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架空 > 重生后,我嫁给了前夫的死对头

第四十九章:开始考核

  • 作者:岁稔
  • 类型:穿越架空
  • 更新时间:10-04 14:49:02
  • 完书字数:4296

余淼淼的骑马能力也在和宋如霜不断的练习下逐步变好,虽然依旧比不上宋如霜多年的骑马技术,但要是想取得一个好成绩已经足够了。

在宋如霜和余淼淼两个人不断刻苦复习的时候,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要到了测试的日子。

测试一共分为三天,每天测试两门。

第一天测试的是棋艺和开放性考试。

早上考察文学基本内容,下午则是由主考官现场出题,学子们进行应对。

为了不迟到,宋如霜早早的就叫了余淼淼起床,并且在余淼淼强烈抗议的目光下,将她带到了考场。

正因为这样,两个人到考场时,考场内还没有几个人,两个人也算是最早一批到来的。

之后,宋如霜便按照提前划分好的座位坐下,和于淼淼一起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准备进行考试。

宋如霜在棋艺考试中面对着一个极为困难的挑战:下盲棋。

萌骑士所有棋艺比赛中得分最高的项目,因此宋如霜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一项。

盲棋是一种需要凭借记忆和想象力来进行的棋局,要求选手必须在不看棋盘的情况下

下出正确的棋步。这样的考试对于棋艺的专注度和记忆力有着极高的要求。

所有的选手都觉得这个题目非常艰巨,且无法轻易应对。然而,宋如霜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她将此次考试作为提升自己的机会。

早在棋艺考试开始前,她便开始了艰苦的准备工作,每天花费大量时间训练自己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她通过反复推演和模拟棋局,逐渐培养了对棋盘格局的敏感度。

经过数月的刻苦努力,宋如霜也终于能够完整的下完一整盘棋了。

棋艺考试正式开始,宋如霜端端正正地坐在棋桌前,眼前是一个空荡荡的棋盘,她紧闭双眼,回忆起之前的训练。

她将自己置身于棋盘之上,意念与棋局融为一体。她在脑海中回顾起之前的训练,想象着每一个棋子的位置和可能的走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宋如霜的思维变得越发清晰,她能够模糊地感受到棋盘上的棋局。她紧张而专注地报出了第一步棋,接着是第二步、第三步……

整个考场安静而紧张,其余学子陆陆续续结束了考试,也都围在宋如霜桌前,看

着她的比试。

其他选手也被宋如霜准确的行棋吸引住了。他们可以感受到宋如霜对棋局的掌控,仿佛她确实能看见棋盘上的每一个棋子。

经过艰苦卓越的努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宋如霜也渐入佳境。

在众人的围观下,宋如霜在整个棋局中下出了一连串精确无误的棋步。她的意念与行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亲历其境的感觉。

最终,当宋如霜下完最后一步棋时,整个考场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大家都被她的表现所折服,无论是选手还是评委,都对她的棋艺和毅力表示赞赏。

宋如霜微笑着站起身来,自信满满地面对众人。

余淼淼兴奋的和她抱在一起,同她庆祝。

接到了皇上要来到开放性考试的现场,全体考生都感到一阵紧张。原本热热闹闹的大厅里突然变得寂静无声,宋如霜心底也感受到了一片紧张。

余淼淼站在宋如霜的边上扯了扯她的衣角,悄声说道:“怎么办,我好紧张啊!万一说错了什么话,那可就完蛋了。”

宋如霜无声的向她比了比嘴型:“我也是。”

接着不知道是安慰自己,还是安慰余淼淼,宽慰的说道:“没关系,不要紧张,我们一定可以的。”

说着,还小幅度的摆了一个加油的手势。

余淼淼紧跟着深呼吸一口气,也慢慢平静了下来。

这时,站在门口等候迎接皇帝的掌教们突然做了一个手势,示意全体学子安静。

宋如霜沉着一口气,垂下眼眸,等着皇帝的到来。

果然,不多时,皇帝的身影就出现在了大厅门口。他的身边跟着一众内侍和护卫,邱掌院也正走在他的身边。

只见皇帝一进来,便一脸笑意地扫视着众人,面上虽然带着笑意,但眼神锐利而带有审视的意味。

随着皇上的到来,整个气氛变得紧张而压抑。

“学生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位学子在掌教们的带领下撩开衣袍,跪在地上行了一礼。眼睛紧紧盯着地下,不敢直面圣颜。

“诸位学子免礼,今日朕便是这最后一门考试的主考官,众位学子不用太过拘束。”

皇帝笑着让一众学子站起身来,他坐在殿堂的最高处,邱掌院则坐在他的下

手,两个人乐呵呵地看着一众少年。

“今日的考试题目是——某城出现了洪灾,请诸位找出一个合适的救灾方法。”

“此题作答没有顺序,有良策者即可先行作答。”

皇帝说完了规则后便不再说话,等候着下方的学子们作答。

宋如霜沉思,倒是想出了一些计策,只是打算先等候其他人作答。

“陛下,臣女愿意先来。”

等候了半天,见无人上前,许是都不想当第一个出头的人。

宋如霜便主动请缨,做第一个回答问题的人。

皇上目光落在宋如霜的身上,旁边的掌教立即上前,将宋如霜的情况告知。

皇帝便知晓她也是这次考试的佼佼者之一。于是轻轻点头,示意她开始回答问题。

宋如霜微微一笑,站起身来,她镇定自若地面对皇上说道:“要救灾,古往今来不外乎几条必行之策。一则是开仓赈粮。由地方官府领头,设立救济场所,设棚施粥。只是往往有些政府官员不做实事,将大米里藏着石子、沙粒,以次充好,用这样的米来煮粥放,会导致灾民们燃起不满,需要严加提防。”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