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穿成伪君子的我靠洗白续命[慢穿]

第 242 章

  • 作者:原味麻薯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2-27 18:57:57
  • 完书字数:7680

起初,没有夏人将士对那日的出征有多在意;因为这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一场再普通不过的征伐,就如他们历代祖辈做的那样、一如往昔他们千千万万次南下,又万万千千次返回——

南下时他们囊空如洗,除了手中的箭匕和身下的骏马外一无所有;返回时便是盈车嘉穗,以战火、鲜血和死亡为货币,在南边那个流淌着奶与蜜的国度兑换盐巴、布匹、茶叶、铁矿、奴隶甚至他们想要的一切。

更何况,这次南下可是有着他们英明神武的王亲自带队,还曾经由神巫的占卜、在众部落首领的见证下获得了长生天的“必胜”赐福,根本就不存在失败的可能。

“当然了,那些景人向来软弱可欺,连我家公山羊的性子都比他们来得烈;一遇到我们五胡男儿,他们就只有吓得软倒跪地的份儿!”

“哈哈,谁说不是呢?就算是那号称百战百胜的连家军,不也是只能被咱们大夏的万千狼骑所慑、蜷缩在山海关里装缩头王八?”

“连家军如今的统帅是叫连淼对吧?呵,他的阿爹就是被咱们王上在十年前一箭送去见了长生天,正好趁着这次的大阵仗送他们父子二人团聚……”

随着收到夏王征召、赶来山海关参战的夏人越聚越多,被数量庞大的同胞裹挟带来的安全感令他们心中的士气愈发高涨——如今,大夏正值青壮的精英战士已经尽数汇聚于此,此战焉有不胜的道理?!只待大王一声令下,他们必将策马开弓,直砍得那些大景人人仰马翻、人头落地!

在等待那些部族位置偏远的战士前来汇合的期间,这些夏人甚至借机举办起了五胡各部族数年难得一遇的交流盛会,令向来地广人稀的山海关隘人马攒动、热闹非凡;此情此景之下,更是无人去关心山海关对面那时不时响起的闷雷声响到底意味着什么。

毕竟当前时值草黄马肥的深秋,正是号称“十里不同天”的北疆天气最为多变的季节;虽然只间隔了短短一截关隘,但另一侧的大景地界上频频出现落雷也算是情理之中。

乃至于有好事者去请教了随军的巫师,得出了个“这是长生天在降怒于不义之人”的卜算结果,更是因此在胡人士卒中激起了一波狂热的请战风潮。

故此,获得胜利、彻底征服大景的美好愿景在每一个夏人的心中开始滋生、膨胀……

直到那一日,在两军交汇于一处之时,那来自于长生天的怒火被瞬间倾泄于他们这些虔诚信徒的身上。

**********

若有人询问那天的战场上都发生了什么,任何一个幸存下来的大夏士兵都无法彻底将之表述清明。

他们只会语无伦次地在口中来回车轱辘轮转那几个简单的字句,诸如“神雷”、“天谴”、“全都死了”、“到处是血”之类的意象词语尚还未说出几个,便已经跪倒当场、只是浑身颤抖地不住向着头顶的长生天顶礼膜拜,以乞求神明能够宽恕自己犯下的罪过。

甚至,就连使用这一“天谴”的

大景将士们都因火药爆炸后造成的惨状愣住了几秒——自从天师府的天师们将这些黑漆漆的丹丸押送到前线以来,他们都是在天师的指导下用稻草人偶和夯土砖石来练习鲨敌和攻城,最多也就用活鸡活猪来试其威力,今日还是第一次把它用在活人身上。

即便那些鸡豚死亡的惨状已经足够血腥,但与眼前数千夏人顷刻间便已被开膛破腹、四肢血肉飞溅带来的冲击画面比起来,却还是显得微不足道。

看到此情此景,顿时便有大景新兵控制不住地吐在了当场,差点一个手滑没拿住掌中的雷火丹丸——是的,如今北疆军中都以此名称呼它;还好有周遭的老兵一个箭步上前攥紧了他的手,这才免于己方友军被炸死当场的乌龙。

好在如今大夏的骑兵阵营已然大乱,根本就无人去理会他们这些无关紧要的小卒。

在如豆粒大的秋日冷雨中,无数雷火丹丸接二连三地爆裂,在产生巨响的同时震得战场地面左摇右晃;伴随着那划破昏沉天幕的刺目火光和浓浓的硝烟,竟真得宛若九天雷霆降临此间。

那些胡人和他们的战马何曾遇到过这种情况?只一个来回便被引发了中军暴动,无数发了疯的战马如无头苍蝇般地在军阵中横冲直撞,狂乱之下将后方无数猝不及防的大夏士兵和马匹踏做肉泥。

只短短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夏人方才齐整冲锋的数万铁骑便已经溃不成军;包括差点一个照面便命丧当场、如今正惊疑不定的大夏皇帝在内,大部分胡兵尚还没有反应过来,便已被崩溃的前军裹挟着、加入了反身逃逸的溃败洪流。

**********

已经回神的大景将士们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收割敌军的绝佳机会。

不说追鲨败军本就危险性不大,更别提现在就在他们的后方,正囤聚着来自于大景各地的、甚至还在日益增多的粮草、布匹和铜钱;只要他们砍下那些胡人的头颅、割下他们的左耳便可换取,将之带回家乡,怎能不让人热血上头?!

我们在这鸟不拉屎的北疆呆了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衣锦还乡吗?这票兄弟们干了!!!

一时间,无数类似的想法涌上兵卒们的心头,令他们纷纷握住了手中的撩风刀、按照曾经演练多次的那样三人结成一组,如收割麦草一般斩下胡人的首级和他们坐骑的马蹄,直在夏军往日不可战胜的铁骑团阵中生生撕裂开无数道血口子,势不可当如入无人之境。

同时发力的尚不止雷火丹丸和撩风刀。

连发的机巧弓弩令哪怕是身体孱弱的大景将士都能射出百米重箭;焕然一新、以马鞍马镫和马蹄铁全副武装的大景骑兵们人马一体、冲阵在前,死死咬住逃散的大股夏人军队——

在这一刻,由工部和天师府连夜赶制的这些新式兵器将大景兵将与生来便精通骑射的胡人之间的武力差距缩小到了微乎极微、甚至还有所胜出,也令胜利的天平压倒性地偏斜向了大景这面。

与此同时,最新一期的天府邸报以头条的版面刊登了《告

大景国民书》、彻底引爆了大景全境的备战热情;每隔五天更新一次的邸报将来自北疆的战事进展源源不断地传回内地,令所有听闻此事的大景百姓产生了自己已然参与其中的荣辱共感;就连各地茶楼中的说书先生们都将自己口中的讲古改成了读报。

更令百姓们感到惊异的是,明明已经和老对头大夏开战,新朝却并没有如往年北疆战事紧张时那般四处征兵,只有一眼望不到边际的车队和船队在不断北上,随行之人俱是各地禁军与经受过紧急培训的天师府天师。

“不征兵役、劳民伤财固然是好事一件,但朝廷这样做,我大景真的能打赢吗……?”

毗邻朱雀大街的那家羊汤小馆中,已经全权开始代卖天府邸报的羊汤馆老板送走了一波又一波前来购买报纸的京城百姓,与一旁前来帮忙的蒸饼老板对视一眼后,俱是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浓浓的忧心。

不行……!这些钱我挣着不安心!??[”当晚,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的他蓦地自床上坐起,在床底翻找出了一个不起眼的钱匣子——那里装的便是他这一年来贩售天府邸报所获的大半银钱。

联想到邸报中所记录的那些北疆战事和前来派送报纸的年轻天师那眼底的青黑色,羊汤馆老板将心一横,第二天一大早便怀抱着匣子去了天师府,将之尽数捐做了军粮。

之前在大夏皇子面前发下豪言的李老头竟也信守了承诺,将他李记布庄中的上好布匹尽数捐去了天师府;最后还是被驻府天师好言相劝、以优惠价格买下了其中的纱布麻布才令他离开。想必日后,在与街邻里坊闲谈时,这位老先生自是又多了一向引以为豪的谈资。

如今北疆之事牵扯着每一一个大景人的心,如他们这般行事的大景民众更是数不胜数;一时间,各地的天师府和地方官府衙司都收到了来自百姓的捐赠,其所捐内容五花八门,小到鞋垫布头、大到银票现粮,又是少不了被天府邸报歌颂表彰了一般,只是直言劝大家莫要担心焦虑,只要帮忙收集天师府当前正在征收的各类药材等军需之物即可——

当然,若是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多购买天师府出产的那些新式农具、肥皂、糖霜和蜂窝煤等助军商品,那就更好不过了。

**********

在所有热情响应号召的大景人中,尤以距离北疆万里之外的江南诸郡反响最为热烈。

曾在去岁的大涝中受助于全国各地、镌刻在治水石碑上的名姓尚还温热的江南人已经淋过一场大雨,如今正想要给他人撑伞;顿时,捐钱捐物、甚至自发组织车队船队前往北疆的富商豪族数不胜数。

将今年新下的稻谷一扎一扎堆积在马车上,已经报名加入天师府的陈承嗣用衣袖擦了擦额头上细密的汗珠,恍然间仿佛又回到了当初在码头做帮闲的时光。

不过,也多亏了那段经历,才使得他现在搬运起这些将被运往北疆的军粮来显得无比得心应手,获得了吴州府天师们的交口称赞。

作为大景的粮仓,江南正是此次供应军粮的主力;再加上洪水褪去留下了肥沃的淤泥,令今年的粮食获得了大丰收,更是每天都有无数江南百姓在自发地向官府和天师府捐赠谷米,需要大量人手来整理接收。

在这期间,不是没有人试图伸手贪腐这些百姓所捐的钱物,却尽数被手持尚方宝剑的巡察御史薄檀、吴州知府房朗和由裴玠暗卫旧部组成的天师府白虎节堂所破、杀鸡儆猴,之后便再也没了敢动歪心思的蠢货。

至此,江南支援北疆的形势一片大好;唯一令陈承嗣深感可惜的是,他目前的年纪太小,尚不足能跟随天师前辈们一同前往北疆的最低年限……

就这样,还未等陆琛一行人随军抵达山海关,他之前对完颜乌骨剌所说的那句预言便实现了大半;也让得知本国军马首战便已大败的这位大夏储君殿下深深地垂下了头,心中泛起惊涛万丈——

是的,正如他之前预想的那样,由这样一群生民组成的国家是很难战胜的。

而大夏,便是这个初露峥嵘的国家将要捕获的第一例战利品。

——曾经夏人在大景留下的那些血债,如今必将以血偿还。!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