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朱厚照

第601章 隐土薄洲的大银矿传说

  • 作者:倦鸟落旧林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10-05 17:28:19
  • 完书字数:4682

内阁听到了这么丧心病狂的手段,也是忍不住恐惧。

“泰西之人,居然如此残忍!”

“不然呢?打仗的时候,不也经常这么做。”朱厚照摇了摇头,“只是朕从未想过,他们会对这样手无缚鸡之力的土人下此毒手。

泾王世子已经普及了牛痘种植,他们在新大陆的阿兹特克人旧址上,收拢了五百多万人,现在已经分批次被他迁往各地。地图也发来了。”

朱厚照直指边上覆盖着的屏风,宫人将之打开,露出了测绘出来的地图,还有山川走势。

“现在他们主要在隐土薄洲。这边是高山和大漠,但本地的土人,对于农业种植十分有心得,选育出来的品种,都是适合山地种植的。土豆、玉米这些作物,每亩产量在四百斤上下,不算高产,但耐旱。我大明在宁夏、武川、顺化三地可以推行土豆。

至于玉米,东北有地方适合种植。

而且玉米秸秆很高,可以给牲畜当青贮草料。

青贮窖的技术,在这一次水泥标号革新之后,腐败率降到了两成,这意味着宁夏、武川、顺化三省可以彻底推行坐牧。另外,整个西域主要绿洲区,朕想也可以进行相关的坐牧化,这样一来,只需要农部之后优化出更加耐旱、耐寒的品种,或许我们能补强更北方的农业。”

朱厚照一字一句,都不曾离开新作物,同时也离不开对于边区的改变。

“那么这些该怎么吃?”

“这个简单,玉米晒干之后,可以磨成玉米面,但因为干了以后很糙,容易损伤牙齿,但对于百姓来说,能果腹最重要。不过玉米最重要的还是,可以用来喂牲畜。比如喂给鸡鸭,能让鸡鸭更快长大。”

“泾王世子也在东边做了不少试验。”朱厚照没少给泾王世子揽功,毕竟内廷那边自己会封赏,但要让文官和宗亲都听到消息,皇帝对于泾王世子亲自探险的事情,十分赞许。

这里头的政治意味很重,就是你们差不多读了五年书,该从军的也练完了,差不多该出发了吧。

别赖着!赶紧滚蛋去探索地盘啊!

没看到泾王叔都让自己的世子亲自涉险了吗?

你们难道不能让名下的庶子走一遭?

总之,朱厚照与内廷交流了一阵,决定加大对于沿海造船厂的投资。

这一次内帑出四成,户部拿六成,组成造船厂投资基金,鼓励并补贴民间组建造船厂。

至于船型号,自然会由工部推行,对于一些不适合航海的小船,全部不允许在沿海造船厂制造。

要造只能混内陆,大海这边有最低的编号。

造出来的船,一部分会归给镇国府,一部分划给地方运输公司承接,剩下的就是出售。

当然鼓励改进,只要好用,未来也不是不能纳入大明的军备体系。

解决资金问题很简单,增发金券。

朝廷对外宣布,正式开启新一轮的资产资金化,以及新作物推广历程,然后发行债券,银行这一次买大头,小部分拿出去给百姓购买。

不然,指不定通缩会更严重。

因为朱厚照发现,最近一段时间朝廷不管怎么使用政策刺激,老百姓就捏着手中的储蓄不花。

想不通啊!

为什么不花钱啊!

放着又能生几个钱啊!

所以,现在朱厚照只能利用这一次的所谓推广新作物作为由头,启动了一项债券金额高达——两千万元的二十年期推广计划。

配合这个计划同时运转的是,全国范围的土地开垦计划。

这些作物,适合山地使用,本地乡镇要准备对这些坡地,旱地,进行改造。

包括并不限于,水利建设,道路修建。

从原本每个府通水泥,道现在的每个县都要给朕通水泥路,朝廷砸钱,两千万不够之后再加。

你们不是不花钱,那就别怪皇帝放水了。

就这样,计划一开启,国内就哗然了。

……

“我的天啊!朝廷居然直接问银行借了两千万元的债券,这是要干啥?”

“不是说了吗?推广新大陆带回来的新作物,尤其是这些作物不少不挑地方,山地、坡地都能种植,产量也不低,至少比粟、黍高多了,还能耐饥饿。”

“不是,这只是顺带的吧,朝廷这套计划的核心,应该是修路吧!之前是每个府主干道,现在要求州府级别的道路修起来,在国道和省道的基础开始延伸。两千万够吗?”

“不够再加!没看到朝廷要开香港市舶司了吗?路修起来,咱们县里的物资,也就能卖出去了。”

应天府外的河口镇,这里的百姓正在激烈的探讨修路的方向。

“只是,我很好奇,朝廷能还得起这钱吗?”

“怎么会还不起?你这不是开玩笑吗?”

“就是啊!没看到最近的报道?隐土薄洲在阿兹特克人旧地,光是金矿场就发现了六七座,还不包括已经开发起来的银矿厂,斯班崖人挖到了一座储量价值一千万元的银矿,就横在那边等着挖掘呢!光是造币,那就能价值多少?”

“缺钱?我看等以后这些银子入了大明,金券反而会受到影响,回落不少哩!”

“不应该是涨价吗?”

“想什么呢?银子是便宜,可是可以做成饰品啊!看看现在成批的银器店,你见过什么时候有这光景吗?”

“也是,饰品一做,价格就高了,朝廷也不会平白无故的直接将银子发来民间使用,最少都是造币……等等也就是说……”

说话的人摸出腰间的银币,上边写着一角,拓印十分精美。

如果未来增加了这个货币的数量,岂不是……

“得!金券趁现在能花就花出去,银子一进来,金券也得受到冲击,尤其是一角钱,现在朝廷承兑的时候,都不是直接给金币,而是优先给银币,就可以说明,金券虽然可以承兑黄金,但也要等银子花完了,才能兑金子。”

“不懂别瞎说!朝廷是可以兑金子,但手续费高,金券是金券,银币是银币,虽然都是一个体系,大家也认,但本质上银子进来也不可能全部造币和造银器,顶多一半一半。”

“那也受不了啊!一千万元的银矿!入了户部管理,你觉得户部能不造币?户部都快穷死了!整天问银行借钱和发债券的……”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