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古人看我做历史考研真题

第 14 章

  • 作者:向学者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10-11 12:49:46
  • 完书字数:6786

【《大学衍义补》大概就是这样,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的话就来看B选项。】

[没有问题]

[下一题下一题]

[我就选的B,专心听讲。]

【B选项是《宋元学案》,既然是考察明清思想家著作,看到书里有朝代名就可以猜作者是王夫之了。】

[熟人呐,我记得他]

[我也记得,反清复明就是他]

[还有他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高中政治题总是考]

[这人太厉害了,说的都是对的,比“理在气先”“心即理”先进太多了。]

清,1685年(康熙二十八年)。

隐居于船山的古稀之年的王夫之看了一眼天幕幽幽地叹了口气,他对在位的鞑子皇帝不抱有任何幻想,但满清统治已成定势,连他的儿子王敔在三年前都参加了童子试成为秀才,他这把老骨头还能做些什么呢?且让他抱着大明遗民的身份被埋进土里吧。

【是的,“理在气中”、“气”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在永恒运动,这些都是王夫之的思想,考考大家,这三个观点分别代表了什么哲学思想?】

[不记得了]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具有客观存在性,运动是事物的本质属性。]

[梦回高中]

[分科后就把这些东西忘干净了]

【我也是,当是哲学生活学的可痛苦了,可谁让考研要考政治呢,只能苦兮兮的重新捡起来。大家都挺厉害的,基本全答对了,给大家鼓掌!】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就是这样先进,他批判心学,期盼程朱理学“理在气先”的文学主义观,也反对形而上学思想。这些思想略有些稚嫩,但和我们现在所学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相差不是很大。】

【他批判理学伦理道德,反对存“存天理灭人欲” ,提出了天理即在人欲之中的说法。我只想说一声大佬真牛,狗屁的存天理灭人欲,这东西自己搞搞就行了,被有心人利用成了女子的束缚,真是呵呵。】

[坏的从来不是思想,而是人。]

[还是大怂太弱,要是放在祖龙和猪猪时候,这狗屁的思想哪有生长的土壤?]

【“存天理灭人欲”也勉勉强强有一点点可取之处吧,用于搞科研多棒,不需要有人的欲望,孜孜不倦的探索真理。】

[哇,格局打开了]

[确实很合适诶,宋朝那么多科学家,可惜了。]

[浮于表面,不深入探索,不搞科研,都去研究没用的学问,大怂不弱谁弱啊。]

宋,1175年(淳熙二年)。

再次无辜被创的朱熹已经没有力气叹气了,陆九渊心有戚戚,他被创得也很难受。邀朱熹、陆九渊聚会鹅湖讨论学术的吕祖谦静静喝了口茶,他心里也不好受,他们同属于理学,只是分支不同,天幕从根本上否定了理学“理是万物的根本”的说法。

今日过后,他们得重新修订思想,为理学找一条新出路了。朱熹和陆九渊相视而笑,他们双方的说法都被天幕否定了,还有什么可争执的呢?以后很有可能还要携手共进,照着天幕的说法搞科研。科研是什么东西暂且不知道,大概和格物一般,能让天幕中人如此推崇的必定是好东西,科研能够强国么?但愿如此吧。

宋,970年(开宝三年)。

赵匡胤也被创得不想说话,他已经知道大宋很弱了,不想再被天幕一遍一遍提起。

明,1494年(弘治七年)。

在家中备考的王守仁目光灼灼地看着天幕,他早怀疑朱熹的学问是错的了,害他白白格竹七天病倒,不过天幕似乎是推崇格物的,难道是他格的方法不对?天幕先前列举的明清思想家其中有一个叫王守仁的,他觉得那必定是他,就是这么感觉良好。

明,1519年(正德十四年)。

平定宁王之乱的王守仁罕见地迷茫了,心学是错误的吗?碌碌无为的一生啊,今后该何去何从?帝王身侧佞幸环绕,他已不期望获得帝王赏识,只望活的有价值,不枉来这人世一遭。

【王夫之,自而农,号姜斋,世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做题的时候看到王而农、王姜斋、王船山、王衡阳不要迷糊,他们都指王夫之。】

【哦对了,刚刚说《大学衍义补》的时候没有介绍邱濬,现在来补上。邱濬,字仲深,广东琼山人,我们可以称呼他邱仲深和邱琼山。另外他当过国子祭酒、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古人有的时候还以官名相称,背的时候顺带记一下吧,万一遇到了呢?】

明,1494年(弘治七年)。

邱濬抽了抽脸皮,后世人究竟处于怎样一种大状态?名、字、号不都是自然而然就存在的吗?为何还要专门讲解?难道这些他们习以为常的东西以后都不存在了吗?

【接着来说王夫之,王夫之的政治思想和他的哲学思想一样先进,甚至远超时代。这人反对君主□□诶,他说土地不是帝王的私人财产,应该归耕地的人所有。他生活在明末清初,当时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黄宗羲、顾炎武也有类似的说法,他的思想似乎并不奇怪,但我还是觉得好牛掰呀!】

[真的很牛掰,叹为观止的那种。]

[可惜了,资本萌芽没发展起来,清朝还闭关锁国,挨了落后的打,痛彻心扉呀!]

[真的太痛了,想想就难受。]

【害,历史不就是这样吗?前世不忘,旧事之师,历史已经过去,但我们不忘国耻、奋勇争先。】

[怎么突然就燃起来了]

[感动]

[有点小作文的感觉]

清,1685年(康熙二十八年)。

玄烨背着手在殿内走来走去,他感到焦躁,东方辰说王夫之的思想很先进,多有夸赞,已经相当明确的告诉他们以后真的没有皇帝了。他大清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那国耻应该就在大清末年。穷则思变,玄烨思索着未来的道路,他不想大清重蹈覆辙,可是未来没有皇帝,玄烨觉得很糟心。

不只是康熙,史上有名的帝王将相都不大愉快,后世人从国耻中站起来重新发展,能够使用在他们看来是神器的工具,却依旧不是国力最强盛的,那么外邦人又发展到了怎样的程度?

【介绍了王夫之这个人,也简单了解了他的哲学和政治思想,最后我们来看他的作品。刚刚我跟大家说过年轻思想家作品里有朝代名的基本可以才是王夫之嘛,这个可不是骗大家的哦。王夫之的主要著作有《周易外传》《春秋世论》《读通鉴论》《宋论》等,四本书有三本都带着朝代。】

[???]

[不是只有两本吗?]

[周易也算吗?]

【周易当然也算啦,诗书礼易乐春秋嘛,易是《易经》,周易当然是周朝的《易经》啦~】

[好有道理的样子]

[是这样吗?总觉得哪里有些怪怪的。]

[我觉得没问题吧]

【开个玩笑嘛,这样比较好记,毕竟要背那么多东西,没有一点技巧会背死人的。准确来讲,《易经》有三易,分别是《周易》《连山》《归藏》。但是《易经》成书太早,当时的书籍费用又很高,我们的历史太过漫长,《连山》、《归藏》很遗憾地失传于各种天灾人祸当中。《周易》虽然只是《易经》的一部分,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都混作一谈。】

[长知识了。]

[那就是一本书呗]

[我们失传的东西太多了,心痛]

[诗书礼易乐春秋,《易经》少了三分之二,《乐经》只剩下一个书名]

春秋,前483年(鲁哀公十二年)。

孔丘坐在案前,手中是未编完的《春秋》。这个时候的他已经完成了十四年出游,回到了故国,最爱的儿子和弟子都在身边,除了仕途上的失意没有什么大的烦恼。

孔丘豁达乐观,得知《连山》《归藏》《乐经》失传也不免感到悲伤。但他能做的很少,只能让弟子广收门徒传授学问,就像天幕所说的那样,书籍太贵了,能读书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在他创办私学以前,读书认字是贵族的特权。

孔丘无声叹息,礼崩乐坏,他推崇周礼,却又不知不觉间做了礼崩乐坏的推手。

秦,前221年(始皇帝元年)。

嬴政轻哼一声,这就是后世挖人坟墓的理由吗?浅薄!

不过他还是命令道:“赵高,令刀笔吏多多刻录书籍,赐众臣为陪葬品。”而后他又补充了一句,“赐太史腾整套,朕陵墓边角的陪葬坑也都换成书籍吧。”

在咸阳的太史腾还不知道他的陛下在惦记他的墓葬,但他依旧受到了骚扰,他的同僚们似乎都想为他提供亿点点书本作为陪葬品。

【回到题上来,知道了王夫之的作品,这道题不就轻轻松松排除BD两个选项啦?《宋元学案》和《春秋世论》都属于明清思想家的作品,把思想家改成哲学家也是换汤不换药,做法和思路完全一样。】

为您提供大神 向学者 的《古人看我做历史考研真题》最快更新

第 14 章 免费阅读.[www.]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