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

第125章 引人非议的功臣

  • 作者:行而不辍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9-23 22:17:55
  • 完书字数:6466

提起朔方,大唐不少人都觉得扬眉吐气了。梁师都仗势欺人,真以为大唐就没有奈何他的时候了?

哼,怎么着了最后?

【随着城中粮尽,贞观二年四月二十六日,梁师都堂弟梁洛仁杀梁师都,举城而降。朔方归唐,为大唐日后反击突厥准备了前进基地。柴绍也被论功行赏,转左卫大将军,又为华州刺史。】

【贞观三年,突厥进犯,李世民诏令各路军马反击突厥,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与其他四路总管皆受李靖将军节度,,于贞观四年正月出征,终于灭东/突厥,大唐得以扬眉吐气。但凡能够参与此战的将士们,必无一不为之而觉无上荣幸。】

那是自然,对于贞观一朝的人来说,灭掉最强大的敌人,从今往后,大唐的耻辱得以清洗,他们所有大唐的都可以最头挺胸的告诉天下人,辱我大唐,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

【贞观七年,柴绍加镇军大将军,行右骁卫大将军,改封为谯国公。贞观十二年,柴绍病重,唐太/宗亲自前去探望,不久,柴绍去世,赐荆州大都督,谥号襄。贞观十七年,太/宗命画二十四功臣像于凌烟阁,柴绍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四名。】

李世民听着自家的姐夫,最终和姐姐一般早早离他而去,这心里依然不是滋味。逼李渊退位的平阳公主侧头问: “世民竟然没有让你陪葬昭陵。”

可不是,李世民对身边的那些重臣可是个个都希望他们能够一直伴着自己,生荣死哀,他在,大唐在,这些功臣都随他一直受香火。

柴绍和李世民之间关系不差,他仗打得也不差,竟然没有陪葬昭陵。柴绍瞪圆了眼睛道: “我与公主自当生同床,死共寝。”平阳公主一顿,淡淡的道:“你这又是何必。”

是啊,她都入了黄土了,葬哪儿都没有记载,嗯,死了十几年柴绍再来打扰好吗?柴绍亏得不知平阳公主想法,否则怕是.…

【平阳公主与谯国公柴绍,他们既是少年夫妻,不难从一开始的史书记载中看出,他们的感情不错。夫妻两人也曾一道上过战场,为攻克长安而努力。若是他们夫妻能继续一道征战沙场,为大唐而战,必能再谱一段流芳千古的佳话。】

【可惜,在我们记忆中最包容,最开放的大唐,为何却让人感觉容不下一个能组织义军,能为大唐开局的平阳昭公主?从长安之战后,六年的悄无声息,平阳昭公主在那

六年里是怎么样过的,最终英年早逝。历史为我们留下太多未解之谜,没有详细的记载,也为我们留白许多,每个人对平阳昭公主都有不一样的见解吧。但我更多是惋惜。惋惜于她绽放得比烟花还要短暂。谯国公柴绍,又是一个生荣死哀的代表,大唐真的不曾辜负于微时追随他们的柴绍,想必柴绍也从来不后悔当初千里奔太原。】

别管是哪一个柴绍都肯定点头,那是自然,从来,他都没有后悔过那样的选择。无论是李渊或者是李世民,都不曾负于他!

如今听完沈悠说起他的结局,他就更觉得无悔了。

只是,送走了平阳公主的柴绍,未必没有因为沈悠提起的那一句,若他们夫妻可以一直并肩作战,或许结果会完全不同,未必心中无悔,未必不曾想,如果当年他坚定的站在平阳公主那一边,是不是很多结局就会不一样。他的妻,就不会英年早逝。

吕雉是听着沈悠对平阳昭公主的惋惜,倒是恨不得沈悠赶紧细说。提起柴绍说了几句平阳昭公主却不细论,真是要急死个人。

再想到沈悠随口提起的英年早逝的,不禁在想,这平阳昭公主莫不是憋屈死的?

吕雉拧紧眉头,越发想知道平阳公主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怎么就值得沈悠表示惋惜了。她也是女子,倒不是不能借鉴。

作为女子,她很清楚女子想要在这个世道活下去,活得好,确实太难了。再难,她也绝对不会再让自己像以前一样,只能寄希望于一个男人身上。

于武瞾而言,平阳昭公主的事迹她自然是熟悉的,但同样她也清楚无比的知道,就算在大唐的男人们里,也在潜意识里有意无意的忽略这位公主的存在。

不提不说不否认。

【驸马英雄柴绍讲完了,接下来我们讲另一个算是相对受到争议的人,国家长城,义名天下,也是武庙十哲之一的英国公李動。】沈悠继续讲起另外一个人,这回是武庙十哲之一的李動。

【李動,本名徐世動,字懋功,后唐高祖李渊赐姓李,更名为李世動。避太/宗李世民讳再改名为李動。所以,不管是徐世動或者李世動,李動,都是这么一位,英国公。一说李動,不可避免的想起二凤的又一波骚操作了。】

李世民,他什么骚操作,他干什么了?必须得说是骚操作?

【却是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卧病,于是对太

子说:“你对李動没有什么恩惠,朕现在准备贬他为外官,待朕死后,你应当授给他仆射之职,他就蒙受你的恩惠了,必定为你尽死力。”】

无数帝王都打了一个问号,不确定李世民晚年是不是都开始犯糊涂了?

用人是这么用的吗?不是,你这是信不过这个李動呢?还是觉得你那么多年对李動的宠幸没能让李動对你这个皇帝忠诚,将来能为你保住你的太子?

不不不,等等等,乍一听,秦始皇都以为李世民犯糊涂了,但他记得李世民留下给自家儿子的辅政大臣是两个人,一个叫长孙无忌,一个叫褚遂良?

这两个应该相对从意义上来说都是文臣,手中无兵。新君继位这个时候其实是最容易出事的。鸡蛋是不能都放到一个篮子里,李世民未必不可能是要给儿子留点后路,但在别人看来这就像是一个皇帝末了犯糊涂,以为他这一贬,新帝继位再一提,那就是于臣有大恩。

可实际上呢?

李世民作为本人本来还怕自己又被沈悠曝出什么黑历史,结果发现竟然是这回事。

嗯,由着他们说呗,说他是犯糊涂也好,算计人也罢,都无所谓,重点在于这件事最后得利的人是谁。是大唐和他的儿子吗?

【这事要怎么说,无错而贬一个宰相,这可是战功赫赫,一心归于大唐,为大唐效力的功臣。在

别人看来,这是李世民对李動的不信任。给儿子出这么一个主意,这莫不是觉得那么多年自己对李動的看重,甚至对李動的赏赐,都比不过自家儿子上位就把人弄成尚书仆射?想想,这可能吗?这是轻看了李動,还是觉得李動是个傻的?】

李動!!他不傻,绝对不傻。

【其实李世民和李動这对君臣各自十分相知,也各自信任的。却说有一回李動患上急病,验方说胡须烧成的灰可以治疗此病,太/宗即自己剪下胡须,为他和药。李動自是连连叩头哭谢,直到出血。李世民说: ”这是为了社稷江山考虑,并非为了你个人,有什么可谢的。”】

秦始皇已经不想说话了,每每听着李世民和他的臣子这些个事,从心底里就让秦始皇对李世民万分的喜欢,这要是他的儿子,这辈子,下辈子,他都不用愁了!

刘邦听着心里想的是,笼络人心用的法子可以学一学。

r />刘彻一眼扫过卫青和霍去病,他们可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人,对他最是忠心不过。

杨坚已经不想再评价李世民了,李渊是到底怎么教出这样一个儿子的?看他李渊都没有这个能力不是?

【还有一回,李世民设宴,望着宴席上的李動说: “朕准备把年幼的太子托付给大臣,想来想去没有比卿更适合的人。你过去不负李密,现在难道会有负于朕吗?”李動拭泪辞谢,咬破手指,沾血为誓。一会儿便喝得酩酊大醉,李世民解下自己的衣袍为他披上。显然,早在临终之前,李世民早就已经和李動达成了共识。至于让将来的新帝施恩于李動,以达到让李動忠于新帝的目的,大抵不过是做与外人听,也让外人看,顺便也是要给儿子一点表现的机会。】

【却说李勃被没头没尾的被贬,那是不带犹豫的,听到诏令当即出任叠州都督,据说连家都没回,啥也没带,立刻就离开。这一对君臣相知,比起有人觉得晚年的李世民或许糊涂了,用这样的方式为儿子收拢人心,我更愿意相信,他们君臣之间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李動一退,避开了大唐最乱的时期,让人没有机会攻击他。待到新君继位,有李世民亲自对继位之君唐高宗的遗诏,谁能以任何理由阻止李動再回到中央吗?而李動对于唐高宗的意义,一如唐太/宗在最后的安排,可以说,只要李動在那儿,无须他做什么,只要他忠于唐高宗,就是一种震慑。】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