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朱厚照

第597章 震撼的技术

  • 作者:倦鸟落旧林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10-05 17:28:19
  • 完书字数:5420

中年人一边解释,一边操作机器。

边上有人给锅炉加煤,过了一会儿机械开始运转,报纸就这么一张张从机器之中推出来,然后经过风干,就成了一张通过厚板玻璃印刷术造出来的头版头条。

“如果需要反面也印刷,只需要整理起来,然后反过来,放在印刷位置,再把印刷版更换,就能开始印刷。原理并不难,只需要度一层感光膜就行……咳咳……总之,需要铬、银溶液作为……”

中年人说着,开始剧烈咳嗽,然后喘息艰难。

“抱歉,最近像是感染了风寒。”

中年人走远了一些。

事实上,他是吸入过量的铬酸盐,导致了肺部受损。

但现阶段,发展化学,朱厚照哪怕对下边三令五申,做实验要戴口罩,要做好防护,但对于从未经历过危机的人们来说,他们不会吸取教训,只会为了能尽快完成自己的目标而疯狂前进。

中年人休息了好一阵,这个时候杨慎看着报纸,再看看四周:“此物,能印刷书籍吗?”

“可以,我督促已经印刷了一百套《永乐大典》,应该过几日,就会发往全国诸省的省级图书馆落地。”

“图书馆?”

“嗯,就是藏经阁,但图书馆里的书,可以通过租借的方式借出去看。现阶段主要面向学生,未来会诸部从省铺到州府,再到县然后是乡镇。若是富裕的村落,也可以办。”

中年人走进来:“而这一切的根基,就是咱们眼前这套厚板玻璃印刷机。效率还行,就是制版麻烦,但未来一定能有所精进。”

说着,他的手指摩挲着机器,面上露出满足和痴狂。

为了能实现感光,他散尽家财,研究了十年,不及陛下随口的点拨。

如今他要的东西出来了,陛下立刻就能用它来实践很多东西,更是让他惊为天人。

或许,生而知之,便是如此。

“那么,这上边的画像,和印刷的方式,应该是一样的吧?”杨慎很敏锐的察觉。

“嗯,差不多。我记得令尊应该是有照过相。”

中年人看着杨慎,有点眼熟,再一想,这不就是那日随着陛下微服私访去滁州之人嘛?

“照相?”杨慎顿了一下后不再说其他的,“那就有劳阁下教导。哦对,忘了请问尊驾大名。”

“隋万金,草字洛雅。”中年人笑道,“说起来,也是有缘,不曾更姓之前,在下祖氏也为杨。”

隋,杨?

杨慎一愣,眼前这个人居然是隋代皇族后裔?

不过转念一想,这都上千年了,隋朝就算秽土转生又能如何?

阐天释道的皇帝还在呢!这位才是天子。

“杨慎。”杨慎报了名号,接着请他调教刊刻署,自己则是将这些试验用报纸卷了几张,顺道去校对排版。

等忙完,拿到了第一张——厚板印刷术出品的新报纸,直接回家了。

这也算是他的特权。

到家之后,他直奔杨廷和书房。

杨廷和正在练字,听到儿子来了,就抬起头来。

接着看到他进来之后,就看着自己桌上的相框,便笑道:“怎么着急忙慌的闯进来?”

“父亲……您是知道照相的?”

一听这个新词,杨廷和点了点头:“确实知道。”

“那……照相的印刷手段,您应该也清楚。”

“知道,造出来的相片,主要是铭于玻璃之上,需要印刷的时候,只需要将铭于玻璃之上的相片倒映出来便是。”

“也就是说,照相和厚板印刷术的技巧是相通的?”

杨慎一边说着,一边将试验品、以及明日需要发售的新版报纸递解:“您看看吧。”

杨廷和停笔,走到边上的桌子,接过杨慎的东西。

只是看了一眼,他就沉默了。

“这是用玻璃基底,倒映出来的照片?”

“类似。只不过需要先排版,然做制版,曝光,再进行显影,最后印刷。一块厚板只能做一百十二张的印刷,但可以洗掉底板,反复使用。”

杨慎一脸兴奋:“陛下还将《永乐大典》用这种方法印刷了一百套,说是准备之后发往各省的图书馆,供天下学子阅览。”

“嗯。”杨廷和翻了两下后说,“照相……这一出来,只怕之后陛下会推行身份证和户口本制度人像化。”

“您是说。”

“嗯,必须也必然。不然这么多人,光靠文字描写,还是不够。”

杨廷和放下书籍:“等过几年吧,朝政宽裕了,应该就会开始先在官员层次推行。接下来,内阁还需要敦促好今年的收获,然后将一批粮食运往北方。”

“北方……陛下要……”

“吉囊也在蠢蠢欲动。”杨廷和微微摇头,“陛下不急,吉囊急。大明的发展,用陛下的说法,日新月异。今日你看到的蒸汽拖拉机,力道比牛大,耐力比马强,唯一的问题就是材料不够坚韧,这个需要后续的试验调整。

但你之前应该去看过迁安的轨道。

这种拖拉机,如果换成钢轮子,配合轨道,能一口气拉动数千吨的东西在轨道上奔驰,你可想过未来北地那一马平川,到底是谁家天下?

马会累,但它只要不坏,煤、水足够,就能一直跑。

运输的底层技术,变了啊!

自陛下阐天释道至今不过两年,各种发明层出不穷。

今日咱们看到的照相和厚板印刷术,都是用了《墨子》记载的小孔成像的基础,不断增加利用其他物质的物相、化相,相互结合之后所诞生的产物。

那日,我看相片,只觉得未来一定不同。

但现在,陛下已经替后人规划好了一切前景。我们以前印刷,需要摘字,打板。而现在印刷,只需要照相,显影,复印。

还有,打字机……”

杨廷和说这里,边上杨慎急道:“父亲,什么打字机?您快说说啊!”

杨廷和示意他关门。

杨慎只能按着心中激动,赶紧将门关上,然后匆匆返回。

“陛下那日带我去滁州印书坊,看了一种能打九万种字的打字机。现在还很粗苯,但照着如今蒸汽机稳定性来看,缩小到人手一台的地步,应该不成问题。大体的能耐就是……”

杨廷和介绍了一下上下型检字法和打字的办法,以及说了拼音打字机的效能,更是让杨慎心痒痒。

“父亲,这可是一场大更易!知识的传播,将会进一步的提速,写书之人更是进一步增多。这……”

“所以,你现在看到了厚板印刷术,却没看到打字机。除了造价昂贵之外,应该就是为了让世人缓缓。打字机早晚会发布,但造价不会太低,不过也将会是巨大的进步。一分钟能打四十五个字,就能震撼世人。”

杨慎惊过之后,也陷入了思索。

这会是什么样的世界?

“好了,好好回去休息吧。技术的推行,陛下会有计较,什么好,什么不好,陛下也会有分寸,因为只有陛下知道什么符合大明现在的需求。比如今天的拖拉机,缺少橡胶。

而橡胶最适合生长的地方在赤道附近,也就是巨港宣慰司、满加剌、吕宋南部、婆罗洲这一片群岛上。”

“您是说……”杨慎心头一阵:“那岂不是……”

“嗯,此间旧土,岂能不收?”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