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朱厚照

第537章 开历公元五千年

  • 作者:倦鸟落旧林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10-05 17:28:05
  • 完书字数:5658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

朱厚照看着拓印下来的竹简,以及满地铜臭,十分无语。

这座墓本不该这么早被发现。

但偏生朱厚照准许一些地方使用蒸汽机挖井之后,被本地一个盗墓贼花钱贿赂村人当选村长的家伙瞧上了。

他就花钱买通本地乡长,将海昏侯墓所在地,划拨给他们村做耕地。

接着假借需要汲水灌溉,借来蒸汽机就挖下去,然后出事了。

海昏侯墓被挖出来了。

本地村民一开始想要隐瞒官府,但伴随着大量五铢钱从这个村流出去,东厂番子发现了端倪,立刻伪装成货郎,以及走山猎户,通过各种方式探查出来了端倪。

然后听到墓葬地点之后,朱厚照立刻想起了海昏侯刘贺墓,立刻下令出兵。

打了进来,控制了本村,就发现了整座海昏侯墓。

之后立刻征发大量的“摸金校尉”下了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朱厚照为此,带来了整套臣工。

因为发掘出来墓葬之余,会有大量的陪葬品,其中就包括了能够用来进一步打击儒学保守派的文字资料。

朱厚照将手中的拓片递给望眼欲穿的杨廷和他们。

他们就跟饿狼一样夺来,然后看了起来。

“这是,《齐论》版本!”

“孔子的模样,居然真的如陛下所言……”

拓片不仅有竹简,还有一面铜镜。

总之,这里头都深刻表示了那个时代的《典章》和现在不一样。

“礼部。”朱厚照对礼部尚书林俊喊了一句。

“陛下。”

“成立文物清吏司,从现在开始,我大明内外境内,所有古墓,不管是否有主人,都必须进行保护。只要不是已经被偷盗的,暂时就不需要抢救性发掘。

比如这一座海昏侯墓,已经被偷盗了,很多东西就容易破损,必须抢救,文物发掘之后,尽可能保护起来。

一来彰显传承。

二来告知后人,此地有人保护。

三来,我们需要研究一下古籍了。

最后,凡是帝王、后陵墓,全部进行勘察和保护,暂时不进行发掘。

等以后技术进步了,再进行处理。不然类似于今日江西盗墓,或者未来开垦荒山,难免会挖出汉唐墓葬。

汉代封土为陵,唐代掘山覆墓,但只要时间一久,沧海桑田,总会有人开发荒山草甸,难免出事。

所以,开成博物馆,以及保护地址。甚至必要的时候,让他们让出地块,再重开居所给他们。

对外公开展览文物和贩售门票,从而用来保护更多的庙宇、陵墓,顺道研究古籍,将真正的古时候面纱揭露出来。”

朱厚照定了要求,林俊沉吟了一下说:“陛下,此举会不会影响后世……”

“死人不能挡了活人的路。”朱厚照摇了摇头,“汉唐都亡了几千年了。有祖坟的还好说,但就怕有不孝子孙胡乱挖。与其如此,不如直接规定,地下的一切,都归朝廷所有。礼部发掘文物,并不是简单的买卖,而是要将传统、掩藏的真相,一一公开。

比如现在,我们发现了两百册的竹简,全是汉代古文的第一手资料。

甚至还有礼乐书籍。

再对比一下今时今日流传下来的文章,不难看出宋代文人对于我儒门经典篡改了多少内容。”

朱厚照趁机对宋代儒学发起了围剿:“要学古文,也得学真正的古文!礼部文物司的功能,就是对这些典章整顿出来,然后重新刊刻,让更多人了解到汉唐真正的风貌,再对比一下如今的大明儒学,便有计较。”

“是。”林俊知道拦不住皇帝了。

只能硬着头皮答应。

“陛下,若是如此……只怕……”杨廷和上前来阻拦,“只怕后世会有不孝子孙,发掘皇陵。”

“皇陵如果那么好发掘,早就被盗了。”朱厚照呵呵说,“秦始皇陵、海昏侯墓、乾陵这些都有载的,但现在没有多少去管他们。以至于任由盗墓贼随意的出路,窃盗,这是不对的。

既然朕要统合历朝历代所有法统,彻底混元一宇,那么该进行的祭祀,就要进行祭祀。

往后不管子孙后代如何自称,他们都是华夏的一员,不认那就没有资格篡了我朱明皇位。

为天下之君,当有天下之气,倘若没有一点气概,那也配叫做天下人之君?”

朱厚照依旧是那么霸气。

我就是要当天下人的君主,历朝历代的法统我都要,所以我给你们祭祀,保护你们的陵墓,抢救你们的安全,任谁来了都得对朱厚照竖起大拇指。

至于会不会造成影响?

呵呵,蒙元干了一件好事,那就他们的墓葬不知道在哪里,鄂尔多斯部这支守陵部队,只要扛着灵位到哪边,哪边就是汗陵。

所以,朱厚照完全不在意现在已经确定的各朝皇陵位置于何地。

因为他要弱化各朝皇陵的地位,祭祀给了,但我要将他们开放给天下人参观旅游。

这样一来,人一多,敬畏心也就少了。

当然,明代的皇陵绝对不会开放旅游的。

因为,皇家祭祀要地,岂能让人随便乱走?

一边是游玩,一边是森严,论谁都知道,哪边才是天下之主。

这就是差距。

杨廷和他们能看出来朱厚照的决断,便不再多言,默认了朱厚照的搞事。

“对了,还有一件事,礼部和钦天监,重新修历。不是修天时的历,而是修一部,从炎黄时代至今的时历。”

朱厚照指着书说:“往后纪元时,要以炎黄历为写,谁能知道炎黄距今具体年月?”

“这……陛下,只能知道黄帝时代的具体时间,唐代张守节推测,为距今大约四千零三十五年。

但臣推测为至四千二百二十年。

至于炎帝……不得而知。”

毛澄闻言起身作揖,告知了朱厚照他的推测和唐代的旧闻。

黄帝历用干支纪年法,属于阴阳合历,所以难记晦涩,一般人很难接触,不是钦天监阴阳户都不学的。

所以具体年岁,没人清楚。

而按照民国的推测,正德二十年,应该在在四千二百二十二年到四千二百二十三年。

朱厚照闻言沉默了。

“最早的历法,应该会早于黄帝时代。但黄帝历又确实是历朝历代延续最久的历法。所以臣以为,还是以黄帝历为主。”毛澄看皇帝沉默了,便继续说出自己看法。

“好。”朱厚照点了点头,“那就标一个定数。”

“这样,黄帝历朝前推七百多年,定为炎黄时代。”朱厚照一拍脑袋笑道,“以炎帝时代为伊始,定为公元。”

“从明年开始,我大明内外诸藩公用历法为公元5001年。”

朱厚照的话让群臣面面相觑。

还能这样?

不过朱厚照没说完,他笑道:“另外,朕说过,我华夏乃是多地起源,中原融合,诸族共同缔造的族群。那么公元前应该还有大量古文明,距今能确定的为六千年前的余姚遗址。

所以余姚遗址,定为公元前一千多年。从今往后,不断搜寻大明境内遗址,只要是炎黄时代前的遗址,统一称呼为公元前遗址。”

“公元元年乃是我华夏族群正式融合的节点,从此诸族有了共同方向,华夏就此对外扩张与分化。”

“而今年,公元五千年,更是一个新的时间点。”朱厚照感慨着,看着远方的天穹,“朕确立九洲五洋,封藩八荒四海,真正意义上为我华夏族,进一步扩张生存空间。

正德二十年暨公元五千年,当永载史册,彪炳万年。”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