇晃尾巴。

是真的暖和。

也能节约资源。

毕竟集中供暖所烧的热水,还能环流回去,或者释放出去洗澡。

就是建设价格不低,光是连接他府邸的供暖水管,就花了俺答一百多元。

但大明汉人已经征服冰雪,不惧严寒了。

这将会带来北地格局的综合变化。

建设是花钱,但也能带动整个大明整体的产业升级,北方诸省的钢铁厂,现在全部更换了蒸汽机。

伴随着火浣布蒸汽机的推行,朱厚照心心念念的问题得以解决,就再也没人能阻止大明开始踏足世界的脚步了。

吉囊的胜算,越来越低了。

心忧过后,俺答只能起身,穿上华服,戴上乌纱帽,赶赴一场诗会。

虽说朱厚照不喜欢空谈,但架不住下边还是有一群没有屁用的读书人,除了吹拉弹唱,吟诗作对,剩下的都不行。

再加上,朱厚照推行物质优先的政策,北直隶现在新奇东西,层出不穷,各种机巧,也都在民间推广引用。

骑着马,过了桥,路过一座大同公园,里头就能看到正在放飞的风筝,男男女女说说笑笑。

大明从南方强行北迁的人之中,江南和浙地的百姓居多,此二地,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风气也比北方更开放,抛头露面不少,只要不是太过伤风败俗,没人会说什么。

只不过这些女子面上,多戴面纱,今天的顺天府,沙尘还是不少,北面估计有沙尘扬起,准备南下了。

等大概十五分钟的骑行,俺答才抵达了目的地。

顺天府国子监下属的文庙公园。

进入这里是给国子监创收的,所以是要付费的。

进门门票就要一毫,外边的百姓可不会傻乎乎的跑来这里逛,毕竟有免费的公园哩!

这几年朱厚照规划顺天府建设的时候,就明令要纾解城市拥挤和绿地建设问题。

公园,可以用来充当地震、洪涝疏散地,也能在必要的时候成为聚兵之地,更是调节城市的要地。

京城也是会发生地震的。

来到停马点,在侍卫拱卫之下,走入诗会所在的榭。

这是湖中榭,人工造景,四面环水,需要乘船才能抵达。

“来了来了!”

主持诗会的青年,一看到不断靠近的来人,兴奋的对周围人说:“绥靖公来了,诸位接下来知道该怎办吧。”

众人闻言纷纷微笑。

作为考不中科举的读书人,他们混着国子监文凭的钱哪里来的?

不就靠巴结达官显贵来的吗?

朝廷改制之后,国子监是花钱就能上,但要考恩科,每年都要考。

现在考不合格的,就需要每年递增学费,甚至后来不再提供住宿,只能自己出来外边租房,而京中的房价,那可是天文数字,没有这些诗会和达官显贵的打赏,他们根本在顺天府内混不下去。筷書閣

但达官显贵也不傻,尤其是汉人勋贵,他们现在捞钱还没空来管外边的事情呢!

怎么可能附庸风雅?再者,他们也都是第五六代了,从小就是读四书五经长大的,该有的贵气也都有了,哪里还需要这玩意儿折腾自己?

所以,他们的目标,自然而然就落在了少民勋贵身上。

在役的镇国府勋贵,以及蒙古人。

其中俺答,就是最多人巴结的对象。

毕竟他的姐姐,生了皇次子朱载壕。

这就等于拥有了一张登天梯的门票。

巴结他,就是在造势,在效忠皇次子。

未来,他们或许可以一搏。

而俺答上了水榭,看着他们的笑容,也笑着说:“让诸位久等,实在是路上堵了车,耽搁了点时间。”

“不久不久,公爷能来,自是蓬荜生辉。”

这群人腆着脸,不断恭维。

接着俺答上座,气氛更热闹了起来,各家吟诗作对,还有歌姬唱曲,就是口音很重,很像是西南的口音,“崩卡萨挖”的。

但这已经是顺天府能找到的最好的混血歌姬了。

汉人歌姬要么被收编入了教坊司全国范围内演戏、唱团去了,要么就被官媒征发,发关外婚配了。

眼前这个,还是暹罗买来的南洋娘惹,能唱对官话就不错了,其他的真的指望不上。

不好听。

俺答微微皱眉,但也不好说其他的。

刚想与他们继续交流,手下乘船过来,在他耳边说:“陛下召集群臣前往天津,爷您也在单上,宫中让咱们抓紧准备,前往天津。”

“……”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