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

第 254 章 为汉谋

  • 作者:行而不辍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9-23 22:25:34
  • 完书字数:6166

秦始皇听到峣关都被破了,自知大局己定,刘邦别管是运气好也好,有真本事也罢,他终是成为攻入咸阳城的第一个起义首领。

想他大秦灭六国,从来只有大秦的军队进入他国的国都,秦始皇断然想不到有生之年会听到有人攻入他的咸阳宫内!他竟然能不气?

现在不气,纯属因为之前已经气过了,暂时气不起来。

【随着秦军大败于蓝田,刘邦终于抵达咸阳城外,胡亥早已被赵高所杀,仅仅做了46天秦王的子婴眼见义军兵临城下,大势已去,只好以绳系颈,乘素车白马,捧着御玺符节,开城出降。至此,雄霸四方、威振海内的大秦帝国灭亡了。】

什么!子婴竟然是自己出城降的?

大秦怎么能降,子婴凭什么降?

不出意外,本来不气的秦始皇气了,要说他们大秦不敌,败于他人之手,是大秦无能,国亡了也就算了,结果怎么着,竟然是子婴自己开城门降的?

原本对子婴有好感的秦始皇陛下,此时挺想把人弄过来揍上一顿。

【终于成为第一个进入关中的义军首领,刘邦高兴吗?必须高兴。进入咸阳城后的刘邦瞧见豪华的宫殿、美貌的宫女和珍宝异藏,难免忘乎所以,以为可以尽享天下,一时竟然犯了糊涂想留居宫中。樊哙冒死犯颜强谏,直斥刘邦“要做富家翁”。彼时的刘邦沉溺纸醉金迷,温柔乡中根本不予理睬。由此也可见,刘邦也是个寻常人,会见色起意,也会留恋忘返于繁华之中。】

【在这关键时刻,张良向刘邦分析利害,劝道:“秦王多做不义的事,所以沛公才能推翻他而进入咸阳。既然沛公已经为天下人铲除了祸害,就应该布衣素食,以示节俭。大军刚入秦地,沛公就沉溺在享乐中,这就是所谓助桀为虐了。况且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愿沛公听从樊哙等人的话。”】

【张良以秦警示刘邦,好让刘邦清醒过来,他怕是忘了想进入咸阳的人不止他一个,项羽眼下没有动静,不代表会一直没有动静。别说他沉溺其中会落得跟秦一样的下场,来日要是项羽来了,刘邦不得想想要如何应对项羽才是?】

【清醒过后的刘邦立刻下令封存秦朝宫宝、府库、财物,还军于霸上。在此期间,刘邦采纳张良建议,召集诸县父老豪杰,与之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通告四方:“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安诸如故。凡吾所以来,非有所侵暴,勿恐。”另外,还派人与秦吏一起巡行各地,晓谕此意。结果不言而喻,博得了秦民的一致拥戴,争先恐后用牛羊酒食慰劳军士。刘邦什么人,他既定下规矩不得扰民,百姓送来的东西也要求将士们谁也不许收。不用说,又顺势收拢一波人心。】

约法三章,约法三章,化繁为简,以安人心,张良,刘邦,大才也!

此时的秦始皇越发心情复杂了,天下一统,秦始皇眼下最大的问题必须是如何治理天下。百姓安则国安,他一直在想该用什么办法以安百姓,

结果听着刘邦的操作,不错,那是踩在大秦的基础上做的不假,至少人家也懂得那么一个道理是吧,就说秦始皇对此服是不服?

【可以说,韩信在被刘邦拜为大将军时说过刘邦的优势之一,正是得秦地民心,就是因为一系列的操作。老百姓都是实在人,谁好不好绝不是嘴上说说就完事,而且看眼前,对方的措施里是不是把他们当回事。理所当然,你把我们当回事,我们也会把你当回事。】

【汉元年二月,项羽领着大军浩浩荡荡进入函谷关,之前已经说过了,项羽认为自己在前方牵制大部分秦将主力,以至于刘邦西进占尽便宜,才先他一步进入关中,再加上曹无伤告状,项羽恨不得搞死刘邦。项羽兵马陈兵在新丰、鸿门,原本打算和刘邦决一死战的,没想到啊没想到,他那叔叔项伯竟然坑他。因和张良交好,项伯偷骑马来见张良,别的话都不多说,只让张良赶紧麻利的走,啥也别管。】

【张良能走吗?必须不能走的!不仅不能走,更得想方设法借由项伯此行改变局势。面对项伯劝说,张良当然不能直接拒绝,而是相当有道义的道:“我奉韩王之命,送沛公入关,而今沛公身处危难之中,我悄悄逃走,是不合道义的。我必须去向他辞行再走。”

“1515[”

项伯来告密一事,刘邦也问上一嘴张良和项伯的关系,张良答道:“秦时,项伯曾经因犯下杀人罪,被当时在下邳为任侠的张良包庇藏匿,得以保命。”

【救命之恩呢,怪不得项伯会星夜赶来告密,好让张良成功逃脱。反应过来的刘邦何许人也,马上懂了问:“项伯和你,谁的年龄大?”张良说:“项伯长我几l岁。”擅长人□□故的刘邦哪怕是对张良十分客气的说:“你替我把项伯请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真想问问张良看到识趣又聪明的刘邦,心里是不是油源生出一种骄傲呢?明公当如是。】

张良眼中闪烁着让人无法忽视的光芒,没错,刘邦有各种各样的小毛病,但有一样,他听得进劝,识大体,懂大局。在大事上从来没有出过岔子,仅此一点何其难得可贵。

刘邦侧过头问:“我听着天幕是真夸我了吧?”

没办法,回回沈悠夸刘邦的时候都夸得不怎么情愿,就这一回没有一丁点骂他的语气了。

“那是在夸留侯。”吕雉不想让刘邦太高兴,沈悠是夸刘邦吗?分明是在夸张良,要不是张良慧眼识英雄,能有刘邦许多的事?

“也夸我了。”刘邦挺高兴的,难得被夸一次,不带任何不好语气的,他怎么可能会不高兴。

吕雉都不想理他。

【确定刘邦不糊涂,

张良放心出去,再三邀请项伯入帐见刘邦。接下来的事刘邦办得那叫一个利落,和项伯结为儿女亲家,以此达到把项伯变成自己人的目的,事实证明项伯挺可靠的,鸿门宴上要不是有项伯相护,刘邦早死在项庄手里了。】

【张良随刘邦参加鸿门宴,眼观六面,耳听八方,请樊哙,让刘邦和樊哙先行一步,他则留下断后。送走刘邦后,张良再回营中,同项羽拜谢道:“沛公不胜酒力,不能当面告辞。沛公备下贺礼,以良奉上,一对玉璧,拜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献大将军。”

【项羽一听立刻问:“沛公何在?”

张良答:“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张良自知,有了项伯为刘邦美言,刘邦此番前来向项羽表露出的尊敬,畏惧,必能让项羽心中的不满稍减,再加上张良代为呈上的礼物,一份是给楚怀王的,一份是给项羽的,更表明在刘邦心中,他项羽和楚怀王是一样的份量。此时的项羽并不占大义,他要真想跟刘邦动手,须是刘邦触及他的底线,刘邦已然表明归顺,也就让项羽愿意放过刘邦一马。刘邦先一步而保命,在项羽看来更是刘邦贪生怕死的表现,他正求之不得呢。】

呵,贪生怕死怎么了?

人要是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活着有一口气在,总有一天能夺回一切,刘邦已然用他的行动向天下人证明这一点。

【鸿门宴上,刘邦亏得听了张良的话才得以顺利脱身,对张良更是信服了。接下来是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路诸侯,刘邦吃了大亏,受了大委屈,倒想跟项羽一拼,好在被张良、萧何劝住。】

【随着天下大定,诸侯分封,张良打算离开刘邦回韩国再事韩王成。刘邦自是不舍的,赐张良金百镒,珠二斗。张良何许人也,自知刘邦处境不利,转头便把金珠悉数转赠给项伯,使他再为汉王请求加封汉中地区。项伯见利忘义,立即前去说服项羽。】

【如此一来,刘邦建都南郑占据了秦岭以南巴、蜀、汉中三郡之地。瞧瞧人张良,处处为刘邦挖空心思的钻营,谁不想得一个张子房呢?】

别说了,说得谁心里不泛酸,刘邦是个有福气的,一个张良处处为他谋划,人都要走了依然不放心刘邦,刘邦送给张良的礼物,张良都能转手用来给刘邦争取好处。

人和人,不能比。

秦始皇尤其羡慕,大抵也就只有李世民是不羡慕的吧。为他谋划的臣子不要太多,他用不着羡慕。!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