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大明凌云志

第76章 尝到了一点点甜头

  • 作者:笑拂凡尘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10-22 16:28:58
  • 完书字数:4910

徐啸决定暂且不离开这辽东,和怀柔就留在辽东边关后,便一边帮怀柔做一些给边关士兵洗衣的活,一边再做一些为士兵们代笔写信的活,来获得一些保酬供二人生活。

徐啸是现代人重生穿越至大明,脑子里都是现代人的思想,自然不会在意古代那些读书人所不肖,认为下贱而不愿来做的杂活。

具有现代人思维的徐啸,其想法却却与古人的想法相反,现在的他可以说是怎么能解决自己和怀柔二人的生计就怎么来,丝毫没有古人中那些读书人的顾忌。

怀柔也曾劝过徐啸多次,劝他不要每天都帮自己做这些为边关士兵们洗衣和缝补衣物的杂活,但徐啸总是不以为然。

在徐啸的心中,并没有读书人高人一等的思想,有的只有他和怀柔男女平等和二人要如何才能在辽东边关生存下去的最现实的想法和做法。

自始徐啸和怀柔都在为二人的生计忙碌着,二人时常穿梭于边关之上与营地之间。

怀柔通常白天都是在边关上为边关的士兵们缝洗一些衣服,如果白天有做不了的活,晚上就带回来接着做,这时徐啸就会帮着她来做;而徐啸呢,平时在营地的营帐里,按照怀柔从边关上所带回来的一些士兵的情况,为一些边关上的士兵们代笔给家里和亲人们写信。

日子一天天的过着,徐啸在与怀柔忙着生计的同时,他也在时刻的关注着边关上的一系列的变化。

现在辽东边关上,因为有了新任统帅袁应泰特立独行的一系列做法,也确实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辽东边关先是在袁应泰的命令下,沈阳城外的蒙古流民们得到了很大的救助和救济;然后就是沈阳城外被招纳而来的五百名青壮蒙古流民被接进了沈阳城内,并被编入了大明的军队里,与明军们一起训练并享受着同等待遇。

而更让辽东边关统帅袁应泰兴奋的是:那些刚被招纳进来,编入明军的青壮蒙古流民,在不久前的一次与后金努尔哈赤的军队交战中表现得异常的勇猛。

那五百名编入明军的蒙古流民,他们一个个英勇杀敌,以一当十,与大明的士兵们一起打退了后金的这次进攻。

而这次与

后金的交战中,那编入明军的五百名青壮蒙古流民,一下子就战死了一百五十多名。尝到了一点点甜头的袁应泰,在见到如此的情景后,除了激动就是感动。

袁应泰认为自己又一次用事实,向质疑他不懂用兵不会用兵的人,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现在所做的事情的正确性。

也因为有了这一百五十多名青壮蒙古流民为守卫大明边关而战死的这事实,使得边关大明军队中那些原本反对袁应泰招纳蒙古流民的将领们的反对声也少了不少。

一些边关的将领们甚至因为这件事情,由原来的反对袁应泰招纳城外的蒙古流民,转而变为支持袁应泰的这些做法。

这日,沈阳城总兵贺世贤来看望徐啸,并向徐啸也说起了招纳来的五百名蒙古流民在与后金军战斗中,有不少参了军的蒙古流民战死的事情。

从贺世贤与自己谈话的语气中,徐啸同样听出了贺世贤,对袁应泰现在所做的事情,在态度上的转变。

这次贺世贤似乎不再像之前那样,对袁应泰救济沈阳城外的蒙古流民和招纳那些蒙古流民的事那么反对了,只是还有所疑虑而已。

贺世贤向徐啸道:“徐兄弟,只要我们多注意点,控制好招纳城外那些蒙古流民的人数,或许真能为我们的军队增加一些优质的兵源。徐兄弟你认为呢?”

徐啸听了贺世贤的话后,并没有立刻表示出赞成或者反对,而是向贺世贤问道:“贺将军,请问你,在那次与后金努尔哈赤的军队战斗中,被招纳过来的蒙古流民战死的有一百五十多名,那我大明的士兵又战死了多少人呢?”

贺世贤向徐啸道:“那次战斗,我大明士兵战死的也有一千多人。”

这时徐啸双眼便紧盯着贺世贤又问了一个问题:“那贺将军,为何在提起那次与敌交战的景况时,只提那被招纳而来后,所战死的一百五十多名蒙古流民,而不提那同样战死的一千多名大明士兵呢?”

“这……”面对徐啸的质问,贺世贤一时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说大明军队的士兵人多,不在乎这战死的区区一千人?说战死的大明士兵们不勇敢而羞于提?说这些战死大明士兵

杀敌能力差不肖提?但好像都不是,就是不愿意提他们。

面对徐啸的发问,贺世贤一时语塞的同时,他也未弄懂徐啸为何如此的来问他。

在贺世贤看来,那一次与努尔哈赤军队的战斗,被招纳后战死的蒙古流民和大明战死的士兵,明明是二个概念,怎可等而待之,放在一起来谈论。

然而贺世贤的想法真的错了,在徐啸的心中眼里这就是一件事。无论那场战斗里被招纳而来后战死的蒙古流民,还是那场战斗中战死的大明士兵,都是那场战斗中对战斗结果起了一定作用的一系列因素中的二个因素。

徐啸认为:一场战斗的输赢有着众多因素,在众多因素中又有着决定性的重要因素,和非决定性的次要因素。

而这时的辽东边关之地,在徐啸看来,无论是眼前的沈阳总兵贺世贤,还是辽东边关的最高统帅袁应泰,以及与他们有着相同想法的将领们,都把那次招纳过来的蒙古流民和大明士兵一起抗敌的战斗给看偏了。

他们都把那次战斗里的次要因素看得也过重了,把那些招纳而来,并在那次战斗中战死的那些蒙古流民们,在那次战斗中的作用看得也太过重要了些。

想到现在整个辽东边关,那些守关的士兵和将领们,很有可能已被边关统帅袁应泰一人的行事所影响,被他的所作所为给带偏,而且所影响和带偏的去向还并不是什么好的方向,徐啸就感到一阵后怕。

为了把贺世贤错误的考虑片面的想法上给拉回来,徐啸不得不加重语气向贺世贤道:“贺将军,徐某在此再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你刚才所说的那场有着招纳的蒙古流民参与的与努尔哈赤军队的战斗,请问如果没有那招纳五百名蒙古流民参战,那场战斗会胜吗?那场战斗虽然我没有参加,但我知道那场战斗如果没有大明士兵们的奋勇杀敌就一定会输。

贺将军,你想想吧?一场战斗的成败,有时候事关一个国家的存亡,和数万百姓的生死。作为带兵的将领,不得不考虑全面谨慎行事;更不可因他人的影响,和个人的喜好,而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最终酿成一生也无法挽回的错误啊!”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