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

第129章 争议

  • 作者:行而不辍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9-23 22:17:56
  • 完书字数:6650

有一说一,吕雉说得在理吗?

必须得在理,刘邦最大的敌人究竟是谁,刘邦心里有数,不过是听了李世民那一句话,他是觉得自己也不是不能学着点。

作为一个皇帝,其实刘邦也是有野心有目标的。他现在成了皇帝不假,但要说当了皇帝就能高枕无忧,才怪!

震慑边境其实算是相对比较能够让大汉上下都对他的本事有所了解的方式。但这样的方式,稍有不慎,极有可能偷鸡不着蚀把米。

吕雉的提醒是让刘邦清楚的想明白一点,他但凡要去试不是不可能,后果他自己想想清楚,是不是把这天下赌上他都乐意?

那必须不能。

他好不容易打下的天下,绝对不能给人可乘之机,夺去这个天下。

于刘彻来说,李世民的方式不能说不好,但他要的是完全从根子上灭匈奴,唯有把他们连根拔起,把他们全都解决,他们才真正的永远不会危及大汉。

李世民对自己善于用人,也用得好人,自是非常自傲的。目光落在朝中一干重臣的身上,脸上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贞观十五年十一月,李世動被征调入朝,任兵部尚书,没等他回京,薛延陀真珠可汗派其子大度设率八万兵马南侵突俟利可汗阿史那思摩部。朝廷收到阿史那思摩的求救,立刻派兵求援,同时也出兵薛延陀。李世動为朔州行军总管,率轻骑三千追击薛延陀大军于青山,大败其军,斩其名王一人,俘获首领,俘虏五万人。战后,李世民论功行赏,惠于李世動之子,封一子为县公。】

虽然各朝代的人都不想承认,但真就不得不认可沈悠一开始说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的武将,真就是论灭国之功的,看看李靖,再看看李世動,就是想不服,能不服?

【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谋反,为保全儿子们,李世民是三思之后决定立他与长孙皇后的三子,也是九皇子李治为太子,这一位正是我们大名鼎鼎的唐高宗。李世民授李世動为太子詹事兼左卫率,加位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世民对李世動说: ”朕的儿子刚刚当上太子,你原来是他的长史,如今把宫中的事情委托于你,所以有这样的任命。虽然委屈你的阶位、资历,希望你不要见怪。”二凤,以一个帝王和父亲的身份对一个臣子如此推心置腹,李世動会有怨念吗?】

必须的不会!李世動相当肯定

的在心里回答沈悠这个问题。为君者不仅要为将来的新君谋划,也要为天下谋划,虽然压了压他的官阶,他差那点官阶吗?必须的不差。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李世民知人善用,这一生从未亏待于他。如今以未来的新君托付之,李世動岂有不助之一臂之力的道理。

相比起李世動关心回答沈悠丢出的那一个问题,其他人第一反应必须得是李世民再立的太子。

李治,竟然是李治!

李世民的那些个儿子们,包括长孙皇后在内都震惊了。这会儿的李治,嗯,有的尚未出生,有的也太小了,但他这成为太子,真是出乎意料。但对李世

民来说,却是理所当然。

如果不是李承乾,也不是李泰,必须只能是李治。

对贞观晚年的李世民来说,他是担心李治性格看起来颇是温和,心存仁慈,未必能够做好大唐的皇帝,可听完李治如何对付长孙无忌。好,他可以放心了。

【也是在这一年,李世民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像于凌烟阁,李世動名列其中,位于第二十三名。贞观十八年,李世民征高句丽,授李世動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攻破盖牟、辽东、白崖等数城。唐军回师后,朝廷按功封李世動的一个儿子为郡公。】

【贞观二十年,薛延陀部内乱,朝廷下诏李世動趁机进击薛延陀部,李世勃领两百骑兵和突厥兵讨击之,至乌德鞬山大战,大破敌军,薛延陀大首领梯真达官率众来降,其可汗咄摩支南窜于荒谷,李世動派通事舍人萧嗣业招慰其部属,送至长安,碛北悉定。】

【贞观二十二年,转太常卿,仍同中书门下三品;十日后,又拜太子詹事。贞观二十三年,出叠州都督,这在之前已经讲过了,就是李世民和李世動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太/宗驾崩,新君继位,当月召他入朝,拜李世動为洛州刺史,又加封开府仪同三司,令同中书下,参与执掌机要事务,同年,拜尚书左仆射。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在位是让天下人都不必避其讳的,也就是说,世这个字,天下人都可以用。高宗继位后就不一样了,下令天下皆须避太/宗名讳,也就是世字和民字都得改。李世動也就成了李動。】

李世民微拧眉头,这种事有什么必要呢?皇帝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大张旗鼓的让人避讳干什么?

不行,这个事他得特意叮嘱儿子一句才行。

【永徽元年,李動上表请求免除自己尚书左仆射的职位,李治还是命他以开府仪同三司之职执掌政事。从新君继位,长孙无忌和李動的反应中可以看出。一个急于大肆借权排除异己,对,诚然他有为高宗定天下之心,可他借高阳公主等人造反一事,大行株连,是连高宗的兄弟姐妹们都要置之于死地。相比之下李動上表辞官,在这一点上,作为皇帝,会更喜欢哪一个还用说吗?】

对比什么的,那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简直是要命。

长孙无忌之前在说到自己那点事时,已经惊出一身冷汗,如今再有李動的衬托,更是要了命。

上方的李世民,连同底下那一个个文武大臣,谁不将视线落在他的身上,每一道视线似乎都在无声的说,看不出来,你竟然是这样的人,太出人意表了。

长孙无忌能说什么?他什么都说不出来。

【此后,直至永徽四年,李動被册拜为司空。三年的空闲里,我们可以看作李動在避长孙无忌的锋芒,新帝毕竟初初登位,作为辅政大臣的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借李世民的遗诏,完全可以要求约束高宗,高宗也由着他们把持朝治,毕竟他也需要一些时间了解整个大唐,从上到下。甚至该用什么办法才能收回属于他皇帝的权利,他都应该想一想,好好的想一想。】

【正好,这也给了李動机会,让他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他们的这一位新君比之太/宗如何。借着废王立武一事,借着武氏的手,李治一步一步解决枕边人,以及朝堂之上把持朝政的舅舅和重臣,终于,李治得以大权在握,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唐皇帝。也让李動甚喜之。】

【之前我开篇就说过,李動此人颇有争议,最大的原因就是来自于《资治通鉴》,对,这是宋朝以司马光等人修的一部史书。在《旧唐书》没有任何关于李動支持废王立武的相关记载,但在《资治通鉴》里,李動在李治问及废后再立一事时就说了一句, ”此乃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

【这句话要真是英国公说了那也没有什么,无奈宋朝编这一段是想把英国公弄成一个媚上且讨好高宗和武皇的人。毕竟,要说武皇能有后面的成就,成为皇后是极其关键的一步。宋朝对武则天是什么态度,不,应该说宋朝对女人们都是什么态度,完全可以从他们编的史书里的女性角色中窥探一二。】

【武皇为诬陷皇后而杀女这个事就

是始于《新唐书》,然后《资治通鉴》里就继续发扬光大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亲眼看见了,写得那叫一个绘声绘色。可《旧唐书》里完全没有相关的记载,所以对于这一点,大多数人是不认同的。》

嘶,这信息有点多了,多得让人所有人听得都倒抽了一口冷气。

而什么但凡只要跟武则天有关的任何信息,无论是杀女或者上位,隋唐都被屏了,听得人那叫一个难受!可惜没法儿抗议。

【要说李勃须讨好高宗和武皇,无非是要表明他是高宗的人对吧。傻子都知道李治为什么要废后再立,不过是寻个借口罢了,支持高宗这么做的人,那肯定就是自己人了。】

【咱就说,李動能不是高宗的人吗?从高宗是晋王时,遥领并州大都督之职,李動就代理大都督府的长史,之后更为东宫左卫率。在这些年里,他们能连对彼此的了解都没有?还得李動表个态支持李治废后再立,那才能算是他们自己人?】

李動!!!他那么多年都白混了,得用这一句话才能让新帝信任他,愿意重用他?

【对了,在《资治通鉴》的这些记载里,连二凤都是一个抢了弟媳的人。当然,这个说法并不是始于《资治通鉴》,而是《新唐书》,只不过《资治通鉴》对此作了更详细的描写。但是, 《旧唐书》可没有相关的任何记载,四百年后,宋朝人编史的时候却开始发现了这么大的黑点,不得不说,这是完全当魏徵是死人?或者觉得天底下的女人都死光了,二凤得抢自家弟弟的老婆?魏徵作为一个连李世民养只宠物都管的人,李世民要是敢纳弟媳,魏徵能不往死里谏?】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