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我全家都不对劲[年代]

104. 思想 真没想到她一个小姑娘还有当流氓……

  • 作者:篱音之下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9-26 21:46:17
  • 完书字数:21678

之后整个七一年的上半年,程建功最主要的事情就是盯着其他几个村子的养猪场的进度以及一些管理工作。

没办法,真是不盯着不行。

等到上半年过去,其他村子的人才算是适应了程建功做事的一些节奏,惹得程建功都说了好几次总算可以清闲一点了。

而这时候的程建功他们也正式小学毕业,即将上初中了。

这一年的暑假,除了程建功他们这些第一批上塘村小学生毕业以外,徐如月他们这些大人们也被要求检验了一番这几年下来的学习成果。

村里面的大人们参加小学毕业考试的那几天是村里面最热闹的几天,毕竟这些人都一大把年纪了,都这个时候了还要参加考试,这要是考的不好,那该多丢人啊。

毕竟他们家里面可都是有小孩儿的,这被大人嘲笑也就算了,可要是再被同样上小学的孩子嘲笑,那就太难受了。

可该说不说,村里面这几年虽然一直在拉着大家伙扫盲,但是因为大人们平时也都很忙,干活累了一整天后又要费脑子学习,没有特别坚定的自制力,还真坚持不下来。

所以,这一回还真有好大一部分人的考试结果很不理想。

当然了,若是仅仅按照已经认了不少字,并且会简单的书写以及计算这方面来断定的话,除去一些年纪特别大的,上塘村都快要全面脱盲了。

只是很多人不会这么想,尤其是小孩子们。

他们这个暑假做的最大一部分事情就是在家长教训自己的时候,和他们比学习成绩,然后和家长开启一系列的鸡飞狗跳的日常。

不过也有考的特别好的。

就比如得到这一次成人小学毕业考试第一名的徐如月同学。

她这人平时看着也没什么大优点,但是学习的事情却真的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了下来,而且她现在写的字也特别的像模像样了,拿下第一也是理所应当。

不过虽然程静淞他们这些亲近的人不意外,但是村里面的其他人意外的。

那么多大人当中,只有徐如月这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太鹤立鸡群,战胜了一大堆年轻人拔得头筹,怎么能不引人注目。

徐如月一时间成为了全村的热点,走到哪儿都有人讨论她。

当然了,她走到哪儿都有人好奇围上来问东问西的。

徐如月也不是那种太藏得住事儿的,加上这本来就是喜事儿,她也不避讳,几乎有什么说什么,让村里面的人很湿咋舌了一番她的执行力。

还有人问她难道就不累吗?

徐如月就说:“那每天又是干活又是学习,哪有不累的,但是我只要一想着现在的好日子,再想想以前过的什么日子,那我干啥不学习啊!而且我学了知识,回头我工作上也方便啊,我还能自己看书、写信,不用再让家里的孩子给我读,帮我写,多好的事儿。”

有徐如月这个卷王摆在村里面,加上很多大人这一回的被迫公开处刑以及被家里孩子的嘲笑,不少人也开始努力学习了。

可人么,到底是有惰性存在的,一大部分人坚持没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最后也就剩下那么寥寥几个,也不知道能不能真的有毅力。

为此,又引发了一番大人和小孩子们“你们自己都学不好,还非要我们学”这样衍生的争执和讨论。

教育和扫盲本来就是国家的一项基本任务。

以前杨主任他们在的时候,也时不时地开会说一下这些事情,让下面的村子开展教育和扫盲的活动。

如今程建功当了公社的主任,自然不能不管。

上塘村这边自然不用他担心。

即便村里面这段时间一直闹腾不断,但可以说已经把教育和扫盲的工作完成的很漂亮了。

难的是其他村子。

程建功想了下,决定就利用一下上塘村的这件事。

这天下班回家后,程建功就去找了卢支书。

他也开门见山,直接问道:“我准备借着村里面这段时间的热闹让其他村子开始开展教育和扫盲活动,所以想让你也借着这股东风,给村里面两个厂子的工人涨一下工资,最好是学历高一点的,相应的多涨一点,或者你看着按他们这次的考试成绩来定也是一样。”

“涨工资?”卢支书倒是没有程建功人都离开了还要插手村里的厂子的想法,就是有些奇怪。

程建功就说:“村里面的这两个厂子还有学校也成立好几年了,只有前两年的时候涨过一次工资,其实按照国家的薪酬的一些管理规定,他们也早该涨工资了,但是我之前和你交接的时候忘了说,那不然就干脆借着这个机会提一下好了,顺便我也能带一下其他村子的工作。”

卢支书接手厂子的时间不算长,加上平时还要忙着村里面的一些事情,比之前忙了许多,根本就没想过这一点。

“我都没注意这些,我的这个脑子啊!”卢支书揉着脑袋,不好意思道:“这也幸亏村里面的人懂的不多,要是换了外面,员工肯定要问起来,甚至是闹起来了。”

“那倒也没有你说的那么严重,咱们的规模还没有那么大。”

卢支书就叹气一声,“我最近做的事情越多,就越来越感觉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也不知道你是怎么这么厉害的!”

“慢慢来,你要不先思考一下要怎么安排这次的涨薪的事情。”

卢支书点点头。

没两天,卢支书就拿着自己初步拟定好的通知找到了程建功,问他觉得怎么样。

程建功依旧没有给直白的建议,只是说:“你自己拿主意,觉得没问题就行了,反正也不是多大的事儿,而且国家也有规定。”

卢支书就道:“我这不是心里面没底么,这可是涉及到钱呢。”

“能涨工资是多高兴的事情,只要你给出的理由都合理,谁还能对你有意见。”程建功鼓励卢支书大胆一些。

况且他之前找卢支书说这件事的时候也已经说了几点建议,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而且他刚才也大致看了下,也没什么问题。

程建功又道:“你别总是想太多,也别总想着我怎么样,你要有自己的决定和决断。”

卢支书只好拿着他的通知又回去了。

没多久,关于村里面要涨工资的事情也出来了,顿时又引起了好一片的热议。

尤其是看见这一回拿到小学毕业证书的比没有的高和考试成绩好的比不好的高的时候,好些人立马又唉声叹气了起来,念念叨叨说自己之前怎么就没好好读书。

程建功也借此给其他村子的领导开了个会,让他们回去抓一下村子里面的扫盲教育问题。

周边的村子都很关系上塘村这边,也差不多前后脚知道了他们涨工资的事情,也慢慢的有人意识到了学习其实还真的是有用的。

倒也让不少干部们的工作稍微好做了那么一点点。

整个暑假,这边几乎就围着这些热闹转。

很快,就到了重新开学的时候。

村里面这次的毕业生大部分都决定去县城读初中,但也有一些人是超龄上小学,五年下来都差不多二十左右了,本身就属于重劳力以及适婚年龄这个阶段。

就有些人就不愿意读书了。

杨朝昕今年十八了。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她也不读书了。

但是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是她现在是大人了,又只有一个人,没有什么家底,继续读书的话,就没有生活来源了。

当然了,她也可以借,可这个毕竟不是长久的法子,因为读完初中还有高中呢。

她总不能接下来的几年什么都不做,就一直埋头读书吧。

到时候村里面的人的唾沫都能将她淹死了。

更何况徐如月这么大年纪了都能一边工作一边坚持学习,她自认为自己也可以。

刚好她也从程静淞那里知道她接下来还会继续给徐如月补习初高中的知识,所以就顺便问她能不能也一起补习,程静淞也答应了。

所以,杨朝昕也从程静淞的上学小团体中暂时脱离了。

而因为公社这边还没有初中,所以他们还要去县城读初中。

因此,程静淞他们兄妹就开始了平时住校,休息的时候坐着程定坤的自行车回家的日常。

碍于当下还处在革命时期,程静淞刚刚开学没多久就感受到了县城的教学以及学习的风气并不好,认真读书的人也少。

所以课堂上的时间真的特别的自由,唯一一点让他们觉得难受的就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要和好几十个人住在大通铺。

当下这个年代主打的就是一个勤劳苦干和穷,但是程静淞他们三兄妹从来了这边后就没吃过苦,真的有些受不了这样是住宿生活。

他们两个小姑娘还好一些,没事儿还能一起说说话。

但程定坤就不一样了。

他本来长的就扎眼,对待外人的时候又冷清清的,有时候看着就不讨喜,他也没办法和一些不想干的人处好关系。

甚至都才开学没多久,程静淞就听到了很多人私下里吐槽他的。

毕竟这年月的人读书的年纪普遍的偏大,所以像十六七八这个年纪读初中是很正常的。

而这个年纪也是很多人开始关注异性的时候。

程定坤就很容易成了女生眼中的焦点,男生眼中的怪胎。

为了他们能在将来几年的初高中生涯中过的舒服一些,也为了减少学校那边的一些麻烦,程静淞他们干脆和学校重新申请的走读,然后在县城租了房子住。

因为实在要生活好几年,所以程定坤还第一时间在这里布了个阵法。

然后,头一回面对三个孩子集体离家的徐如月实在担心的慌,加上他们又不住学校了,而是自己住外面,她实在是怕他们吃不好睡不好的,还专门抽时间过来看了看,还帮着把院子给开垦了一番,帮他们给种上了菜不说,每个星期回家后,还给他们带上大量的肉和蛋等等。

就差要把家里面的冰箱让他们给搬过来了。

说真的,要不是程斯年有空间,那么多东西是真不好放。

程静淞以前看或者别的有关于这个时代的历史的时候,了解的都是这个时候的教育制度都是五加二加二的政策。

但是等她亲自读了初中以后,才知道不是的。

他们这边实行的依旧是五加三加三的制度。

程静淞也不知道自己是从哪里看到的一句话,但大致的意思还记得。

就是学年制的减少本身就是运动的产物,越乱就表示越在革命,学制和教育制度破坏的越彻底,就表示你革命的月彻底。

而这边刚乱起来没多久就被程建功召来了省城的调查组,之后的几年本来应该是特别乱的时候,这里还在被调查,所以相对的运动就没那么激烈,教育方面也就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现在运动的风潮已经落到了低点,这边的干部又几乎大换血,也没人在这个时候继续搞天搞地,免得再来一次之前的大地震事件。

总之就是程静淞他们现在要历经正常的六年初高中生活。

他们也从一开始刚刚离家的不怎么习惯,到后来的习以为常。

有时候他们甚至星期天还懒得回家,就在县城这边看看电影,逛逛商店什么的。

不过没当这个时候,就会被徐如月给念叨好一通就是了。

而程静淞他们初中的三年,也是井沿镇那边告诉发展的三年。

在程建功这几年的带领和指导下,上塘村这边将自己的销售范围又扩增了,而周边的其他村子也将养猪场办的有声有色,整体的条件比之前好多了。

而那些村子的人也没再想一些眼高手低的事情,老老实实地跟着程建功做事。

同时也是因为这边整体规模的扩大,卢支书也没办法再继续兼顾村支书和厂长这两个职位,干脆就主动把辞去了支书的工作,专心起了养猪场这边的事情。

卢支书之前还兼职学校的党支部书记以及村里面的会计工作这两个也跟着辞掉了。

村里面自然也要因此进行一番干部的重选。

徐建军理所当然的成了新的村支书兼职学校的党支部书记,大队长是之前的小队长升起来的。

本来,村里面是想让叶美云也去参加选举,但是她懒得动弹,而会计工作则花落杨朝昕的头上。

杨朝昕这几年和徐如月一起坚持学习,加上她又年轻肯努力,这几年的增长速度比徐如月快多了。

平时程静淞他们在外面读书的时候,还都是她给徐如月补习功课呢。

别说一个村里的会计工作了,就是再给她加点码也能做。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大大小小的变动,比如说养猪场扩大后自然要重新招人,然后这几年下来又重新涨工资,以前的老员工集体升职等等。

总之都是往好的方面发展。

可不管怎么说,这些发展其实是能预料到的。

唯一让程静淞觉得有些意外的是卢支书……现在是卢厂长的卢超群竟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和杨朝昕看对眼了。

程静淞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差点当场表演一个地铁老人看手机来表示自己的震惊。

按照程静淞的了解,卢超群和杨朝昕之间好像有七八岁的年纪差。

杨朝昕现在二十出头,那卢超群就是快三十了。

她倒不是说这个年龄差距就是很大,也不是说卢超群的年纪太大,而是杨朝昕应该算是卢超群看着长大的。

而且明面上,他们一个是大学生,一个只有明面上的小学毕业证书水平。

一个是目前发展的很好,甚至将来也会很好的养猪及加工厂的厂长,一个是村会计。

一个父母健全,在县城有很好的工作,一个父母亲人都不在了,历经了不知道多少的苦难。

怎么看,怎么都觉得不应该是能走到一起的人。

可他们就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在一起了。

甚至马上就要结婚了。

程静淞实在没忍住问和她八卦的徐如月,“奶奶,卢支书……不对,卢厂长他们家里面能同意吗?毕竟他们两个之间的差距好像有点大诶。”

徐如月就说:“那指定不能啊!但他们不愿意又咋了,厂长家里面又不能做得了他的主。”

“更何况他都一个快三十岁的人了,还不结婚,他爹妈私下里肯定都要急疯了,加上这些年也不能考大学了,以前和厂长差不多条件的小姑娘现在肯定也当妈了,他们爹妈就是心气儿再高也只能放低标准。”

徐如月侃侃而谈,表现的十分的通透:“到时候,他们把婚一结,孩子再一生了,那老两口就是再大的怨气都不能有了。”

程静淞点点头,“那倒也是,而且他们都在咱们村工作,平时也不用和父母长辈住一起,杨朝昕也不用受婆家的气。”

程斯年也接了一嘴:“更何况村里面现在不是还办了幼儿园么,到时候他们的孩子还可以放在幼儿园,也不会耽误工作。”

程静淞又点头,“对。”

徐如月就看看程静淞,又看看程斯年,将他们两个盯的都有些不自在了。

程静淞没忍住问道:“奶奶,你看什么呢?”

徐如月就说:“我发现你们两个懂得还挺多啊,连婆家这些都说的头头是道啊!”

程静淞就道:“这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走路么,一个女人结婚了面对的不就是那点婆家里面的了破事儿么。”

“那你说说看,都是什么破事儿啊?”

程静淞这才注意到徐如月的表情似乎有些不好。

她立马想到他们如今也算是长大了,正是家长们担心孩子的年纪,顿时有些后悔自己刚才话赶话,说太多了。

肯定是因为这几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度过,所以在面对老徐同志的时候,就下意识的放松了。

可是这个时候想收嘴也来不及了。

程静淞只好继续说:“还能是什么破事儿,不就是女人结婚后就得给男人生儿育女的同时还要照顾家里的一日三餐,管着家里面的家务不说,还要有自己的工作,能赚钱或者赚工分,不然就是没用,就是被男人养着。”

说到这里,程静淞就翻白眼了。

说出来的调子也更加的嫌弃,“更更更重要的是还要面对一大堆不认识不熟悉,甚至对你有无穷无尽的意见的婆家人,那男人还会跟你说那是我的爹妈,他们养大我不容易,你要帮着我照顾他们这些屁话,反正想想,我要是以后碰上这种事儿,我都能气爆炸。”

徐如月原本还真是担心程静淞他们现在这个年纪会想东想西的,加上程静淞打小主意就正,鬼点子多,她是真的担心她可能干一些出格的事儿。

但是徐如月是万万没想到她今天竟然听到这么一大段震碎了她以往所有三观的话。

好半天,徐如月才反应过来,瞪着一双迷茫的眼睛说:“三宝,你刚才说的那些都是啥意思?”

“没什么意思啊,不就是你问了,我回答了。”程静淞特别的无辜。

程斯年其实也是第一次听程静淞这么直白地说这些观点,同样很是震撼。

她想了想,问道:“你说的那些,不都是女人结了婚后正常遇到的么,大家都是这样的啊,你怎么听起来意见那么大?”

“很多人都这样就代表正常么!”程静淞又翻白眼了,然后就冲着程斯年和徐如月一顿吨吨吨地输出现代社会的那些女性的正常婚恋观,然后又道:

“所以你们看,我本来一个人活的好好的,每天也乐滋滋的,结果结了婚后我就要开始当老妈子伺候我所谓的丈夫那一家子,我图什么啊,我图我原本一个人的日子过的太舒服了,我想吃点苦,受点罪?”

徐如月继续目瞪口呆,但是程斯年却若有所思。

程静淞想着程斯年现在都十六了,将来总会遇上婚姻大事儿,干脆又借机和她说:“我和你说姐,你将来要是遇上了婚姻大事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你要记着,你和他在一起是为了把日子过的更好,而不是把你原本好好的生活搅和的一团糟糕,一个真正的好男人是不会让你为难,不会让你处处迁就他,处处为他着想的。”

“至少你们得是双向的奔赴,互相的帮助和扶持,不是你去给人家家里当免费的保姆的,不然还不如一个人过一辈子呢。”程静淞又说:“当然了,你要是只是想处对象不结婚的话,那就随便了,想怎么处就怎么处。”

如果说程静淞前面的话让程斯年醍醐灌顶的话,最后那句话倒是真让她有点傻眼。

别说她曾经生活了很多年的古代,就是现在的社会也没有包容到对象想怎么处就怎么处的程度。

程斯年就说:“我觉得你前面说的好像挺有道理的,但是后面也不能这样吧,听着好像小流氓一样。”

“还啥好像啊,那就是!”徐如月总算是回过味儿了,没好气地瞪了程静淞一眼。

徐如月是真没想到啊,她的这个打小就特别聪明的小孙女真是越长大越让人闹心。

你听听她现在说的都是啥话!

这要是叫外面的人给听去了,非得说她的思想有问题。

这要是万一有些人心里面再存了些坏心思,给她举报了,那就完了。

徐如月张张嘴,可一时半会儿吧,竟然也不知道从哪儿开始劝程静淞才好。

毕竟就程静淞刚刚那一通输出,都把她说的觉得好像有那么点道理了。

谁的孩子谁心疼。

虽说古往今来,女性嫁人后就一直都要做很多看似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现在毕竟是新社会了,‘人人平等’和‘女性能顶半边天’的口号也喊了很多年了,多少还是有点用的。

徐如月也和程静淞他们一起生活了快十年了,虽然他们平时也不会总讲一些大道理,但是日常生活中总能潜移默化不少。

更别说徐如月还经历过老程家那些烂人烂事儿。

可徐如月又发愁的很。

因为按照程静淞刚才叨叨叨的那一大通,徐如月觉得她这辈子可能都结不了婚了。

而且现在程斯年也明显被程静淞给影响了。

徐如月真是觉得奇了怪了,程静淞明明就是家里最小的,怎么脑袋里面就总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呢。

徐如月头疼,又深知自己应该和程静淞讲不通道理,就对着一边没吭声的程建功和叶美云讲说:“这可是你们俩生出来的,你们自己管。”

叶美云就道:“我没觉得三宝说的话有问题。”

程建功也紧跟着点头,“三宝说的确实对,什么结婚啊,嫁人啊,你们以后愿意结婚就结,不愿意我们也不逼你们,但如果你们将来真的要结婚的话,确实得考虑很多现实的因素,以及你们也要首先考虑你们自身,别管其他的。”

徐如月就:“……”

好一会儿后,徐如月没好气道:“我就说三宝哪来的这些奇奇怪怪的念头,原来就是跟你俩学的。我可真是不知道该说你们啥好!”

“那就别说,总之我是不能让我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将来给人家当保姆的。”程建功就说。

“也不是说当保姆,但这人活着,总要结婚的吧,你听听三宝那意思,那就是光想和人家耍流氓但是不想负责好吧。”徐如月撇嘴,“还想怎么处就怎么处,她现在这样,就是你们给惯的,要啥你们给啥。”

“你就没惯着?”程建功又反问了一句,“行了,等他们将来结婚还早着呢,小孩子么,想法一时一时的,说不定过几年又变了呢。”

徐如月:“……”

“你就糊弄我吧你!”徐如月叹气,这给她愁的呀,真不知道该咋说了。

程静淞见状,干脆又冲着徐如月说:“奶奶,你换一个思路去想,我们这样想,至少将来不会受委屈,然后还连累你们这些长辈们老了都不能过安生的日子啊,对不对?”

徐如月:“……”

“你看看,我就说你的歪理多。”

知道自己讲不赢程静淞他们,徐如月干脆也闭嘴了,并且打算等回头再逢年过节祷告老祖宗的时候,一定要和老祖宗多念叨一番,让他们保佑家里面的三个小祖宗早点遇上最好的结婚对象,要不然,她是真的怕程静淞能把程斯年和程定坤都带成小混混。

他们家的风水这么好,老祖宗这些年一直不间断地显灵,她就还不信了,她从现在开始念叨,等将来几个孩子真要结婚的时候遇不上好人!

徐如月的这个念头没有人清楚,但是却真的从今年开始的往后每一年都成了她和老祖宗们必念叨的科目,而且还是排在最前面的那种。

家里面的这个小事情过后,程静淞和程斯年就开始着手给杨朝昕准备结婚的礼物。

毕竟也算是多年的朋友了,而且杨月琴自杀前还拜托他们家照顾她。

想来想去,程静淞和程斯年最终决定把很多年前外出那一趟买的发卡挑了两对出来,打算送给她。

毕竟她们俩现在还属于孩子,也不好送太显眼的东西。

家里面这边则决定送一身衣裳和一双鞋。

也都是从以前囤的那些挑的。

这几年,随着程静淞他们的长大,以前买的那些衣裳鞋子都逐渐派上了用场。

但是这时候的衣裳都不那么的好看,而且也不那么的合身,所以给他们改衣裳的活就交给了针线活最好的程斯年。

正好家里面也有缝纫机,也不费什么力气。

这一次,程斯年也特意把衣裳重新按照杨朝昕的身材给匝了一遍,然后才一起送给杨朝昕。

村里面也专门给杨朝昕送了东西,也有些人家单独准备了。

虽然说杨朝昕如今是真正的孤身一人,但是这次的婚礼一点儿也不寒碜。

另外就是卢超群的父母亲人虽然不怎么喜欢他们的婚事,但是到底也过来了,加上村里面这边也专门给杨朝昕当底气,或许可能也有其他的原因,总之人家也没有故意在大喜的日子摆脸色。

但也或许是他们的婚礼刺激了一些人,程静淞他们兄妹三个又有好些人开始惦记上了。

也幸亏程建功现在是公社的主任,要不然,指不定有多少人想要踏他们家的门槛呢。

不过程建功和叶美云现在是一点也不愁这些事儿,因为徐如月自发就把有些想要上门打听的给挡了回去。

毕竟按照他们家的条件,这附近还真没几家能入得了她的眼的。

徐如月虽然对程静淞他们将来的婚事着落开始担心,可也确如程静淞之前那一通输出,她也不想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去比他们家条件差的人家受苦。

再加上程静淞还有当小流氓的潜质,徐如月那可能在这个时候跟外面的人说起来这些。

必须得等她和家里面的祖宗们多念叨几年后再说。

所以不管是谁,徐如月都一律的说等几个孩子高中毕业后再说。

高中三年的说法确实挡住了很多的人,但是却挡不住越长大月好看的这三兄妹。

程静淞和程斯年还算好一点,毕竟年纪上确实属于还算小的一批,但是程定坤是真的被很多的女孩子盯着。

也以至于他整个高中的生涯越来越臭脸,冷冰冰的,特别的冻人。

可越是这样吧,就越是吸引一些女孩子。

程斯年和程静淞作为程定坤的妹妹,这三年过的也确实有点小煎熬。

尤其是他们最后一年的高三时光,程静淞和程斯年几乎每天都要被一些女孩子给讨好,就是为了能和程定坤处上关系,当她们的嫂子。

别说程定坤烦了就是她们俩也烦了。

而且这时候的她们的年纪也差不多了,本身自己也经常被一些男生缠着。

能上高中的本来就少,几乎都是一些县城的孩子和其他家庭条件不错的下乡孩子。

这里面自然有不少本身家在县城又条件好的人。

而当下已经是七七年了。

去年的时候就已经粉碎了长达十年的运动,产生了大批量的知青回城浪潮,但是高考还没有恢复。

所谓的知青下乡可不仅仅是首都、沪市、省城这样的大都市的适龄青年下乡,这里面还包含了县城这样的小地方。

而知青回城也必将面临着大量的就业问题。

即将毕业的高三生也同样面临着就业的问题。

县城这边去年就有很多知青回来。

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个工作机会可以说真的成了金钵钵,就连买工作的钱都翻倍了。

有些人就拿这个来和程静淞他们谈条件,当筹码,说只要他们能答应处对象,就给他们兄妹三个在县城安排工作。

甚至还有生扑硬拽的。

可以说是都快要无所不用其极了。

程定坤甚至都不想要那一纸毕业证书了。

反正下半年就会恢复高考,也没什么考试的要求,这时候的高中毕业证还真没什么用。

但是程静淞却觉得都已经到这一步了,要是放弃算了,也太遗憾了。

于是,她就拉着程定坤道:“哥,你要是回家后,你信不信会有更多的人上门问你结不结婚的事,毕竟你可都二十一了啊,都过了法定的结婚年纪了。”

程定坤立马难看脸。

程静淞又劝他说:“更何况你还要上大学呢,那时候比现在要更开放,你面对的人也更多,你难道要一直躲着吗?”

“修炼这件事嘛,你你紧紧要修身,你还要练心。”程静淞说的有模有样的,“这滚滚红尘的,你总要都见识一遍吧,哪怕就是你在修真界的时候,我就不信你们也一直闭门造车,不出门历练,你就当现在的日子是你的历练好了。”

“更何况你一走我们也得离开,不然你就不怕我和姐单独在这儿被欺负啊?”

程定坤:“……”

等总算把最后一点高三时光熬完后,程静淞几个是一点也不想在学校多呆,立马准备回家。

出租屋里面的东西被程斯年直接收进了空间,程定坤也把阵法给撤了,院子里面种下的东西也都拔了,其他不对劲的也都被他给处理了。

等到忙完这一切后,程静淞还感叹说:“住了好几年,还有点感情了,要不是这里的房子我们留着也没什么用,我还真想再租几年,然后等市场开放了,我就把它给买下来。”

程静淞从很小就念叨着房子,因此,程斯年就说:“那就继续租着,等过两年买就是了,干嘛非要分房子有用没用啊!”

程静淞就道:“那不行,眼看就要踏入新时代了,我的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买这里的性价比太低了。”

“行吧。”程斯年叹气,“你啊,就是惦记着所谓的北上广深的房子。”

“那不然呢,包租婆可是我的终极梦想,眼看我就要离这个梦想越来越近了。”

程定坤却觉得她们俩吵,“赶紧回家了。”

程静淞三兄妹是村里面鲜少读完高中的,所以他们一回来就受到了欢迎。

除了之前一直困扰他们的婚姻大事之外,就是他们的工作安排。

卢支书甚至还问过程建功有没有别的安排,或者说让他们到养猪场帮忙也行。

但是程建功给拒绝了,开口提点他说:“他们就不用了,我猜这一两年内肯定会恢复高考,这段时间就继续让他们在家读书,以待将来。”:,n..,.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